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新派認識維新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公車上書: 科舉考生聯署爭取拒簽馬關條約

公車上書: 科舉考生聯署爭取拒簽馬關條約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滿清在甲午戰爭慘敗,日本取得龐大利益,列強也乘機劃分勢力範圍,租借港口,滿清面對嚴峻的挑戰,證明洋務運動未足以適應巨變,社會出現強烈的危機感,必須作出新一回合的反應,推動更強烈和創新的回應。維新派就在這「挑戰與回應」的環境下推動維新運動的誕生。

維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維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年輕時,曾遊歷香港及上海,目睹西方建設的先進,嚮往西方的文化與制度。其後開辦學堂,著書立說,組織學會。康有為趁赴京應試,甲午戰爭議和期間發起公車上書,又多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最終獲得光緒帝召見,被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推動改革。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赴京應試途中,在上海購入西學書籍,嚮往西方的文化與制度,其後認識康有為,拜其為師,成為康的忠實追隨者。例如康有為創刊「中外紀聞」,梁啟超擔任主筆。最終梁啟超被光緒帝召見,雖然只授予京師大學堂翻譯局工作,但不少變法的奏摺與章程都出於他的手筆。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譚嗣同對傳統學習模式反感,沒有參與科舉考試,喜歡到處遊歷,博覽群書,廣交朋友。為了提倡變法,譚嗣同開辦學堂,著書立說,組織學會。最終被光緒帝召見,對其言「隨意奏來,我必從之」,委任為四品軍機章京,負責推動變法。

從以上三位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可見維新運動的鼓吹是由下而上的,維新派鼓吹變革思想,學習西方的制度文物,致力凝造一種社會壓力,在甲午戰敗的陰霾下,最終被光緒帝接納,於1898年展開一場僅一百多天的維新運動。

康有為創辦萬木草堂, 鼓吹維新, 遺址庭園放置康梁塑像

康有為創辦萬木草堂, 鼓吹維新, 遺址庭園放置康梁塑像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其一,維新派的出身欠缺社會的認受性。相對於洋務派,曾國藩與李鴻章是科舉考試的成功者,擁有被尊重的進士身份,加上挾中興大臣的威勢,在朝廷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但維新派是科舉考試的「失敗」者,康梁只是舉人,譚更加沒有功名,在當時的社會中,根本沒有足夠的社會地位來推動如此龐大的改革。

其二,維新派沒有強而有力的靠山。洋務的推動者有恭親王撐腰,恭親王初期又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但維新派依靠的是光緒帝,光緒帝當時只是名義上親政,實權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處處受到掣肘,又沒有中央重臣扶助,只能空談圖強的抱負,難有具體成果。

其三,維新派官卑職小,根本沒有足夠權力推動改革。李鴻章與左宗棠等洋務派要員,擁有推動洋務的官職外,又擁有地方督撫的職位。試想,即使他們位高權重,尚且推動過程中礙手礙腳。維新派沒有從政經驗,只是臨時授予官職,但品位與權力都不足,譚嗣同的四品職銜,僅達中央官員資格,康與梁更不在政府的核心架構。

其四,維新派在改革過程中欠缺務實的規劃。洋務運動從設立總理衙門開始,從事軍事建設開始,尚且被批評沒有全盤計劃,相對維新派,沒有政務經驗,更顯規劃能力的不足,追求「速變」與「全變」,於103天內推出超過二百多項改革項目,使負責執行的地方官員無所適從,甚至束之高閣。

維新派給予我們一點生活智慧的啟迪。滿腔熱忱非常重要,沒有它,何來奮勇向前的勇氣,何來求民病利的壯志,但只有滿腔熱忱卻是另一回事,有勇必須有謀,縱有鴻鵠之志,也得措置有方。另一角度,滿清執政者對危機仍然等閒視之,錯失的不但是一群滿腔熱忱的年輕人,更是一個回應時局的機會,結果迎來的是更嚴峻的挑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甲午戰爭後,他與老師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未幾擔任《時務報》主筆。光緒皇帝有意維新,他一度參與其中。民國初年活躍政壇,後來退出,轉為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著書講學,為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清代學術概論》原本是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的序
Thumbnail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甲午戰爭後,他與老師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未幾擔任《時務報》主筆。光緒皇帝有意維新,他一度參與其中。民國初年活躍政壇,後來退出,轉為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著書講學,為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清代學術概論》原本是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的序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究竟革命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在討論之先,要弄清以甚麼準繩來量度成與敗。或許一個比較公允的準繩,就是革命運動是否達至預期的目標,而同盟會作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以其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來量度成敗,也是合情合理。
Thumbnail
究竟革命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在討論之先,要弄清以甚麼準繩來量度成與敗。或許一個比較公允的準繩,就是革命運動是否達至預期的目標,而同盟會作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以其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來量度成敗,也是合情合理。
Thumbnail
這些知識分子縱使如何奮力向上,最後最好的結果也只僅以身免。而史景遷之所以寫下這一個個遍體麟傷的生命,或許並非為了證明人在時代巨輪下的無力抵抗......
Thumbnail
這些知識分子縱使如何奮力向上,最後最好的結果也只僅以身免。而史景遷之所以寫下這一個個遍體麟傷的生命,或許並非為了證明人在時代巨輪下的無力抵抗......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今天來聊民國建立的功臣汪精衛,本名汪兆銘,他跟他的革命偶像孫中山一樣,都是廣東人,而且還出生在學霸家庭。老爸是衙門師爺,哥哥是舉人,而自己則是中外知識精通的大才子。
Thumbnail
今天來聊民國建立的功臣汪精衛,本名汪兆銘,他跟他的革命偶像孫中山一樣,都是廣東人,而且還出生在學霸家庭。老爸是衙門師爺,哥哥是舉人,而自己則是中外知識精通的大才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