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即不離》|家庭相裡的缺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即不離》是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的首部紀錄長片,在以「父親」形象為影像母題的創作切入點之下,從自己的父親,向源探往祖父身為馬共的禁忌往事,藉著爬梳家族史的手法、端視著家族裡的空缺,然廖克發欲處理的則是更龐大的家國史裡的空白。
電影的開場,即是導演直接將鏡頭對準家裡,從己身童年至今與父親的疏離開始,以私人錄像的形式,結合製作上十分質樸的家族相簿幻燈片,從中切入以廖克發一代為始,試圖向上溯源的「父親」們的共同缺席。
本片中的音畫結合總有一股不搭的玩味,例如在家族老照片裡,與輕快版 馬來國交相齟齬的是全家福中一個個木然的表情,彷彿馬來西亞的「國」之和 諧與眼前的華人家庭和樂並不共存;接下來,導演更是 zoom in 照片裡的一處 空缺,藉由懸置一個缺位的主體,再透過影片後續的不斷追憶去拼湊這個形 體。而片名《不即不離》也因著導演 zoom in / out 缺位影像的手法有了呼應, 在放大的、僅存的卻是非真實的祖父畫像,以及空白的、寫實的家庭影像的遠 近移動之間,導演嘗試從旁揉捏出真實的輪廓,並找出自己與父親、自己面對家族的合適距離。
廖克發以自己的父親為訪談的開端,父親在接受訪談時,卻也鮮少對準鏡頭,彷彿總是在迴避兒子的發問,又更像是迴避著想起任何與自己父親有關的連結。父親這般的反應大概與廖克發身份在《不即不離》中的多重性有關,私認為,自廖克發提出對自己父親的不解,並將自己置於父子關係輪迴裡的被辜負者開始,整部紀錄片就十分地受導演想尋求解答的欲求介入。因此,父親的尷尬不語背後,是清楚攝影機所代表的兒子,才感到話語的無力 — 因為當他承認了自己面對父親(廖克發祖父)的失落,同時也是承認自己對於導演所可能造成的傷害。
在確認了祖父身上的馬共標籤之後,導演轉而將鏡頭對準與自己祖父共有經歷了前馬共隊員,這些身影今日散落在廣州、香港、泰國,然在當初的應許之地 — 馬來西亞,馬共的歷史受民族主義之手抹消。
在廖克發的鏡頭裡,馬共成員回憶的多半是當時在叢林裡作戰的點滴,以 及戰時的刻苦小事或戰鬥事蹟,即便影像再如何寫實,面對這些口述歷史始終 能感受到馬共成員眼中的一股英雄氣,那是他們之於這個集體身份所共有的感 慨。但在集體的形象背後,導演更期望去捕捉這些個體的生活是如何地被集體 的理想壓縮,我想這才是身為被壓縮的當事者的廖克發真正想探問的。觀者眼 見一個個受訪者自述與出世的孩子分離,至今已成語言和習慣相隔閡的陌生 人;自己所在乎的這段經歷注定不被現在的家人認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這群人對於自身的割捨皆是有意識的,是對於這個歷史身份的認命,這許是導演在經歷了這些口述歷史之後,將自己對這些部分情感缺落的個體的同理投到了祖父身上,廖克發選擇了從馬共成員們的共同遺憾上找到了理解祖父不存在的理由,因為他也多少驗證了祖父若在,他也必會有意識地對家人感到虧欠。
也因為這層理解,在《不即不離》的末段,廖克發參與了現存馬共成員的聚會,再從集體的角度去肯定祖父也曾參與過的這段歷史。就今日的眼光看來,其實這群人的相聚與一般老友團聚、見面敘舊無異,然在這裡,剪接了馬共的歷史影像,將今昔群體融合,完成一場對歷史與個體形象的追憶。
影片行至最末,廖克發所著墨的仍是家族的生命史。前述一個個馬共受訪者所自述的困境,以及對記憶現場的描摹,到頭來匯集成馬共成員之間的集體記憶,而這份記憶在廖克發的念想裡,其實是對祖父生活的推論以及面對這份空缺的緬懷。
但,在整段紀錄片的理解中,導演所獲得的是對祖父與其所在的群體的認識,並從而感到親密,可這份感受實然難以再推及影片最初的問題:作者與自己父親的關係。我想,這個提問終究是懸置而未解的,因影片最後呈現的仍是不斷地探尋,到了這裡,我們看到的是兩個失落的兒子並置,仍在憶往的樣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3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承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Radu Jude)的兩部短片 — 《一盡到底》和《晚安,噓》,皆以死亡為母題,和一鏡到底鏡頭形式來體現「死」之於生者,對於前者而言是極端化的情緒利器;對後者來說,則是潛藏在環境裡的迴鳴。
