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看因果:探尋宇宙與生命本質!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raw-image

說起因果,很多人緊跟著就立刻會在後面腦補兩個字——“報應”。所以人們一提到因果,慣性思維就會聯想到做了壞事而產生的結果。

然而,“因果”和“報應”這兩個詞,都是中性詞。正所謂:“有施必有報,有感必有應,故現在之所得,無論禍福,皆為報應。”它們都只不過是表達由一個因緣或原因所得到的結果或回報而已。這裡面沒有任何迷-信的色彩和成分。

好的因會產生好的果,壞的因會產生壞的果,不同的因,自然產生不同的結果,就是這麼簡單、正常的一件事情,何必想得即負面又嚴肅迷信呢?

人之所以迷信,是由於恐懼;人之所以恐懼,是由於無知。

佛學教導人們“不妄語”,正是要求我們不要隨意地解讀或曲解任何一個字,更不要去傳播這些被曲解的定義。

從狹義來講,因果就是一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簡單道理。

但從更深的層次來理解,因果又是極為復雜的事情,因為通常因和果極其復雜地互為交織在一起,完全不是我們想象和理解中的那個樣子,它往往是超越頭腦邏輯所能理解的範疇的,因為它裡面往往包含著太多我們肉眼不可見的東西。

正如法國哲學家霍爾巴赫所說,“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互相關聯的,宇宙本身不過是一條原因和結果的無窮的鎖鏈。”

蝴蝶效應就是最好的例子——

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對其周圍的氣流造成了一點極其微小的影響,而這一點極其微小的影響,又會引起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一個連鎖反應,最終,導致了美國某個地區的龍捲風。

美國氣象學家Edward N.Lorenz愛德華·洛倫茲在1963年提交紐約科學院的一篇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他指出:任何事物發展均存在定數與變數,事物在發展過程中的發展軌跡有規律可循,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可測的“變數”,往往還會適得其反,一個微小的變化能影響事物的發展。這證實了事物發展的復雜性。他將蝴蝶效應稱之為混沌學效應。

這個例子也很好地說明瞭因果的不可見性。人們無論如何也無法將蝴蝶振翅和龍捲風聯系在一起,但它們之間的確存在著某些“不可見”的必然聯系。

我們平常所理解的因果,僅僅只在最表層的層面,類似於:因為我不小心,所以打碎了一個杯子......這是可見的、最錶面的因果。但是在更深的層次,還有我們不可見的因,那正是導致這個結果最根本的因。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看似偶然但並非偶然。在我們所能感知到的“偶然”的背後,一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

宇宙間的一切,包括我們的這個身體在內,都是因果(因緣和合)的產物。或者說,宇宙間的萬物都在因果的循環中不斷地聚合、消散,再聚合、再消散,如此循環往復......

我們的眼睛所能看見的這個世界,只不過是宇宙間極其有限的一部分。我們以為我們的眼睛可以看到一切,但事實上,在整個宇宙的物質世界當中,我們眼睛所能看見的只有4%多一點,不超過5%。這個所見裡面,還包含了類似顯微鏡、哈勃望遠鏡之類的高科技儀器的輔助。倘若只是肉眼所見,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整個宇宙,幾乎是由暗能量、暗物質與原有物質(可見物質)所組成的。

raw-image

在整個宇宙中,73%是暗能量,22%是暗物質,其它的原有(可見)物質只占整個宇宙的4.6%,在這4.6%中包含了原子、恆星、星系與生命(我們又是生命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當我們每晚抬頭仰望著星空、當科學不斷發展,能利用哈勃望遠鏡來探索宇宙時,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探索到了很遠很深的地方,我們以為這就是宇宙的全貌。然而,人類目前的所知還不足整個宇宙的5%。

也就是說,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約95%的不可見物質,然而我們卻並不知道它的存在。

因此,僅用感官來判斷世界,就和盲人摸象一樣愚昧和可笑。

感官最初的目的僅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大腦通過感官收集簡單的記憶,為了讓人能夠適應簡單的生活,它的功能僅此而已。但是,如果我們完全相信感官所呈現的一切,那就只能自欺欺人了。

泰戈爾曾這樣說,“完全按照邏輯方式進行思維,就好像是一把兩面都有利刃而沒有把柄的鋼刀,會割傷使用者的手。”

