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新政: 一場遲來的改革運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晚清時期批評時政的漫畫

晚清時期批評時政的漫畫

「挑戰與回應」是方便解說晚清歷史的工具。英法聯軍,北京被攻陷,咸豐帝出走熱河,滿清回應危機,推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滿清戰敗於日本,戰敗於天朝眼中的小國日本,光緒帝回應危機,推動「速變全變」的維新運動。八國聯軍,慈禧出走西安,滿清面對被瓜分的危機,推動以「立憲」為重點的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或說,滿清推動新政只是為了維持政權。這種對改革動機語帶貶意的觀點,其實大可不必。試想,哪個政權的施政不是為了維持統治?正如一家企業推行新產品是為了賺取盈利,一間教會舉辦服務是為了傳揚福音。問題在於滿清的新政是否切合時代,是否達到目標。

有別於之前的兩次改革,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有明確的目標,有清晰的領導人物,但清末新政似乎兩者都欠缺,只能說是泛指八國聯軍以後,由中央頒布的一連串激烈改革,推行政治、經濟及教育三方面的措施。

內閣主要官員, 前排中間是總理慶親王奕劻

內閣主要官員, 前排中間是總理慶親王奕劻

政治方面,君主立憲是改革的重中之重。1905年,滿清派遣大臣考察列強憲政,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次年,各省設立諮議局,成為地方議政場所,再次年,資政院成立,成為中央的諮詢議會。此外,滿清又仿傚列強的政府組織,廢除傳統的六部,改為設立度支部、外務部、法部、陸軍部、海軍部、民政部、農工商部、郵傳部等。1911年,滿清廢除軍機處,成立責任內閣,內閣官員皆由皇帝委任。可惜,改革的成果未能被社會認同,立憲被批評只是表面功夫。

1909年, 京張鐵路開通, 是第一條自行設計興建的鐵路

1909年, 京張鐵路開通, 是第一條自行設計興建的鐵路

經濟方面,先談制度改革,滿清整頓財政管理,統一中央地方的收支,又推行稅制及幣制改革,又設立戶部銀行,擔當中央銀行的角色。此外,全面推動農、工、商的發展,計劃大量鋪設鐵路。可惜,由於國庫匱乏,資金有限,難以取得實際的成效。

欽定學堂章程是首份官方規劃的課程大綱

欽定學堂章程是首份官方規劃的課程大綱

教育方面,滿清推行一個翻天覆地的全面學制改革,各省設立小、中、大學堂,又派遣留學生,主要目的地是日本。滿清又頒布「學堂章程」,成為全國課程的綱領。1905年,不但廢除八股文,更廢除科舉,設立學部,管理全國教育事務。可惜,百年樹人,教育改革難以短短數年取得成就。

raw-image
這是一幅晚清漫畫, 目的是諷刺清末新政的虛偽, 圖中的胖子口中談「立憲」, 心中藏著的是「專制」, 牆上貼著一對「葫蘆」, 「專制」與「立憲」並列, 背後的「輿論」被顛倒了。漫畫反映了當時社會對滿清推行立憲的誠意存著質疑。

清末新政,跟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一樣,都是以失敗告終。原因之一,當時沒有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慈禧、李鴻章等一輩已成過去,正值新舊交替,清末新政又未見預期成果,就因滿清政府被推翻而終止了。因此,有一種說法,新政是一場遲來了的改革。

對失敗原因的評論,滿清被指責是欠缺誠意,只不過是一個援兵之計。這個評論較難客觀驗證,只是個人立場的取捨。或說,以九年時間完成一個涉及全國體制變更的君主立憲,究竟是太慢?還是太快?或說,年紀老邁的慈禧竟然接納激進的改革方案,是把問題留給下一代?還是痛定思痛的最後一撃?

