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反叛(一)—變亂口音散佈地極----
----巴別塔反叛(一)—變亂口音散佈地極----
人類在巴別塔的分散叛逆計劃遭逢挫敗後,全世界各族語言間的差異便一直是人類之間理解和溝通的障礙;另一方面意義而言,巴別塔大遷徙則是上帝重建整個地球的一種手段,像是「塔、亂(乱)、辭(辞)、遷(迁)、散…」等字。中國的先祖輩們總結了早期人類的三大反叛,皆指出了頑抗者團結一致(「合」)蔑視上帝:第一次反叛的火焰「劍」,第二次反叛的洪水「渰」,第三次反叛的巴別「塔」。但實際上對中華民族來說,這可能反而是一種優勢,因為便可以以地形隔離他們自己在遙遠東方的土地上;並且在沒有騷擾的情況下,對真神繼續進行敬拜......。
⏩巴別「塔」乱後人類四散遷移
⏩「塔」
大洪水過後,挪亞和他的三個兒子,閃、含、雅弗的後裔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在這個時候,根據《創世記》的記載,「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創世記》11:1)。當大洪水消退後,一些人離開了方舟停泊的亞拉臘山的地區,並前往位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肥沃的示拿河谷,其後來並成為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那裡,由含的孫子寧錄,建立了好幾個城市,如以力、亞甲、巴別、甲尼 。「他國的起頭是巴別、以力、亞甲、甲尼,都在示拿地。」(《創世記》10:10)。
在早期社會,人的總壽命約 400 年,對生氣蓬勃的後代子孫來說,生育期間一定是很長的。最初的八名大洪水倖存始祖,他們自己也一定生了許多孩子,據記載,在洪水過後,挪亞又活了 350 年,而長子閃活了 500 年。在挪亞孫子寧錄(含(Ham)兒子)所建的一個城市,巴別,發生了一些永遠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事件。由於在
《創世記》第 10 章中讀到了有關閃的簡短族譜記錄,因此我們會看到了挪亞的第五代子孫法勒這個名字。聖經記述寫道,「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
《創世記》10:25)。(參照
專題系列 (24) 巴別塔反叛(二)—巴別塔後人類起源追溯紀實)。
在古代,給新生兒起的名字都具有一定的意義,有些名字會表現孩子的性格特徵,還有些名字是預言,例如「瑪土撒拉」,意思是「在他去世時,大水將出現」。結果瑪土撒拉果真死於大洪水之年,也就是神造天地後 1656 年。而「法勒」就是「分開」的意思。法勒屬於閃的支系,他就出生在人們分地居住那年,也就是大洪水後約 100 年,這在《創世記》第 11 章的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基於上面提到的繁衍後代的事實,在這些年間成年人的人口數量按保守估算也達到數千人。
這時,人們的建築水準已經很高了,因為人不僅會用粘土製磚,還會用火燒製磚坯,以增強這種建築材料的耐久性。他們還發明了一種灰泥,用它將磚塊粘合在一起。這樣一來,他們就能造出非凡的建築物。在建設巴別城的同時,他們還開始建造一座非常醒目的塔。塔是那個時代很時尚的建築,作為寺廟用於祭拜。但不幸的是,這些寺廟並不是用來祭拜造物主那天上的真神。那時的人已經拋棄了原來與神建立的祭祀儀式,轉去崇拜木頭、石頭和金屬製成的偶像,同時也拜太陽、月亮和星星,並將那些無生命的塑像供奉在廟塔裡,以供崇拜。然而,在巴別城中建造這座獨特的亞述古廟塔可能有兩種目的,一是用來供奉假神,二是用來反叛真神。居住在巴別城裡的人決心永遠不讓毀滅性的洪水再次降臨到人類,所以他們這樣誇口:「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創世記》11:4)。他們決定「傳揚我們的名」,並獨獨地替換成他們自己的神或事功 — 甚至於像他們反叛的祖先該隱和含曾經做過的(一樣)。如果另一場洪水再來臨,這也可當成是一個逃生塔嗎?顯然,人們已經忘記了上帝對挪亞的承諾了,「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創世記》9:15)。要嘛他們忘記這個承諾,要嘛他們根本就不相信!
