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連載,移居花蓮Q&A_第十八題》花’s Wrong With You!

2021/12/2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移居正式滿兩年,也表示寫移居專欄快半年了。
去年末幾月身心狀況不妙,每逢年尾自那老公公呵呵呵到跨年煙火蹦蹦蹦這幾天,總誘人盤點反省過往一年種種,曾擁有的都是冒名頂替,未曾擁有的是德不配位;無論在哪個平行宇宙裡無論有幾個你,瞎忙都不會讓你忙成夜魔俠,只是拿著煤氣燈騙自己一切歲月靜好的汪達。
但上天派來拯救我的人事物狗太多了,放棄不是選項,有太多要去學要去體驗,心不定則路不明,乾脆刪除原本就不上手也不看好未來的IG,開始鑽研屬於自己的方法論,將想擁有的習慣內化成日常,控管每日臉書攝取量,當起了寫網誌的探路客;寫了半年,探路客宣告解編,另外轉移陣地成了時常懶散拖稿的格老子。
移居兩年之後的今晚如果老公公穿過四層樓透天的煙囪下凡接見,我會說,35歲移居花蓮,是人生做過最棒的決定。
太魯閣秘境。
比如聖誕節今天,寒流前冷雨天,早上陪狗公子讀書,下午逛希伯市集買鳳林原產辣椒醬,傍晚去看洄瀾勇士格鬥錦標賽,晚上吃燒肉燙舌頭,這樣的行程若當初沒移居絕對無法體會。
去看拳賽,因為花蓮土產作家林育德以新人之姿參賽,投筆從戎的文學重擊手不僅給對手寫不死你也能打死你的用文學成拳你,拳法套路中隱藏的排比對仗文學技巧也讓我開始反省,拖稿夠久了吧。林育德新書拖稿因為準備拳賽,我這種蠅量級網誌有什麼好拖!
血流成河。
寫寫字採編學堂前幾天為了「移居者」的主題採訪我。打從移居前就固定收購寫寫字出刊雜誌,如今有幸成為受訪者不如就用她們的訪題做個線上快問快答。
1、請問您移居花蓮的原因?
在臺北市生活三十五年,混跡溫羅汀十多年,步行探索日行二十公里是常態,實在膩了臺北生活。我喜歡臺北,移居之後每次去臺北都像出國,但實在膩了原本的生活圈工作圈。慣習的因循苟且,陳舊的渴望新生,一輩子做一樣的事住一樣的地方多無聊,讀這麼多書斜這麼多槓經歷這麼多事終於能趕上趨勢先機。把劇場變聚場,遊程規劃,農村協造,熟齡創生,商模重組,我輩青壯年人生卡關唯有移動可解,無論心靈移動比如轉行、斜槓、跨界或多元收入,身體移動比如返鄉、移居、兩三四五六地居或只是搬到原住地三百公尺外的華夏雅房。移動產生動能,要活就要動,有動能才有改變。
台灣很小,交通很快,多地居以及生活、工作處所的重新盤整,隨著疫情侵擾更成顯學。在住起來舒服的地方打造自己喜歡的生活樣貌,當數位工具輾平過往刻板印象的城鄉差異。在體力精力創意力皆輸年輕世代的此刻,若仍堅守自由接案者慣習的工作模式遲早被汰換淘汰。如果不想在35歲之後仍落後於預判的趨勢,如果想要在35歲之後靠著過往積累轉換跑道,移居真的是我能想到最好的決定。
要不是移居也不會上從小聽到大的收聽警廣掌握方向。
2、請問您近期對花蓮的感受如何?
我不確定這個花蓮是指什麼?畢竟這是一個幅長兩百公里的城市。怎麼區分地方分界或依循日本創生術語去談縣民性島民性?當然,作為品牌營銷手段有其必然,但除去政治考量我其實不太喜歡用花蓮說花蓮。
花東近年風風土土在談地方設計都市品牌,但我總有個感覺,台東許多活動尤其文化創活動都是辦給大都市人的,台東設計中心把台東設計成臺北人喜歡的樣子,慢食節去到臺北華山讓不能出國的大家有種島內出國感。每個國家都需要國中國,台灣是台東。但,從豐田文藝季、花東原創生活節、城市空間藝術節到今天聖誕節參與的市集和拳賽,我發現花蓮各類活動的參與者花蓮人眾。如果花蓮要跟進台東推設計中心,必須先把花蓮設計讓花蓮人滿意吧。
台東慢食節在華山。
3、請問您會怎麼形容現在的工作?
