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療與保險給付:「真搞不懂我買的保險到底給不給付放療?」

2022/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會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自己搜尋了一下「自費放療」這組關鍵字,發現跳出來的好幾篇文章內容都是在推銷保險,但都沒有從醫師角度解釋這個問題的文章。在這邊補上一篇,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臨床病人進入治療階段後會馬上遇到的、最現實的問題(和其他任何生活上會遇到的情況一樣),就是有沒有錢
在台灣博愛的健保制度下,最基本的癌症治療幾乎是免費,但大部分手頭還有點小錢的病人,確診後就得開始煩惱要不要「加購」各種自費療程。
以下簡單區分我們醫師端看到的兩種狀況:
情況一:只有一張健保卡(全民健保),沒有自己額外買保險
若你不幸被診斷癌症,你的健保卡會被註記「重大傷病卡」;這張被註記的健保卡,就能夠讓國家的全民健保替你支付最基本的療程,包含診察費、檢查檢驗費、藥費、療程費用。對於經濟有困難的病人,其實幾乎可以不用花錢就做完最基本的治療。
大部分的情況則是病人的經濟中上,但未必有另外購買私人保險。這時候要煩惱的就多了:住院要不要加錢住單人或雙人房呢?開刀的傷口要不要自費買疤痕修復產品呢?到底要不要「加價換購」比較沒有副作用的化療呢?要不要花錢做標靶治療呢?放療要不要選自費儀器呢?
每個治療階段都有各種額外費用可以選擇,常讓剛被診斷癌症、還在消化壞消息的病人措手不及。
情況二:除了健保卡還有額外購買保險(醫療險、癌症險等等)
現在的保險種類五花八門,住院給付、療程給付、一次性給付,就連我們自己要買保險也是研究半天。通常我們臨床最常遇到的是住院一次定額給付或是實支實付,也就是說,只要病人「住院」就可以獲得一筆保險費。然而,放射治療通常是可以在門診完成的治療,除非病人剛好需要化療或是身體情況不佳,否則常常都不會被安排住院,因此放療期間就無法使用住院給付的保險。
另外有一些保險是給付療程,例如只要有「診斷書註明病患有接受放療」,病人就可以領保險金;還有一種是一次性給付,也就是只要被診斷特定的癌症,就可以領到一筆保險金,不限用途。以上兩種給付方式都不需要住院就可以給付。

現在的癌症治療種類實在太多了,各種新型的化療、免疫藥物、小分子藥物,乃至細胞治療、藥物敏感性檢測、基因檢測,全部都花下去可是會傾家蕩產的!
從我們醫療端來看,並沒有所謂的「條件特別好」的保險,只有你買的保險有沒有剛好用得到。如果保單條件寫得太死,很多項目恐怕也用不到,例如女性最常見的早期乳癌,不少標榜高額給付的醫療險、癌症險就直接排除第一期乳癌或原位癌。另一方面,若再想得更遠一點,十年後癌症治療也許又有比現在更多的藥物以及檢測可供選擇;現在把給付項目寫得很細的保單,也不見得適用未來的療程。
我想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選擇購買一個不會負擔太重、「堪用」的保險,其實對於大部分的癌症治療就已經足夠。許多額外自費的項目可以沉澱一下、查查資料,和醫師討論到底有沒有符合自己的病情需要,不必急著「全包」,畢竟對疾病治療來說(其實任何商品都是)貴不一定好,這點請務必謹記在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君
阿君
位於台中的癌症科受訓醫師,想跟大家分享我的工作與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