整個人類社會若僅憑感官和慣性的邏輯思維、不相信其它的一切,那麼人類不可能發展到現在的樣子。正是因為人類知道自己的局限,不停地探索,才不斷地發展出先進的科技——例如光學顯微鏡、哈勃望遠鏡等等來幫助人類擴大認知和探索。

科學的探索之所以沒有盡頭,正是因為人類存在的渺小,人類一直都在探索當中,然而,只要探索的腳步一旦停止,就立刻會成為固步自封的傻子。

一方面,我們不能完全依賴自己的感官來判斷這個物質世界,以為眼睛看不到的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明白,即使我們能看見的東西,也未必就是它真實存在的樣子。只有從這兩方面著手,我們才有可能探尋到宇宙的本質、生命的本質。

比如,我們都認為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五顏六色的,然而,這個世界真的有顏色嗎?如果我們對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太陽,多一點點瞭解,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太陽會發光,我們稱之為“太陽光”的這個東西,廣義的定義就是來自太陽所有頻譜的電磁輻射,或電磁波。

透過太陽光譜圖,可能會更為清晰:

raw-image

總的來說,電磁波分為紅外線、紫外線和可見光。

我們生活中常用到的紅外線有微波、無線電波等,這些電磁波的波長長,能量低,所以對人體較無傷害;

紅外線有時也被用於醫療方面,但還有紫外線、X射線和伽馬射線,這些電磁波的波長短,波長越短的電磁波能量就越強,對人體的傷害也就越強。

raw-image

而我們眼睛能看到的可見光(赤橙黃綠青藍紫),就只有中間那小小的一部分,它們的波長在400-780nm之間。

在這個區間範圍里,HEV(400-450nm)屬於高能量的可見光,它對皮膚的氧化相當於UVA+UVB。還有我們常說的藍光的危害,也是由於它的波長在可見光內僅次於HEV,因此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非常大。

另外,在看不見的短波中,紫外線UVA能穿透皮膚的真皮層,造成皮膚的老化;UVB的傷害為UVA的1000倍,會造成皮膚的曬傷,致癌性最強;UVC通常能被臭氧層隔離,因此危害不大。這就是我們一定要做好物理防曬的原因了。

事實上,所有的光(電磁波)都是無色的,可見光之所以可見,是因為這一部分能被我們的眼睛捕捉到。

raw-image

由上圖可見,長波的傳播類似於波浪型,而短波的傳播類似於鋸齒型,除激光外,其它所有光(電磁波)的頻率都是有長有短的,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捕捉到顏色,正是由於眼睛能捕捉到這些波長不同的光。

人對色彩的感知,是通過視覺神經通路完成的。這個通路非常復雜,其中負責感知顏色的是視網膜上的錐狀感光細胞,也叫視錐細胞,(下圖中感光細胞中紅色的部分)。

raw-image

當人眼看到一個物體時,視網膜上的各種細胞立即展開合作,將復雜的視覺場景分解成各種參數,傳遞給大腦,再由大腦的視覺中樞還原視覺場景。在這個過程中,視錐細胞的作用就是分解色彩信息。

人眼的視錐細胞有三種,分別感受紅色、綠色和藍色。人眼捕捉到的每一個像素都被視錐細胞分解成RGB編碼傳遞給大腦。RGB編碼就是這樣來的。正常的人眼能處理三種顏色——即紅綠藍三原色系統。

由於視錐細胞的種類決定了色覺單元,所以人眼視覺和動物的視覺就會有不同的差異。

比如,大部分的兩棲類動物、鳥類、蝴蝶、魚類、蒼蠅等,它們都有比人類更發達的色覺系統,通常有有四元色及以上的色覺系統。

而很多哺乳類動物反而幾乎無法分辨顏色,比如牛、羊、馬、貓和狗等,它們眼中只有黑、白、灰三種色彩,就像我們過去的黑白電視機所呈現的畫面一樣。而我們常常看到西班牙鬥牛士拿著紅布,並不是因為牛對紅色敏感,而是因為它習慣於向任何移動的物體沖刺。

