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青與時代巨輪的究極對抗:讀史景遷《天安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幾天在台北街頭,居然已經看到有候選人在為年底九合一選舉的黨內初選開始拜票。與過去不同,在太陽花之後,政治圈中似乎不斷湧現一批批年輕的新面孔,他們帶著讓人瞠目結舌的朝氣走入社會大眾的眼簾,很難想像不過才近10年前,台灣年輕人的「政治冷感」現象,曾多次成為報章雜誌、電視節目的討論議題。似乎總會有那麼一群不甘於現狀的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目的義無反顧的迎上社會環境的挑戰。已故漢學家史景遷先生的《天安門》一書也就在勾勒這樣的一幅情景。
今日天安門

時代巨輪下的覺青們

  這本書所書寫的範圍在西元1895年到1979年的八十餘年間,從甲午戰爭後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企圖改變國家衰弱的嘗試開始,停筆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前,寄望中國政治制度與民權有所改進的魏京生、傅月華,被打為反革命份子入獄。史景遷精心挑選了十多位中國知識分子,從康有為、魯迅、丁玲,寫到秋瑾、瞿秋白、沈從文、徐志摩、聞一多、老舍等。他說:
本書關照的是一小群中國的男男女女,他們被捲入暴力和重生的過程中,筆者期盼藉由勾勒他們的人生,能讓讀者瞭解一連串不尋常的事件,而世人往往籠統的認為這些事件堆疊構成了所謂的「中國革命」。#143~144
  這些知識份子或主動、或被動,以各異的姿態捲入了時代的浪潮中,他們有的積極投入政治,盼透過政治制度改變國家的頹勢;有的雖對實務失望,仍希望透過手中一桿筆喚起世人對人性的關懷;有的順應時勢,在多次亂局中最終竟能翻身再起;也有的在經歷現實的種種磨難後,學會放下年輕時的才情,僅求安穩保身。每個選擇看似迥然有別,但每個選擇卻也都在尋找亂世中人共同企盼的平靜,一如書名「天安門」("Gate of Heavenly Peace")的影射。
  雖然這本《天安門》描述了眾多的中國知識分子,但史景遷似乎並未在這些風華殊異的人物間強行尋求脈絡與連結,與其說這本書爬梳了1895~1979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我更感受到他對於人物生命中大小抉擇的側重,也以此鋪陳出了「中國革命」這個大時代的景象。
《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
作者:史景遷
譯者:溫洽溢
出版社:時報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9571366241

