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 —<現代驅魔師>觀展後感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觀展後發現展出概念與諸種論點揭開序幕,不僅是人文主體的崩解這麼簡單,也是預示著即將引爆的未來戰場,不禁令人聯想到真實世界發生的種種事件與科技噴發。

人類中心主義已陷入泥沼,或應該說是人類可能只是被畜牧。

這個展覽圍繞後人類思維所發生一連串現代人類困境。噢若是擁有相應的知識背景去看展,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畢竟我們被設定為魔鬼,要被驅魔,就跟邁入熵一樣……化為泡影!」

「科技」早就扮演了「驅魔師」「操縱師」的角色,不僅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還進行「畜牧」、「量化」、「數字化」、「__ _ 」(自填),實際延伸的問題是誰掌握著這個權利與方向?被驅魔的魔鬼是頑固不化的傳統?人文?人類虛幻的意識或人生?

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沒有,現在已經「地下化」了⋯⋯

臺北市立美術館
—現代驅魔師 圖片作品為此次展出藝術家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虛擬浪潮的觀察的沙龍
6會員
45內容數
由於疫情時代來臨,許多人事物開始浮動錯位,我們需要觀測現代進行式的虛擬病毒感染,藉此鎖定虛擬感染源與找出虛擬藥方,更可以藉著人文藝術、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傳統、宗教信仰、理性分析、心理治療、文化精神分析等角度來探尋解套方法。希望拋磚引玉,改善生活,耕耘心田。
2025/02/21
<傳送門portal II > 幾年前因疫情產生動盪、疏離混亂,也誕生了<傳送門portal I >。續篇故事<傳送門portal II >描繪傳染疾病、戰亂困境、地緣衝突、政治分裂、氣候變遷的新常態,人類陷入更深層恐懼,又得設法在夾縫求生。呼應著前篇<傳送門portal I >尋覓的心態,和平實
Thumbnail
2025/02/21
<傳送門portal II > 幾年前因疫情產生動盪、疏離混亂,也誕生了<傳送門portal I >。續篇故事<傳送門portal II >描繪傳染疾病、戰亂困境、地緣衝突、政治分裂、氣候變遷的新常態,人類陷入更深層恐懼,又得設法在夾縫求生。呼應著前篇<傳送門portal I >尋覓的心態,和平實
Thumbnail
2024/11/22
https://suno.com/song/ea63f8de-bed7-47ad-ae53-1a496b93f81b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甘恩當下,修行生息, 開悟拾下,心靈清新。 成長慢活,笑容隨心。 世界如泡,擁抱前進, 現實如夢,苦難會盡。 每刻當下,彼此愛護, 回憶為伴
Thumbnail
2024/11/22
https://suno.com/song/ea63f8de-bed7-47ad-ae53-1a496b93f81b 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 甘恩當下,修行生息, 開悟拾下,心靈清新。 成長慢活,笑容隨心。 世界如泡,擁抱前進, 現實如夢,苦難會盡。 每刻當下,彼此愛護, 回憶為伴
Thumbnail
2024/11/15
在此探討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應如何重新評估其在科技和人文藝術領域的投資重點,分析了台灣在硬體(如晶片製造)上的優勢,以及在軟體和AI應用開發上的劣勢,並強調投資人文藝術的重要性,以避免人類思維扁平化、失去創造力及多樣性。以下是一些核心觀點與論述:  1. 科技與硬體優勢的
Thumbnail
2024/11/15
在此探討人工智慧(AI)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台灣應如何重新評估其在科技和人文藝術領域的投資重點,分析了台灣在硬體(如晶片製造)上的優勢,以及在軟體和AI應用開發上的劣勢,並強調投資人文藝術的重要性,以避免人類思維扁平化、失去創造力及多樣性。以下是一些核心觀點與論述:  1. 科技與硬體優勢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前陣子腳扭傷,因無法走遠,宅到頂點,也悶到爆,好多想看的展覽都錯過了。 好不容易腳稍微好一點,忍著痛選擇了這個快下檔又令人極度好奇的展覽。 不得不說,該展看得我毛骨聳然… 超寫實的雕塑作品,塑造出數位時代、基因變異,以及環境影響可能出現的「後人類」,真實與虛假的界線也逐漸模
