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憶:我們如何形成記憶,記憶又如何塑造我們?精神病學家探索解析大腦記憶之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存在就是改變,改變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持續創造自己,永不停止」-亨利.柏格森 (1859-1941)

書摘

「「昨天」是甚麼意思? 科學家可能會說 : 昨天是從現在到地球自轉前發生的各種情事;而神經學家可能會說:昨天是自轉期間因為某事引起的樹突分支差異。但也許重要的問題不是昨天或明天意味著甚麼,而是現在意味著甚麼,正是現在決定了過去事件的記憶,決定我們對未來的幻想和相應之道。時間在經驗上似乎不真正存在,意識經驗才是我們創造過去、形塑未來事件走向的基本。」-p.152

「在三十七年的精神病臨床工作後,我發現自己,就在這不可預測的時刻,蒙受一種從未有過、發自內心的衝擊。當我們看到那些病得極重的病人,他們在這世間受苦,這個世間卻視他們的苦難為敵;我們都該對他們所忍受的人類極限,表示謙卑鞠躬。這就是一拳打中我的地方。」-p.208

「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像法蘭西,面對處處藏有威脅的世界,活在時時敏感的記憶中,要過日子必須兩者平衡,關鍵在於如何不斷發展出更健康的平衡關係。...人類存在的關鍵議題不在於某種抽象功能中成就出多麼厲害的高功能,而是處於平衡狀態。...人生在世,我們都需要一個家,無論它在哪裡。某人的正常狀態,也許正如希波克拉底說的那樣,是那個人要去找的,我們沒有人可以去評判。」-p.259

「現在的經驗和記憶永無停歇地在建構與再建構中舞蹈著。」-p.261

喃喃

延伸上一篇, 接著在春節看了《美麗佳人歐蘭多》, 《維塔與吳爾芙》,如果吳爾芙是記憶的莖,透過文學記憶,開出想像力與知識的花朵。

平衡理性和感性, 一直是自己的課題。

感性就野外透過孢子就能自由生長的蕨,蕨類不開花也不結果,只要有莖就能在潮濕的山邊開滿。

王家衛說,所有記憶都是潮濕的。我想進一步分類,沒有整理過的記憶才是。適度放任感官發射,輸入各式感覺素材,得出每次行走於仙跡岩步道,總是耽著於那3億年前石炭紀就存在的植物。然而,意識上偶爾是退縮的,感官放逸之後,內心的聲音總是提醒自己,也該進行整理收納了吧...

於是,跟隨植物老師, 先展開盤點,如:小毛蕨、短柄卵果蕨、大金星蕨、密毛小毛蕨、鐵線蕨、鳳尾蕨、箭葉鳳尾蕨、天草鳳尾蕨、傅氏鳳尾蕨、伏石蕨、全緣卷柏、異葉卷柏、台北鱗蓋蕨、粗毛鱗蓋蕨、熱帶鱗蓋蕨、克氏鱗蓋蕨、假蹄蓋蕨、鬼桫欏、台灣桫欏、台灣金狗毛蕨、萊氏線蕨、橢圓線蕨、觀音座蓮、廣葉鋸齒雙蓋蕨、三叉蕨、細柄雙蓋蕨、海金沙、腎蕨、長葉腎蕨、台灣金狗毛蕨、南海鱗毛蕨、南洋巢蕨、杯狀蓋骨碎補、崖薑蕨、台灣水龍骨。

再把山裡的那30多種蕨分類歸檔,如《記憶》這本書, 以優雅文筆敘述感官餵入海馬迴產生記憶細胞的過程 [註1],「內嗅皮質」整合大腦不同皮質地傳來的神經資訊,透過電流將信息傳到海馬迴,激發海馬迴細胞產生樹突蛋白,細胞連結成細胞集群,如織布般,構成有關記憶及空間的皮質記憶。

理性,則像是人工馴化的植物,是戴洛維夫人早起出門買的那束花。是需要經常修剪分支的生命之樹。

如同吳爾芙精練的文字,對於下一本書,她從來不急於動筆,直到迫在眉睫,勢在必發時,像熟透的梨子,在心中長得沉甸甸地,如受孕的纍纍之實,期待被採收,否則就會掉到地面。

愛爾蘭精神病學家暨精神科醫師 薇若妮卡. 歐金 (Veronica O'Keane)著作的這本《記憶》(The Rag and Bone Shop : How We Make Memories and Memories Make Us),結合大量大腦神經學知識、個案經驗、民俗學,加上電影及文學的引用,建構出一本資訊量大,富有同理心的觀點,筆觸謙遜且詩意優雅的科普書籍。

註1: 2014諾貝爾醫學獎:大腦GPS導航位置與網格細胞系統https://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59101