過去的失敗不代表不能寄望於未來

  事實上,閱讀《天安門》一直都不在我的規畫之中,我的實體書櫃中雖然擺了諸多的史景遷作品,從收集的立場也曾經想過要入手,但每次光看到這本書的人物list就覺得心情好不起來,畢竟在亂世之中,這些人大多都沒能有個安穩的下場。
  我雖然以「覺青與時代巨輪的究極對抗」作為本文的標題,但在這本書中可以明顯發現,覺青/人通常都是被時代巨輪無情碾碎的一方,這些知識分子縱使如何奮力向上,最後最好的結果也只僅以身免。而史景遷之所以寫下這一個個遍體麟傷的生命,或許並非為了證明人在時代巨輪下的無力抵抗,這根本不用證明。相反的,就算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與威脅,在任何的時代與環境,依然會有一代一代人願意為了生命吶喊。
  這次要特別感謝Readmoo平台在活動中安插了紀念史景遷先生的環節,也讓我終於有機會在結束學業10年後重拾起這本經典。另外,華人世界的史學泰斗余英時教授曾為本書作序,我覺得這篇序文很好的闡述了史景遷寫作的特色與優點,對於想了解其作品的朋友也可以預先閱讀,沒想到兩位大師居然在去年接連去世,實讓人不勝唏噓,茲將連結附於文末,供大家參考。
延伸閱讀: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51內容數
閱讀是向未知的獻祭。不管獻祭的對象為何,只要足夠虔誠,收穫的總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馬薩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事實上,為了要維繫與凝聚這個世界少見的龐大國度,俄羅斯的統治者與文化階層自有一套敘事脈絡,而普丁的論述大體不脫其範疇......
雖然人類世界的戰火永遠不可能在巴諾布猿身上發生,但如果有機會讓巴諾布猿處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牠們大概會想來到克林姆林宮......
若將福音書們分開來看,你或許會發現,每本福音書之間對耶穌生平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他們彼此可能未必會同意對方的說法
「一官」鄭芝龍原先只是一個遊蕩於海上的投機份子,但他確實地掌握住了大航海時代的「交流」精神,在海盜、海商以及中國、荷蘭各方勢力的競合之中,他成功擔任了斡旋者的角色而生存,進而步步壯大...
以台灣為例,這兩年我們也遇到很多相似的情形,特別與電力有關。比如:用電量無法控制的狀況下,仍需要降低碳排去因應暖化;雖然要保護藻礁,但是發電廠又不能不蓋...另外,外來種的新聞也更常躍入大眾眼簾,比如暴增的綠鬣蜥、日月潭魚虎。難道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現在,我們真的找不到兩全的好方法?
事實上,為了要維繫與凝聚這個世界少見的龐大國度,俄羅斯的統治者與文化階層自有一套敘事脈絡,而普丁的論述大體不脫其範疇......
雖然人類世界的戰火永遠不可能在巴諾布猿身上發生,但如果有機會讓巴諾布猿處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牠們大概會想來到克林姆林宮......
若將福音書們分開來看,你或許會發現,每本福音書之間對耶穌生平有著截然不同的理解,而他們彼此可能未必會同意對方的說法
「一官」鄭芝龍原先只是一個遊蕩於海上的投機份子,但他確實地掌握住了大航海時代的「交流」精神,在海盜、海商以及中國、荷蘭各方勢力的競合之中,他成功擔任了斡旋者的角色而生存,進而步步壯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戲裡出現的第一位反派人物是安天祥,官職是九門提督,代表劇情是以清朝作為背景⋯⋯
Thumbnail
作者: 史景遷 原文作者: Jonathan D. Spence 譯者: 朱慶葆, 鄭安, 李永剛, 計秋楓, 蔣捷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初版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直到歷史研究者給他們淺談電影史時,周森方知,原來早在三零年代就有彩色電影了。 這怪不得他。說起世紀中葉歷經的文化浩劫,史學家曾想以「八國聯軍焚毀圓明園」比擬,然而,時間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最公正的決判:它以他們的無知與失落為證,顯現物質的殞滅遠不及那場禍事給整個國家的根基,乃至那一整個世代,帶來的迷失。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戲裡出現的第一位反派人物是安天祥,官職是九門提督,代表劇情是以清朝作為背景⋯⋯
Thumbnail
作者: 史景遷 原文作者: Jonathan D. Spence 譯者: 朱慶葆, 鄭安, 李永剛, 計秋楓, 蔣捷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03初版
Thumbnail
這是描述臺灣日治時代青春、愛恨與戰爭的記憶傷痕的故事,講述了主角之一依江在戰爭時期的生存和愛情故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人的宿命和身分認同的痛苦。
Thumbnail
直到歷史研究者給他們淺談電影史時,周森方知,原來早在三零年代就有彩色電影了。 這怪不得他。說起世紀中葉歷經的文化浩劫,史學家曾想以「八國聯軍焚毀圓明園」比擬,然而,時間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最公正的決判:它以他們的無知與失落為證,顯現物質的殞滅遠不及那場禍事給整個國家的根基,乃至那一整個世代,帶來的迷失。
Thumbnail
1895年,❙甲午戰爭❙ 一役證明了只求表面形似的 ❙洋務運動❙ —— 類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 80年代的改革開放 —— 的澈底失敗,於是出現了從根本上改革 ❙清國❙ 體制的意見,立憲思想借 ❙戊戌變法❙ 開始凝聚力量,然而百日即壽終正寢。  ...
Thumbnail
  本劇於去年(2021)上映,共43集,豆瓣評分9.3。內容描述民國初年(下稱民初),在歷經袁世凱簽訂接受日本《二十一條》部分條款的「五九國恥」(1915/5/9)後,陳獨秀(于和偉 飾)於同年9月15日在上海創立了《新青年》雜誌,提倡「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以救治中國政治
Thumbnail
第二十七章  天安門事件 一九八九年六月三日星期六晚間,中共武裝部隊開進天安門廣場,對廣場上悼念前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示威抗議學生群眾們展開了武力鎮壓。消息見報後,台灣各界紛紛譴責中共暴行。由四家唱片公司、一百多位歌手共同錄製的歌曲「歷史的傷口」廣泛傳唱。週一校園裡大家交頭接耳都在談論著這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