體驗設計師。無論做的是品牌、介面、遊程設計或線上電台,無論規劃的是語音導覽系統、文藝季或實時實地的專場活動,都在設計與受眾接觸的體驗點。
豐田RPG開發中。
劇場就是聚場。
4、請問您曾在/或正在花蓮進行了什麼事情或計畫?
2021年,承辦了文化局標案的青年劇場工作坊;以藝術家身分參與了花東原創生活節《小鎮星期八》的「花創有點熟」,
最後一天開展拍攝。
搭訕竟然成為我的技能始料未及。
以話事者身分參與了城市空間藝術節《溫花蓮》「花式提問」。
感恩清盛哥。
豐田移創指導所舉辦了豐田文藝季《局部放大》以及《局部放大(而且通風)》。
僅以宇宙熱量高峰會結束這回合。
疫情期間策畫了三場次包括蘇品文、Ballboss、林正宗、鬆勢三日節、大稻埕藝術節、魚池戲劇節、不可無料劇場、FUNK劇團、表演家合作社、家務室共九組對談者的雲端環島聊天室;邀約返鄉和移居者尬聊的豐田電台(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的支線任務?);即將在2022年2月推出付費版的豐田RPG,以及近期主要焦頭爛額的農村訂閱制。
訂閱制大概是這樣,做各種圖也是近年累積的技能。
5、請問您在花蓮是否有遇見哪些關鍵人物?
首先是當初的移居楷模龍宮伉儷西西和中立,感謝他們示範了美好生活的樣貌,更感謝西西大力協助了有点宅的修建工程。
移居之後的關鍵人物牛犁夥伴和楊姓少年理所當然要感恩,林姓作家育德、文化局長和清盛哥、阿字輩的光權舜、莫名尬聊起來的大叔團成員、發自內心景仰的嘉木郎和王繼三老師、移居前輩Fali和吳萱萱、富里的雨恩和潮農、移居花蓮之後反而更熟的季娟姊和昆穎…太多了。
每個人都很重要!感謝大家!
6、您認為每個人選擇居住或停留的地方,有哪些必要因素影響他決定與這個地方持續發生關係?
無論在哪生活,重點是找到生活的規律和頻率。
有人看完「花創有點熟」之後畫了整個展場。
7、可否分享有關於豐田移創指導未來1-3年的規劃與理想藍圖?
希望未來當大家講到豐田,除了豐田車就是豐田村,花東縱谷最有創意最好玩最酷最鏘的農村,縱谷創意集散中心。
這兩年我主要在做各種Prototype,無論是文藝季、邀約駐村或遊程規劃,一切巢套回最主要的訂閱制。我們就是盡量做事情辦活動,辦到品牌關鍵字成為本能反射,成為一個很好玩的、很酷的、每次來都有新體驗新期待新活動的地方。
牛犁協會最高!
8、若有一本「_____移居指南手冊」,你覺得您會想要看到什麼樣的內容?
我不太具有代表性又或者說我很有代表性。我在台北有家,有轉圜有停損有退路,回臺北就住家裡省開銷,對比台北租屋生活現在這樣更省錢。量販店、物流和電商發達讓貿易零死角,網路普及也輾平的資訊落差。比較之前在台北租屋時的日常開銷在油錢抵停車費之後,其實移居更省錢而且開拓更多財源收入翻倍。
家人。
9、是否有想對移居者說的話?
買車。
不然你很難去到這些地方。
10、請問您來到花蓮後的改變為何?
變胖變宅,焦慮頻率變少,變正面,變得更愛每天醒來的日常,變水。
MAJIpapa
MAJIpapa
步行嗜好者,移居花蓮靠山新住民。「有点文化」負責人,「有點熟游擊廣播電台」「豐田電台TOYOTA RADIO」台長,「花蓮豐田移創指導所」舍監,小犬MAJIgaga的犬父。希望藉由寫作梳理自己協槓多工但一知半解的所做、所見與所想。主題包括讀書心得、工作筆記、農村大小事,藝文和創意高齡等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