於今年北影初看增村保造,數位修復的《刺青》改編自谷崎潤一郎的短篇小說〈刺青〉與〈謀殺阿豔〉,文學裡的耽美和妖艷,在增村保造的鏡頭裡顯染成若尾文子魅惑的軀體和刺青的血墨。
在《義山》之前,先是看過張吉安的《南巫》,由此去,便會對他慣以民俗信仰為本,並藉長鏡頭的凝視裡,聚焦成一種「萬物有靈」的視角感到毫不陌生。
在觀影前聽説了《父親》有著舞台劇的前身,初執導筒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的改編了自己同名的劇作。
前陣子久違地鑽進電影院的黑暗看阿莫多瓦的《人聲》,看完電影散場,外頭正在暴雨,沒等到雨停就決定要回家。
在親眼看見沙加緬度如何作為一介紐約文青新血培養皿之前,先是有了《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裡的法蘭絲 — 在生活邊緣緊抓著文藝夢,一面失望,然下一秒又能忘情在街頭起舞。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演活了在紐約載浮載沉的青年面貌,儘管因害怕自己落後於別人的生命進程而心生徬徨,但那份
羅馬尼亞導演哈都.裘德(Radu Jude)的兩部短片 — 《一盡到底》和《晚安,噓》,皆以死亡為母題,和一鏡到底鏡頭形式來體現「死」之於生者,對於前者而言是極端化的情緒利器;對後者來說,則是潛藏在環境裡的迴鳴。
於今年北影初看增村保造,數位修復的《刺青》改編自谷崎潤一郎的短篇小說〈刺青〉與〈謀殺阿豔〉,文學裡的耽美和妖艷,在增村保造的鏡頭裡顯染成若尾文子魅惑的軀體和刺青的血墨。
在《義山》之前,先是看過張吉安的《南巫》,由此去,便會對他慣以民俗信仰為本,並藉長鏡頭的凝視裡,聚焦成一種「萬物有靈」的視角感到毫不陌生。
在觀影前聽説了《父親》有著舞台劇的前身,初執導筒費洛里安.齊勒(Florian Zeller)的改編了自己同名的劇作。
前陣子久違地鑽進電影院的黑暗看阿莫多瓦的《人聲》,看完電影散場,外頭正在暴雨,沒等到雨停就決定要回家。
在親眼看見沙加緬度如何作為一介紐約文青新血培養皿之前,先是有了《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裡的法蘭絲 — 在生活邊緣緊抓著文藝夢,一面失望,然下一秒又能忘情在街頭起舞。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演活了在紐約載浮載沉的青年面貌,儘管因害怕自己落後於別人的生命進程而心生徬徨,但那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所在編章︰ 第四編 親屬\第二章 婚姻\第五節 離婚(§1049~1058) 立法沿革︰ 19.12.26制定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1053條 (裁判離婚之事由及限制(一):不忠之情事)(19.12.26制定公布) 對於前條第一款、第二款之情事,有請求權之一方,於事前同意或事後宥恕,
Thumbnail
紐西蘭跟許多西方國家一樣,外食成本大幅大於自炊,因此食材採購離不開超市,且大部分的居家雜物都能在超市一站購足。可以說超市購物,就是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一種社會活動。 總結來說,紐西蘭生活離不開三大超市龍頭:PAK'nSAVE買「需要」、Woolworths買「想要」、New World買「精選」。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這期是非常重要的精華,內容會詳談主力如何收割的「核心邏輯與行為」,是掌握多空大趨勢必然要知道的珍貴知識,要我認為的話這個知識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億台幣,因為掌握這個知識的人這輩子能賺到錢超過一億美元都是沒問題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一定是看見了這個島嶼上還是有些可愛之處,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值得他那樣做的理由,還有很多人們在心裡留下一塊願意為了別人跳動的善意。