本書受益

  1. 知識與經驗之所以可以融合,都是因為我們有一個多層次的大腦結構。
  2. 記憶有兩種系統,一種是快速且具有可塑性的海馬迴;另一種緩慢、較高穩定性的皮質。
  3. 海馬迴的神經元產生記憶,之後逐漸整合至可塑性較少,更能鞏固的記憶皮質中。因此我們可以在相對穩定的知識系統內學習,且適應變化。透過時間經驗的流動與不斷建構重整的記憶,有機的生命體發展出自我意識,並以同樣的方式發展裡解他人的自我意識。因而,我們接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身而為人就存有孤獨感且與他人密不可分。
  4. 作者反省出理解與欣賞他人,就像是自己的反射鏡像,這是人類善良美德的神經基礎。
  5. 對精神分裂症譜系障礙的論述展現人道關懷。
  6. 本書啟發於作者的第一位病人伊迪絲,一位「卡普葛拉症候群」的產後憂鬱症母親,經歷過自己小孩被惡魔掉包的"真實"記憶,此療程讓作者體會到,病患的感受都是真的。碰巧,前天在鍾孟宏的電影《瀑布》中,女兒主動詢問精神科醫生該如何和母親相處,醫生給了三個建議:理解、不否定、按時吃藥。戲中有一段,母親驚恐地告訴女兒門口有衛兵在監控,女兒很善巧地確認母親腦海中的衛兵模樣,佯裝到門口驅趕他們。讀完書再看到這一段,頓發感動。
  7. 皮質醇(壓力賀爾蒙)需平衡,過高或低都不利於記憶建立。
  8. 1930年加拿大內分泌學家Hans Seyle首次描述人體的壓力系統,並將皮質醇界定為人體主要壓力分子。
  9. 壓力系統最終由大腦控制,稱為「下視丘- 腦垂體- 腎上腺軸」(簡稱HPA軸),下視丘是自主神經總部,它負責產生情緒。
  10. 1968年神經學家發現海馬迴有皮質醇受體,解釋壓力與記憶之間的關聯。適當水平的皮質醇會激發神經元,透過電流形成產生新突觸所需的蛋白質,進而製造記憶細胞群。剛剛好的皮質醇就是俗稱的良性壓力。反之,過高的皮質醇對海馬迴激發放電有抑制作用,過低則無法接受激發。
  11. 長期暴露在永不消除的壓力因素如貧窮、社會經濟剝削、暴力、種族主義。即使管理壓力的書一直出版,壓力依舊存在。亦解釋憂鬱症患者的記憶衰退現象,同時經過治療,也能獲得改善。
  12. 記得自己常忘記本身就是一種記憶。刻意練習可以刺激喚醒,改善記憶功能,甚至促進海馬迴生長。
  13. 有毒的壓力會使海馬迴神經元處於過度激活狀態,此時,走出門曬曬陽光,休息一下,可能是唯一治療方法。
  14. HPA軸和所有生理系統一樣,有時受環境影響,有時受個人影響。
  15. 大腦是一個無限複雜的網路,有680億個神經元,透過新的感官輸入,連結改變細胞集群。記憶就這樣被編織,增強,重新建構。在我們有意識的時刻,建構出相對穩定的皮質記憶地圖,以應對世界永不重複的動態熵平衡。