「人」+「一」+「口」=「合」
「人」:人類(mankind);「一」:一個(one);「口」:嘴巴、口語(mouth,speech);「合」:聯合(united)
「荅」+「土」=「塔」
「荅」:承受(undertake);「土」:黏土[磚塊] (clay [brick]);「塔」:塔 (tower)
所以,建造塔樓的工作開始了,但 神對世人的背叛十分不悅,並決定以祂自己非常巧妙的方式來結束他們的計劃。 「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創世記》11:5~7)。祂接著就這樣做了,結果人們便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因為混淆的語言,相互之間無法聽懂對方的命令或要求。他們做不了任何事情,於是只得停工。此即是聖經《創世記》記述巴別塔事件,人類因著不順服上帝及自以為義,上帝因此變亂人的口音使不能合一口音叛亂。
⏩「亂(乱)」
「亂」=「𤔔(ㄌㄨㄢˋ)」+「乚(ㄧㄣˇ)」,左邊旁字「𤔔」治理也,「乚」右腿也引申行走;異體簡字「乱」。參後之「亂」字五種字體演變,「𤔔」字古體似乎皆隱含控制「舌」字形象於其間之意(參後之「辭」字亦同),當上帝改變反叛不順服之人的語言(表示舌頭的「舌」字被混淆)後,便是要靠腿「乚」分開到各地極之處,而不能再合一口音(口舌)了,而建造巴別塔叛亂違逆及不願順服上帝。巴別(Babel)的名字意義就是「混亂」, 神混淆了當時人類的語言及口音,開啟人類的大遷移,而人類的各種族分離也才得以開展,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類發展里程碑。因此「亂」字不僅意味著混亂,還意味著反叛的意思。
令人驚歎的是,異體簡字「乱」更以兩個簡單字形記載了巴別塔的故事。「乱」=「舌」+「乚」除了表示「混淆」外,「乱」字還有反叛的意思。神改變了反叛者的語言,使他們的言語「舌」頭變得混亂起來。 「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做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做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創世記》11:6~7)。「乱」字的右邊部分描繪了右腿張開行走。可以看出,這是代表男子的「儿」部首的一邊。由於被變亂口音後他們的「舌」頭說的是新的語言,在這種令人沮喪的情況下,他們無所事事,只得各奔東西。正如摩西所說:「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創世記》11:9)。語言混變亂的自然結果正是他們希望永遠不會發生的事情!
正如《創世記》第10~11章所描述的那樣,這些結伴而行的人可能是以家族劃分的,他們彼此還能聽懂對方的話。就這樣,那個城邑就有了「巴別(Babel)」的名字,意為變亂之城,因為耶和華在這裡變亂了天下人的言語。也正是從那時起,人類開始大遷徙到地表四面八方,各族各民才得以各自開展而出。當然,這是人類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讓新生兒的取名為「法勒(Peleg)」 — 「分離」之意也。回想一下表示分開的「分」字,包含「八」個祖先和一支「刀」的字意義,這是一種分裂的象徵工具。很明顯地,在「分」離的時候,未來多樣化的世界人類正是從那八位祖先分道揚鑣的時候開始的。分散確實是古代的一個重要關鍵點,因為此事件要記錄在《創世記》史冊中,中國古人則創造出幾個與這一重大事件相對應的形聲文字。
