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 一場遲來的改革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晚清時期批評時政的漫畫
「挑戰與回應」是方便解說晚清歷史的工具。英法聯軍,北京被攻陷,咸豐帝出走熱河,滿清回應危機,推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滿清戰敗於日本,戰敗於天朝眼中的小國日本,光緒帝回應危機,推動「速變全變」的維新運動。八國聯軍,慈禧出走西安,滿清面對被瓜分的危機,推動以「立憲」為重點的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或說,滿清推動新政只是為了維持政權。這種對改革動機語帶貶意的觀點,其實大可不必。試想,哪個政權的施政不是為了維持統治?正如一家企業推行新產品是為了賺取盈利,一間教會舉辦服務是為了傳揚福音。問題在於滿清的新政是否切合時代,是否達到目標。
有別於之前的兩次改革,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有明確的目標,有清晰的領導人物,但清末新政似乎兩者都欠缺,只能說是泛指八國聯軍以後,由中央頒布的一連串激烈改革,推行政治、經濟及教育三方面的措施。
內閣主要官員, 前排中間是總理慶親王奕劻
政治方面,君主立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1905年,滿清派遣大臣考察列強憲政,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次年,各省設立諮議局,成為地方議政場所,再次年,資政院成立,成為中央的諮詢議會。此外,滿清又仿傚列強的政府組織,廢除傳統的六部,改為設立度支部、外務部、法部、陸軍部、海軍部、民政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等。1911年,滿清廢除軍機處,成立責任內閣,內閣官員皆由皇帝委任。可惜,改革的成果未能被社會認同,立憲被批評只是表面功夫。
1909年, 京張鐵路開通, 是第一條自行設計興建的鐵路
經濟方面,先談制度改革,滿清整頓財政管理,統一中央地方的收支,又推行稅制及幣制改革,又設立戶部銀行,擔當中央銀行的角色。此外,全面推動農、工、商的發展,計劃大量鋪設鐵路。可惜,由於國庫匱乏,資金有限,難以取得實際的成效。
欽定學堂章程是首份官方規劃的課程大綱
教育方面,滿清推行一個翻天覆地的全面學制改革,各省設立小、中、大學堂,又派遣留學生,主要目的地是日本。滿清又頒布「學堂章程」,成為全國課程的綱領。1905年,不但廢除八股文,更廢除科舉,設立學部,管理全國教育事務。可惜,百年樹人,教育改革難以短短數年取得成就。
這是一幅晚清漫畫, 目的是諷刺清末新政的虛偽, 圖中的胖子口中談「立憲」, 心中藏著的是「專制」, 牆上貼著一對「葫蘆」, 「專制」與「立憲」並列, 背後的「輿論」被顛倒了。漫畫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滿清推行立憲的誠意存著質疑。
清末新政,跟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一樣,都是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當時沒有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慈禧、李鴻章等一輩已成過去,正值新舊交替,清末新政又未見預期成果,就因滿清政府被推翻而終止了。因此,有一種說法,新政是一場遲來了的改革。
對失敗原因的評論,滿清被指責是欠缺誠意,只不過是一個援兵之計。這個評論較難客觀驗證,只是個人立場的取捨。或說,以九年時間完成一個涉及全國體制變更的君主立憲,究竟是太慢?還是太快?或說,年紀老邁的慈禧竟然接納激進的改革方案,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代?還是痛定思痛的最後一撃?
但從客觀效果而言,清末新政擔當了一個更可悲的角色,不但未能達到挽救滿清的預期目的,更是加速了滿清的滅亡。社會對立憲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內閣的13位閣員中有8位屬於滿族,當中7位滿族閣員來自皇族,因而被譏諷為「皇族內閣」。百姓對立憲失望,轉而認同革命。
不但如此,諮議局的成立,不但令議政風氣熾熱,而且成為日後支持革命的民意機構。科舉考試被廢除,引起傳統士人不滿,留日學生成為革命重要力量,新軍是武昌起義的參與者,改革令滿清更形孤立。
總結而言,清末新政是否欠缺「誠意」,或許是主觀判斷,但以其客觀效果而言,清末新政被取笑是開罪社會各階層的改革,甚至被視為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88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ai Sh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宣稱「刀槍不入」,以「扶清滅洋」為號召,其活動移向直隸,手段也趨於激烈及殘暴,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被殺,京師秩序失控。從這個角度,列強對滿清百姓的欺凌導致義和義興起,義和團在京師失控的排外威脅列強國民的安全,兩者同時是真實,誰是誰非,是個人立場的選擇。
傳教士 (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 與百姓的衝突被稱為「教案」,從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的六十年間,估計發生共四百餘宗教案,也有估計達一千宗,總之不是偶爾事件。為甚麼傳教士與百姓不斷發生衝突呢?
