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當代迷因文化亂象(下):當代的無力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上篇文章「雜談│當代迷因文化亂象(上):迷因的由來」裡面提到了迷因與梗圖的差別、當代迷因文化似乎愈發失控、最後說到了「諷刺文化」早就存在了。接著我們將從「迷因的特性」、「喜劇的構成」這兩大因素來剖析當代迷因文化之亂象吧。(gogogo~)

迷因的特性

特性一:用幽默反映議題、引起反思

首先迷因一定是幽默的。

從「諷刺短漫」、「梗圖」到現在的「迷因」,都是以幽默包裝嚴肅的時事議題。如果從學術的角度分析的話,可以解釋成「用幽默化解傷痛」。很多社會議題都是艱澀敏感的,批評某個價值觀或某個政治人物,若不帶點幽默,容易會造成社會的分化。因此包裝成幽默的迷因不僅能點破思考盲區,反映社會議題,更可以打開溝通的契機,進而產生更多對話,並引起反思。

特性二:認同感

迷因具有強烈的認同感,可以想像成迷因就是自己網路名片、當你按讚或分享了某則迷因,代表你認同這則迷因背後反映的議題,或是喜歡以如此幽默的方式談論議題。並且迷因是具有「歷史性」的,某些迷因只能引起少部分人的共鳴,是因為它背後可能牽扯到某些現實事件,只有關注的人才可以理解相關笑點與歷史出處。所以當別人懂你分享的迷因並按讚時,可以解讀成「你們看過一樣的東西,並且認同彼此」。

例如若你沒看過《彩虹小馬》,不曉得《彩虹小馬》的歷史以及造成的社會現象,那你就不會對以下迷因產生共鳴。

因《彩虹小馬》原本是設計給給兒童看的節目,沒想辦播出後吸引大量成年人觀看,並造成風潮。

或是你對《寶可夢》沒那麼了解,你也不會理解這個迷因。

1999年動畫播出小智答應比雕辦完事後就回來接它,如今2022年了,小智卻再也沒去找過比雕。(幫比雕哭)

特性三:成本低、傳播力高

現今人手一台手機、且網路上有各式迷因生產器,因此製作迷因的難度與成本相較過去變得非常容易。其次,社群媒體的發達加強了迷因的傳播力。最後,當代人們閱讀習慣早已改變,對圖像、影片、短影片的吸引力早大於文字。以上三點造就迷因「成本低、傳播力高」的特性,讓迷因成為網路上快速傳遞某種價值觀的最好利器。

附加特性:公共參與、打擊假訊息

唐鳳政委曾說過「迷因工程是對付網軍的好辦法」,在廣大的網路世界中,面對各式各樣的假消息與網軍,要傳遞正確的資訊顯得相當困難。可唐鳳認為可以提倡「迷因工程」來解決問題!事實上比起使用繁縟的公文、公告、政府文宣,還不如將正確的資訊製作成迷因更方便傳播。透過幽默降低閱讀難度,並且依靠網友的創造力不斷二創、三創,正確的資訊就能有效的傳播出去,達到全民參與!

另外,若某則假訊息成為迷因被快速散播,也會因"快速散播"而被世人發現,就能更快、更有效的闢謠,提供正確的資訊。並且還可以製作迷因來矯正視聽,利用迷因的諷刺性,讓民眾發覺原來某則訊息是假消息,進而達到打擊假消息的功用。常使用社群媒體的迷因愛好者,間接成為網路資訊守門員,形成社群行為的實踐,有效打擊假消息。

喜劇的構成:優越感

聊完迷因的特性,接者來聊聊造成迷因文化產生亂象的主因─優越感!

所有笑話能夠成立,都必須建立在「優越感」這個原則之下。我們為什麼會覺得好笑,都是因為產生了優越感。例如我們看到「一個"紳仕"走路十分笨拙、喜歡美女還經查被警察追」,我們會想笑是因為紳仕應該是很高尚的,若滑稽笨拙的紳仕會讓我們瞧不起,進而發笑。

