【年度好書】2021年最打動人心的4本書

【年度好書】2021年最打動人心的4本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到『打動人心的書』,你能輕易想出一個書名嗎?」

年初給自己訂立「一年讀完50本書」的目標,12月的這天來到四十尾了。雖然訂了這種數字目標,但我一直以來也舒心地看,一直到上月才開始紀錄和點算。

2021結束之前,終於來個總結,跟大家分享年度好書推介。

每個人閱讀的口味都不同,但希望以下書單能給大家作小參考,來年可以考慮購入喔

【小說散文篇】

1.《獅子的點心》/小川糸 著


raw-image

一本讓我震撼的翻譯小說,講述癌末女孩在人生最後時間入住寧養院。她回想、她憤恨、她接受別人的離世、釋懷,最後是自己的離開。

健康活著的我們,對擁有的事情很容易就覺得理所當然,但癌末女孩不同,每一刻都在倒數著活著的時間。她有難以接受的時刻,有妄想著能活下去的時刻。但書中沒有虛幻的製造奇跡,而是讓她真正的釋懷,在餘下不多的生命中感知人生,因為小事而感動。


raw-image

健康活著的我們,反而忘了感動嗎?

「生命的感動,就是當下的細節中。」

2.《葉有慧》/張西 著


raw-image

大家都很熟悉的台灣作家,一直也有讀她的散文,也愛追她的貼文。但比起散文集那種生活感的筆觸,《葉有慧》帶給我的震撼深刻更多。

喜歡處處都是關於成長的意象,意象之間互相扣連,也見證著有慧的心態成長和改變。其實有慧就是成長中的我們,尋覓自己的定義,同時尋覓愛的定義及方式。

愛過、恨過,舊樣子和新樣子的交替,然後才形成了今天的我們。

所以故事不單帶給我們主角的感動,而是,這些悸動、錯落、不知所措也同時是我們曾經真實體驗過的。給我們相知相惜的感覺。

raw-image


3.《生命咖啡館》/約翰.史崔勒基 著


這是一位讀者推介我讀的書,雖然這是小說的形式,卻更像在教個人成長。一邊讀《生命咖啡館》,你會一邊思考自己的目前的位置,以及未來應該前往的目的地。

成長中,我們有時會選擇安逸,有時不小心就營營役役,但故事以咖啡館對談的形式,讓你審視當下的人生。書中有一句教我印象深刻:

「除了我之外,沒有人會真正關心我是在哪裡打出這顆高爾夫球,在人生中,只有你真正知道自己存在的理想。不要讓其他的人事物驅使你、擺布你,讓你感覺到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積極找尋自己要走的路,否則就要任別人安排、選擇。你只要挪動那顆球就行了。」

raw-image

4.《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松浦彌太郎 著


raw-image

常常覺得,如果有前輩能來指導一下生涯規劃就好了。人生那麼難,有那麼多難關,卻沒有一個老師指導當下。

松浦彌太郎列出的50件事以過來人身份輕輕提醒,內容談及前途、談及待人處事、談及心態,給廿多歲的你一些日常的小啟發。這都是彌太郎的經驗之談,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管用。但至少,他從一個有高度的角度,打破我們狹窄的思維。

raw-image

以上就是我在今年推介的書目!除了文學類的書外,這2年其實看更多是個人成長類的書目,而⋯⋯

【個人成長類推介書單】也整理好啦

大家可以在以下的連結中索取!

點我拿書單

我是些云。

你喜歡的不光是我的文字,而是我看世界的方法。

歡迎在方格子上追蹤我

想看更多我的文章的,也可以到我的instagram: @sharon.tamm

「餘生很長,別忘了一往情深。」

avatar-img
些云|以文字療心
35會員
42內容數
成長痛,是我們都在面對的。理解的落差、摯友的道別、感路上的傷害,當我們走在成長路上,似乎更不懂怎樣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人。想成為情緒穩定的大人,想不被世界磨滅,我們也不確定有堅持。然而在一路磕碰中,我們相知相惜,便是最好的結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些云|以文字療心 的其他內容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19歲、29歲、39歲,每當年齡的數字要進位,就容易變得更焦慮——我以為這個年紀的自己,能夠對人生更得心應手了,但為何並沒有?日劇《9Border》敘述正是這情境下的女性,三位女主角分別是19歲、29歲、39歲,要做怎樣的工作、要不要結婚,在這樣的忿路口上,她們活出了我們的生活故事。
5/59border
 《不夠善良的我們》短短8集完結,伴著簡慶芬、Rebecca走過一段不長不短的路。遺落在你心底的是甚麼?是對Rebecca的心痛,還是對簡慶芬的改觀?而至劇終,我頓時明白了編劇想述說的,不是恨與愛,而是我們在愛裡的孤獨心情。
決定轉職前,我猶豫了很長一段時間。 那時的我如同被兩端拉扯著:我到底要堅持做這5年來的工作,還是,向未知的方向邁出去,你懂我的意思吧?但後來的我,做了這樣的一件事⋯⋯ - 最近在instagram發了離職相關貼文後,不少讀者後來跟我聊到他們的職涯問題,「有離職的想法,但沒有方向。」
19歲、29歲、39歲,每當年齡的數字要進位,就容易變得更焦慮——我以為這個年紀的自己,能夠對人生更得心應手了,但為何並沒有?日劇《9Border》敘述正是這情境下的女性,三位女主角分別是19歲、29歲、39歲,要做怎樣的工作、要不要結婚,在這樣的忿路口上,她們活出了我們的生活故事。
5/59border
 《不夠善良的我們》短短8集完結,伴著簡慶芬、Rebecca走過一段不長不短的路。遺落在你心底的是甚麼?是對Rebecca的心痛,還是對簡慶芬的改觀?而至劇終,我頓時明白了編劇想述說的,不是恨與愛,而是我們在愛裡的孤獨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