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士人的清初統治政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編修四庫全書被視為重要的懷柔政策

編修四庫全書被視為重要的懷柔政策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滿清以討伐李自成為名發兵,入關後隨即為明思宗發喪,又標榜「滿漢一家」,禮待投靠的宗室與官員。此外,滿清又以「崇儒重道」為國策,以儒家道德倫理作為社會規範。換言之,滿清展現是政治及文化的傳承者的角色,士人作為政府官員的主要組成部分,又作為傳統文化的捍衛者,滿清所展示的善意,凝造了有利士人歸順的環境。


曲阜孔廟, 康熙帝曾親臨祭祀 (網絡圖片)

曲阜孔廟, 康熙帝曾親臨祭祀 (網絡圖片)

在懷柔政策方面,清初恢復戰亂停辦的科舉考試,確保晚明的舉人及生員的入仕途徑,以功名籠絡士人。康熙帝不但親自到曲阜拜祭孔子,更開辦博學鴻詞科,各地舉薦名儒至京師參加考試,以招攬晚明遺漏人才,並授予官職。此外,清初編修多部巨著,包括《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及《四庫全書》,一則透過整理儒家學術而提供公職,二則透過整理古籍,藉機會刪改犯禁的文字。

在高壓政策方面,以文字獄帶來的打撃最為深刻。「文字獄」有箝制士人思想,遏抑士人氣節的效果,是一個正確卻籠統的說法。康雍乾屢興文字獄,但處境有所不同。康熙帝年間有「明史案」和「南山集案」,兩書流露懷念明朝的情感,是打壓民族意識的鐵腕手段。雍正年間有「查嗣庭案」等,往往是對付異己,整治官員的手段。乾隆年間的文字獄牽連較少,但數量最多,往往因片言隻語的犯禁而受責罰,是威嚇士人,強化君尊臣卑的手段。

部分高壓政策的確充滿血腥,例如揚州十日與嘉定三屠,數十萬百姓被殺害,又如科場舞弊案及江南奏銷案,江南士紳受到大規模的迫害。這些充滿暴虐的手段,從效果來說,前者瓦解了南方的抗清勢力,後者樹立對立盟結社的避忌。或說這些暴虐手段都是發生在順治一朝,只是滿清入主中原初期的非常手段,但以如此代價取來的「效益」,是否值得,就見仁見智了。

就駕馭士人的手段,有兩項值得反思的補充。首先,高壓與懷柔並用,其實是管理官員的基本法則,正如唐太宗目睹科舉考試的熱鬧情況,不禁沾沾自喜地說,「天下人才都盡在我掌握之中」,我們甚少因其私心而低貶太宗,反而歌頌他的政治智慧。同一道理,清初統治政策確實有駕馭士人為其差遣的目的,但這是統治者的普遍期望,關鍵在於是否展現出平衡剛與柔的政治智慧,是否達到共贏互利的正面效益。

其次,清初推行高壓與懷柔並用的統治政策,讓士人歸順朝廷,為其效力。但不要為「駕馭」給予過了頭的負面評論,仿似要叫士人都提不起頭來生活。試想,一批自卑自憐的官員怎樣能夠治理國家呢?舉例而言,皇帝以「奴才」呼喝大臣來打撃他們的自尊心,或許這是受電視劇的誤導。其一,「奴才」的稱呼是承襲滿清入關前的傳統,表達僕人跟家主的關係,其二,「奴才」一詞在朝廷上是不許亂用的,漢族官員在官場上普遍會使用「臣」。換言之,「奴才」是滿族大臣的自稱,「臣」是漢族大臣的自稱,沒有貶意。

總結而言,清初施政「剛柔並濟」,就百姓及士人兩個群體推行有針對性的措施,反映了清初的統治智慧,是康雍乾百年盛世的基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在台灣一些歷史老師的臉書專欄上看到有關辛亥革命正義性的一些質疑。諸如當時各省清軍響應孫中山革命,武裝推翻清朝各省總督時,除了國旗易幟之外,民國剛成立時的各省革命軍,也持槍進入各縣市以及鄉村的滿人聚集地,然後以民國成立,要驅除韃虜的藉口,殺害成千上萬的滿州旗人後裔,據說屠殺的時候,連滿人的老人和
Thumbnail
最近,在台灣一些歷史老師的臉書專欄上看到有關辛亥革命正義性的一些質疑。諸如當時各省清軍響應孫中山革命,武裝推翻清朝各省總督時,除了國旗易幟之外,民國剛成立時的各省革命軍,也持槍進入各縣市以及鄉村的滿人聚集地,然後以民國成立,要驅除韃虜的藉口,殺害成千上萬的滿州旗人後裔,據說屠殺的時候,連滿人的老人和
Thumbnail
五季失固,獫狁孔熾。 藝祖肈邦,思有徵艾。 爰設內府,基以募士。 曾孫守之,敢忘厥志。 — — 宋神宗 神宗
Thumbnail
五季失固,獫狁孔熾。 藝祖肈邦,思有徵艾。 爰設內府,基以募士。 曾孫守之,敢忘厥志。 — — 宋神宗 神宗
Thumbnail
能偷懶絕不努力,從很爛變到爛,目標是普通爛。 清領初期(上):扼要、方便且微幽默、微嘲諷、微惡搞的介紹清領初期清廷治台的心態與政策 睏きい~
Thumbnail
能偷懶絕不努力,從很爛變到爛,目標是普通爛。 清領初期(上):扼要、方便且微幽默、微嘲諷、微惡搞的介紹清領初期清廷治台的心態與政策 睏きい~
Thumbnail
從奴才,到人才。 自清末滿清帝國的結束。中華民國的開始,許多來自西方的思想進入社會階層。是那一代革命份子他們的出身能夠接觸到西方文化、因為船運、航空交通的開始,能有東西方往來,這樣的環境使然。而其中不少知識份子的確是到西方受了教育。
Thumbnail
從奴才,到人才。 自清末滿清帝國的結束。中華民國的開始,許多來自西方的思想進入社會階層。是那一代革命份子他們的出身能夠接觸到西方文化、因為船運、航空交通的開始,能有東西方往來,這樣的環境使然。而其中不少知識份子的確是到西方受了教育。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Thumbnail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