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感
含有「地方感」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2/10
聽聞的甘蔗往事:循五分車軌跡,探索蔗農歷史
「聽聞的甘蔗往事」課程由二林高中師生共同規劃,期望透過五分車糖業鐵路改建的自行車道,引領學生認識二林的在地歷史與文化。課程以實地探索為主要方法,以二林蔗農事件及糖業發展為主題,建構了解地方歷史與其對當地經濟、社會的框架。
#
108課綱
#
地方感
#
認同感
6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2/10
致時代的見證者-洪醒夫
洪醒夫作為一個文學家,取材始終來自於對社會的觀察,留下了時代的記憶,在他的許多作品當中,很難區分哪些是他的親身經歷,或是為角色所虛構的情節,又或者他在書寫的同時,並不刻意將兩者明確區分,把這樣的真實保留,描繪出社會真實。
#
文學
#
農村
#
土地
1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2/04
學習臺語的日常實踐:開口就是文化自信的展現
「微臺語」作為「二林譜系列課程」其中一個課程的嘗試,將學生的語言學習與文化環境反思緊密結合。這門課程旨在鼓勵學生開口說臺語,並從實際的語言使用經驗中,引導他們重新審視語言與個人、家庭、甚至社會之間的關係。
#
認同感
#
地方感
#
校訂課程
2
2
A4紙
1
讓學生自然的在生活使用台語,增加與家人互動,很棒!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2/01
聽見鄉村的聲音:從日常細節到地方記憶的聲景探索
「聽!鄉音」的課程核心,是透過聲音這一常被忽視的感官,引導學生觀察與記錄日常生活中的細節。課程設計打破前一階段以視覺為主的田野踏查形式,讓學生不再局限於圖像和文字,轉而關注聲音,並進一步理解其背後的文化意涵。
#
108課綱
#
校訂課程
#
課程
3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1/21
農村與文學:二林與台灣農業的歷史交織
「農村與文學:吾土二林」課程是以文學視角結合在地生活,重新連結農村歷史與當代社會,培養學生對家鄉的關懷與反思。這門課程以「農村」為核心主題,藉由文學文本、影像觀察和角色扮演等多元手法,探討台灣農業的歷史演進與現代挑戰,以及二林在台灣農村所具備的特殊性。 「農村與文學:吾土二林」課程
#
108課綱
#
課程設計
#
地方學
1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1/20
《落濁lo̍h lô》的創作之源——以身體傾聽濁水溪的呢喃
《落濁lo̍h lô》這支作品不僅是與觀眾互動的媒介,也是我們與這片土地的對話。藉由這次演出,我們可能不只是希望講述濁水溪的故事,而是想邀請觀眾共同思考:對於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我們該如何去親近她並理解她呢?
#
地方感
#
濁水溪
#
土地
17
留言
蔗青文化工作室
2024/11/12
重返二林庄:跨越時空的教育探索風景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必修課程當中,以實地踏查二林街區的走讀課程,結合師生與文化工作者的協作,課程歷經多次討論、場勘與測試,從地圖重製、故事撰寫到場域探索,不僅讓學生深入了解地方歷史,更促使參與者得以二林街區的歷史脈絡與在地風景。 「重返二林庄」是二林高中校訂
#
108課綱
#
地方學
#
歷史
26
留言
Sylvie的移動城堡
2023/07/14
待過花蓮的人都說「回」花蓮
對於地方的感受可以怎麼衡量呢? 除非你是花蓮人,或在花蓮任教,又或者是在花蓮讀大學,否則這輩子大概很難有機會可以在花蓮紮紮實實的住上幾年。 我忘不了那天在玻璃屋的頂樓左邊是月落、右邊是日出的絕美景象,那又是一個和社團朋友聊到天亮的清晨,我們暴走了整個校園,然後在社辦樓上遇見了此生最美的天空。
#
花蓮
#
東華大學
#
大學生活
43
5
獨 X 人生
3
畢業後,大家對花蓮的評價都是「花蓮是會黏人的土地」,簡單的一句話都是代表著對花蓮的思念😄
讀冊弘,寫日常
2022/05/13
謝謝。再會。悅誠廣場
新聞說,悅誠廣場八月底就會結束營業。真的是不意外。版上也不少人各種嘲諷悅誠廣場,甚至說連聽都沒聽過,漢神巨蛋或左營新光三越還比較好逛云云。但聽在我這在地居民的耳裡,很不是滋味。
#
悅誠廣場
#
大統新世紀
#
南國田野筆記
6
留言
Wei的沙龍
2021/01/26
身體與地方:交織在立足點、經驗與政治
探討身體與地方之間的關係,著重在差異化身體與地方感之中。
#
身體
#
地方感
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