但從客觀效果而言,清末新政擔當了一個更可悲的角色,不但未能達到挽救滿清的預期目的,更是加速了滿清的滅亡。社會對立憲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內閣的13位閣員中有8位屬於滿族,當中7位滿族閣員來自皇族,因而被譏諷為「皇族內閣」。百姓對立憲失望,轉而認同革命。

不但如此,諮議局的成立,不但令議政風氣熾熱,而且成為日後支持革命的民意機構。科舉考試被廢除,引起傳統士人不滿,留日學生成為革命重要力量,新軍是武昌起義的參與者,改革令滿清更形孤立。

總結而言,清末新政是否欠缺「誠意」,或許是主觀判斷,但以其客觀效果而言,清末新政被取笑是開罪社會各階層的改革,甚至被視為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ai Shing的沙龍
22會員
89內容數
從中國歷史科老師的崗位退下來,一直有總結多年工作的心願,於是構思了這個看起來有點怪的主題,「退一步… 學習中國歷史」。「退一步」,意思是從純功利的學習模式後退一步,讓自己的目光開闊一點,在滿足考試基本要求的同時,稍微觸摸多一點歷史學習的味道。
Wai Shi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29
明太祖朱元璋,從貧困戶至開國君主,擁有傳奇的一生。明太祖即位後,推動君主獨裁的統治模式,從正面角度,獨裁為長治久安建立基礎,從負面角度,獨裁帶來日後政治腐敗。所謂獨裁,重點不是任意妄為,而是君主的絕對權威。因此,獨裁的關鍵措施,不是暴虐表現,而是如何突顯君尊臣卑。 廢除宰相,讓君主不但是最終的裁決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16
明太祖朱元璋,擁有傳奇的一生。朱元璋在元末群雄並起的局面下,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穩健策略,先後統一南北,最終建立新皇朝。朱元璋驅逐了元順帝,迫使其退守漠北,結束了蒙古族近百年的統治,政權重歸漢族手中。朱元璋即位後,對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進行改革,推行君主獨裁,被視為進入極權時代的標記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2024/08/07
元朝,由蒙古族於中原建立的統一政權。由於蒙古族人口有限,面對龐大的中原人口,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維護統治。也由於蒙古族以遊牧文化管治中原的農耕文化,於是推行民族政策來方便統治。 所謂民族政策,簡單而言,即以民族作為思考政策的單位,針對民族身份而推行具體措施。如香港的家庭傭工大多為菲律賓人,但這不是民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能偷懶絕不努力,從很爛變到爛,目標是普通爛。 清領初期(上):扼要、方便且微幽默、微嘲諷、微惡搞的介紹清領初期清廷治台的心態與政策 睏きい~
Thumbnail
能偷懶絕不努力,從很爛變到爛,目標是普通爛。 清領初期(上):扼要、方便且微幽默、微嘲諷、微惡搞的介紹清領初期清廷治台的心態與政策 睏きい~
Thumbnail
究竟革命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在討論之先,要弄清以甚麼準繩來量度成與敗。或許一個比較公允的準繩,就是革命運動是否達至預期的目標,而同盟會作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以其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來量度成敗,也是合情合理。
Thumbnail
究竟革命運動是成功還是失敗?在討論之先,要弄清以甚麼準繩來量度成與敗。或許一個比較公允的準繩,就是革命運動是否達至預期的目標,而同盟會作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以其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來量度成敗,也是合情合理。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清末新政是回應八國聯軍的戰敗處境,滿清在「門戶開放」政策下勉強延續,加上戰敗帶來普遍的不滿情緒,立憲派與革命派急速冒起,對滿清構成壓力,慈禧因此體會到全面改革的必要,於1901年初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改革。
Thumbnail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Thumbnail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清初的統治政策,是高壓與懷柔並用,以產生剛柔並濟的效果,既震懾反抗勢力,又爭取漢族認同。針對被統治者的特性,滿清分別為百姓和士人設計相應的高壓政策和懷柔政策,以達到鞏固統治的效果。
Thumbnail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Thumbnail
滿清入關後,為了鞏固政權,於是推行高壓與懷柔政策,一方面以武力強權來鎮懾百姓,另一方面以利誘手段來收買民心。偏重於高壓,或許會重蹈大元速亡的覆轍,偏重於懷柔,或許難以駕馭文化水平較高的漢族,於是滿清採用剛柔並濟的統治手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