「舌」五種字體演變(甲骨/金文/篆體/隸書/楷書)
「亂」五種字體演變(甲骨/金文/篆體/隸書/楷書)
「𤔔」+「乚(ㄧㄣˇ)」=「亂」;「舌」+「乚」=「乱」;「舌」:舌頭(tongue);「乚」:右腿(right leg);「亂(乱)」:反叛、混淆(rebellion, confusion)
⏩「辭(辞)」
「辭」五種字體演變如後。左邊旁字「𤔔」治理也,「辛」罪人,反叛之人(古體似倒立之人);異體簡字「辞」。參前述之「亂」字五種字體演變,「𤔔」字古體似乎皆隱含「舌」字形象於其間,當上帝改變反叛不順服之人的語言(表示舌頭的「舌」字被混淆)後,便是要「辛」人「辭別」分開到各地極之處,而不能再合一口音(口舌)了,而建造巴別塔叛亂違逆及不願順服上帝。如同前述之「亂」字意涵,巴別(Babel)的名字意義就是「混亂」, 神混淆了當時人類的語言及口音,開啟人類的大遷移,而人類的各種族「辭(辞)別」分離也才得以開展,這是一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人類發展里程碑。因此「辭(辞)」字不僅意味著叛亂,還意味著憐憫罪人發放至盤古大陸地極的意涵。
「𤔔」+「辛」=「辭」;「舌」+「辛」=「辞」;「舌」:舌頭(tongue);「辛」:罪人(Guilty),反叛;「辭(辞)」:告別、離別(Farewell)
「辭」五種字體演變(甲骨/金文/篆體/隸書/楷書)
⏩「遷(迁)」
由於他們的歷史發生日期與這個時間點緊密相關,因此中國人的祖先當初在大遷徙時離開了示拿河谷,並向東遷徙,不就便定居在一塊中國的肥沃土地上。回顧一下中國人的遷移描述,表示移動、遷移的「遷」字,除了根據《創世記》第11章的敘事才能清晰吻合外,以其他解釋再也沒有任何具體意義了。它簡要地以四個部首總結此大遷徙事件。在西方巴別城(「西」字表示)曾發生一次「大」(「大」字將底部的「㔾(ㄐㄧㄝˊ)」容納其中) 分離事件。
「㔾」字表示聯合或密封,其實際上是一個更大字體的半邊(參後)。將其分成兩半,可表示分割或分離的「㔾」字。這種分離導致他們走向了一個大規模的遷徙行動(用「辶」部首表示出走)。
表示遷移的第二種異體簡字體型式是「迁」,它非常簡單地揭示了數「千」人正在行走「辶」。請注意,「千」字有一 撇「丿」,表示生命氣息,這個事件可能標註著這個數字的來源。也很有趣的是要注意「舌」此字有一千的「千」字從表示嘴巴的「口」字發出。這字有可能也出自巴別塔事件,因為巴別塔事件就是專門針對「舌」(說話)的。「迁」此字雖然不像前一個「遷」字那樣具體,表示「西」方的遷徙起源,但它確實表明出大隊人馬向不同方向移動,也許指的就是這場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遷徒行動。照此看來,中國人的祖先很有可能遷居至遠東地區,並傳承了早期社會通過口口相傳的關於地球起源的認知,以及他們對稱之為上帝的真神造物主的認知。中國古人是否曾經參與了在巴別城的反叛?還是他們藉此大遷移機會離開了巴別城的多神教信仰環境,只是從想要將自己與非信教徒分開的角度觀點,加入這遷徙分散行動?