卓別林曾說過「給我一個公園、一個警察、一個美女,我就能讓人大笑」

另外知名的脫口秀節目《博恩夜夜秀》裡,經常嘲諷各式時事議題的單元「欸」,當然也利用了這種優越感來讓觀眾大笑。

節目中博恩扮演(?)看透一切的知識分子,嘲諷各式議題,深受年輕世代喜歡。

以戲劇原理來看的話,觀眾如果是從上往下看表演者,就會產生「優越感」的心理暗示,有助於喜劇的演出;悲劇反之亦然。某方面來說低頭看手機內的影片恰好助長了迷因文化(?)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嘲諷、醜化政治人物會覺得好笑的原因,因為我們"能夠"這麼做,這讓我們產生優越感,而政治人物如果反過來告我們就顯得很小心眼,也不好笑。這也是《狗屎寫手》、《炎上》會引發熱議的原因,因為原本揭他人瘡疤或辱罵他人是不可為之的事情,但用幽默與諷刺包裝後,可以對大咖、明星、網紅(權力關係較高者)開玩笑,讓閱聽人產生優越感。試想一下,如果《炎上》的來賓是弱勢者,那這一切都變得不那麼好笑,甚至有點缺德了對吧。

其中最踩在社會道德觀邊緣的笑話,就是所謂的「地獄梗」,所以若地獄梗說得不好,就很有可能被炎上了。

回到正題:迷因失控的真正原因

前面講了這麼多,終於要說說這個「優越感」如何讓迷因逐漸失控。

我認為當代因各種原因,導致人們對生活失去掌控權,像是貧富差距導致的低薪問題讓人們窮忙、高房價導致的居住正義問題讓人們產生「無根」的恐慌感、高度都市化讓人失去了對與自然的連結、敵國的危脅導致過往喜愛的明星背叛自己(感受上)、政治人物在質詢時秀智商下線與作秀讓人民憤怒...等。

這讓人們對生活充滿「無力感」,而「迷因」正是這一切的救星!雖然無法立刻改善薪資結構,但總能嘲笑它吧!雖然無法立刻改變政治,但總可以多酸兩句吧。幽默且諷刺的迷因正式當代人心理健康的最佳良藥,多看、多分享都有助於排解生活的苦悶與絕望。

但,凡事都物極必反,一定也有人非常沉迷迷因,為了提升自我的優越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味嘲笑其他事物來顯得自己很幽默,漸漸地變成了不在乎他人感受的人,嘴裡說著「不喜歡不要看阿」、「這是我的言論自由」,實際上就是在傷害他人,這些都是自卑與消極在作祟。最終網路上就充斥的品質參差不齊的迷因,而素養低下的迷因又占大多數,導致溝通的失衡與失效,失去迷因原本良好的特性,只剩下自嗨與自溺互相取暖,這就是迷因失控的真正原因!

所以「梗圖、迷因、地獄梗、脫口秀」錯了嗎?

那這種嘲笑文化有道德標準的嗎?應該被道德審查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

首先要知道「道德」本來就是個浮動的「社會默認價值觀」,如果某個價值觀是錯的,但社會卻默認了,那這個道德標準本身就有問題─例如女性不能有投票權,或是販賣奴隸是正常的...等。

而迷因本就是為了反抗這些價值觀而存在的,用幽默包裝嚴肅議題,用幽默衝撞現行價值觀、道德觀就是迷因的特性。梗圖之所以有梗,就是我們知道它用了某種幽默的梗去轉化了某些很嚴肅的東西,在嘲笑的同時反思現狀。所以很難說誰的道德標準是對的,誰的道德高尚到能夠去審查其他人。

我認為迷因文化並沒有錯,因為不論是迷因、梗圖或諷刺短漫我都愛看,自己有很有多戲劇作品都很愛引用這些內梗(有看過我執導的《騷人》的朋友就可以懂)。

我覺得這一切都只是笑話說的不好的緣故,我個人不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不能做成迷因。一個擁有明確標的、精準點出現實的荒謬、且十分幽默的迷因,就是個好迷因;反之論點不明確、無法精準反映議題、甚至只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優越感而單純嘲笑他人的迷因,就是個不好的迷因。

很多炎上事件就是這樣發生的,也許講話的人沒有傷害他人的意思,但因沒有精準抓到現實背後的荒謬性與幽默感,造成被嘲諷的對象產生「講者自以為很幽默的在歧視、傷害他人」的感受,進而產生憤怒。就跟這張迷因一樣(請看上篇文章)。

如何改善?

網路本就是自由的空間,任何東西存在在上面都不奇怪(但網路上的犯罪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喔!)。另外我們也無法限制人們製作劣質迷因,也不可能時刻審查。所以到底是誰讓網路空間逐漸失控的?就是我們這些「按讚、留言、分享」的閱聽人,你我的這些行文讓這些素養低下的迷因傳播出去,是我們自己讓這個網路空間變亂的,然後才在怪別人,是我們的錯...

