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喪禮總讓我產生許多種想法,很多不是太好的,不是太美妙的。
這種不是太美妙並非意指人的離去而已,而是從習俗開始的各種。
優點的話,大概就是另類的家族齊聚(甚至這還比現在過年春節的團聚更齊全),互相慰藉、互相認識、互相介紹這是誰誰誰,好久不見,那又是誰誰誰,誰誰誰結婚了生了孩子,誰誰誰在哪裡工作。近的遠的三百年大概見不了一次面的,喪禮的時候就會出現了。
其餘的,該怎麼說呢?我非常不喜歡參加喪禮,不過世界上應該沒人會喜歡。我想到阿嬤生前被送入養老院,車程不過三十分鐘的舅舅叔伯們來看的次數屈指可數,只有媽媽頻繁探望,想讓阿嬤能沾點她喜歡的甜甜的東西,會拿巧克力給她含在嘴裡化開,當然,後來也會沾水讓她嘴不要黏黏的。
這有甚麼不對?以鼻胃管進食,躺在無法翻身的床上,無法說話無法自主,眼睛卻還能睜得大大的 ,其實以我來說,如果我往後得走到這一步真的希望直接把我了斷了。不過晚輩們不捨得,也無法確認當事人的心情,台灣沒有安樂死合法化,人多口雜意見無法統一,實際的經濟困難等等的狀況,導致放在養老院靜靜等候時限是多數家庭的做法。
媽媽想讓阿嬤吃點甜食,卻在某次阿嬤身體不適疑似感冒時還被罵說可能是媽媽害阿嬤噎到的關係。我心想,如果我是阿嬤,那在這樣情形下吃個喜歡的東西噎著就走了也無妨。
後來參加阿嬤的喪禮,舅舅叔叔伯伯們大擺場面,明明就沒錢了卻要辦整場法會(聽說很多是半場之類的)我不太清楚,但就是耗時耗錢耗體力並且(對我來說)毫無意義的東西,在那邊聽師公誦經一整天的我心裡就想,花在法會上的錢怎麼就沒有過讓阿嬤生前住好一點的安養院?她還在世活著的時候給她好一些的資源?盛大舉辦喪禮是彌補自己對阿嬤的虧欠,表達自己的孝心,還是要做給外人看的?
討論著要用甚麼樣的骨灰罈,哪種材質的裝阿嬤的骨灰時並且因利益糾葛問題爭執時使我更覺得一切荒謬可笑了。
死後價值更高的原來不只是藝術家藝術品,其實人也是一樣的。
不過到底還是有些人死了價值也沒有提升,比如今次參加的叔伯喪禮,這位叔伯與我不親,小時候的印象是老來我家鬧酒瘋因此我更不喜歡他。然而長大後知道他的大兒子媳婦對他並不好,雖然有同情,可多少有些覺得他活該的感覺。以前我家窮,老是來鬧還看不起我們,今天站在他的靈堂前多少覺得死了就一筆勾銷吧,甚至還能為他的一生到死後喪事都被草率辦理感覺有些哀傷鼻酸。
隆重辦草率辦我都有聲音,那到底要怎樣?我其實也不知道,也許因為人是矛盾的吧。只是覺得一切應當適當,如果有禮無心,那甚麼都不用辦了。總之我站在那裡,坐在那,想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從台灣自古以來的重男輕女,從儀式主持人喊著地讓死者保佑家族庇蔭子孫等等的話語,怎麼說呢?嘿。
當然回頭來看並不是說台灣傳統禮俗不好,他還是有他好的地方,從阿嬤例子看來,確實在家族聚會凝結團聚的時候,我覺得多少有撫平媽媽那時候的難受,和認識的人聊天聊聊往事聊聊以後,也能將注意力不要放在難過的逝去,在儀式某些部分大哭一場,也是抒發的方式。
禮俗也許是中性的,討厭的部分或許在於人?
就像我也萬分不懂孝女白琴拿著麥克風代替親人哭天喊地到底是為了甚麼?
假如死後真有靈魂,我漂浮在空中看著一切,我應該會充滿「她哪位」的黑人問號並且覺得把錢給她那還不如讓我活著時過爽一些吧。假如死後真有靈魂,我看著那些不肖子孫草率處理最後還想在我死後佔我便宜讓我庇蔭升官發財,我應該會氣到發爐吧。
所以結論是,死後還是不要有靈魂了。不用煩惱會上天堂還是會下地獄,不用煩惱後世子孫有沒有燒金紙點香燒房子燒車子,不用煩惱死了以後要不要轉世畢竟如果要下回當畜牲任人宰割很慘可是當人也沒有比較好。
也許也因為我難得許久才迎來的休假日必須花費半天在一個我根本對之無好感並不尊敬的死人身上導致現在的心情萬分不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