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維新派認識維新運動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公車上書: 科舉考生聯署爭取拒簽馬關條約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滿清在甲午戰爭慘敗,日本取得龐大利益,列強也乘機劃分勢力範圍,租借港口,滿清面對嚴峻的挑戰,證明洋務運動未足以適應巨變,社會出現強烈的危機感,必須作出新一回合的反應,推動更強烈和創新的回應。維新派就在這「挑戰與回應」的環境下推動維新運動的誕生。
維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康有為,廣東南海人。年輕時,曾遊歷香港及上海,目睹西方建設的先進,嚮往西方的文化與制度。其後開辦學堂,著書立說,組織學會。康有為趁赴京應試,甲午戰爭議和期間發起公車上書,又多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最終獲得光緒帝召見,被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推動改革。
梁啟超,廣東新會人。赴京應試途中,在上海購入西學書籍,嚮往西方的文化與制度,其後認識康有為,拜其為師,成為康的忠實追隨者。例如康有為創刊「中外紀聞」,梁啟超擔任主筆。最終梁啟超被光緒帝召見,雖然只授予京師大學堂翻譯局工作,但不少變法的奏摺與章程都出於他的手筆。
譚嗣同,湖南瀏陽人。譚嗣同對傳統學習模式反感,沒有參與科舉考試,喜歡到處遊歷,博覽群書,廣交朋友。為了提倡變法,譚嗣同開辦學堂,著書立說,組織學會。最終被光緒帝召見,對其言「隨意奏來,我必從之」,委任為四品軍機章京,負責推動變法。
從以上三位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可見維新運動的鼓吹是由下而上的,維新派鼓吹變革思想,學習西方的制度文物,致力凝造一種社會壓力,在甲午戰敗的陰霾下,最終被光緒帝接納,於1898年展開一場僅一百多天的維新運動。
康有為創辦萬木草堂, 鼓吹維新, 遺址庭園放置康梁塑像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其一,維新派的出身欠缺社會的認受性。相對於洋務派,曾國藩與李鴻章是科舉考試的成功者,擁有被尊重的進士身份,加上挾中興大臣的威勢,在朝廷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但維新派是科舉考試的「失敗」者,康梁只是舉人,譚更加沒有功名,在當時的社會中,根本沒有足夠的社會地位來推動如此龐大的改革。
其二,維新派沒有強而有力的靠山。洋務的推動者有恭親王撐腰,恭親王初期又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但維新派依靠的是光緒帝,光緒帝當時只是名義上親政,實權把握在慈禧太后手中,處處受到掣肘,又沒有中央重臣扶助,只能空談圖強的抱負,難有具體成果。
其三,維新派官卑職小,根本沒有足夠權力推動改革。李鴻章與左宗棠等洋務派要員,擁有推動洋務的官職外,又擁有地方督撫的職位。試想,即使他們位高權重,尚且推動過程中礙手礙腳。維新派沒有從政經驗,只是臨時授予官職,但品位與權力都不足,譚嗣同的四品職銜,僅達中央官員資格,康與梁更不在政府的核心架構。
其四,維新派在改革過程中欠缺務實的規劃。洋務運動從設立總理衙門開始,從事軍事建設開始,尚且被批評沒有全盤計劃,相對維新派,沒有政務經驗,更顯規劃能力的不足,追求「速變」與「全變」,於103天內推出超過二百多項改革項目,使負責執行的地方官員無所適從,甚至束之高閣。
維新派給予我們一點生活智慧的啟迪。滿腔熱忱非常重要,沒有它,何來奮勇向前的勇氣,何來求民病利的壯志,但只有滿腔熱忱卻是另一回事,有勇必須有謀,縱有鴻鵠之志,也得措置有方。另一角度,滿清執政者對危機仍然等閒視之,錯失的不但是一群滿腔熱忱的年輕人,更是一個回應時局的機會,結果迎來的是更嚴峻的挑戰。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滿清晚年面對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可說是甲午戰爭慘敗的延續。日本據馬關條約,取得巨大賠款及商埠權益,又取得具戰略價值的土地,觸動了西方列強的警覺,唯恐在華的均勢被打破,於是爭相確立勢力範圍,鞏固權益。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背景,一個導致相關局面的客觀環境。 .
