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的中央集權政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漢初郡國並行, 圖中黃色部分為實施封國的地區
漢武帝十六歲即位,在位五十四年,是勇於有所作為的君主,從治國理念、中央集權,經濟改革及國防外交四方面帶來新氣象,糾正了漢初七十年無為而治帶來的政治危機,鞏固了西漢政權。
漢武帝重振中央集權。
漢承秦制,在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此外,武帝又授予親信大將軍等職銜,協助皇帝處理文書及商討機要,被稱為內朝,而以丞相為首的行政機關,因而被稱為外朝。三公權力被削弱,但武帝個人取得合理的平衡,丞相聽命內朝的現象屬日後的發展。
漢承秦制,在地方推行郡縣制。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設立刺史,負責監察州部之內的郡守與豪強。「州」的設立加強中央集權,「州」不屬於正式行政單位,西漢仍然推行以郡統縣的二級地方行政運作。
換言之,從制度運作的角度,漢武帝只是承襲與調整,加強集權的力度,但沒有對制度帶來根本性的變化。漢武帝對中央集權的最大貢獻,是針對一批盤據地方的諸侯,把他們的轄地歸入常規的行政運作,使三公與郡縣的運作於全國有效運作。
漢初推行郡國並行,帶來封國坐大的後果。西漢建國時,大臣對秦亡的理解,是秦亡於孤立無援,於是採取折衷方案,既推行秦所建立的郡縣制,又復行封建制度。更嚴峻的挑戰,在於兩者實行區域的劃分,東面沿海施行封建,西面內陸施行郡縣。這樣的安排,不但令諸侯掌控經濟條件較佳的區域,而且容易連成一線,直接威脅中央的安危。
問題早已被洞悉,漢文帝推行「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漢景帝直接削藩及平定七國之亂,諸侯的勢力已大不如前。但地方諸侯擁有封地及豐厚的稅收,始終是中央的潛在威脅,於是漢武帝採取具體措施,不在用武力下,完成了漢初以來的削藩目標。
推恩令的解說: 諸子承繼部分土地, 並歸入中央的地方行政 (教科書圖片)
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行推恩令,美其名是「恩」,使分封不限於嫡長子一人,其他諸子也可以承受土地,於是封國領土越分越小。此外,新增列侯歸郡守管轄,地位如同縣令。推恩令推行二十年,即使諸侯大國也只餘下十餘城,再無力對中央構成威脅。
漢武帝同時推行其他削藩的揩施。其一,以上貢作祭祀的酎金成色不足為藉口,先後削奪一百多位列侯,被稱為「酎金奪爵」。其二,曾擔任諸侯屬員的官員,不可再到中央任職,使有志之士不願為諸侯效力,令諸侯欠缺謀士。
漢武帝完成削弱地方諸王實力的目標,調整中央與地方的行政制度,重振中央集權,鞏固西漢政權,成為漢武帝的主要功績。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秦始皇被稱譽為千古一帝,這種廣泛被認同的觀點,卻肯定不是秦漢時代百姓所接受。漢初賈誼評秦始皇「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東漢班固指責他令「天下愁怨」,王朗直斥他是「無德之君」。換言之,對秦始皇的評價走向兩極,讓評論者充滿發揮的空間,他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暴君的代表。 秦始皇施行了哪些暴政呢?
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戰國時代,配合嶄新的大一統政治局面,秦始皇推行一連串的統一措施,把全國不同的標準劃一起來。 為了集權於中央,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中央政府實行以丞相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度。秦始皇又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置郡守,負責執行中央的政令,並統領若干個縣,縣置縣令,其下還設有一些民間基層組織
巴黎和會,中國的訴求被拒,五四運動自北京爆發,漫延各大城市,女性也參與其中,如街頭演講等。不過,這種參與自革命運動已有的現象,算不得突破。反而是五四前後的新文化思潮,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主張全盤西化,批判及否定傳統,因此,傳統女性觀念受到質疑,女性解放受到社會認同,是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的里程碑。
傳統女性角色的轉變,或說是從太平天國開始。太平天國以洪秀全解說的基督教為基礎,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可以授予田地,接受教育,參加科舉,甚至擔任官職。太平天國設立女官制度,以女軍師權位最高。然而,太平天國是否認真執行女官制度,成為疑問,還是只是一種空洞的政治口號,甚至被懷疑是諸王收納妃妾的掩飾。
2020年,香港的文憑考試歷史科考卷,當中一道題目引發爭議。題目是要求學生評論「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觀點。題目附有兩段參考資料,其一是日本法政大學為晚清留學生提供速成課程,其二是革命後的臨時政府與日本財閥簽訂借款協議。
究竟是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當中有史學的討論。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有計劃地入侵中國,七七事變是戰事的延續,一脈相承,於是有十四年抗戰的說法。另一方面,九一八事變是局部戰爭,七七事變代表日本採取全面的軍事行動,國共也確定合作抗戰,於是有八年抗戰的說法。
秦始皇被稱譽為千古一帝,這種廣泛被認同的觀點,卻肯定不是秦漢時代百姓所接受。漢初賈誼評秦始皇「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東漢班固指責他令「天下愁怨」,王朗直斥他是「無德之君」。換言之,對秦始皇的評價走向兩極,讓評論者充滿發揮的空間,他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暴君的代表。 秦始皇施行了哪些暴政呢?