當這些光進入我們視網膜的時候,就會產生出各種顏色。而這些所謂的顏色,是眼睛將捕捉到的每一個像素分解成RGB編碼傳遞給大腦後,大腦的產物。

我們說花是紅色的,天空是藍色的,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是五彩斑斕的,我們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是一個外在的呈現,它是一個獨立於我們的外在世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大腦的主觀創造,是大腦的產物。大腦為何會產生出這種五彩斑斕的世界呢?正是因為光(電磁波)。

因此,物質世界本是無色的,我們之所認為獨立於自己之外還有另一個世界存在,都是意識的產物。

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本來就是什麼都沒有的,但我們把自己大腦中的東西,當作外界的東西。然後大腦又會分別出各種各樣的東西,喜歡的,不喜歡的等等。

這是人類集體意識錯覺,但錯有錯著,正是因為這個錯覺,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當中。

當我們瞭解了這個事實之後,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眼中的世界,就是我們自己創造的產物。那麼,自己想要怎樣的世界,就需要自己內在去改變,把內在變成想要的樣子,眼中的世界也自然會呈現出我們想要的樣子了。

對於我們不熟悉的一切,我們可以懷疑,但真正的和正確的懷疑,是懷疑一切,尤其是自己的思想產物。只有徹底地懷疑,才能深入地探索。這個過程,就是成長的過程。

雖然,懷疑、反對和排斥,是我們每個人的自由意志。但是,我們同樣也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

《三世因果經》中這樣寫道:“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

那些過去的,看不見的,我們已經忘記的種種記憶,始終以自己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現在,我們藉以業力展開此生的活動,但也受困於其中。

我們所有的起心動念,思想行動都無不在播種,我們始終在無意識中加深記憶的痕跡(業力),因此,總有一天,我們要收獲這一切。

對於過去,我們的確無能為力。但對於未來,我們能做的有很多。

每一個人,都在無意識地創造著自己的某種形象、某種性格。極少有人是有意識的。那麼,如果我們有意識地去創造一個全新的形象和性格會怎樣?

我們是思想的產物,所以,我們要格外註意自己的想法,語言是次要的,思想是活的,遠行的。永遠將覺知放在首要位置,雖然舊的模式、舊的行動會一而再,再二三地將我們拉回舊有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它不會那麼容易被擺脫,但是,只要有覺知,我們就可以不斷地讓新的模式進入,直至替換掉舊的模式。這一切,都有賴於意識和覺知。

改變意味著從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覺察方式開始。如果我們想要領悟生命的法則,業力法則是最基本的法則之一。

愛默生曾說:“原因與結果、手段與目的、種子與果實是無法割裂開的。因為結果孕育在原因之中,目的事先存在於手段之中,果實隱含在種子之中。”

用哲學的思維去思辨,用科學的方法去驗證,用智慧的方法去體悟。即使最微弱的覺知也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者:一人一世界,用心理學治愈自己的瑜伽占星者。

