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靜心與禪修

2023/03/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靜心、冥想和禪修都是面對自己,學習放鬆專注、呼吸與覺察心念的一種方式,讓在平日被瑣碎之事煩憂與感到痛苦的人們,心靈得以回歸平靜。
幾年前,因為內心處在痛苦之中,於是去參加法鼓山的禪修營,想去體驗禪修與學習安定內心的方法。
那是舉辦給社會青年的禪修營,為期四天,屬於短期的體驗。還記得在那四天中,除了課程交流外,基本上學員盡量全程保持靜語,不強調與他人互動,而是學習與自己相處,去感受自己的內在。
報到的第一天手機會被收起來統一保管,期間不能使用手機,直到最後一天活動結束才能領回手機。
每天清晨五點多會敲鐘呼叫大家起床,到廳堂做早課誦經,跟著讀本誦讀。那時我才發現,原來不需要去理解經文的內容,而是在誦經的過程中,體會到安住在這一刻的感覺,頭腦逐漸鬆開放下,不過度去思考與分析,只感受存在本身。
除了誦經之外,每天都會有禪修的課程,學習打坐、以禪行走,在行住坐臥之間覺知身體、呼吸與當下。
三餐的飲食都是素食,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們安靜下來一口一口慢慢吃飯時,可以感受到食物本身的味道,每一道菜的甘甜,然後會突然有種醒悟:「怎麼這麼好吃,還有種喜悅的感覺,那我平常怎麼都吃那麼快,沒慢下來品嚐,原來我都在用頭腦吃飯,吃飯的同時頭腦都在想事情」。
晚上九點多入睡,但因為不習慣那麼早睡,所以睡不太著。不過大家畢竟都是來學習放鬆與安靜,所以即便睡不著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說話。
那四天的體驗像是把自己與世隔絕,也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試著更貼近自己的心,四天結束還真的身心感覺很清爽、放鬆。
但畢竟我們都活在塵世中,不可能長期與世隔絕或遁入山林隱居,而且,真正的修行其實是在人間,在生活的每個時刻,我們如何在與自己、他人、社會互動的同時,仍能保持內心的那份寧靜。
所以才會有句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處於世俗之中,仍能安定內心,才是更難的課題,而修行其實就是指「修心」,面對自己的內心。
靜心與禪修帶來身體與心理的好處現在科學也有驗證了,處在放鬆專注時,人們的腦波會出現變化,思緒、情緒、念頭回到平穩的狀態,甚至歐美企業也逐漸開設相關課程,讓員工能進行冥想靜坐。
-
除了禪修的體驗,另外也有一些人會選擇去「內觀中心」,但內觀中心的時間較長,大部分是十天,同樣全程都不能使用手機,以及需要保持禁語。
推薦最近的一本好書《我可能錯了》,講述一位瑞典的青年,在即將成為大企業的財務長時,選擇到泰國成為比丘,在出家17年後返回家鄉,將親身經歷的人生風暴與苦痛,以及面對憂鬱症和離患絕症後,對於生命與死亡的體悟分享給世人。
「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不管我們在人生哪個階段,是否處於生命低谷與內心苦痛,如果對於生命感到困惑,那麼試著尋找方法,也許是去學習靜心;也或許是從他人的人生經歷分享,皆能從中獲得內心的力量和啟發。
只要是適合自己的方法,並且有效幫助到自己,那都是好方法。
即便在黑暗中跌跌撞撞,我始終相信,每個人只要願意,都能找到心中的微光,指引走出生命的困境,迎向未來。🔅
心靈繪畫
分享靈魂與宇宙的觀點,探討人類社會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疑問,包含宇宙的樣貌、靈魂藍圖的發展、社會趨勢、社會價值觀、集體潛意識、心靈與心理等等層面的議題,提供不同看待事物的視角,擴展我們對生命的認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