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好一陣子沒上來和大家聊天,是因為上週剛送奶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除了辦喪事忙,也因為心情大受影響,無法產出,請大家多見諒。
兩週前,開工的第一天早上,我看到LINE群傳來奶奶狀況不佳的消息;兩個小時後,媽媽致電時,我便有了心理準備。果不其然,是一通報喪電話。二二八假期前,我南下開始一週的服喪,也經歷了人生中最「悲傷的五個階段」。
否認
還沒回到家時,出乎意料的我沒有悲痛的感覺。現在想起來,覺得在奔喪前,我似乎是在否認這個事實。
「奶奶過世前兩天,我才回台北準備開工,這進展也太電視劇,怎麼可能?」
「還記得收假回台北前,她還在昏睡的樣子,怎麼瞬間就一睡不醒了」這樣的想法,在我腦袋不斷出現。抵達嘉義,回到家看到靈堂和奶奶的那一刻,心情彷彿被什麼觸動了,才開始悲傷。
憤怒
阿嬤久病臥床,臨終前為了怕她受苦,長輩們決定不實施急救,因此阿嬤算是在家壽終正寢。只是我剛得知消息時,曾想過「為何不送阿嬤去醫院,不急救?急救至少還有一線希望。」我一度對最後的處理方式有些不諒解。
討價還價
「心想如果當初送醫急救,也許阿嬤還會好好的」或「根本只是一樁被痰噎住的小事,送醫後也許抽痰就會恢復正常呀」諸如此類的想法,讓我覺得有許多遺憾,「如果可以......,也許、就可以改變事實」的想法,讓我不斷對阿嬤離開的事實討價還價,企圖可以扭轉局勢。
沮喪
只是那天回到家,站在奶奶大體前,我仔細看了看,接著哽咽說了每次回家都會說的那句話:「阿嬤,我是家綺,我回來了!」同時,也意識到這是我最後一次跟阿嬤說這句話了。
有時,會想起過年時,擔心碰觸她會害她受傷流血(阿嬤臨走前皮膚非常脆弱常常受傷,所以我不敢碰她),應該多摸摸她的。
也會想,她看著我時,我怎麼不再多說幾句話,雖然她因為失智早已認不得我,無法說話,認不得也不打緊,總比現在後悔好;但想再多,再怎麼後悔都來不及了。
接受
阿嬤停靈在家的那幾天,就跟往常沒兩樣,有一種她還在家的感覺。大家天天都來靈堂,連很久沒見的親戚都來哀悼上香,那兩週其實有種在過年的錯覺。直到告別式會場搭起來的那天,看到會場一切就緒,也象徵著我們要正式與她告別了。
告別式當天,我輾轉難眠,睡睡醒醒。凌晨四點就起床,回想起上一次這麼早起床是結婚那天,那天卻是要送阿嬤離開。化妝師幫阿嬤淨身、更衣、化妝,接著辭生、家祭、公祭,最後瞻仰遺容到送上靈車。每一幕我都歷歷難忘。我們不只送走了一個親人,也送走了很多遺物。
告別後才是思念的開始
阿嬤留下了很多愛,我們也留下了不少衣物以及與阿嬤的回憶。這段期間,發生了許多事,在整理遺物的過程中,我與家人也體悟了很多。我想把這些有感觸的事寫成系列文記錄下來,紀念我的阿嬤,也記錄下這些深刻的感觸。
#滿載而歸滿載而歸是紀念阿嬤的遺物整理系列文,每周二更新。
阿嬤的名字有個「滿」,正如照片的她,願每個永別都能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