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今天是中華民國112年雙十國慶,但回想起民國元年(西元 1912 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後即陷入長久的內憂外患爭戰中,並發生「洪憲帝制」復辟事件,「五色旗」曾被國民政府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旗;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始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成為中華民國的國旗,頒行全國使用迄今。
民國元年(西元 1912 年)國父孫中山先生建立中華民國後即陷入長久的內憂外患爭戰中,並發生「洪憲帝制」復辟事件。「五色旗」可說源自中國歷史五行觀念所設計而出,最初始時曾被國民政府選為中華民國的國旗;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始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成為中華民國正式的國旗。孫中山與其共同建國的許多弟兄姐妹也都是基督徒,像是陸皓東當初設計興中會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即具有「自由、平等、博愛」的屬天及屬靈的意涵,青天實代表屬天,即是屬於上帝國度;白日實代表聖潔及神國榮耀;12 道白色光芒象徵上帝國度的12支族;滿地紅實預表耶穌基督的寶血要洗淨及救贖全中國。
中國歷史傳說時代之三皇五帝五行關係圖
圖1:中國歷史傳說時代之所謂三皇五帝五行關係圖《尚書》
「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所採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紅、黃、藍、白、黑」取自中國傳統五方色;同時亦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五色在中國傳統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似乎亦較貼近道教之思想;而代表五個民族的五色亦可以緩和種族革命的意義及象徵(圖2: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五色國旗)。
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五行五色國旗
圖2:西元1912年民國元年中華民國五行五色國旗
民國 3 年(西元 1915 年 12 月)曾任大清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北洋新軍領導人,以及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以民國建立以來變故紛乘,共和不適於中國國情言論紛起,憂國人士多主張恢復帝制以結束爭端,宣布自稱皇帝,改「中華民國」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意為洪揚憲法的君主立憲制度,但在位 83 天即結束,成為中華民族最後一個在北京天壇祭天的「中華帝國」皇帝。(以下即為 1915 年袁世凱在天壇祭天大典的珍貴影像)(另參看見漢文字尋見創世記專題系列(8)中國的皇朝(二)—中國帝王的祭天儀文)
中華民國國旗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陸皓東先生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由孫中山提議,將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置於紅旗的左上角而形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旗上三色分別象徵「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 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圖3:民國17年北伐成功後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
「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之青天實代表屬天,即是屬於上帝國度;白日實代表聖潔及神國榮耀;12 道白色光芒象徵 12 門徒及屬上帝國度的 12 支族;滿地紅實預表耶穌基督的寶血要洗淨及救贖全中國。今日我們雖然是所謂以色列外的「外邦人」,但因信耶穌而皆成為 神的兒子,是屬靈的人,可以照著應許承受天國的產業。十二門徒都是普通人,但 神通過非凡方式來使用他們(十二人中有漁夫、稅吏和革命者)。
屬於上帝國度;白日實代表聖潔及神國榮耀;12 道白色光芒象徵上帝國度的支族;滿地紅實預表耶穌基督的寶血要洗淨及救贖全中國
圖3:民國17年北伐成功後的正式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