最有效制止劣質迷因在網路上橫行的方法就是「不按讚、不留言、不分享」,迷因就像病毒一樣會快速傳播,可也像病毒一樣只要停止接觸,自然會因沒有宿主而死亡。只能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素養,盡量轉傳優質迷因,拒絕留言與分享劣質迷因,做一個有素養的閱聽人,讓我們一起打造一個良善又幽默的網路空間吧~

————————

————————

聯絡資訊

————————

▰ 追蹤歐摩訂閱「歐摩的垃圾山」專題,可隨時獲得最新的消息。

▰ 成為垃圾山的居民是你最ㄅㄧㄤˋ的選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9會員
39內容數
這個專題請搭配「歐摩的垃圾山」這個 Podcast一起服用。 每一集都會針對社會觀察、哲學思想、藝文活動、文化以及隨筆心得,拋出一個主題進行討論。 訂閱專題可以支持我持續創作更有價值的內容,也可以閱讀每一集的精鍊內容。 更希望能與我互動討論,把這些議題融入生活,讓生活看見更多可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歐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起「聽音樂會」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之怯步,一方面是對古典音樂的陌生,導致沒有自信。再者古典音樂往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難免有些"壓力山大"的內在感受,久而久之,古典音樂的閱聽人數越來越少,彷彿只有音樂系的學生,或是音樂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接觸到,想要把古典音樂推銷給大學生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電影《一一》中提到,「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了呢?」。人的眼睛永遠看不到自己,因此「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的問題,似乎變的無跡可尋,因為看不見,所以無法輕易的確認。
摔角摔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其實就像是人生一樣,承受打擊,永不放棄!人生永遠都會有苦難,而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壯,貫徹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即使知道前方的路困苦難行,即使已經知道結果並非安逸,卻還是會勇往直前,因為最美的永遠是過程,是不斷克服過程的汗水與意志,那也是摔角令人尊敬與喜愛的地方。
塔羅是一個注重感受、潛意識與自我認識的一個工具,每副塔羅牌都蘊藏了大千世界,每一張牌都有一個故事,而我們隨機的抽了一張牌,從牌面上的角色、圖畫、背景、符號去思考與自己對應的故事,從中更了解自己,或是提點自己是否與牌面上的角色犯了一樣的錯誤,進而多點堤防,少點犯錯。
說起「聽音樂會」大部分的人都會為之怯步,一方面是對古典音樂的陌生,導致沒有自信。再者古典音樂往往給人神聖、莊嚴的感覺,難免有些"壓力山大"的內在感受,久而久之,古典音樂的閱聽人數越來越少,彷彿只有音樂系的學生,或是音樂教室的小朋友才會接觸到,想要把古典音樂推銷給大學生可說是比登天還難。
電影《一一》中提到,「我只能看到前面,不能看到後面,這樣不是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了呢?」。人的眼睛永遠看不到自己,因此「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的問題,似乎變的無跡可尋,因為看不見,所以無法輕易的確認。
摔角摔真的也好,假的也罷,其實就像是人生一樣,承受打擊,永不放棄!人生永遠都會有苦難,而我們必須讓自己變得更強壯,貫徹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即使知道前方的路困苦難行,即使已經知道結果並非安逸,卻還是會勇往直前,因為最美的永遠是過程,是不斷克服過程的汗水與意志,那也是摔角令人尊敬與喜愛的地方。
塔羅是一個注重感受、潛意識與自我認識的一個工具,每副塔羅牌都蘊藏了大千世界,每一張牌都有一個故事,而我們隨機的抽了一張牌,從牌面上的角色、圖畫、背景、符號去思考與自己對應的故事,從中更了解自己,或是提點自己是否與牌面上的角色犯了一樣的錯誤,進而多點堤防,少點犯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梗圖與迷因在當今的網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不過它們都能夠引起廣泛共鳴,並吸引大眾參與。在幽默和創造力的驅動下,梗圖與迷因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並為品牌行銷提供了新的機會。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Thumbnail