小結

了解了大腦的運作,保持覺察,管理壓力,以及遠離有毒資訊,過健康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養一盆青苔
10會員
17內容數
鍛字練句是種禮貌
養一盆青苔的其他內容
2023/10/14
「未來的我會想對此刻的我說些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會去到哪裡。 不過,自己目前在哪裡是可以知道的。」-《漫步》 2021夏至起,平均每兩周一起線上共讀的《中醫芳療診療室》,算一算讀完也迄冬至了。自從2019掉進芳療兔子洞後, 心智圖也拓展到中醫的領域,從內經到陰陽五行,經絡
Thumbnail
2023/10/14
「未來的我會想對此刻的我說些什麼呢? 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會去到哪裡。 不過,自己目前在哪裡是可以知道的。」-《漫步》 2021夏至起,平均每兩周一起線上共讀的《中醫芳療診療室》,算一算讀完也迄冬至了。自從2019掉進芳療兔子洞後, 心智圖也拓展到中醫的領域,從內經到陰陽五行,經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Thumbnail
要打破舊自我的習慣,你的思考必須凌駕你的生活環境,必須超越已經記憶在身體裡的感受,並以一個新的時間線來生活。 如果你想要改變,就必須在心裡預想一個理想化的自我,一個你可以仿效的良好模範,不同於存在於你目前所處的環境、身體和時間裡的那個「你」。 目前神經科學的理論告訴我們,腦的組成反映的是我們所知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召喚一次某個記憶,大腦就會對它稍加修改,也就是會依據我們當下的理解或關注,重新詮釋一次記憶,為這件往事賦予新的面貌。 若以神經科學的細胞層次來看,喚起記憶就像是將它重組並且再次鞏固,藉由新的蛋白質的加入,形成新的合成物,然後形成新的結構。 換句話說,當我們記起一件事時,其實是同時也在創造一個
Thumbnail
每當我們召喚一次某個記憶,大腦就會對它稍加修改,也就是會依據我們當下的理解或關注,重新詮釋一次記憶,為這件往事賦予新的面貌。 若以神經科學的細胞層次來看,喚起記憶就像是將它重組並且再次鞏固,藉由新的蛋白質的加入,形成新的合成物,然後形成新的結構。 換句話說,當我們記起一件事時,其實是同時也在創造一個
Thumbnail
記憶不是錄影帶,並不是每次回想起就原原本本的重現,無數的研究全都證明,記憶在每次回想時都會被重新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記憶,也就是原始的記憶只是素材,我們會依回想當時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變化,聽起來很神奇,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每一次回憶的新記憶,會覆蓋之前的原始回憶。 因此,隨著我們不斷累積各種新的經
Thumbnail
記憶不是錄影帶,並不是每次回想起就原原本本的重現,無數的研究全都證明,記憶在每次回想時都會被重新再創造一個全新的記憶,也就是原始的記憶只是素材,我們會依回想當時的看法而有不同的變化,聽起來很神奇,但大腦就是這麼運作,每一次回憶的新記憶,會覆蓋之前的原始回憶。 因此,隨著我們不斷累積各種新的經
Thumbnail
很多東西可以勾起我們的回憶,最常見的是老相片與信件,其他如塞在抽屜深處朋友送的小紀念品或某一次旅行時買的鑰匙圈……等等,或者聽到一首歌,忽然聞到某個特殊的味道……這些都有可能呼喚出早已被我們遺忘的往事。 雖然有人會消遣說,常常回顧往事,常提當年勇,是老化的象徵,這些話鼓勵人要往前看,不斷開創新的人生
Thumbnail
很多東西可以勾起我們的回憶,最常見的是老相片與信件,其他如塞在抽屜深處朋友送的小紀念品或某一次旅行時買的鑰匙圈……等等,或者聽到一首歌,忽然聞到某個特殊的味道……這些都有可能呼喚出早已被我們遺忘的往事。 雖然有人會消遣說,常常回顧往事,常提當年勇,是老化的象徵,這些話鼓勵人要往前看,不斷開創新的人生
Thumbnail
「存在就是改變,改變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持續創造自己,永不停止」-亨利.柏格森 (1859-1941) 延伸上一篇, 接著在春節看了《美麗佳人歐蘭多》, 《維塔與吳爾芙》,如果吳爾芙是記憶的莖,透過文學記憶,開出想像力與知識的花朵。 平衡理性和感性, 一直是自己的課題之一。 總結書本的受益:
Thumbnail
「存在就是改變,改變就是成熟,成熟就是持續創造自己,永不停止」-亨利.柏格森 (1859-1941) 延伸上一篇, 接著在春節看了《美麗佳人歐蘭多》, 《維塔與吳爾芙》,如果吳爾芙是記憶的莖,透過文學記憶,開出想像力與知識的花朵。 平衡理性和感性, 一直是自己的課題之一。 總結書本的受益:
Thumbnail
在開始閱讀之前,讀者在心中回答我幾條問題: 1. 你昨晚是幾點吃晚飯的? 2. 你上一個星期日是幾點起床的? 記憶是一種聯繫神經的一種蛋白質,在海馬迴(Hippocampus) 決定留下來的核糖核酸裡 記憶有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要在學習中發揮有好的表現,一定需要善用長期記憶去完成任務。 而短
Thumbnail
在開始閱讀之前,讀者在心中回答我幾條問題: 1. 你昨晚是幾點吃晚飯的? 2. 你上一個星期日是幾點起床的? 記憶是一種聯繫神經的一種蛋白質,在海馬迴(Hippocampus) 決定留下來的核糖核酸裡 記憶有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要在學習中發揮有好的表現,一定需要善用長期記憶去完成任務。 而短
Thumbnail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Thumbnail
遺忘和選擇性記憶是大自然使人可以繼續活下去的重要機制,我們選擇對我們重要的東西去注意,同時也忘記使自己痛苦的事。    遺忘也有很大的優點,對一些美好的事物,彷彿初次相遇,可以重新再享受最初的心動。 什麼是值得我們留存的記憶?除了個人生命與人互動的美好經驗之外,還有一種往往被我們忽略,也就是基於
Thumbnail
探討有關記憶與遺忘這件人人關心,但是卻又不太了解的現象。  記憶很奇怪,有時候我們想忘掉的事,卻不斷前來糾纏著我們;有時候很想記住的事,卻偏偏一點印象也沒有。   更多時候,當年以為重要得不得了的生命里程碑,現在回顧卻雲淡風輕了無痕跡;反而是一些偶然碰觸的吉光片羽,卻鮮明得宛如昨天才發生。  是的,
Thumbnail
探討有關記憶與遺忘這件人人關心,但是卻又不太了解的現象。  記憶很奇怪,有時候我們想忘掉的事,卻不斷前來糾纏著我們;有時候很想記住的事,卻偏偏一點印象也沒有。   更多時候,當年以為重要得不得了的生命里程碑,現在回顧卻雲淡風輕了無痕跡;反而是一些偶然碰觸的吉光片羽,卻鮮明得宛如昨天才發生。  是的,
Thumbnail
人腦形成記憶會依循一定的途徑。 但靈魂不用。
Thumbnail
人腦形成記憶會依循一定的途徑。 但靈魂不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