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讓藝術深入日常?看看日本,想想台灣版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撰寫展覽相關文章。
也因為他對於日本藝術展覽現況的了解,所以對於癥結點也能分析得很透徹。

《#展覽的表裏:解析日本美術館、藝術祭的特色與策展幕後》

剛開始古賀太就先舉了兩個數據,一個是2018年訪客最多的世界級美術展,一個是訪客數最多的美術或博物館;日本雖有兩個展覽擠進榜內,卻沒有任何一個博物館入榜。
這顯示了日本人對於媒體主導的「企畫展」趨之若鶩,但對於能呈現美術/博物館館藏及特色的「常設展」卻興趣缺缺。

由報社或是電視台策畫藝術展,是日本特有的模式。
以往可能是回饋讀者或社會所做的企劃,今時今日,反而成為填補本業收入的「獲利事業」,也因此大量的曝光與行銷以換得營收,就成了常態。

民眾花錢買了昂貴的門票,卻發現只能在擁擠的會場對這些藝術品驚鴻一瞥,令人不禁喟嘆:展覽或者逛展覽的目的,兩全其美了嗎?

一場展覽多需要3~5年的籌備時間,報社或電視台的專員會先帶著企劃拜訪國內美術館,之後再與國外藝術機構接洽,敲定作品清單後就開始宣傳。
「某某美術館展」較藝術家個展來得簡單,是因為出口只要對準大規模整修的單一國外美術館即可;若是要辦「維梅爾展」,要能借到代表性作品,常常需要相關的專家團隊出面與各大機構交涉,完成各國所需的繁瑣手續,以及克服運輸與保險等問題。

但,這樣的展覽看似便利,首先犧牲掉的是館內「學藝員」,既無從發揮也很難作為主辦方磨練。

其次是,身為企劃方的媒體常常淪為國外美術館眼中的肥羊金主,因為美術館間的相互商借毋須出借費,多了媒體就必須多支出一筆「出借費」。

最後則是民眾,無法自在悠閒地享受品賞與導覽,無從在安靜的會場內獲致新知,僅能囫圇吞棗享受打卡的樂趣(?)。

此外還有,國家為了推動日本文化,不惜挹注大量資金進行「土下座外交」,資助外國辦理日本美術展。

這真的是長久之計嗎?


作者本身在「朝日新聞」的資歷,讓他能分析一場展覽各方的收益所得,也將日本現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術與博物館做了簡史與導覽。

對於以「觀光立國」的日本,他希望能將 #Museum 打造成觀光客也想前往參觀的景點。

因此博物館內的「#學藝員」就十分舉足輕重了,被稱為「#Keeper」或「#Conservateur」的他們最主要的職責是什麼呢?

在日本的《博物館法》與全國美術博物館會議公布的《美術館的原則》都有提到,他們應該為美術館「蒐集有系統的館藏並妥善保存與傳承」、「致力調查研究並公開成果供社會取用」、「透過公開展覽與普及教育,創造更多新價值」。

但這並非表示他們必須淪為打造觀光人潮的雜務員,而是他們必須更自覺自己應該為博物館、為社會,建造「理想的美術/博物館」。
但館長不若外國是曾任學藝員或相關領域的教授,反而是政府機關所派任,因此很容易為了績效,而牴觸美術館的初衷。

最後提到了近年來日本頗受矚目的展覽與會所,以及戶外美術展越來越受到歡迎,特展商品的迪士尼化也是現代逛展的必備。

有人提出為了要讓藝術品市場活化,而要美術館們拋售藏品的想法,也引起許多爭議與討論。
作者藉機提出,日本由於是「平等社會」,財力相當的「資產家」很少,即使有大多也不會購買藝術品,與中韓相比,大型畫廊與拍賣都不夠熱絡。

