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處的設置與君主集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軍機處 (圖釘指示位置) 靠近後宮, 顯示了它的獨特性

軍機處 (圖釘指示位置) 靠近後宮, 顯示了它的獨特性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雍正帝正式設置軍機處。當時對西北用兵,雍正帝為了迅速部署及確保機密,於是於隆宗門側設置軍機處,委任親信進入辦事,隨時召見他們商討政務。從制度而言,清承明制,不設宰相,由君主直接統管六部,但皇帝不可能單靠一人處理全國政務,從實際運作,皇帝是透過軍機處管理政務,軍機處成為決策的中樞。


清初的政治架構

清初的政治架構


為甚麼軍機處被視為君主集權的象徵,甚至稱為「君主極權」?原因之一,軍機處不是一個正式的官署,內部沒有固定的官員人數,軍機大臣的數目,少至數人,多至十數人,而且各有本職,都屬於兼任,由皇帝隨心意任免和調動。對外不能直接指揮內閣,與六部也沒有從屬的關係,換言之,軍機處的權力來源在於皇帝而不在於制度。

原因之二,軍機處的運作是配合密摺制度的,軍政處以「廷寄」方式,諭旨直接向相關官員發出,不需要經過內閣,而且應用於中央與地方大臣,換言之,地方官員領承皇帝意旨,朝廷大臣可以毫不知情。換言之,軍機處強調機密性,仿似每位官員都直接向皇帝負責,建立了秘密政治的氛圍。

原因之三,軍機處組織簡單,沒有固定的規模,只有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但他們沒有明確的責權,領班也沒有絕對的統領角色,難以獨攬大權。軍機處即使如何取得皇帝的信任,其角色始終是皇帝的顧問,沒有主動籌劃政務的權力,只是秉承皇帝的意旨辦事,沒有決策權。皇帝在軍機處的協助下,展現君權更顯得心應手。

軍機處的設立代表皇權的膨漲,代表君主集權的政治模式,這觀點似乎沒有太大爭議。但評論軍機處與君權的關係時,有兩項是值得留意的。

其一,清承明制,清初是採取當時已存在的政治模式。自明太祖廢除宰相,皇帝成為政府首長,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明代設立內閣輔助皇帝施政,清初為何在內閣之上再設一個軍機處?主要目的是擺脫議政王大臣。

議政王大臣是滿清入關前的政治模式,他們不但參與重大決策,甚至影響皇位的繼任人選,順治及康熙登位都先經過他們的同意。軍機處代表融入漢制,架空議政王大臣的功能,把皇權歸於皇帝手上。至於內閣被弱化,只是軍機處運作過程的結果。

其二,在記誦軍機處如何助長君主集權時,又該如何理解君主「集權」,甚或「極權」?在今日民主制度下,「集權」是負面標籤,但從學習歷史的角度,「集權」相對於「旁落」「割據」,是一種古代政治運作的模式。

換言之,「集權」與「昏君」「暴君」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清初設置軍機處,強化君權,不是指皇帝從此任意妄為,這與清朝皇帝的形象也不吻合。君主集權是指決策的過程,除了皇帝,沒有其他的法定決策機構,皇帝是國家政策的唯一決策人。換言之,軍機大臣在決策的過程中舉足輕重,形如宰相,卻不是宰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皇帝的權力究竟如何使用?8歲喪父9歲登基的小皇帝所仰賴的教育是聖賢經典,從來沒有人教他帝王學。
Thumbnail
皇帝的權力究竟如何使用?8歲喪父9歲登基的小皇帝所仰賴的教育是聖賢經典,從來沒有人教他帝王學。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一個人一旦掌握了權力,就相信自己具備了改天換地的能量。權力是一副春藥,對有些人來講,吃了這副春藥就可以幹世界了。
Thumbnail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是勇於有所作為的君主,從治國理念、中央集權,經濟改革及國防外交四方面帶來新氣象,糾正了漢初七十年無為而治帶來的政治危機,鞏固了西漢政權。 漢武帝重振中央集權。 漢承秦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此外,武帝又授予親信大將軍等職銜,協助皇帝處理文書及商討機要,被稱為內朝,而
Thumbnail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是勇於有所作為的君主,從治國理念、中央集權,經濟改革及國防外交四方面帶來新氣象,糾正了漢初七十年無為而治帶來的政治危機,鞏固了西漢政權。 漢武帝重振中央集權。 漢承秦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此外,武帝又授予親信大將軍等職銜,協助皇帝處理文書及商討機要,被稱為內朝,而
Thumbnail
北鎮是什麼? 台灣最北的淡水小鎮? 抱歉,現在的舞台是中國,時間為南北朝。 鎮,是鎮守的意思。 作為地方單位,指得就是駐軍維持治安的地方。 比方這段。 「以豫州刺史鎮許昌,秦州刺史鎮上邽,荊州刺史鎮豐陽。」 中國本土法令所及之處,兩漢以來為郡縣制。也就是州轄郡,郡轄縣……層層往下。 這不沒事嗎?
Thumbnail
北鎮是什麼? 台灣最北的淡水小鎮? 抱歉,現在的舞台是中國,時間為南北朝。 鎮,是鎮守的意思。 作為地方單位,指得就是駐軍維持治安的地方。 比方這段。 「以豫州刺史鎮許昌,秦州刺史鎮上邽,荊州刺史鎮豐陽。」 中國本土法令所及之處,兩漢以來為郡縣制。也就是州轄郡,郡轄縣……層層往下。 這不沒事嗎?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雍正一朝的張廷玉、鄂爾泰,乾隆一朝的傳恆、和珅,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都是擁有軍機大臣身分的清初大臣。 軍機處的前身是南書房。這本來是皇帝學習的地方,康熙帝順勢親自選拔翰林學士在此當值,以「南書房行走」職銜,充當皇帝的智囊,形成君臣密議朝政的模式。
Thumbnail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Thumbnail
蘇秦張儀這兩個人,基本上是走到哪一國,哪一國就把相印奉上。 先討論一件事:其實在春秋戰國,各國的第一實權者,並非都是相國。雖然我讀得不多,也知道秦為大良造、楚為令尹。 相本身做為動詞,主察看輔佐之意。 我在懷疑的是,國君之相,很可能僅僅是類似漢代幕府參軍的職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