Thumbnail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 前陣子腳扭傷,因無法走遠,宅到頂點,也悶到爆,好多想看的展覽都錯過了。 好不容易腳稍微好一點,忍著痛選擇了這個快下檔又令人極度好奇的展覽。 不得不說,該展看得我毛骨聳然… 超寫實的雕塑作品,塑造出數位時代、基因變異,以及環境影響可能出現的「後人類」,真實與虛假的界線也逐漸模
Thumbnail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Thumbnail
展覽人山人海的背後因素,更甚也源自於人類對於奇觀的追求。追尋此類暴虐的、盛大的、獵奇的影像和視覺刺激,是許多藝術領域的共通現象。 此展一方面帶來奇觀,另一方面又在奇觀中深埋對於「後人類」的隱憂。整個展覽充斥「恐怖谷」的不適感。正是這種下意識的排斥心理,才使得展覽意圖傳達的問題有了討論的餘裕。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這場展覽讓我最衝擊的是,透過想像、基於反思誇大表現的展品,我竟然並不覺得衝突,反而覺得自己參與了一場預言。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超限社會・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科技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藝術家們企圖從演算法、數位隱私權、臉部辨識、深偽技術、試管肉、加密貨幣和元宇宙等角度,探討科技發展產生的問題與困境。 生活在數位監控、假帳號、帶風向的社會中,認定的真實,是否真為真實? 人工智慧和深偽技術,又是如何混淆虛
Thumbnail
邀集10組藝術家呈現人類社會面臨的混沌,主題圍繞「後人類」的思想,透過混合物件、裝置、聲音、影像和臨場表演的形式,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 提問:何為人? 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
Thumbnail
邀集10組藝術家呈現人類社會面臨的混沌,主題圍繞「後人類」的思想,透過混合物件、裝置、聲音、影像和臨場表演的形式,重新思考現代人類在科技召喚下的處境。 提問:何為人? 如果「科技」扮演了「驅魔師」的角色,對人類進行全面「優化」,那麼傳統意義下的「人之本質」仍會存在嗎?
Thumbnail
觀展後發現展出概念與諸種論點揭開序幕,不僅是人文主體的崩解這麼簡單,也是預示著即將引爆的未來戰場,不禁令人聯想到真實世界發生的種種事件與科技噴發。 人類中心主義已陷入泥沼,或應該說是人類可能只是被畜牧。 這個展覽圍繞後人類思維所發生一連串現代人類困境。噢若是擁有相應的知識背景去看展,會有種毛骨悚然的
Thumbnail
觀展後發現展出概念與諸種論點揭開序幕,不僅是人文主體的崩解這麼簡單,也是預示著即將引爆的未來戰場,不禁令人聯想到真實世界發生的種種事件與科技噴發。 人類中心主義已陷入泥沼,或應該說是人類可能只是被畜牧。 這個展覽圍繞後人類思維所發生一連串現代人類困境。噢若是擁有相應的知識背景去看展,會有種毛骨悚然的
Thumbnail
未來科技展-人文沙龍講座後記 去年科技部已辦了一場《AI的文學夢》的講座,探討AI與文學的可能性。邀請文學創作者 李奕樵、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專家 林守德與詩人 唐捐分別就 Ai 的主題演說。講座很有趣,所以今年的講座我也去聽了。
Thumbnail
未來科技展-人文沙龍講座後記 去年科技部已辦了一場《AI的文學夢》的講座,探討AI與文學的可能性。邀請文學創作者 李奕樵、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的專家 林守德與詩人 唐捐分別就 Ai 的主題演說。講座很有趣,所以今年的講座我也去聽了。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Thumbnail
第十三屆臺北數位藝術節命名為《超機體》,導覽者洪韵婷先讓大家思考,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否帶著些許反諷意味?——企圖超越人類和機器之間的界線。當專業長久隸屬於嚴謹、獨立的範疇時,藝術家如何整合科技媒材思維,做跨領域整合,引發新的思維,這其實也是《超機體》背後真正的意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