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取代不了的東西 - 生命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反倒促進遠端工作相關技術,與不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AI技術的成長。

在AI領域深根多年的李開復早在2018年就提出,未來的30年將有45%以上的工作將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

但科技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造就更多人失業?

即使各國面臨少子化的未來,還不到30歲的大學生與高中生就在憂心,自己現在做的事情將來會不會沒有飯碗?

「你們應該感到驕傲,在這麼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接觸到電腦與程式設計。」

「我大學才開始學寫程式,這20年的科技進步也是我從未想過的,但我從未失業流落到街頭。你們何苦現在擔心失業?」

更何況現在程式設計的缺額是粥多僧少

所以AI程式教育從來就不是主角,我們不該思考被其左右,而是要利用它。

也就是說深根程式教育,絕對不是在扼殺人類自己未來的工作機會。

相反的,正在創造一種人類思維上前所未有的成長。


AI的出現,有機會讓我們不用再去做一些routine,無創造性的工作

於是剩下的時間要做什麼? 這才是學生迷惘與擔憂未來的原因。

大量的媒體取得管道,加速了這種恐懼。

「到底現在108課綱,推行從國小開始接觸程式設計,對孩子是好還是不好?」

在一群從事成人程式教育的夥伴中,與一位有接觸孩童程式教育的朋友A聊著。

「我曾經也會懷疑自己所做的事情,但要問的是,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是不是真的感到開心,覺得有趣想學下去,不管最終這到底能做些什麼。」

這與蘇老師的想法一致。

raw-image

我們無法把所有AI知識與寫程式的技巧,都完整的傳授給所有學童。就算可以很努力的把AI知識全部教完,他們也沒有辦法全部吸收。

但當你真心覺得這件事情是好事,並把它做好讓愛自然流露出去的時候,這些種子將會在這些孩子身上發芽,盤根錯節到你絕對無法預料會產生怎樣大的漣漪。

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多都走回到正軌,並唸到成大與老師再相聚。

老師說他其實什麼事也沒有做,只是提供了學習的環境給那些孩子。

raw-image

就像我前幾天的程式教育機構的聚會上,遇到以前指導學生跟我說聲Ivan老師,說他現在已經在寫程式工作的路上,並也在從事程式教育的part-time工作,對我說聲感謝,這似乎就讓我好像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情。

昨天與相知好友Neo見面,告訴我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的一句話:

生而為人,何謂正確?」

Neo經營兩間公司,並將稻盛和夫的理念以身作則的落實在公司文化上。

這麼簡單的事情,問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做到? 我深深被Neo與蘇老師這樣能有所堅持,誠實以對的人,給予至高的respect。


所以到底生命的本質為何?

就算科技再發達,AI演算法再怎麼厲害,難道它會算出一個孩子因為你的一個不經意鼓勵所說的話,

「你是個聰明的好孩子,好好念書將來出國來台灣找我,我帶你看這個世界。」

努力念書,打遠端視訊給我,說他長大後要來台灣見我。

輕輕放下沉入深海的船錨,造就孩子心裡有一個目標,產生腦海中創造性的思考,最終讓孩子自己改變自己的一生。

這些都是AI做不到的。

電腦系統是死的東西。活的東西在人的腦子裡。

烏俄戰爭都已持續近一個月,連溫飽都成問題,難道難民還會關心AI來搶工作? 還會認為寫程式有用?

這些比學會程式設計更重要的事情,已經在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式中。

學習在瞬息萬變的逆境中學習與創造的能力,才是AI無法取代,一直存在於人類的右腦中。


raw-image

因此我這個月報名了幾間藝術大學,來訓練我的右腦,所幸皆有正取與備取。

一些人總在關心某個明星離婚又結婚,或者台灣哪裡又停電之類的事情。

時間放在哪裡就會成就哪裡,這是必然的

走在滿是黃花風鈴木的路上,深知花期過後,就是迎來春曉的時刻。突然想起電影《你好布拉德》主角在酒吧遇到兒子中學同學,對方所說的一句話: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要嘮叨這些事。老實說,我覺得你很幸運,快要50歲的人還相信這個世界是為你而轉動。(I am thinking you are really lucky, you are 50 years old and you still think that the world is made for you.)」

