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也可以用聽的😍
在構思講新旅遊的過程中,我拜訪了很多業界的企業和朋友,尤其是疫情發生後的2021年,我想通過我的腳步和眼睛來看仍在活躍的旅遊企業的真實狀況和真實想法。
和他們每一次聊天都能讓我耳目一新,然後需要不斷地開啟手機記下他提到的一些重要資訊,好幾次溝通完他離開了,我還在沿着他提到的知識點繼續思考。我見過的這個領域的所有旅行創業者不同,很少提到技術、運營和日常作業經營層面的管理,但對服務和旅行本質研究極深,他能在簡單的言語溝通中把山川湖海帶到你眼前,激發對遠方的向往。這是一種無比厚實又足夠強大的能力,也許這種能力還體現在旅行社寫文案。
每次對話,提到最多的是情緒、旅行感、旅行本質和人的底層共同需求。
分享一下所理解旅行的內涵,下面是完整分享。
旅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第一次見面,我們並沒有聊很多很深,大家只是基於自己所做的事情聊了大概的想法,例行觀察不同類別組織的成長軌跡,我則作為一個旅行手藝人,和以往沒有什麼不同地闡述自己對旅行的感受。
但在一個小時的溝通裡,有幾個點卻成為了後來我們一約再約的理由,就此建立了深厚的討論基調。
1. 講解
那是我們聊到太魯閣旅行的時候,聊到關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介紹,我們討論起了一個為後來數次會面埋下伏筆的問題。
“如果一次太魯閣公園的旅行,沒有講解到位,會不會造成旅行感的丟失呢?”
答案是肯定的。
即使在疫情影響的2020年,如果這樣的旅行裡,沒有人提到過太魯閣之於本次旅行的意義,那麼或多或少,這樣的旅行是有缺憾的。
或許那條河,不是什麼知名的景點,甚至在有些季節是干涸的,無跡可尋,但停下來,哪怕只是五分鐘,哪怕只是三兩句話,給我們一個停留、仰望的時刻,我想在以後很長時間裡,再次回望太魯閣的旅行,那個瞬間會是讓我們心動常常想起的瞬間。
於是我們繼續聊下去,講解到底是什麼?講解是為了什麼?單純的告訴別人知識麼?
如果追問下去,那知識對於旅行來說意味着什麼?如果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那麼在家裡讀書就行了。
這種追問,是有意義的。
我倆一致同意,講解是為了旅行感。如果無法帶來旅行感的講解,是無意義的。
太魯閣國家公園圖:太魯閣國家公園異石
2. 旅行感
這是另外一個我們常常聊起的話題,我們出去旅行到底為了什麼?山又帶不走、草原也帶不走。
拍照片或許可以留下一些記憶,但再好的照片能表達的也只是旅行裡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
那麼,旅行,到底為了什麼呢?
傳統的旅行解搆下來,吃住行娛購,還夠用麼?
我問說:“你在回憶一次旅行時,通常是怎麼回憶的,或者說,當你忽然想到某一次旅行,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
他說:“也許是一個個瞬間。”“是一張張照片麼?”
我繼續追問。“倒也不是,應該是一種感覺。”
是的,我們對一次旅行的回憶,並不是用照片連起來的線性敘事,而是一個又一個塔尖體驗點。在那些點上,你的感官被全部開啟,你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張照片有限的構圖表達,而是自己在那個場景下所有感官被開啟的情緒狀態,你遇見了一個從未有過的“自己”。
你的旅行,在遇見那些點之前,是在趕路;而在遇見那些個點之後,也只剩餘了趕路。
我們聊到這句話時,應該是我們第三次見面,說這個觀點倒是第一次聽,但的確有一些值得延展的地方,作為一個從業者,假如我去重新思考路線設計和服務管理,對於我的目標用戶,我怎麼設計這樣一個個點呢?
3. 用戶
這是新旅遊說到最多的一個詞,從很多角度來闡釋、解構、設計:未來十年,該怎麼去理解用戶?怎麼設計可複製的體驗?怎麼增加用戶的互動次數和品質?怎麼基於用戶構建組織競爭力等等。這些是我從這本書學到最多的地方,也是常常提醒我的地方。
我說為了下一個旅遊10年,其實並不是說我要做到多大多麼令人矚目,而是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別人有價值,如果無法那樣,一切都是錯的。”
我們有“用戶”價值執念的人,所以,常常提醒多想想未來。他說:“雖然全世界旅遊業足夠大,大到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能過得不錯,但是如果你看不見未來,你會做的很沒勁。”
4. 未來
所以常常,我會表達一種焦慮:旅遊業的未來無比開闊,但也是一片片深邃無垠的海,到底哪裡才是屬於自己的岸?在那些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裡,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呢?一條一條算下來,發現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試着想想:
一個小眾旅行組織,小眾的所有前提都是他的產品,如果產品是錯的,那麼一切都是錯的,但什麼是產品呢?產品的本質什麼呢?當用戶在發生變化時,產品能夠跟上嗎?甚至,當用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但本來應該有的需求,產品能否引領那種需求呢?