「辶」+「西」+「大」+「㔾」=「遷」;「辶」+「千」=「迁」
「大」:大的(great);「西」:西邊(west);「辶」:走路(walking);「遷(迁)」:遷移(migration)
⏩「散」
「散」=「廾」+「一」+「月」+「攵(ㄙㄨㄟ)」,注意「散」字左上角部分,「廾(ㄍㄨㄥˇ)」代表手聯合,水平線「一」代表地上;如前所述「洪」字意涵,「共」字縮寫,意思是八個人共同;「月」此字表示肉的意思,必須表示“人們或人類」,應與家族有關。最後的部首「攵(ㄙㄨㄟ)」字就是跟從或遵循的意思,「攵」=「攴(ㄆㄨ)」。散佈的「散」字可能表明所有的經過上帝變亂口音後,仍然「同」一口音的家族人們都需互相跟隨而來,而與其他口音家族分「散」。「四」這個部首又通常與「散」字一起使用,「四散」意思是向四面八方分「散」。「散」五種字體演變如後,其中可以發現「散」字的古體字則與前述楷書字體有較大差異,像是在林中(伊甸園生命樹與善惡知識樹!?)的人互相跟從? 對,或便使人想起在伊甸園中(二棵樹中間)見二人吃善惡知識樹果子後,令二人必須離開(「散」字意思)。
「散」五種字體演變(甲骨/金文/篆體/隸書/楷書)
⏩看見漢字人類三次的反叛
⏩「劍、渰、塔」
從許多漢字研究剖析結果顯示,中國的先祖們總結了早期人類的三大反叛,指出了頑抗者團結「合」作,蔑視上帝。請注意以下的漢文字中之此「合」字的重要含義:對於第一次反叛的人,亞當和夏娃,有火焰「劍」阻止他們重新擁有及進出伊甸園;先洪水時期第二次反叛的人,由於世上充滿了對 神不敬虔的罪惡反叛之人,而被公義的 神以洪水「渰」死了;而第三次在巴別「塔」上那些大膽包天的反叛的人,被 神混淆變亂了原來同一舌頭口音。每一次的反叛,都有一個相應的字做為標誌:「劍、渰、塔」,而每一個字中都包含了「合」,向我們顯示出反叛者的聯「合」行為。中國人的祖先透過漢字將三次反叛行為做了歸納:那些人一意孤行,聯「合」起來背叛 神。正如先前各章節內容的探討一樣,許許多多相應的漢文字都生動地描繪了當時及之後,上帝給人們的公義、救贖及憐憫作為。
當然,對人類這三大反叛,神在給予懲罰的同時也給人類降下福祉。第一次時留給亞當和夏娃的「荊棘和蒺藜」處罰,使他們二人和整個人類老實地在地上忙於勞作。第二次時對先洪水期世界的懲罰,改變了整個地球的面貌和各種天氣條件。但即便是洪水處罰,因為其埋葬了大量從植物和動物兩種來源形成的有機物質,也證實了現代人卻從這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礦床中獲得有用之物質。第三次在巴別塔的分散可能再一次被邪惡的人視為詛咒,因為他們反叛 神的計畫遭遇挫敗,盤古大陸也因此而產生大分裂為現今的世界;同時世上也產生各族不同的語言,從此形成人類相互間理解和溝通的障礙。但另一方面,巴別塔遷徙是重建整個地球的一種手段,但實際上對某些民族來說反而是一種優勢,例如,中華民族便可以自我隔離在他們自己東方遙遠的土地上;並在沒有騷擾的情況下,對真神進行敬拜。
⏩「你(爾)我他」的爭戰
本部分最後之字型演繹除將本系列尋得之相關漢文字字體變化統整舉列成表外,有趣的相關漢文字組合「你我他」其相關之五種漢文字字體演變經過亦一併列出,以'一窺此類漢文字之演變過程及造字本意。可惜的是「你我他」古體字並非是相親相愛的意象,反是互相爭鬥的表徵!
⏩「我你(爾)他」
「我你他」的古文字體及其衍生而出的第一、第二,及第三人稱代名詞意義,不禁讓人聯想起《創世記》出上帝造人後的故事。女人夏)與蛇結仇的原因乃是因為魔鬼撒旦假借蛇的形體,小心翼翼地佈下陷阱欺騙女人,使陷入不服從上帝的境地,所以夏娃的墮落是陷入了魔鬼撒旦的欺騙圈套當中;當然,亞當也隨之陷落進入欺騙原罪的淵藪當中。原來人類在敗壞後,罪性竟也奇妙地隱含在這些中國漢文字當中。稱呼自己的第一人稱的「我」,其實竟是如此地「手」拿著「戈」般「張牙舞爪」;而第二人稱的「你(爾)」則是如此 「劍拔弩張」;至於第三人稱的「他」竟是如此「邪惡狡黠」。再則衍生出一些顯示人心詭詐的成語,如「我行我素」、「爾虞我詐」及「唯我獨尊」等更是無以復加。每個「唯我獨尊」及「傲慢自大」的「我」,難道不都是罪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