看著滿天的黃花,心情也輕舞起來。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Ivan Chiou的沙龍
11會員
29內容數
脫北者的程視設界
Ivan Chio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0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2024/06/20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經歷申請出國留學的過程,包含取得學生簽證、入學大學以及感謝幫助的人。作者也提到在出國前仍在就讀臺藝大並完成課業,並對未來的英語寫作與拍攝生涯充滿期待。
Thumbnail
2023/12/29
這兩年在PAIA的時光,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 除了以下系統面的東西之外 PAIA系統上到雲端 正式區使用K8S自動擴展 使用Jenkins建置完整CI/CD mlgame上到PIP PAIA GA數據蒐集與廣告串接 VIP金鑰與AI認證機制 完成雲端付款機制與OpenID串接 P
Thumbnail
2023/12/29
這兩年在PAIA的時光,我們做了很多新的嘗試。 除了以下系統面的東西之外 PAIA系統上到雲端 正式區使用K8S自動擴展 使用Jenkins建置完整CI/CD mlgame上到PIP PAIA GA數據蒐集與廣告串接 VIP金鑰與AI認證機制 完成雲端付款機制與OpenID串接 P
Thumbnail
2023/11/28
參加技術研討會,就是去玩。 以前不是很喜歡參加社群,主要是因為自己覺得研究技術都沒時間,哪有時間花在social。 但後來發現,大部份的年輕工程師,很需要社交工程;也就是害怕寫code太孤獨,因此需要參加社群。那社群自然就成為培養年輕工程師,成為資深的最佳培養皿。 社群有廣大的年輕
Thumbnail
2023/11/28
參加技術研討會,就是去玩。 以前不是很喜歡參加社群,主要是因為自己覺得研究技術都沒時間,哪有時間花在social。 但後來發現,大部份的年輕工程師,很需要社交工程;也就是害怕寫code太孤獨,因此需要參加社群。那社群自然就成為培養年輕工程師,成為資深的最佳培養皿。 社群有廣大的年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But, 我想要給大家一個不同的角度 身為了解過 AI 的工程師的角度 他們的論述多是針對"目前的AI"來看 甚至還不到目前 AI 的最佳水平,而是以"他們能使用出 AI 的水平" 我自己認為,這連目前"真正" AI 的水平都還遠遠不到 用這樣來看待 AI 取代工作這件事更是沒那麼靠譜
Thumbnail
But, 我想要給大家一個不同的角度 身為了解過 AI 的工程師的角度 他們的論述多是針對"目前的AI"來看 甚至還不到目前 AI 的最佳水平,而是以"他們能使用出 AI 的水平" 我自己認為,這連目前"真正" AI 的水平都還遠遠不到 用這樣來看待 AI 取代工作這件事更是沒那麼靠譜
Thumbnail
三月底看到馬斯克與蘋果創辦人、電腦科學家等人,在一封公開信中呼籲暫停開發比GPT-4更先進的AI至少六個月。 如能做到,當然好。AI如果無止盡、快速地進化,以後衍生的各種問題也會愈來愈多。 雖然會增加處理AI衍生問題的某些職缺,但造成的各種紛亂、缺失……傷害可能更大。 在發展AI的同時,也要研究各
Thumbnail
三月底看到馬斯克與蘋果創辦人、電腦科學家等人,在一封公開信中呼籲暫停開發比GPT-4更先進的AI至少六個月。 如能做到,當然好。AI如果無止盡、快速地進化,以後衍生的各種問題也會愈來愈多。 雖然會增加處理AI衍生問題的某些職缺,但造成的各種紛亂、缺失……傷害可能更大。 在發展AI的同時,也要研究各
Thumbnail
2017年初耐吉公司宣佈,即將把在各國生產球鞋的工廠全面自動化,這意味著將會有五十多萬個勞工失業。除了耐吉,不管鴻海、台達電、或者任何以大量生產為主的工廠,在蓋新廠時,一定都是以全面自動化為唯一選擇。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
Thumbnail
2017年初耐吉公司宣佈,即將把在各國生產球鞋的工廠全面自動化,這意味著將會有五十多萬個勞工失業。除了耐吉,不管鴻海、台達電、或者任何以大量生產為主的工廠,在蓋新廠時,一定都是以全面自動化為唯一選擇。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
Thumbnail
許多AI軟體雨後春筍,雖然減少了部份工作機會,但有體力工作的人,還是要學習、訓練其他能力。 除了需要人照顧、看管(或管理)、決策、執行……之類的仍缺不了人,有綜合能力的人可善用AI。 把原本自己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事,善用多種AI輔助,完成一個又一個成品。比如:對於影片自媒體經營者,無疑多了好幾個幫手。
Thumbnail
許多AI軟體雨後春筍,雖然減少了部份工作機會,但有體力工作的人,還是要學習、訓練其他能力。 除了需要人照顧、看管(或管理)、決策、執行……之類的仍缺不了人,有綜合能力的人可善用AI。 把原本自己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事,善用多種AI輔助,完成一個又一個成品。比如:對於影片自媒體經營者,無疑多了好幾個幫手。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近年來不斷有經濟預測分析所說的:「xx年內什麼行業會不見」已經不是預測,而是現在進行式,專家所說的,二十年內所有勞動階級都會被取代,其實是太過樂觀的預估,因為不只勞動業,而是幾乎所有行業都將會產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人工智慧愈來愈厲害,設置價格愈來愈低廉時,這種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不必管一例一休,不
Thumbnail
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反倒促進遠端工作相關技術,與不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AI技術的成長。 在AI領域深根多年的李開復在2018年就提出,未來的30年將有45%以上的工作將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 但科技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造就更多人失業? 更何況現在程式設計的缺額是粥多僧少。 這與蘇老師的想法一致。
Thumbnail
因為covid疫情的關係,反倒促進遠端工作相關技術,與不需要大量人為介入的AI技術的成長。 在AI領域深根多年的李開復在2018年就提出,未來的30年將有45%以上的工作將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 但科技的發展難道就是為了造就更多人失業? 更何況現在程式設計的缺額是粥多僧少。 這與蘇老師的想法一致。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Thumbnail
AI讓科技加速發展,生活發生質變,但或許更多的不一定是期待,而是被淘汰的恐慌。當我們能做的事情,AI都能做的時候,我們該何去何從?我們還會被就業市場需要嗎?這本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或許可以看到一些曙光。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明天,我就會被機器取代? 今天看到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日本の論点2020~21>,其中特別篇裡面提到... Special 03 翻譯成中文的大意是教育學子養成AI無法取代的技能 問題是AI到底無法取代哪些人類技能? 有人說是藝術思維。 可是在一個名叫「伊亞穆斯」......
Thumbnail
這幾年不只火讓孩子學「程式設計」,連成人也在瘋(主要是為了轉職以及增進技能用),除了課綱加持外,更多的是很多父母意識到未來孩子的就業態勢,大概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境界了。 
Thumbnail
這幾年不只火讓孩子學「程式設計」,連成人也在瘋(主要是為了轉職以及增進技能用),除了課綱加持外,更多的是很多父母意識到未來孩子的就業態勢,大概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境界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