這是給我的問題。
忽然想到十多年前看到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裡,他寫到他在去到普羅旺斯的一次旅行,當時旅行組織為了讓他真正走進梵高在普羅旺斯的經歷,會隨身攜帶一本印刷製品,每到一個作畫的場景,就會開啟梵高的一幅畫,將旅者帶入梵高的世界。
這件事情給我印象很深。
所以後來在創業歷程裡會一次次借鑒他們的做法,我們嘗試在太平洋台東港邊帶隊員念大海的“太平洋上,我的孤獨如天堂的馬匹”;我們會嘗試在武陵農場的楓葉給隊員們說“你的一眼,是我們夢寐以求”。
我們也看到了隊員們因為這些設計、因為這些表達,而與一個個遠方產生了更加強烈的鏈結。
但,這太少了。
因為,世界太大了,旅行太大了。
如果未來,有上百家、上千家小眾旅行組織,專注某一個遠方、某一個形式,守住某一片山川湖海,將那些遠方所擁有的美好旅行感,落實成一個個精巧的旅行設計,並以此一次一次點亮遠道而來的旅人們,讓他們從日常的循規蹈矩裡跳脫出來,擁抱一個個全新而美好的在路上的自己。
那可能,就是一個個像我這樣的旅行手藝人們所期待的未來。
分享完了,希望能夠對旅行本質的理解、對旅行產品的設計多一些啟發和思考。
建議所有對旅行產品和情緒體驗設計有追求的人,可以通過足跡和鏡頭,看見真正遠方。
旅遊業的未來無比開闊,但也是一片片深邃無垠的海,到底哪裡才是屬於自己的岸?在那些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裡,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疫情的反復導致旅行社業務的持續低迷,今天的話題并非討論開展副業來保證企業的持續生存,而是聚焦旅行社的核心產品,團隊遊業務該如何發展,如何最大程度的避開疫情的影響…… 疫后旅行社市場的變化值得我們細心觀察小心應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部分人的意見是集中於未來技術對旅行用戶角度的改變,比如選取產品,行前規劃,行中問題的解決等等;實現從”one-click“到"zero-click”,通過資料收集和處理,做到精準的用戶畫像建議,一切顯得更智能,達到“資料比你更懂你”; 從觀點的角度,主要由以下幾個方向:
提到跟團遊似乎我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進購物店、很凶的導遊和很差的體驗,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未來是自由行的天下”,今天想來聊聊我對跟團遊的一些理解。 — 1— 傳統跟團遊顯然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我想和你分享的是跟團游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 那跟團遊可以滿足剩下的兩層需求嗎?
在諸多旅企還在“不知Vanlife為何物,問之一無所知”時,已有企業開始再社群網絡中等平台的自然流量開始關於Vanlife的探索。 從公園野餐到戶外山區野奢露營,在年輕世代對自由與自然的極致追求下,Vanlife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旅行生活方式。 台灣Vanlife的準備好了沒!
社群交流正式開始,我們不斷交流和探索下一個10年的旅遊經營,和有價值的人共創價值。共同關心的話題。 以下為根據關心話題做的歸納和整理。 1、產品設計: 2、用戶、流量獲取: 3、旅遊行業經營效率: 4、旅遊行業員工留存、激勵: 5、組團社、地接社面對新旅遊市場:
2021今年對投資有一些接觸,甚至一不小心我就真的差點去做了投資,現在每月通過在行和文旅行業的創業者都有一些溝通,加上這些年身邊也有一些做投資的朋友,漸漸對看項目有了一些了解。了解了投資視角以後重新來看公司和創業,像是重新獲得了第三隻眼,可以客觀、理性、嚴謹且科學地的看待創業和創業者的項目。
“新旅游”,傳遞有價值的文旅洞見,影響下一個旅游10年。 過去他們需要辛苦的找用戶,不知道對方是誰,問人家是做什麼的,效率很低,但又沒有辦法。
大部分人的意見是集中於未來技術對旅行用戶角度的改變,比如選取產品,行前規劃,行中問題的解決等等;實現從”one-click“到"zero-click”,通過資料收集和處理,做到精準的用戶畫像建議,一切顯得更智能,達到“資料比你更懂你”; 從觀點的角度,主要由以下幾個方向:
提到跟團遊似乎我們印象中首先想到的是大巴團、人數眾多、進購物店、很凶的導遊和很差的體驗,也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未來是自由行的天下”,今天想來聊聊我對跟團遊的一些理解。 — 1— 傳統跟團遊顯然不是今天想討論的重點,我想和你分享的是跟團游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 那跟團遊可以滿足剩下的兩層需求嗎?
在諸多旅企還在“不知Vanlife為何物,問之一無所知”時,已有企業開始再社群網絡中等平台的自然流量開始關於Vanlife的探索。 從公園野餐到戶外山區野奢露營,在年輕世代對自由與自然的極致追求下,Vanlife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旅行生活方式。 台灣Vanlife的準備好了沒!