秦始皇統一天下,結束戰國時代,配合嶄新的大一統政治局面,秦始皇推行一連串的統一措施,把全國不同的標準劃一起來。 為了集權於中央,秦始皇廢除封建制度,中央政府實行以丞相為核心的三公九卿制度。秦始皇又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置郡守,負責執行中央的政令,並統領若干個縣,縣置縣令,其下還設有一些民間基層組織
巴黎和會,中國的訴求被拒,五四運動自北京爆發,漫延各大城市,女性也參與其中,如街頭演講等。不過,這種參與自革命運動已有的現象,算不得突破。反而是五四前後的新文化思潮,追求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主張全盤西化,批判及否定傳統,因此,傳統女性觀念受到質疑,女性解放受到社會認同,是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的里程碑。
傳統女性角色的轉變,或說是從太平天國開始。太平天國以洪秀全解說的基督教為基礎,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可以授予田地,接受教育,參加科舉,甚至擔任官職。太平天國設立女官制度,以女軍師權位最高。然而,太平天國是否認真執行女官制度,成為疑問,還是只是一種空洞的政治口號,甚至被懷疑是諸王收納妃妾的掩飾。
2020年,香港的文憑考試歷史科考卷,當中一道題目引發爭議。題目是要求學生評論「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觀點。題目附有兩段參考資料,其一是日本法政大學為晚清留學生提供速成課程,其二是革命後的臨時政府與日本財閥簽訂借款協議。
究竟是八年抗戰,還是十四年抗戰。當中有史學的討論。從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有計劃地入侵中國,七七事變是戰事的延續,一脈相承,於是有十四年抗戰的說法。另一方面,九一八事變是局部戰爭,七七事變代表日本採取全面的軍事行動,國共也確定合作抗戰,於是有八年抗戰的說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宋神宗不到二十歲就即帝位了;他有心改變北宋從立國以來,日益積貧、積弱的現象,因此重用王安石實施變法,史稱「熙寧變法」。王安石為人執著,不恤人言,不通人情,在當時就有許多負面批評,然而為了振興北宋王朝,神宗仍然擋住所有批判,執意任用,並全力支持。史載高太后認為王安石在變亂天下,孝心很重的宋神宗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Thumbnail
文翁治學與司馬相如的崛起,為華陽國帶來了不少新的改變。 制度上,漢武帝開始在蜀郡設置都尉,即漢朝自有武力。與之搭配的,則是華陽各郡縣開始築城。 而蜀志在漢武帝年間最後的記錄,就是將都尉擴增為兩部。 一主外羌,一主漢民。 漢武帝決定,要放棄西南的治權。
Thumbnail
東漢財政內功的這套「度田」的制度和「東漢公務員選拔制度」作為東漢的兩條統治主線其實在對皇帝的要求上有著很大的區別。 這套「度田」的制度對皇帝的要求並不高,它對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要求倒是挺高的。 由於它是國家唯一指望的上的財政來源,所以國家對這塊肉盯的非常緊。 尤其當士族集團開始逐漸站穩腳跟並開
Thumbnail
桓帝盛怒開始下詔各郡、各封國,逮捕豪族黨人,布告天下,令天下一致討賊。 結果公文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的環節就被擋回來了,三公聯名拒絕執行。 大家如果還記得,咱們在寫前面的權力框架時我們說過「外朝官」是負責執行和監督的,太尉陳蕃將詔書退回,說:現在要抓的人都是「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就算有罪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劉秀針對王莽這套篡權模板是咋辦的呢? 1、對外三公鼎立進一步分權。 2、對內不再培養親信的中朝官,不再設「領尚書事」這個崗。 劉秀在首先對三公中的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這三個官職的職責進行了改造。 總體來講就是平均性的分配。 大司馬的名字被改回到了原不長設的太尉,職能上「掌四方兵事功課,歲
Thumbnail
自王莽篡漢後,西域就脫離中原政權被匈奴重新控制了,但自從劉秀把天命給續上後,又有些國家重新提交了重建都護府的提案。 匈奴總找我們要錢,人家漢朝總給我們賞錢。 還是漢朝那個乾爹好。 但對於劉秀這邊,西域的熱烈投誠牽扯到了一件比較費錢的制度——納貢制度。 西域諸屬國認可大漢的領導,每年帶著土特產
Thumbnail
劉病己在收回權力後繼續了霍光的執政思路,在不折騰的大綱領下繼續零敲碎打的給老百姓活路。 霍光和宣帝執政的近四十年裡,史稱「昭宣之治」,和「文景之治」並列成為了漢朝的兩大治世。 被夾在中間的武帝看到後人的歷史評價不知會作何感想。 因為後人並沒有給他這個偉大光榮正確動人的五十四年來個「啥啥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