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算搬進了新家,整個一月幾乎都在忙著打包-拆箱-收納整理,讓自己和這個餘生都要相處的環境慢慢磨合。在整理東西、決定哪些要留要丟的過程中,邊收拾邊驚訝於自己「怎麼能在幾年中,累積那麼多其實根本沒拿出來使用的物品?」看著那些曾經以為「總有一天會需要、其實從沒拿出來用過」,還有搬進新家後,還沒來得及完全歸位,卻也沒有造成日常生活任何不便的東西,我突然想起了"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裡男主角說過的一段"背包理論": 想像如果你只能有一個背包,要將生活中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裝進去,如果一樣都不肯捨棄,即使背包的容量再大,裝滿的那一刻,應該也重到讓你背上後寸步難行了。我們擁有的所有實體物質,無論價值高低,在我們的人生中,到底應該佔多少重量呢?
誠實地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種囤物的執念,只是方向不同。有些人在職場上拚搏奮鬥一生,追求的就是擁有豪宅名車,身上隨時都能穿戴叫得出品牌名稱的精品服飾,他們想要的其實是透過這些物品,昭告天下:自己值得過上一擲千金還不需眨眼的奢華生活,那些品牌標籤足以用來襯托自己的地位,不知不覺中,落入必須不斷購入更昂貴的物品來證明自我存在的循環中,過著看似擁有一切,卻被這些所有物奴役的生活,對這些人來說,無法捨棄的不是物質,而是那些東西背後隱含的自尊和驕傲。
對某些人來說,則是另一種極端: 可能是曾經過著辛苦的生活,或是經歷過物資缺乏的恐懼,因此任何一樣帶回家裡的東西都捨不得丟棄,甚至還會到處去找更多物品持續囤積。在囤物的過程中,他們累積的是安全感,一種可以確保自給自足的心安。即使很多東西有極高機率永不會用到,但只要有0.01%「也許將來有天會需要」的可能性,他們就無法與那些佔據生活空間的物品徹底告別。對這些人來說,也許無法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安放自我靈魂的所在,只能讓累積如山的物品,填滿心底不安的黑洞。
當然,還有包含我在內的多數人,落在以上這兩種情境的中間。若不是面對搬家這樣被迫重新檢視持有物品的機會,總會給自己一個又一個的藉口,不願整理丟棄某些東西。除了少數真的極具紀念價值的物件之外,對物質的不肯放手,其實也會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面向;像是始終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係,對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所說過的話或做過的事,或是我們處心積慮想討好,卻沒有得到相對回應的對象,我們常常帶著這些不愉快的回憶,徒然增加了人生背包的重量,在走向未來的路上更加舉步維艱。
在等著搬家公司將東西陸續帶來的過程中,我發現空無一物的新家特別美,原來沒有堆積任何物品的空間,充滿了無限的可能,讓人懷抱著可以如何布置的期望,同時預告了生活即將進入下一個篇章。那一刻我懂了: 定期的斷捨離之所以重要,因為那是一個讓我們重新歸零的儀式,適時的清空我們的人生背包,是為了減輕不必要的負重,更是為了提醒自己: 哪些才是真正重要、值得珍惜一生的人事物,能讓我們放入背包/裝箱帶走。人生的道路或長或短,時晴時雨,如果總是擔心找不到最好的寶石,而緊抓著一路上撿到的大小石頭不放,最後往往會錯過更多。給自己一個時段,好好來一次家中物品的盤點及整理吧! 放棄那些其實不是真正需要、只是想要的東西,才能裝下更多即將要創造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