社群交流正式開始,我們不斷交流和探索下一個10年的旅遊經營,和有價值的人共創價值。共同關心的話題。 以下為根據關心話題做的歸納和整理。 1、產品設計: 2、用戶、流量獲取: 3、旅遊行業經營效率: 4、旅遊行業員工留存、激勵: 5、組團社、地接社面對新旅遊市場:
2021今年對投資有一些接觸,甚至一不小心我就真的差點去做了投資,現在每月通過在行和文旅行業的創業者都有一些溝通,加上這些年身邊也有一些做投資的朋友,漸漸對看項目有了一些了解。了解了投資視角以後重新來看公司和創業,像是重新獲得了第三隻眼,可以客觀、理性、嚴謹且科學地的看待創業和創業者的項目。
“新旅游”,傳遞有價值的文旅洞見,影響下一個旅游10年。 過去他們需要辛苦的找用戶,不知道對方是誰,問人家是做什麼的,效率很低,但又沒有辦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次半自助旅行點燃了體內的旅遊魂,這才發現自己熱愛以自主探索方式去看世界去看人。
Thumbnail
「因為有一個目的,而你選擇出發前往。」 如果問我說旅行是帶有什麼樣的意義?我應該會說就是一種「尋求」。你可能是要尋求著放鬆、尋求與生活圈外的人交流,又或是尋求自我探索。甚至這個「尋求」最後所得到的,可能來自於你的出發、過程或是終點。 雖然我對於《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中吉兒跟朋友抱怨生
Thumbnail
旅行是看美麗的風景、吃美食,還是與重要的人相處創造回憶?旅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很多人或許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吧!在宜蘭深耕旅遊業近30年的「樂群旅行社」,負責人林素芯女士有著不同於其他業者的經營思路,對於「旅行」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旅遊不僅僅是走馬看花,更重要的是作為一趟滿足身心靈需求的出走。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 花蓮一群非常有心的業者們在集思廣益 思考暫時失去太魯閣的花蓮 還能以什麼方式吸引觀光客來 海洋當然是花蓮重要的元素 但確實也有很大的侷限 先說一個前提 太魯閣是無法被取代的 不僅在於其國際級的景觀 還因為其多景點及多元的遊憩內容 初階高階的登山.臨溪易走的步道 幾個景觀節點與吊橋都能輕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09/14/2018 人が澄む 旅行的意義昇華   這些年,我常出國。 出國的目的當然就是工作。 因此去了不少地方,雖談不上見多識廣,但倒也真看了不少觀光景點。 一個旅程,至少要看上百個景點。 也因此出國觀光對我早己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大老遠跑去看教堂,古堡,皇宮,古蹟。 我寧可和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這次半自助旅行點燃了體內的旅遊魂,這才發現自己熱愛以自主探索方式去看世界去看人。
Thumbnail
「因為有一個目的,而你選擇出發前往。」 如果問我說旅行是帶有什麼樣的意義?我應該會說就是一種「尋求」。你可能是要尋求著放鬆、尋求與生活圈外的人交流,又或是尋求自我探索。甚至這個「尋求」最後所得到的,可能來自於你的出發、過程或是終點。 雖然我對於《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中吉兒跟朋友抱怨生
Thumbnail
旅行是看美麗的風景、吃美食,還是與重要的人相處創造回憶?旅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很多人或許未曾想過這個問題吧!在宜蘭深耕旅遊業近30年的「樂群旅行社」,負責人林素芯女士有著不同於其他業者的經營思路,對於「旅行」她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旅遊不僅僅是走馬看花,更重要的是作為一趟滿足身心靈需求的出走。
Thumbnail
旅遊是一場安息 旅遊是一場重新開始也重新檢視 旅遊注入新的心力、也沉澱了內心, 旅遊帶來新視野, 旅遊,是遊玩也是關係的建立與重新的開始。 從去年12月開始, 哪來這麼多事情, 在工作上忙不停, 像個陀螺一樣不地打轉。 在心力耗竭的情況下真的很想離開職場。 難得完成一段落,為自己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 花蓮一群非常有心的業者們在集思廣益 思考暫時失去太魯閣的花蓮 還能以什麼方式吸引觀光客來 海洋當然是花蓮重要的元素 但確實也有很大的侷限 先說一個前提 太魯閣是無法被取代的 不僅在於其國際級的景觀 還因為其多景點及多元的遊憩內容 初階高階的登山.臨溪易走的步道 幾個景觀節點與吊橋都能輕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Thumbnail
疫情過後幾次的出國旅遊,讓我開始思考旅行的意義。 以前當我還在職場工作的時候,每年一次的出國旅行是一件讓人期待的事情。因為可以短暫的脫離舊有的一切生活。儘管還是有可能在旅行途中掛念或是處理,但是可以短暫的脫離工作壓力、嘗試過一的短暫的、和平常不一樣的生活,是很不錯的體驗。有些人就算出國旅遊什麼
09/14/2018 人が澄む 旅行的意義昇華   這些年,我常出國。 出國的目的當然就是工作。 因此去了不少地方,雖談不上見多識廣,但倒也真看了不少觀光景點。 一個旅程,至少要看上百個景點。 也因此出國觀光對我早己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大老遠跑去看教堂,古堡,皇宮,古蹟。 我寧可和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