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是註定會發生的事,病毒不是黑天鵝,無能的掌權者才是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很多人都很驚訝有這樣的病毒襲擊人類,但是你知道COVID是許多學者已經知道會發生的事情嗎?
raw-image


在參與許多國際會議後,我聽到越來越多學者說: COVID並不是黑天鵝

什麼是黑天鵝? 它指的是令人大吃一驚並影響世界的事情就像第一次在澳大利亞看到黑天鵝的歐洲人感到驚訝一樣。因為在看到黑天鵝之前,人們相信所有的天鵝都是白色的。

那為什麼明明有人知道有這樣影響全世界的流行病發生,掌權者卻視而不見?

你可能有這樣的疑問,這種病毒影響這麼大,沒有人預測的了嗎?不是沒有人知道病毒會來,病毒會席捲全球的原因是:

  1. 通過將這種流行病稱為黑天鵝,很多公司就很容易遊說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救助他們,很多人也可以用疫情相關的議題來賺錢
  2. 就政客而言,通過將疫情歸類為黑天鵝事件,他們不需要向人們解釋為什麼他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
  3. 領導者不會因為他們為了避免災難所做的事情而獲得獎勵——預防並不會讓他們有好的政績,事情發生後的處理方式才是人民看重的重點
  4. 人性使然: 各國公民傾心於對危機做出反應的人,但不會喜歡那些通過準備來防止最壞結果的人。


大流行病經常發生,1918-1920 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1958 年的亞洲流感,以及最近的埃博拉病毒、SARS、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 (MERS) 和尼帕病毒感染。

國際化的流行使世界相互聯繫,廉價航空與吹捧旅行所束縛的世界中,感染和傳染風險變得更加嚴重。比爾·蓋茨在 2018 年已經提到:“世界上有個領域雖然沒有取得太大進展……那就是病毒大流行的防範

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世界各國政府普遍沒有準備好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多年來,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對人們發出了許多這樣的警告(很可惜的他們都不是掌權者),世界各國政府在病毒來襲時刻意的不做準備。

正如 Niall Ferguson 在毀滅戰士災難的政治》中所寫:“我們收到了無數警告,即人類當前的危險是一種新的病原體以及它可能導致的全球流行病。然而不知何故,這些警告並沒有在大多數國家轉化為迅速、有效的行動。

