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死亡對生之意義的叩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不約而同跟幾位常聯繫的書友一起討論到這件事,每到年末看著書櫃或是自己手中的電子書,總會忍不住哀嚎著數算到底還有幾本書還沒讀,然後一邊關緊荷包一邊打自己的手阻止自己把更多書加入購物車(不過我們也都知道沒什麼用就是了)。
至於為什麼總是有那麼多書想讀還沒讀,每個人的原因不盡相同;我自己則是因為想看的書不斷插隊,或是有時收到出版社邀約試讀,所以待讀書單總是一長串。但奇妙的是,無論是全憑著心情或是受邀試讀,有時總是能巧妙呼應現在的時序或是狀態,特別是今年十分幸運收到比以往更多的贈書,雖然有些不在原本預定的閱讀行程之中,卻像是上天的暗示似的在這個瞬間降臨到我的身邊,真心想感謝這些天使們。

內容簡介

「早在很多很多年前我就死了,從那時起我就成了幽魂。從那時起我就為失落的自我哀慟不已,什麼都填補不了那個缺口,就連我對自己兒孫的愛也無法。」
在年末這個特別時刻神秘降臨的是這本「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談論面對死亡的準備,書中主角前往探視因癌症接受治療的好友,雖然多年未見但確擔心是最後一面而決定前往,卻收到好友希望她能陪伴自己進行安樂死的請託,震驚之餘主角仍答應了這項困難的要求,只因放著曾經關係緊密的好友孤獨死去似乎不是一個可被接受的選項。
於是兩人結伴開車到風景優美的小鎮民宿度過最後一段時光,生病的好友仍糾結於與女兒的關係、主角則表面上淡定但其實極為慌張,於是和前男友斷斷續續恢復聯繫並討論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包括事發當下她該如何反應、該依序聯絡誰等,看似重要又不重要的細節。究竟陪伴一個人面對死亡有多不容易,又該做怎麼樣的心理準備才足夠?

