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觀光人類學》Erve Chambers

2022/05/2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它沒有那麼學術,雖然,當然,作者Chambers是出身自人類學的退休教授,關注議題也跟永續觀光發展有關,這薄薄一本小書塞滿豐富內容使人深受啟發。必須得說:《觀光人類學》很好看。不斷引導非此領域的我結合生活經驗與自身專業,迸出從未有過的新火花,不僅正文獲益良多,這也是少數前部分的導論跟譯序是不帶一絲廢話過水的好文。總地來說,我會誠摯推薦各位找這本來看,進行一趟智識面的思辨之旅。
一切得從觀光歷史開展,這裡讀者們能順勢察覺Chambers是有意圖性地跳脫西方視角,以他在日本的旅遊經歷為例。Chambers指出,觀光行為相較西方,江戶時代日本神社參拜就已能辨識為旅遊雛形。掌握東方歷史,其後背負的使命是試圖重新理出更全面脈絡,預防「總而言之」總是歸順長久以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建構。可想而知,受資本歷史影響的觀光發展自然而然鎖定「旅遊本身是帶目的性,必須與工作切割的生活型態」。這不免與「理性式規劃」掛勾形成互擁的裙帶關係,然而,這就限縮了觀光的討論空間。
針對現代觀光急欲滿足消費者的「旅遊行程」(當然這也是觀光業開創的)擬定服務,是為了投入集中資源,使「放鬆」形塑成專業、一條龍式的觀光產業鍊。顯然現代化觀光是幫助人們脫離現實生活,弔詭之處是為滿足而投入更多專業與理性擬定計畫,反而導致整趟旅程無法真正達成身心放鬆的初始動機。而以下節錄說明此種矛盾性有多麼強烈:「⋯⋯現代觀光在西方的經驗中興起,我們看到的是人們旅遊時需要有更多理由。⋯⋯旅遊似乎需要基於理性,並且反映我們對於人類境況的科學認知。我們似乎無法讓觀光、旅行以及休閒本身就成為一種目的,這一切必須有更宏大的目標。⋯⋯我們認為休閒時間應該做什麼,就變得重要。⋯⋯『渡假』作為現代觀光的基石,就是一種有組織且理性化的休閒。也就是說,渡假經常不是真正的休閒。」(頁63)
本書最讓我受用的是Chambers對「真實性」的闡述。現代生活引發的疏離感使個體掌握不到自己成為常態,這發生於不管是勞動的,選擇的。追求真實即成為擺脫疏離決定出走的理由。因此決定真實性程度視為這趟旅遊初始目的的指標。自觀光業日興發達,選擇多元,全然人造的遊樂園呈現的是另一種意想不到的想像。自現實被掏空的我們,在遊樂園免不了產生假想,遁入不那麼真實的情境。這也就是說,日常生與旅遊的我們,處在一種想要擺脫非真實,卻又在資本主義打造的遊樂國度中,處於在反覆於兩者間交疊打造的虛幻中,陷入曖昧不清之狀態,未必真誠地透過旅遊獲得真實。在這套論述中,Chambers引用了另一位學者MacCannell的觀點,前者說:「現代生活普遍影響了每個人,而遊客尋找的是對現代生活的超越。他堅信這種經驗與宗教體驗無意,事實上,MacCannell認為,『旅遊勝地完全可以比喻為原始民族的宗教符號』。」(頁71)旅行明明是為了出走,它明確地強調擺脫現實的神化朝聖,只是初始的概念在現代卻不是定調旅遊的唯一精神。
有趣的是,這本書有一小篇幅也提到台灣。Chambers以台灣在推行觀光時,會以原住民文化編列為觀光產業的重點核心,並以「少數民族」(原住民)連結台灣國族認同,凸顯台灣獨立中國的訴求(頁118)。不過,僅這短短幾行老實說,我並不是很能理解Chambers所謂台灣以原住民作為劃分與中國兩個政治個體的實際作為有什麼可以舉例。若把政治納入討論,最關鍵的依然是關於該地觀光符號擬定是由誰,並且是以什麼想像決定它的呈現方式。它取決於到底該地的觀光主流是否由領權者把持,刻板將再刻板,創誕也並非無稽之談。「觀光的政治有一大部分在於吸引遊客關注人們對於一個地方或地區所偏好的詮釋。」(頁124)好的詮釋將會讓遊客對該地的真實性感受愈發強烈,深刻該地符號與歷史。而這形塑的最終還是當地的觀光誘因是否能過得了規劃旅遊的理性操控去判斷。
之所以當時會挑這本來讀,有一部分也是源於生長在觀光日漸發達的台南。那些關於老街織羅的文化情境,承受歷史洗禮的古老建築,當假日騎在路上與行人們爭奪用路權的瞬間,總會有種對他者的排斥感,而我相信,這對多數住在鬧區的居民來說更是強烈。我愈來愈不把那種,所謂臺南人對家鄉美食把持絕對自負心態當一回事,甚至貶低為老調重彈的手段,反覆形塑在地特徵,卻早就沒有說服力的符號在在累積。諸多觀光名店,網路上頗具人氣的下午茶餐廳,成為吸引遊客的觀光熱點。我無意一味地批評,只是我想這些被堆砌出來的觀光文化,到底對台南來說有幾分是足以代表台南的「符號」?又或者,「古都」的意義隨著時代的判讀,名目大過於意義?我必須澄清,在這點我抱持好奇多過批判,在我看來,在地居民正如書中提及,某種程度不再用主人與客人二分,身份劃分便變得不是那麼地絕對。居民面對美食名店在巷弄開展出新路線,像是一種追隨美味的繼承,這不僅吸引遊客,也讓居民成為鞏固新觀光態勢的力量之一。
人們習慣把旅遊視為一種外出,並把觀光引入外來者的作法視同破壞或侵蝕,Chambers在目前仍有限的討論試圖顛覆已然純熟的論述,光是這點就有足夠的可讀性,當旅遊可以探索的領域範疇增幅,那我們將有更多論述釋出,給予旅遊多面向意義。最後,便以Chambers這句話作為本心得收尾:
「如果心之所在的地方就是家,旅遊也很有可能是想像力馳騁之地。」(頁49)
76會員
146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