真的很容易邊讀,一邊想著台灣藝術界的「巨塔」是不是也很相類?
也會一邊想著,原來一場展覽背後真的有各式各樣要注意的眉角阿^^

作為毫無主題的本周首書,希望你們喜歡^^

那我們明天見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ㄓˊ感書店的沙龍
5會員
58內容數
個人書評為主,因私人因素離開教育界後,期許提供新課綱下國文教育的多元選書,成為體制外的教育助力。 著重議題討論與台灣文學,若有講座研習或課程設計,歡迎留言或來信討論^^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6/08
「也許人與人的遇合只宜茶宜香,因它們都短暫乾淨,彷彿是進行消毒,把情欲殺得只剩一縷碧煙;或者情感也只宜入一盆篆香,拓時全心全意,燒時芳香薰人,然一切都會成灰,心灰也是灰,那是完全燃燒後的空無。」 因為習茶而讀書,我們因為茶而生緣結客。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25
早上看到許多人轉貼捐款連結,是為了日前於Laguna Woods 的長老教會因制伏兇手而犧牲的「鄭達志John Cheng」醫師遺屬而發起的募捐。 讀了 #宮部美幸 的《#人質卡農》,好像自己隔著遙遠的海峽,似乎也能做點什麼。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人生—— 重複的是我們各自的角色——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2022/05/18
學了茶,當然也要來讀讀跟茶有關的書。 起心動念其實是讀《#茶金歲月》時,主角提到紅茶沒落影響了姜家家業,雖寥寥一句,我卻充滿疑問: 那時候發生什麼事? 原本好好的卻走壞了,究竟是運氣太壞還是經營不善的託辭? 後來得知 衛城出版 的這本: 《#草山紅: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茶業發展史1830-199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檢視這些法規改革背景及貫穿其中的理念,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益發重視博物館可以締造的文化藝術經濟效益,並亟欲使博物館與異業結盟,創造多樣的文化資源。
Thumbnail
檢視這些法規改革背景及貫穿其中的理念,可以見到日本政府益發重視博物館可以締造的文化藝術經濟效益,並亟欲使博物館與異業結盟,創造多樣的文化資源。
Thumbnail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Thumbnail
博物館的財務問題確實使全世界各國政府感到頭痛。可是「文創」能否自根本上解決問題,與若干年前開始談到「行政法人」時面臨同樣的困惑。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本來這種書我都是自己看一看增廣見聞,就還給圖書館了。 但因為讀得太津津有味,還是想把有趣的部分給筆記下來。 作者 #古賀太 從事美術展企劃相關工作長達二十多年,先是在「國際交流基金會」從事將日本美術引薦到海外的業務;其後至「朝日新聞社」的文化事業部,負責策畫美術展與商借國外藝術品;也曾擔任藝術記者
Thumbnail
讓美術館的社群網路小編站出來出一本書,在日本美術館界來算是一件特別的事,從數據來看,若不是〈森美術館〉挺身出版,其他日本美術館也很難說服大眾自身在「數位行銷」這一塊所做出的努力與成績。〈森美術館〉的數位行銷是不是做得最好呢?來舉個例子......
Thumbnail
讓美術館的社群網路小編站出來出一本書,在日本美術館界來算是一件特別的事,從數據來看,若不是〈森美術館〉挺身出版,其他日本美術館也很難說服大眾自身在「數位行銷」這一塊所做出的努力與成績。〈森美術館〉的數位行銷是不是做得最好呢?來舉個例子......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在我們討論公共美術館背後的政治權力之前,先試想一位對藝術感興趣的觀眾踏入美術館心路歷程: 他或她,可能來自與藝術無甚相關的背景,偶然在城市某個角落被展覽的廣告吸引後,使用搜尋引擎和臉書粉絲頁確認美術館的詳細資訊。
Thumbnail
媒體老喜歡用「策展是一種顯學」之類的方式來形容各式展覽蓬勃發展的狀態,使得有時不論展覽大小,策展角色的鮮明程度反而蓋過了展覽內容本身,反倒是有時不是看展覽本身,而是去看是哪個策展團隊在這回新規劃的展覽裡又有什麼新的亮點來引人目光。又好像是廚師料理冠軍秀一樣,看誰能把相同的食材料理出一桌的豐盛美味..
Thumbnail
媒體老喜歡用「策展是一種顯學」之類的方式來形容各式展覽蓬勃發展的狀態,使得有時不論展覽大小,策展角色的鮮明程度反而蓋過了展覽內容本身,反倒是有時不是看展覽本身,而是去看是哪個策展團隊在這回新規劃的展覽裡又有什麼新的亮點來引人目光。又好像是廚師料理冠軍秀一樣,看誰能把相同的食材料理出一桌的豐盛美味..
Thumbnail
展覽內容通常取決於預算,規劃與執行展覽都與預算密切相關,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就算接案也要秉持這個想法,順便去看看日本京都國際漫畫館。
Thumbnail
展覽內容通常取決於預算,規劃與執行展覽都與預算密切相關,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就算接案也要秉持這個想法,順便去看看日本京都國際漫畫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