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要搬家之後,無論是否已經找到下一個居住的空間,整理東西(丟東西)都是必要的。7年前搬到這個家的東西,打開收納箱後赫然發現他的存在,很容易會不小心受到驚嚇:「你怎麼會出現在這」,但免不了要再經歷一次抉擇:要留還是要丟?

開始整理時大部分是捨不得丟。
對這個東西的情感,有難以言喻的故事、歷經滄桑的心路歷程,還有某些特定物件,總會讓你心碎或欣慰的那些故事。這些東西佔據記憶,卻也佔據空間,有些東西放在收納櫃三年甚至五年七年,我們卻從未拿出好好欣賞。隨著時間的演進,這些泛黃的物件早已深深的埋藏在記憶的深處,內化成自己認識的模樣,一層一層堆疊累積在我們的生命之中,無論眼前這些東西該丟或該留,記憶點已經深埋在身體裡。到底該丟或該留?其實答案很明白了。而我們之所以不丟,寧可讓這些東西佔據空間,最能解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些東西證明了我們曾經真實的存在過去的時間點,越輝煌,越有故事,越丟不掉。
陷入丟或不丟的泥沼時,你會怎麼抉擇?
「如果今天你要出國生活,只能帶一個行李箱,你會帶什麼?」這句話有如當頭棒喝,給了我取捨的力量。那些「我以後可以拿出來看的東西」,有80%我們是很少會再拿出來的。決定要出國生活後你所帶的行李,應該都是生活中一定用得上的物件,而回憶可以有很多種形式儲存,數位化是種很適合的方式,雖然手寫的溫度最真實,但那些真實的感動,其實早就在收到的當下深深存在我們心中。
我們的存在與價值,不是建立在這些物件上,而是承載在這些東西上情感與意義。在丟東西的時候,我認真地一一跟這些東西告別,謝謝這些東西成就我的一切,而我也將帶著這些累積,繼續邁向人生的下一步。
該留還是該丟?用出國的行李箱來思考,我想很多答案應該呼之欲出,也沒有這麼難以抉擇了。
#文字日更計劃現正實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