  透過這樣的打扮與言談,他不只是親身落實了「動漫愛好者也可以是好人/英雄」,更是由於他選擇的台詞能夠很好的與行動相連結,給出了一個「動漫也能帶來教育」、「也能帶給人做好事的力量」的表達。達成了一種充滿正面意涵的推廣。
Thumbnail
重看了年多前的日劇喜劇開場,在第六集有一段劇情很有感,那段劇情跟西班牙那套劇集紙房子的其中一段有呼應,大至上就是你有沒有為你愛的人做一些幼稚的事情呢?或者有沒有人為你做過一些幼稚的事引你發笑呢?而且過了很多年之後還繼續保持著做那些幼稚的行為呢?我就沒有了,可能適當的幼稚行為是婚姻幸福的其中一個關鍵。
巧芯事件或許跟命理現象毫無關係,但跟「人性」非常有關,台灣已經淪落到品頭論足定是非的世界,可悲啊~全球經濟第一名,但人文素養完全比不上先進國家,不知該說甚麼。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
Thumbnail
敏捷測試能有效幫助科技公司應對網路興起、軟體當道和資訊爆炸的挑戰,透過小型、跨功能團隊的協作與快速執行,並以用戶反饋進行快速迭代以測試產品假說。本文談到敏捷開發的迷思、MVP的重要性以及風險的注重,以及精實創業中如何驗證市場假說。同時提出敏捷的問題點,並結合同理心設計以滿足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
Thumbnail
幽默是一種智慧的展現,需要讀書、觀察和思考,而搞笑則只帶來笑聲卻沒有更多。幽默需要善意和寬容,結合了對生活的瞭解和展望,而搞笑則有可能傷害他人。文章探討了幽默與搞笑的界線,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梗圖與迷因在當今的網路文化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不過它們都能夠引起廣泛共鳴,並吸引大眾參與。在幽默和創造力的驅動下,梗圖與迷因成為了人們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並為品牌行銷提供了新的機會。
Thumbnail
如果正義,就是正確的付出,而沒受過教育、不會思考的人們,就連學習模仿也被認為是野蠻時,自由、平等、博愛,是怎麼在人類個體之間,不同程度的文明與野蠻中,成為普世價值?
Thumbnail
在人際關係中運用幽默會有什麼效果呢?幽默和一般的笑話又有什麼不同?「幽默」一詞譯自英語humor,林語堂認為:「凡是善於幽默的人,其諧趣必愈幽隱,而善於鑑賞幽默的人,其欣賞尤在於內心靜靜的理會,大有不可與外人道之滋味,與粗鄙顯露的笑話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可見幽默其實是具有智慧與妙趣的。
Thumbnail
  透過這樣的打扮與言談,他不只是親身落實了「動漫愛好者也可以是好人/英雄」,更是由於他選擇的台詞能夠很好的與行動相連結,給出了一個「動漫也能帶來教育」、「也能帶給人做好事的力量」的表達。達成了一種充滿正面意涵的推廣。
Thumbnail
重看了年多前的日劇喜劇開場,在第六集有一段劇情很有感,那段劇情跟西班牙那套劇集紙房子的其中一段有呼應,大至上就是你有沒有為你愛的人做一些幼稚的事情呢?或者有沒有人為你做過一些幼稚的事引你發笑呢?而且過了很多年之後還繼續保持著做那些幼稚的行為呢?我就沒有了,可能適當的幼稚行為是婚姻幸福的其中一個關鍵。
巧芯事件或許跟命理現象毫無關係,但跟「人性」非常有關,台灣已經淪落到品頭論足定是非的世界,可悲啊~全球經濟第一名,但人文素養完全比不上先進國家,不知該說甚麼。
我很喜歡現在的電子科技業,並不是羨慕他們的高薪,而是除了後勤跟人事以外,這是個一定要看專業能力才能決定位置的行業。基本上平庸無能的人,是出不了頭。 而傳統產業呢?只要能熬夠狗,就可以爬到一個位置,所以常見到小人得志的嘴臉! 我是最受不了這種狀況的人,在我眼中,傳統產業並不是夕陽產業,而是這樣的文
Thumbnail
敏捷測試能有效幫助科技公司應對網路興起、軟體當道和資訊爆炸的挑戰,透過小型、跨功能團隊的協作與快速執行,並以用戶反饋進行快速迭代以測試產品假說。本文談到敏捷開發的迷思、MVP的重要性以及風險的注重,以及精實創業中如何驗證市場假說。同時提出敏捷的問題點,並結合同理心設計以滿足消費者情感上的需求。
Thumbnail
幽默是一種智慧的展現,需要讀書、觀察和思考,而搞笑則只帶來笑聲卻沒有更多。幽默需要善意和寬容,結合了對生活的瞭解和展望,而搞笑則有可能傷害他人。文章探討了幽默與搞笑的界線,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
Thumbnail
如果我說基因跟迷因正在密謀人類心智與文化的演化,那你大概會覺得我瘋了。 但有人卻抱持著這個觀念並把他寫了一本書,甚至行銷全球,你或許開始有點興趣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