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甲午戰爭後,他與老師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未幾擔任《時務報》主筆。光緒皇帝有意維新,他一度參與其中。民國初年活躍政壇,後來退出,轉為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著書講學,為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清代學術概論》原本是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的序,梁啟超交代寫作緣起:

蔣方震著《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新成,索余序,吾覺泛泛為一序,無以益其善美,計不如取吾史中類似之時代相印証焉,庶可以校彼我之短長而自淬厲也。乃與約,作此文以代序。既而下筆不能自休,遂成數萬言,篇幅幾與原書埒。天下古今,固無此等序文。脫稿後,只得對於蔣書宣告獨立矣。

1920 – 21 年,文章冠以<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變>,不久改為《清代學術概論》。

顧名思義,全書扼要介紹清代學術之演變,分啓蒙、全盛、蜕分、衰落四階段。梁氏認為,「清代思潮」的總趨勢是「以復古為解放」。

第一步,復宋之古,對於王學而得解放。第二步,復漢唐之古,對於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復西漢之古,對於許鄭而得解放。第四步,復先秦之古,對於一切傳注而得解放。夫既已復先秦之古,則非至對於孔孟而得解放焉不止矣。然其所以能著著奏解放之效者,則科學的研究精神實啟之。

何謂「科學的研究精神」?答曰:在「實事求是」、「無征 (引) 不信」。

「清代思潮」之所以如此發展,很大程度是對宋明理學「游談無根」的反動。早在明中葉,羅整菴已言「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自用,未有不自誤者也」(《困知記》卷下),至清初,有見學者「相率於不學,且無所用心」,顧炎武率先發不平鳴,說:「今之君子,聚賓客門人數十百人,與之言心言性。舍『多學而識』以求『一貫』之方,置『四海困窮』不言而講『危微精一』,我弗敢知也」、「今之學者,偶有所窺,則欲盡廢先儒之說而駕其上;不學則借一貫之言以文其陋,無行則逃之性命之鄉以使人不可詰」。梁啟超覺得這簡直是「大聲疾呼以促思潮之轉捩」。

書中一大主調 (也可說是爭議之處) 是將清代學術發展與歐洲的文藝復興相提並論。且看梁氏所持理由,在談及戴震哲學時,他說:

綜其內容,不外欲以「情感哲學」代「理性哲學」。就此點論之,乃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之思潮之本質絕相類。蓋當時人心,為基督教絕對禁欲主義的束縛,痛苦無藝,既反乎人理而又不敢違,乃相與作偽,而道德反掃地以盡。文藝復興之運動,乃採久閼窒之,「希臘的情感主義」以藥之。一旦解放,文化轉一新方向以進行,則蓬勃而莫能御。戴震蓋確有見於此,其志願確欲為中國文化轉一新方向。其哲學之立腳點,真可稱二千年一大翻案。

鄭宗義在《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一書指出,從明末劉蕺山到清中葉的戴東原,這是一個「道德形上學」慢慢倒塌,「達情遂欲」哲學逐步建立的歷程,用孔恩 (Thomas Kuhn) 的話說,此乃哲學史上的一次「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任公將清代目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或許有欠允當,但他觀察到戴震哲學的獨特與破格,且與西方作出比較,此於當時來說是相當新穎,亦極具啟發。

有清一代學術,前半期為「考証學」,後半期則為「今文學」。梁氏說:

今文學之健者,必推龔 (自珍)、魏 (源)。龔、魏之時,清政既漸陵夷衰微矣。舉國方沉酣太平,而彼輩若不勝其憂危,恆相與指天畫地,規天下大計……自珍、源皆好作經濟談,而最注意邊事。

目睹國是日非,遂萌憂患意識,欲為國家富強謀出路,「今文學」往後由康有為接續,梁啟超本人也是其中之一,不過,書中有一段提及二人分歧:

啟超與康有為最相反之一點,有為太有成見,啟超太無成見……有為常言:「吾學三十歲已成,此後不復有進,亦不必求進。」啟超不然,常自覺其學未成,且憂其不成,數十年日在徬徨求索中。故有為之學,在今日可以論定;啟超之學,則未能論定。然啟超以太無成見之故,往往徇物而奪其所守,其創造力不逮有為,殆可斷言矣。啟超「學問欲」極熾,其所嗜之種類亦繁雜,每治一業,則沉溺焉,集中精力,盡拋其他;歷若干時日,移於他業,則又拋其前所治者。以集中精力故,故常有所得;以移時而拋故,故入焉而不深。

觀念史家伯林 (Isaiah Berlin) 曾把人分成刺蝟、狐狸兩種,「狐狸知道許多小事,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康有為屬刺蝟型,梁啟超則近似狐狸型。胡適亦以狐狸自視,二人互相敬重,絕非偶然。