如果你也渴望治愈傷痛、讓心靈得以棲息、

讓靈魂獲得自由,那麼你的到來,剛剛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人一世界的沙龍
13會員
25內容數
2022/08/19
並非“動手”才是家暴,也許我們都曾經或正處在家暴中卻不自知...
Thumbnail
2022/08/19
並非“動手”才是家暴,也許我們都曾經或正處在家暴中卻不自知...
Thumbnail
2022/08/19
一個人,必須首先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作為生命的、整體的存在。存在就是一切,就是光,就是滿足,就是喜悅,就是健康,就是金錢,就是財富,它就是一切...
Thumbnail
2022/08/19
一個人,必須首先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作為生命的、整體的存在。存在就是一切,就是光,就是滿足,就是喜悅,就是健康,就是金錢,就是財富,它就是一切...
Thumbnail
2022/07/09
必須學會看透現象的根源,才能了悟一切存在的本質;才能獲得終極自由、幸福和喜悅...
Thumbnail
2022/07/09
必須學會看透現象的根源,才能了悟一切存在的本質;才能獲得終極自由、幸福和喜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了解「原點」( zero point ) 並不是「空無」。它是「無極」的一個名稱。 擁有這項知識將會為自然科學做到,就像「零」( zero )為數學所做的,〜擴展它的潛能,超越所有界限。 高度同步性是被視為理想的模式、律動、比率以及和諧的終極來源。 這項知識將會賦「理想」的概念嶄新的價值和...
Thumbnail
了解「原點」( zero point ) 並不是「空無」。它是「無極」的一個名稱。 擁有這項知識將會為自然科學做到,就像「零」( zero )為數學所做的,〜擴展它的潛能,超越所有界限。 高度同步性是被視為理想的模式、律動、比率以及和諧的終極來源。 這項知識將會賦「理想」的概念嶄新的價值和...
Thumbnail
人的存在意義和本質到底是什麼,世界的概念到底是何物,一直都是具受爭議的議題。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質的學問被稱為「形上學」,一些哲學家嘗試利用不會與經驗證據產生矛盾的理性邏輯推理推演出答案,找出人類的根源。
Thumbnail
人的存在意義和本質到底是什麼,世界的概念到底是何物,一直都是具受爭議的議題。研究存在和事物本質的學問被稱為「形上學」,一些哲學家嘗試利用不會與經驗證據產生矛盾的理性邏輯推理推演出答案,找出人類的根源。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宇宙觀?換言之,科學知識越豐富,就越了解宇宙萬物的運作,而人只是宇宙中的萬物之一,實在沒有必要遇事便起心。
Thumbnail
為什麼要有宇宙觀?換言之,科學知識越豐富,就越了解宇宙萬物的運作,而人只是宇宙中的萬物之一,實在沒有必要遇事便起心。
Thumbnail
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你要它發生。 哇,這什麼東西?! 那些發生的"好事情"我可以了解,那些"壞事情"我為什麼要它發生?#頭腦正常的人不會這樣選擇吧?
Thumbnail
改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你要它發生。 哇,這什麼東西?! 那些發生的"好事情"我可以了解,那些"壞事情"我為什麼要它發生?#頭腦正常的人不會這樣選擇吧?
Thumbnail
靈性學總是常說: 萬物都是一種頻率振動,顯化意識就是同頻共振的吸引力法則 搞得大家一頭霧水 振在哪?動在哪?物品看起來不是靜止的嗎? 而且到底是怎樣才能吸引我想要的到生命中? 為什麼提高振動頻率才容易心想事成? 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 等等!別慌張,聽不懂我這不就來解釋了嗎? 你知道此時此刻
Thumbnail
靈性學總是常說: 萬物都是一種頻率振動,顯化意識就是同頻共振的吸引力法則 搞得大家一頭霧水 振在哪?動在哪?物品看起來不是靜止的嗎? 而且到底是怎樣才能吸引我想要的到生命中? 為什麼提高振動頻率才容易心想事成? 聽不懂~聽不懂~聽不懂~~~ 等等!別慌張,聽不懂我這不就來解釋了嗎? 你知道此時此刻
Thumbnail
        宗教要我們去追求死後的去向,但是活著的時候更重要不是嗎?我們要求被寬容和寬恕,為什麼要把痛苦追加在別人的身上,明知道資源被不公平的分配,我們卻安於這樣的現實,因為我們也有私心希望有朝能成為資源分配者那樣的支配資源,所以我們甘心像這樣的現實低頭,人們甘心地低頭那些資源分配者又更加肆無忌
Thumbnail
        宗教要我們去追求死後的去向,但是活著的時候更重要不是嗎?我們要求被寬容和寬恕,為什麼要把痛苦追加在別人的身上,明知道資源被不公平的分配,我們卻安於這樣的現實,因為我們也有私心希望有朝能成為資源分配者那樣的支配資源,所以我們甘心像這樣的現實低頭,人們甘心地低頭那些資源分配者又更加肆無忌
Thumbnail
人看到的物質世界史怎麼組成的? 上次我們看了夢與現實與E=MC2的關係,E=MC2式愛因斯坦發現的能兩守恆定律,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這篇文章夢與現實的實證 -我看快要降落的時候的感想, 現在我們先來一一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物質世界的真實性                             
Thumbnail
人看到的物質世界史怎麼組成的? 上次我們看了夢與現實與E=MC2的關係,E=MC2式愛因斯坦發現的能兩守恆定律,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這篇文章夢與現實的實證 -我看快要降落的時候的感想, 現在我們先來一一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物質世界的真實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