其他更多資訊請讀:黑天鵝效應或喪屍來襲:與Covid-19冠狀病毒共處世界之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altic sea的沙龍
6會員
21內容數
你知道未來是一種集體意識嗎? 未來不是占卜,不是玄學 未來是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預測 讓我們一起思考學習未來學吧!
Baltic se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08
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性之所以為人性 經過兩年病毒的洗禮 我更加清醒也更加了解社會 政府真的有作用嗎? 世界真的有在運作嗎? 我們無法被保護, 戰爭無法停止, 沒有人在意你居住與生存的權利 我一直到出國才發現身為台灣人實在是非常的厲害 生下來就是為了當一顆好螺絲釘賺錢養家為國家貢獻 普通公鼠
Thumbnail
2022/04/08
因為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性之所以為人性 經過兩年病毒的洗禮 我更加清醒也更加了解社會 政府真的有作用嗎? 世界真的有在運作嗎? 我們無法被保護, 戰爭無法停止, 沒有人在意你居住與生存的權利 我一直到出國才發現身為台灣人實在是非常的厲害 生下來就是為了當一顆好螺絲釘賺錢養家為國家貢獻 普通公鼠
Thumbnail
2022/03/15
如果我說烏俄戰爭只是個通往混沌未來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COVID),請你不要感到意外 【我其實很不喜歡說什麼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的勵志小語,世界不是魔法與童話故事,我覺得認清楚黑暗才知道如何去預防或保護自己,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看清楚現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15
如果我說烏俄戰爭只是個通往混沌未來的第二件事(第一件事是COVID),請你不要感到意外 【我其實很不喜歡說什麼光明一定會戰勝黑暗的勵志小語,世界不是魔法與童話故事,我覺得認清楚黑暗才知道如何去預防或保護自己,我們都只是普通人,看清楚現實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2022/03/12
因為COVID所有的服務與企業甚至是政府都變成網路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趨勢產生的data讓許多企業了解到這是一個更快更好更方便的賺錢方法, 加上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即時反饋以及遠程監控——這些讓像是第五元素的未來更加寫實
Thumbnail
2022/03/12
因為COVID所有的服務與企業甚至是政府都變成網路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趨勢產生的data讓許多企業了解到這是一個更快更好更方便的賺錢方法, 加上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即時反饋以及遠程監控——這些讓像是第五元素的未來更加寫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Doom: 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 【一句話】 作者爬梳災難的歷史,進而分析災難中「天災」和「人禍」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Doom: The Politics of Catastrophe 【一句話】 作者爬梳災難的歷史,進而分析災難中「天災」和「人禍」扮演的角色。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兩年前開始的 COVID-19,是一場沒有人想要續訂的疫情。全球疫情卻已堂然進入第四季,隨時可能迎來第五季。台灣卻跳過第一季和第二季,直接從第三季末尾打開第四季。 Q1:COVID 不是已經流感化了嗎? 我們不應該抱這個防疫心態,也不應該宣傳這個概念。 Q2:快點達成群體免疫我們就自由了吧?
Thumbnail
很多人都很驚訝有這樣的病毒襲擊人類,但是你知道COVID是許多學者已經知道會發生的事情嗎? 在參與許多國際會議後,我聽到越來越多學者說: COVID並不是黑天鵝 那為什麼明明有人知道有這樣影響全世界的流行病發生,掌權者卻視而不見?
Thumbnail
很多人都很驚訝有這樣的病毒襲擊人類,但是你知道COVID是許多學者已經知道會發生的事情嗎? 在參與許多國際會議後,我聽到越來越多學者說: COVID並不是黑天鵝 那為什麼明明有人知道有這樣影響全世界的流行病發生,掌權者卻視而不見?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你知道許多人早就知道COVID會來了嗎? 那為什麼沒有人做出改變?
Thumbnail
你知道許多人早就知道COVID會來了嗎? 那為什麼沒有人做出改變?
Thumbnail
想像有隻火雞,因為天天被人餵,牠漸漸相信,被好心人類養的好日子理所當然會一直下去,直到感恩節前的星期三下午,牠被宰了。 該死,火雞遇上了「黑天鵝事件」。
Thumbnail
想像有隻火雞,因為天天被人餵,牠漸漸相信,被好心人類養的好日子理所當然會一直下去,直到感恩節前的星期三下午,牠被宰了。 該死,火雞遇上了「黑天鵝事件」。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
Thumbnail
先為這一場蔓延多時的病毒拉開序幕,當大家談論“陰謀論”的時候,難免就是和政治扯上了關係。說實在話,我們懂什麼?
Thumbnail
因為隕石要砸下來了,恐龍們。啊不,我是說,因為冠狀病毒要噴過來了,人類。 恐怕當年的恐龍也曾以為熱帶雨林天堂會天長地久,沒想到一轉眼就變成冰河世紀。去年的我們哪會想得到,《死亡擱淺》或《羊毛記》那種像焦慮症過度反應一般、「外面很危險,出門可能會死,乖乖留在家」的設定,如今竟已變成新聞主播口中的現實?
Thumbnail
因為隕石要砸下來了,恐龍們。啊不,我是說,因為冠狀病毒要噴過來了,人類。 恐怕當年的恐龍也曾以為熱帶雨林天堂會天長地久,沒想到一轉眼就變成冰河世紀。去年的我們哪會想得到,《死亡擱淺》或《羊毛記》那種像焦慮症過度反應一般、「外面很危險,出門可能會死,乖乖留在家」的設定,如今竟已變成新聞主播口中的現實?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