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李鴻章親赴日本馬關議和,最終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從經濟及政治方面帶來滿清沉重的打撃。 先論述經濟方面。據馬關條約,滿清賠償軍費二億兩白銀。這畢款項有何巨大呢?是清廷三年的財政收入,是日本預算年度開支的四倍,是兩次鴉片戰爭總賠款的五倍,賠錢帶來的財政衝擊可想而知。
一幅關於甲午戰爭的經典漫畫,一位身型細小的武士站在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士身上,前者代表日本,後者代表滿清。這漫畫不但說明滿清戰敗的事實,更反映對戰爭的評價,疆土遼闊的滿清敗於疆土細小的日本,自命天朝的滿清敗於一個看不起眼的日本,老態畢露的滿清敗於短小精悍的日本… …
英法聯軍帶來滿清的挑戰,於是推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從設置總理衙門標誌其開始,以甲午戰爭敗北宣告其失敗。洋務運動是失敗,卻不是一敗塗地,洋務建設也沒有因戰敗而停止,。
總理衙門 英法聯軍後,為了緩和中外衝突,於1861年在紫禁城東邊設置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的設置標誌著洋務運動的開始,它不但是外交機構,更是洋務運動的指揮中心,負責推動洋務措施的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都隸屬於總理衙門,洋務相關的事務,如通商、海防、關稅、礦務、郵電、留學等,都由總理衙門管理。
洋務運動的展開,是一群官員親身目睹西洋武備的先進,推動學習西方的一次重要嘗試。
滿清晚年面對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可說是甲午戰爭慘敗的延續。日本據馬關條約,取得巨大賠款及商埠權益,又取得具戰略價值的土地,觸動了西方列強的警覺,唯恐在華的均勢被打破,於是爭相確立勢力範圍,鞏固權益。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背景,一個導致相關局面的客觀環境。 .
滿清在甲午戰爭中戰敗,李鴻章親赴日本馬關議和,最終簽訂「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從經濟及政治方面帶來滿清沉重的打撃。 先論述經濟方面。據馬關條約,滿清賠償軍費二億兩白銀。這畢款項有何巨大呢?是清廷三年的財政收入,是日本預算年度開支的四倍,是兩次鴉片戰爭總賠款的五倍,賠錢帶來的財政衝擊可想而知。
一幅關於甲午戰爭的經典漫畫,一位身型細小的武士站在一個身材魁梧的武士身上,前者代表日本,後者代表滿清。這漫畫不但說明滿清戰敗的事實,更反映對戰爭的評價,疆土遼闊的滿清敗於疆土細小的日本,自命天朝的滿清敗於一個看不起眼的日本,老態畢露的滿清敗於短小精悍的日本… …
英法聯軍帶來滿清的挑戰,於是推動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從設置總理衙門標誌其開始,以甲午戰爭敗北宣告其失敗。洋務運動是失敗,卻不是一敗塗地,洋務建設也沒有因戰敗而停止,。
總理衙門 英法聯軍後,為了緩和中外衝突,於1861年在紫禁城東邊設置總理衙門。總理衙門的設置標誌著洋務運動的開始,它不但是外交機構,更是洋務運動的指揮中心,負責推動洋務措施的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都隸屬於總理衙門,洋務相關的事務,如通商、海防、關稅、礦務、郵電、留學等,都由總理衙門管理。
洋務運動的展開,是一群官員親身目睹西洋武備的先進,推動學習西方的一次重要嘗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前言 北宋自建國初期,有鑑於五代十國的政權更迭快速,藩鎮勢力過大……因此採取強幹弱枝的政策,養了眾多的軍人,然而不敢重用;用了諸多的文人,卻又優渥過頭(史書上稱為之冗員、冗兵),因此中葉即出現了重大的財政危機和國防危機。熙寧年間,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發動了旨在富國強兵的變法運動。所有的變革都源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前言 柳宗元和劉禹錫等人的被貶謫與永貞革新的失敗息息相關。柳、劉兩人等年輕進士之所以熱情的參與此次革新,乃因確實是想為國家做點什麼,失敗的原因也不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積極,也因此,如何看待柳、劉兩人?取決於如何看待永貞革新?柳、劉兩人貶謫後的表現,也可大概看出他們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昔,容才瀚、陳美章、李奮晉、黃動熟、康許章為訓導⋯⋯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我曾在《中國大陸淪陷74年(2023)年告國際書》一文中說,國際社會必須知道,共黨的“改革開放”是假的。在共黨的曆史上,類似的“改革開放”至少有六次。共黨在1927年——1937年間,因血腥殺戮地主、掠奪私營業主、破壞中華文化而喪盡民心,在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五次圍剿之下步入死境。它為了自救,在抗戰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瀋陽和遼東在一個月內相繼淪陷,經略袁應泰戰敗自殺和熊廷弼的再次啟用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