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貓聊電影:隔離島】瘋的是這世界,還是我們都瘋了?

【貓貓聊電影:隔離島】瘋的是這世界,還是我們都瘋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必然會瘋癲到這種地步,即不瘋癲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瘋癲(Blaise Pascal,Pensees,1670)

偶然間又把這十多年前的電影翻出來,再看一次還是令人回味無窮。

開放式的結局,讓人更想窺探導演與編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訊息,深怕自己是否一個不注意就漏了某個重要環節。

內容大概在闡述一位聯邦警察Teddy到隔離島上調查精神病人失蹤的案件,中間發生的各種跡象讓他不禁懷疑起這一切都是一場陰謀,因為他的目的其實是要揭發這座島上的非人道治療。

沒想到經過一連串的事件發生,以及中間穿插許多Teddy的夢境與幻想,讓人開始懷疑到底瘋的是Teddy,還是他身邊的人都是串通好聯合起來騙他?

這不禁讓我想起某年台灣下雪,甚至連都市都下起了冰霰,當時我跟大學同學們在36度的泰國畢旅,我們看到新聞的時候還以為全台灣的人聯合起來騙我們?(是要多荒謬)

瘋的是這世界?還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瘋了?

馬奎斯的〈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也是類似的故事,當一個「正常人」被定義成「不正常」時,他再怎麼解釋別人也當他在胡言亂語。

然而誰有權力去定義「正常」與「不正常」?

曾經看過一個影片,內容講述心理學家羅森漢恩為了做一個實驗,將8名正常人送進精神病院裡,結果醫院裡的醫護人員非但沒有察覺出他們是偽裝的病人,反而將他們的「正常行為」視為「病情加劇」。

後來精神醫學界為了證明他們的專業,要求羅森漢恩再將一百多名實驗者送進去,由醫院判斷誰才是偽病患。諷刺的是,醫生本來以為的41名偽裝者,全都是「真病人」。(參考文章:8個正常人裝瘋臥底精神病院

究竟誰瘋?誰沒瘋?在這個世道裡界線已經越來越模糊,你以為別人奇怪,也許在他們眼裡你才是最奇怪的那個。

既然你我都瘋著,何不用最「正常」的心態接納不同的靈魂

畢業於教育系的我,發現教育系的同學都有一個特質,就是「乖」。這些未來很大機率要成為老師的人,有這樣的特質其實不令人意外,只是乖的背後其實潛藏著更多「偏見」。

因為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正常的」,什麼是「不正常的」。

我知道要用開闊的心胸跟視野去認識不同的人事物,真正回想起來才知道自己還是用了很多偏見在「篩選」自己想接觸或不想接觸的人,也才發現因為這樣的「自以為」,其實讓我錯過了多少可能綻放的精彩。

既然都瘋了,就讓自己繼續瘋下去吧!

avatar-img
貓貓出門去的沙龍
3會員
9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貓貓出門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回想當初會選擇進入教育出版業業務的原因,除了覺得與人交際對我來說不是難事,另一方面也認為自己從學生時期好像就一直很嚮往所謂的「自由」。 記得以前最喜歡趴在教室窗台邊,看著人行道旁的馬路上,我好羨慕那些能在外面自由自在走動的人們,尤其是停在路邊休息的計程車司機,相較於教室裡的我們,他好像才是擁有自由
在經歷了半年的教育出版業業務生涯,我離職了。 第一次體驗到做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是多麼痛苦的事,從到職的第三天我就已經動起了離職的念頭,但因為是回歸前東家,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想離開的感覺是從何而來,只覺得「不對勁」,但又不敢輕言放棄。 這個不對勁的感覺一直跟著我通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考
搬到台中共兩年的時間,這兩年蒐集了不少台中美食,說真的,台中好吃、好拍的東西很多,也走訪了許多網路上、親友推薦的餐廳,但要說有記憶點,或是會放入口袋名單的平價美食可能就是以下這幾間,畢竟口袋沒這麼深嘛XD。 以下是我個人會想推薦給想來台中玩的朋友,大家可以當作參考
回想當初會選擇進入教育出版業業務的原因,除了覺得與人交際對我來說不是難事,另一方面也認為自己從學生時期好像就一直很嚮往所謂的「自由」。 記得以前最喜歡趴在教室窗台邊,看著人行道旁的馬路上,我好羨慕那些能在外面自由自在走動的人們,尤其是停在路邊休息的計程車司機,相較於教室裡的我們,他好像才是擁有自由
在經歷了半年的教育出版業業務生涯,我離職了。 第一次體驗到做一份不適合的工作是多麼痛苦的事,從到職的第三天我就已經動起了離職的念頭,但因為是回歸前東家,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也不知道自己這個想離開的感覺是從何而來,只覺得「不對勁」,但又不敢輕言放棄。 這個不對勁的感覺一直跟著我通過各種大大小小的考
搬到台中共兩年的時間,這兩年蒐集了不少台中美食,說真的,台中好吃、好拍的東西很多,也走訪了許多網路上、親友推薦的餐廳,但要說有記憶點,或是會放入口袋名單的平價美食可能就是以下這幾間,畢竟口袋沒這麼深嘛XD。 以下是我個人會想推薦給想來台中玩的朋友,大家可以當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