認識晚清基督教,不但是學習能力的考驗,也是個人冷靜程度的挑戰。關於傳教士對中國的影響,太多人先戴上有色眼鏡,或把傳教士都看成添上神聖光環的使者,即使有錯誤,也是無辜被利用的;又或把傳教士都看成與列強槍砲互相掩護的侵略者,即使有貢獻,也不過是糖衣阱陷。
一張西方的政治漫畫,一位象徵慈禧的女士,從象徵光緒帝的年輕人手上奪過字條,字條上以英語寫上「改革」一詞,女士面露不悅,以左手扭著年輕人的耳朵,年輕人顯得驚慌失措,沒有甚麼反抗的能力。漫畫表達了維新運動被慈禧輕易廢止的觀點。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滿清晚年面對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可說是甲午戰爭慘敗的延續。日本據馬關條約,取得巨大賠款及商埠權益,又取得具戰略價值的土地,觸動了西方列強的警覺,唯恐在華的均勢被打破,於是爭相確立勢力範圍,鞏固權益。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背景,一個導致相關局面的客觀環境。 .
義和團興起於山東,宣稱「刀槍不入」,以「扶清滅洋」為號召,其活動移向直隸,手段也趨於激烈及殘暴,日本使館書記及德國公使被殺,京師秩序失控。從這個角度,列強對滿清百姓的欺凌導致義和義興起,義和團在京師失控的排外威脅列強國民的安全,兩者同時是真實,誰是誰非,是個人立場的選擇。
傳教士 (包括基督教和天主教) 與百姓的衝突被稱為「教案」,從鴉片戰爭至八國聯軍的六十年間,估計發生共四百餘宗教案,也有估計達一千宗,總之不是偶爾事件。為甚麼傳教士與百姓不斷發生衝突呢?
認識晚清基督教,不但是學習能力的考驗,也是個人冷靜程度的挑戰。關於傳教士對中國的影響,太多人先戴上有色眼鏡,或把傳教士都看成添上神聖光環的使者,即使有錯誤,也是無辜被利用的;又或把傳教士都看成與列強槍砲互相掩護的侵略者,即使有貢獻,也不過是糖衣阱陷。
一張西方的政治漫畫,一位象徵慈禧的女士,從象徵光緒帝的年輕人手上奪過字條,字條上以英語寫上「改革」一詞,女士面露不悅,以左手扭著年輕人的耳朵,年輕人顯得驚慌失措,沒有甚麼反抗的能力。漫畫表達了維新運動被慈禧輕易廢止的觀點。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滿清晚年面對被列強瓜分的危機,可說是甲午戰爭慘敗的延續。日本據馬關條約,取得巨大賠款及商埠權益,又取得具戰略價值的土地,觸動了西方列強的警覺,唯恐在華的均勢被打破,於是爭相確立勢力範圍,鞏固權益。這是滿清面對被瓜分危機的背景,一個導致相關局面的客觀環境。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日甲午戰爭後,海軍幾乎全軍覆沒的清政府仍謀求重建海軍。1907年,清廷財政逐漸好轉,尤其在載洵統領海軍部後,清廷開始積極考慮購買新的軍艦,與英、美等國迅速走近,商討購買新主力艦事宜。
Thumbnail
近日,鄭文燦涉貪遭調查,即有人用前朝蔡英文的“大阿哥”中箭落馬諷喻,或四王爺胤禛奪得寶座,成為雍正帝後,整肅掉最大威脅八王爺。可否換一種另類歷史的思維,即顛覆已發生的歷史,慈禧太后當年退休頤和園若如今日的卸任元首,無“回朝”之可能,那麼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是否能一掃前朝的稗政?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Thumbnail
中國近代戰敗後,其內政受到列強極大的干預和限制。這被近現代中國人視為極大的恥辱。這帶來兩種主要的對外部世界的反應。一種意識到應該向更發達的國家學習,主要就是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它們先進的技術;以追趕上發達國家,從而擺脫列強對中國事務的干預和影響。這種反應首先表現在清王朝1861年至1895年間開展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中國的憲法修訂對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歷史上的憲法修訂,可以看到中國政治體制的演變和改變,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需要。這篇文章從《欽定憲法大綱》談起,回顧了中國歷史上的憲法發展,探討了憲法修訂對社會和民主化進程的重要性。文章還涉及中華民國憲法和中國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修訂歷程,以及零八憲章等相關議題。
四、遼東全面淪陷,退守山海關: 1.天啟二年正月的爭論: 天啟二年的正月,明朝政府仍是在對於遼東權責的爭吵中度過,如正月八日刑部郎中徐大化抨擊熊廷弼「受國厚恩,不思與虜戰,而日日與廟堂舌戰、筆戰,其與之同臭味而比和者,逃臣胡嘉棟、朱萬良,建議割棄廣寧之高出耳!由其乖戾兇愎,盡失將士心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明朝和滿州的戰爭從萬曆末年延續到亡國前夕共二十餘年,裡面可以講的主題實在太多,因此我以在天啟朝時間內比較有趣的以下三個議題為主,凸顯熹宗皇帝在處理遼東問題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