閱後心得

「同時她也常回想過去有段時間,『老』似乎是非常遙遠的是,像是一種可選的方案,不是自然法則。」
作者以第一人稱仿若述說自己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一般開啟了整本小說的序幕,其實整本小說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擁有名字,只有我、你、他、她、那位老婦、民宿主人,沒有名字的好處是代入感非常強烈,幾乎感覺那位備受癌症折磨的好友就在你眼前崩解,所有的情緒都真實到躍然紙上,仿若一齣道句簡單只憑對白及演技抓住觀眾目光的舞台劇。
但我也相信可能很多讀者會迷失在這種喃喃自語式的敘述中,想跟大家說請堅持下去啊,在第二部中作者的機智口才與博學多聞完全表露無遺。主角與好友入住那幢美麗的民宿後幾天幾夜不斷地談話,她們聊書本、聊音樂、聊電影、聊男人,字字珠璣的程度簡直是脫口秀,而且還是犀利好看的那一種,舉幾個例子如下:
「我深愛過的音樂,能撫慰、療癒我的音樂,居然再也聽不下去。我完全不懂怎麼會變成這樣,卻為此而心碎。」
「童話比推理小說神秘,這也是童話不同於推理小說,而成為經典的原因——推理小說是娛樂用,娛樂後變為人遺忘。童話寫的是人心的掙扎,不是腺體的衝動。」
「朋友說,有這麼多書在寫現代生活可怕的一面,很多都寫得很棒,我懂我懂,用不著妳說。可是我再也不想載書裡看到人的自戀、疏離、徒勞的兩性關係。」
引經據典的能力簡直神奇,而那種看似隨手捻來的不經意最為難得,作者誠實真切地描繪在陪同走向死亡路上可能面對的難關,能一下無話不談一下又無話可說;可能剛剛還意志堅定下一秒就滿心後悔,而那些都是因死而帶來的生之意義。
主角與好友兩人用一種人生跑馬燈慢速播放的狀態,回顧起生命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並試圖捕捉一些重要事件的意義,究竟此時為何爭吵、那時又如何重逢,也許是一種遭受到危機時的向外投射,試圖為週邊一切命名並貼上標籤,此生才不枉過。
然而活到三十幾歲也經歷過幾場葬禮,比起祖父母的死亡我必須坦白地說,參加大學學長的告別式才是最衝擊的,與自己同齡之人的死亡所帶來的空茫與對長輩的不同,你會不斷質疑生命存在的意義究竟何在,自己緊緊抓住的一切是否有其必要。
但在那灰暗的谷底之後也會重拾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因為一如作者所說:「無論發生什麼事,人生依然繼續。亂糟糟的人生。不公平的人生。必須面對的人生。我必須面對的人生。因為,假如我不面對,誰來面對呢?」雖然那並非這場死亡所該帶來的意義,但卻是閱讀完這本書後如回聲般的叩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41內容數
嗨你好,這是Why Not Reading何不閱讀的沙龍! 這裡有一些書,也有一些政治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心緒起伏超乎我的想像,作者平靜又理性卻隱隱蓄積能量的敘述方式在李靜宜老師的翻譯下更加有畫面,每個人對同一段歷史的詮釋皆不相同,在一次次反芻中記憶軌跡不斷覆寫或挪移,抽絲剝繭後呈現的是真相或想像也只有勇敢面對的人才能知曉。
婚姻中的考驗從不簡單,小至兩人之間的情緒互動,大到擴及雙方家庭的紛雜意見,都有可能在某個瞬間成為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貧富、文化、階級、種族的差距可能使這個過程加速或減速,但其實都不是核心的原因。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故事舞台是一座普通的英國鄉間莊園,東尼與布蘭達育有一子約翰安德魯,無所事事卻身居大院的布蘭達漸漸對生活感到不滿足,結婚前到處參加宴會派對的她如今卻被關在一座醜陋破敗的鄉間大宅,恰好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中認識了名為約翰・貝佛的年輕男子,幾次來往之下迅速墜入了愛河。
閱讀這本書所帶來的心緒起伏超乎我的想像,作者平靜又理性卻隱隱蓄積能量的敘述方式在李靜宜老師的翻譯下更加有畫面,每個人對同一段歷史的詮釋皆不相同,在一次次反芻中記憶軌跡不斷覆寫或挪移,抽絲剝繭後呈現的是真相或想像也只有勇敢面對的人才能知曉。
婚姻中的考驗從不簡單,小至兩人之間的情緒互動,大到擴及雙方家庭的紛雜意見,都有可能在某個瞬間成為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雖然貧富、文化、階級、種族的差距可能使這個過程加速或減速,但其實都不是核心的原因。
從2020到2022,身處疫情風暴中的地球人,是否還需要一本疫情文學呢?歷史上不乏許多赫赫有名的關於瘟疫的經典之作,究竟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會有什麼不同? 也許讀一讀這本「十月終結戰」會有更多思考與反省。
故事舞台是一座普通的英國鄉間莊園,東尼與布蘭達育有一子約翰安德魯,無所事事卻身居大院的布蘭達漸漸對生活感到不滿足,結婚前到處參加宴會派對的她如今卻被關在一座醜陋破敗的鄉間大宅,恰好在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中認識了名為約翰・貝佛的年輕男子,幾次來往之下迅速墜入了愛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前還沒認識靈魂意識時,總是不想談論死亡的議題,覺得死亡就是分離,會有很多的傷心難過,這些不想碰觸探索的『感覺』,不來到面前時,不用多想就可以當作是沒有。 第一次聽到死亡,被震驚到,是30歲那年。久未聯繫的高中同學們,在年初有了一次的聚會,在聚會中,雖然很久沒見面,每個人分享自己近期的生活。
Thumbnail
坊間有淺顯易懂談死亡的書好像沒這麼多(還是有但我沒發現?歡迎推薦 我從年初開始經歷了家人的離世 雖然祂的身體已經不好了好一陣子,但要面對離開的那刻真的不太簡單 回想著以前的點點滴滴,都覺得祂的離世不太真實 從那之後,我一直想找書,讓我的小孩慢慢也能懂的這些很難被提起的話題 突然
Thumbnail
古時候人很難活到老,於是有了未知生,焉知死。但其實對殯葬業者而言,每天接觸的都是死人事兒,從死見生,這本書是殯葬業者的敘事,也是他和先尊的故事,但凡書中的故事跟打電話都不太有關係就是了。 先從自身談起,怎麼會接殯葬業,也同時鋪陳整本書,像擠牙膏一樣的敘事,拼湊他和先尊的故事。殯葬真的是許多人避之唯
Thumbnail
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必定會經歷的事,它代表著人生的終點、同時也代表著一條生命的逝去,這些逝去的人,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一些默默無名的人,當人們面對這些生死離別之時,總會感到十分地傷心和悲痛
Thumbnail
今天學校請到了一位出了幾本書並屢次獲獎的作家來演講,一開始看到他的名字還覺得沒什麼,也就無所謂地過去聽了,一直到他說自己在殯葬業工作,我才猛然發覺他居然是我之前在Youtube單程旅行社看過的大師兄。隨著一個又一個在殯葬業中遇到的小故事從他嘴裡敘述開來,雖然有一些我略有印象,但大部分都是從沒遇過的家庭悲劇......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前陣子朋友和我聊天提到:「突然發現怎麼道別跟面對生死是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 確實很值得探討,畢竟連對我而言是個算能預見,但自己經歷時也不免跌入深淵。 印象中,第一次接觸死亡,是曾祖父。當時年紀還很小,跟在媽媽身邊,和其他親友排成一條長長的隊伍,沿著坡慢慢走。我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只知道,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