他看見了這塊土地的不完美卻仍然願意站出來,那必然是他也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抱有希望。   我相信他相信這些,而我期盼你也相信。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這裡是《布得布説私密達》podcast第9集~ 我昨天看完《空性之舞》這本書,今天想要來稍微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心得。 這集我不會說我在說書,因為這本書在講覺醒、在講真理,而我是一個靈性小白,不懂覺醒,也不懂真理,所以今天的內容也請大家帶著完全質疑的心態來聽,總之今天當成布蘭達的奇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所在編章︰ 第四編 親屬\第二章 婚姻\第五節 離婚(§1049~1058) 立法沿革︰ 19.12.26制定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1053條 (裁判離婚之事由及限制(一):不忠之情事)(19.12.26制定公布) 對於前條第一款、第二款之情事,有請求權之一方,於事前同意或事後宥恕,
Thumbnail
紐西蘭跟許多西方國家一樣,外食成本大幅大於自炊,因此食材採購離不開超市,且大部分的居家雜物都能在超市一站購足。可以說超市購物,就是最貼近當地人生活的一種社會活動。 總結來說,紐西蘭生活離不開三大超市龍頭:PAK'nSAVE買「需要」、Woolworths買「想要」、New World買「精選」。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第一個鏡頭,為電影定調。黑白畫面,一名男子緩緩收拾行囊,離開家,鎖上門,把鑰匙丟進投信口,然後離開,不打算回來。你因此知道,這人以背影遺棄的問題,也將沒有答案。 因為是開場,還能耐得住時間的緩慢、平靜如常的繁瑣,但後來,你發現這樣的緩滿、繁瑣是這部片的節奏,有意為之的紀錄式貪戀。雖然「為何離開」是
Thumbnail
這是記憶與記載的時差。因為這些時差,讓我們迂迴於現在、過去與未來。 時間既不是直線也不是迴旋,而是在那裡兀自擺盪。一不小心,兩條時間就連在一起,假裝成脈絡相連的回憶;一不小心,一條時間就斷成兩半,各自尋找記憶的歸位。 這是我老爸的故事。故事是我的想像,也是存在。
Thumbnail
如同電影《灣生回家》般,當我們試圖理解我們上一輩、上上一輩的經歷與生活時,對我們這些從未經歷過那些年、這些事的年輕人,甚至是一旁觀者而言,既非當事人,也非與當事人有共同利益時,我們為何會會想要理解眼前這位祖父母輩、父母輩等長輩的過往呢?是單純為了填補來不及參與的過去?還是在當事人還活著,甚至
Thumbnail
這期是非常重要的精華,內容會詳談主力如何收割的「核心邏輯與行為」,是掌握多空大趨勢必然要知道的珍貴知識,要我認為的話這個知識的價值遠遠超過一億台幣,因為掌握這個知識的人這輩子能賺到錢超過一億美元都是沒問題的
Thumbnail
二   對於父親,我是陌生的,因為生為幼子,童年時期幾乎都是繞著母親轉。真正有意識到對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男人,是在我小學時代。原來在他落魄的當口,他留在家的時間變多了,我跟他的接觸也慢慢地頻繁。可是,這樣一位父親,仍然對我不多聞問。有時候,我會跟母兄抱怨父親好像不怎麼關心我,反而把他的專注力傾注
Thumbnail
  我的高中同學陳俊翰一定是看見了這個島嶼上還是有些可愛之處,這塊土地上還有很多值得他那樣做的理由,還有很多人們在心裡留下一塊願意為了別人跳動的善意。他看見了這塊土地的不完美卻仍然願意站出來,那必然是他也相信我們依然可以抱有希望。   我相信他相信這些,而我期盼你也相信。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這裡是《布得布説私密達》podcast第9集~ 我昨天看完《空性之舞》這本書,今天想要來稍微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心得。 這集我不會說我在說書,因為這本書在講覺醒、在講真理,而我是一個靈性小白,不懂覺醒,也不懂真理,所以今天的內容也請大家帶著完全質疑的心態來聽,總之今天當成布蘭達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