《概論》篇幅不多,僅七萬餘字,惟用上半文半白的語句,讀者閱讀時或要多花費一重工夫。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汶俊 (筆名:無言)的沙龍
64會員
302內容數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2025/04/09
五人女子樂隊 Cozy Syndrome 最近和另一女子樂隊 FIESTER 合作,攜手推出新單曲《防御作戰中止》。用「御」而不用慣常的「禦」,這是日文漢字寫法,示意歌曲向日系搖滾 (J-Rock) 取經。Asana 標誌性的聲線、旋律化的結他 solo 外,不失 Alison So 的咆哮與歇斯底
Thumbnail
2025/04/09
五人女子樂隊 Cozy Syndrome 最近和另一女子樂隊 FIESTER 合作,攜手推出新單曲《防御作戰中止》。用「御」而不用慣常的「禦」,這是日文漢字寫法,示意歌曲向日系搖滾 (J-Rock) 取經。Asana 標誌性的聲線、旋律化的結他 solo 外,不失 Alison So 的咆哮與歇斯底
Thumbnail
2025/03/23
乙女新夢隊長 Rika 生誕暨出道十周年 live 完滿結束。限於篇幅,今只談一些筆者的觀察,從中也可窺見 Rika 的為人,以及她是如何看待這一個堅持了十年的偶像夢。 Rika 正職是粵劇演員,日間亦會到不同學校教導及推廣粵劇。生誕 live 舉行前夕,因為乙女新夢自資營運的關係,由周邊商品
Thumbnail
2025/03/23
乙女新夢隊長 Rika 生誕暨出道十周年 live 完滿結束。限於篇幅,今只談一些筆者的觀察,從中也可窺見 Rika 的為人,以及她是如何看待這一個堅持了十年的偶像夢。 Rika 正職是粵劇演員,日間亦會到不同學校教導及推廣粵劇。生誕 live 舉行前夕,因為乙女新夢自資營運的關係,由周邊商品
Thumbnail
2025/03/18
一份由不再追捧自己的粉絲所送贈的禮物,idol 本人不但未有丟棄,反而好好保存在家長達十年之久。3 月 15 日是 idol 出道十周年正日,這份禮物首次出門,被放在台前賜予 idol 表演的力量與勇氣,這位重情、念舊的 idol,正是乙女新夢的淺紫色擔當 Rinka。 禮物是一個熊啤啤,身穿
Thumbnail
2025/03/18
一份由不再追捧自己的粉絲所送贈的禮物,idol 本人不但未有丟棄,反而好好保存在家長達十年之久。3 月 15 日是 idol 出道十周年正日,這份禮物首次出門,被放在台前賜予 idol 表演的力量與勇氣,這位重情、念舊的 idol,正是乙女新夢的淺紫色擔當 Rinka。 禮物是一個熊啤啤,身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重讀〈思考的盲點系列 002: 「中國」與「中國人」之辨義〉一文 [這裡],總有點「言不及義」的感覺,故以本文補充。 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政治代號,「中國」一詞最早由 ❙梁啟超❙ 提出,時為1901年,出處為他的〈中國史敘論〉。❙梁啟超❙ 模仿 ❙歐洲❙ 史的劃分方式,將自創的「中國民族」的歷史設為
Thumbnail
重讀〈思考的盲點系列 002: 「中國」與「中國人」之辨義〉一文 [這裡],總有點「言不及義」的感覺,故以本文補充。 作為一個國家﹑民族的政治代號,「中國」一詞最早由 ❙梁啟超❙ 提出,時為1901年,出處為他的〈中國史敘論〉。❙梁啟超❙ 模仿 ❙歐洲❙ 史的劃分方式,將自創的「中國民族」的歷史設為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甲午戰爭後,他與老師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未幾擔任《時務報》主筆。光緒皇帝有意維新,他一度參與其中。民國初年活躍政壇,後來退出,轉為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著書講學,為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清代學術概論》原本是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的序
Thumbnail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甲午戰爭後,他與老師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未幾擔任《時務報》主筆。光緒皇帝有意維新,他一度參與其中。民國初年活躍政壇,後來退出,轉為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著書講學,為清華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清代學術概論》原本是蔣方震《歐洲文藝復興時代史》的序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然而[梁思成]不知道,中國共產黨師承[列寧]那一套專政思想與唯命是從的制度,掌權者不容許旁人指指點點說三道四。起先他就在北京城市規劃問題上碰壁,為了保留古城牆以及新建樓館造型,與當道看法有異,便遭批判為封建腐朽,逼得要公開自我檢討;後來在文化大革命中,更被安上多項罪名,遭受批鬥、屈辱與禁錮。
Thumbnail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Thumbnail
英國歷史學家提出「挑戰與回應」的理論,簡單而言,一個組織面對外來的挑戰,是否有足夠的適應能力與創造能力,就決定了該組織的前途。沒有理論是完美無瑕的,但「挑戰與回應」對認識晚清歷史,實在是一種掌握歷史脈絡的簡易工具。 或說,維新派自身的限制,由他們推動的改革,從開始已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Thumbnail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Thumbnail
史學家余英時去世,預計坊間會有不少評論及悼念文章,我只想談談曾經讀過的余英時。 還記得十年前大學畢業,對宋明理學頗感興趣,尤其關注明清易代之際的思想轉變。當時讀到《論戴震與章學誠》,其中一段委實深刻。余氏指出,清代「經學即理學」的思想,實始於明代朱子學者羅欽順。羅欽順說:「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
Thumbnail
1958 年 1 月,唐君毅、張君勱、牟宗三、徐復觀四人聯署發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宣言後改稱<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發表於《民主評論》,可視為當代新儒家思想之綱要。 根據編者案語,寫作緣起如下: 此宣言之緣起,初是由張君勱先生去年春
Thumbnail
1958 年 1 月,唐君毅、張君勱、牟宗三、徐復觀四人聯署發表<中國文化與世界>宣言,宣言後改稱<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發表於《民主評論》,可視為當代新儒家思想之綱要。 根據編者案語,寫作緣起如下: 此宣言之緣起,初是由張君勱先生去年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