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意志與勇氣永垂不朽。《香港保衛戰紀——18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

2022/01/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保衛戰紀——18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
大家細個可能會聽過祖輩講「三年零八個月」(日據時期)好慘,要食樹皮,白米裏面滲咗沙,但係淪陷之前發生過嘅香港保衛戰就唔係好多人講。有人會覺得,呢個戰役已經係八十年前嘅事,連參與過呢個戰役而又仍然在生嘅人都唔多了,仲睇嚟做咩呢?
我哋學地理,可以認清自己喺空間中嘅位置;學歷史,可以認清自己喺時間上嘅位置。人類能夠藉著前人留下嘅記錄認識過去發生嘅事,因此人類具有繼承前人思想同價值嘅能力。相信呢個都係點解當近年香港嘅未來陷入混沌不明嘅狀態時,好多有心人想到要回頭尋溯過去,學習曾經生活喺同一片土地上嘅前輩所留下嘅經驗同智慧,重新肯定自己喺香港人嘅時間軸上嘅位置。據我所知呢兩年出版嘅香港歷史相關書籍,除咗本文介紹嘅《香港保衛戰紀——18個需要記住的香港故事》外,仲有同樣係蜂鳥出版嘅《香港簡史》、《空白的一百年——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香港歷史》、亮光文化嘅《教科書不會教的36個香港歷史人物》、明報出版社嘅《古事尋源》等等。
可能因為香港保衛戰歷時僅十八日,而且軍隊人數唔多,坊間有一種講法係話香港守軍無心抵抗,輕易投降。但當你細讀呢本書,就會發現事實上參戰嘅多個部隊,都展露非凡嘅勇氣同堅持,連日軍都曾為戰死嘅將領就地安葬立碑,可見守軍嘅志氣連敵人都禁不住欣賞。香港保衛軍艱苦抵抗嘅另一個證據係,香港保衛戰及後續行動嘅軍人獲頒多面軍功獎章及大英帝國勳章,包括位屬最高殊榮嘅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呢個亦係《香港保衛戰紀》一書別具特色之處,以功勳為其中一個面向,去介紹多個與香港保衛戰有關嘅人物。
由於香港義務教育關於本地歷史嘅部分貧乏得可憐,有啲人會誤以為成個香港保衛戰都係當時嘅宗主國英國打嘅,甚至話係中共嘅抗日游擊隊(俗稱「東江縱隊」)打嘅,同香港人毫無關係。《香港保衛戰紀》一書喺揀選各章節嘅主角人物時,就刻意包括多個唔同嘅種族同國籍,香港居民及非居民,當中尤以前港大校長賴廉士嘅愛徒,本地高材生李耀標為表表者,佢潛逃出戰俘營後,多次深入險境進行情報活動及軍事任務,更成為香港最早期嘅華人軍官之一。全書亦以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嘅十二邊形神龕作結,強調獻身保衛香港嘅烈士來自不同國家、族裔、宗教,而且包括作戰人員、後援人員、唔屬於任何組織嘅平民等等。
而且我哋喺書中可以睇到,一眾保衛香港嘅勇士之中,雖不乏外地出生或外籍人士,但當佢哋被時代選中嘅時候,為香港奮勇作戰,喺戰俘營捱到重光之後,亦繼續留喺香港貢獻,並喺生命嘅盡頭,以香港為最終歸宿。就算佢哋呱呱墜地嗰一刻唔係香港人,佢哋一生所做嘅選擇、對香港呢個地方嘅付出,又豈能以一句「外人」否定呢?
是以,喺屋企以外睇呢本書嘅時候,有時都會覺得唔好意思,因為隨時都會忍唔住感動落淚。當時局困頓嘅時候,我哋可以遙想呢一班早已為香港獻出半生,甚至獻出所有嘅前輩,佢哋經歷過嘅苦難唔會比我哋少;亦可以想想身邊仍然同行嘅人,只要你去問,不乏二話不說就幫忙嘅同伴。由過去到現在,我哋都從來唔孤單。
最後,引用書中香港前天文台台長希活嘅說話:「也許,我們不幸生於亂世。但也許,我們這一代人有絕佳的機會塑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喜聞《香港保衛戰紀》一紙風行,甫出版就橫掃多間書店暢銷榜首,願彰顯意志與勇氣嘅香港歷史繼續廣泛流傳,為世世代代嘅香港人增添勇氣與力量。
作者:Watershed Hong Kong(FB專頁)(IG
出版社:蜂鳥出版(FB專頁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
購自:蜂鳥出版官方網站
電子書:讀墨KoboGoogle Book
6會員
19內容數
專題名稱的靈感來自求學時期要寫的「閱讀報告」。有些人勉為其難地完成這類功課後,餘生便不再閱讀,非常可惜。 傳播思想的媒介百花齊放,但文字仍然是效率相對高、門檻相對低的媒介,很多思想仍然只能用文字讀到。不讀書,錯失的東西太多了。 本專題並不嚴謹,只是分享一下看書的感受,希望令多一個人多讀一本書,推廣閱讀順便留個記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