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桓溫終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西元353年,東晉權臣殷浩所發起的北伐,經過了一年的努力。
在後趙本身的分崩離析下,取得了重大的戰果,推進洛陽。

然而,降將姚襄的反叛,讓殷浩遭受了重大損失。
屢戰屢敗,器械盡失。

東晉朝廷再次響起了陣前換將的聲音。
要換上的,便是早先發起北伐之議的桓溫。

桓溫領命後,隨即提議廢殷浩為庶人,自掌內外大權。
無後顧之憂,桓溫從自己的領地中拉出四萬兵馬,於荊州北上。

為了接替殷浩的成果,桓溫先兵分兩路進襲關中。
一行荊州武關,二逆漢水而上,走漢中子午谷。

關中秦皇苻健也不是草紮的,派兵抵禦。
時人心思晉,紛紛要降於晉軍。
堅不了壁,苻健遂下令清野。

這令桓溫的「王師」抵達時,只見到一大堆沒有飯吃的難民。
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原本就要攻到長安了,晉軍的負擔卻更是加重,連連敗退。
最終,只能帶著三千關中難民撤回襄陽。

俗話說得好,天下不是人人諸葛亮。
諸葛亮北伐失利,遷民而還,時朝臣皆謂戰功彪炳,獨孔明自請降級。

桓溫更絕,直接請辭。

哪招?
原來是桓溫的母親過世,他大哥以退為進,一月之內,慰留聖旨連傳八道,就是要天下知曉,非桓溫,北伐大業不成。

桓老大勉為其難繼續指揮。
西路被阻,那我們就走東路。

三國時代已經結束近百年,襄陽的四通八達,早已不是當年可比。
桓溫選擇了東水路,接淮泗,直上徐州。
並徵調周遭士兵:這裡的軍閥,當時仍主要以東晉為尊。

桓溫一路豪情壯志,嘗言:「神州沉淪,王導這些人要負最大責任啊。」
底下的人也有白目的:「運勢有好有壞,能夠維持住江東復興就很不錯了啊。」

桓溫聞言倒豎雙眉:「以前人傳說,荊州劉表有千斤大牛,不同凡俗,必能振興漢室。結果呢?曹操一入荊州,神牛也是被宰來吃。」
天命,財富,都不是依憑。
只有自己的努力,才能開創成功的道路!

巧不巧,東路一上,碰到的卻是姚襄。
哀兵必勝,桓溫親上前線,要討伐這個害死無數東晉英勇士兵的逆賊。

果然摧枯拉朽,一路高歌猛進,再入洛陽。
但上次殷浩來就知道啦,洛陽周遭早已廢墟一片。

桓溫下令整修帝王陵寢,又設置官署,然後就撤出了。
他可沒打算傻傻的在殘破的洛陽,迎戰慕容鮮卑。

沒錯,桓溫抵達時,幽冀大勢已定。
位在前線的桓溫,比東晉朝廷更早知道,慕容俊已經派兵開始攻打晉屬鎮北將軍。
同為鮮卑的段氏。

道義上應該要去救援,可桓溫不吃這套,反讓其他人鎮守洛陽,自己回師鞏固戰線。

桓溫君子不履險地,多少也是造成他遭受後人非議的部分。
《晉書》更載,桓溫表示過王敦是相當值得敬佩的。

事實上,當時慕容鮮卑正盛,關中苻氏卻陷入繼承者內戰。

桓溫若是選擇堅守洛陽擴大戰果,難保他不能讓岳飛背上桓溫第二的美名。
嗯,就是前線大勝,回京獻頭那種美名。

桓溫的撤還,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就是東晉朝廷正在籌備晉穆帝的「元服大典」。
不趕回去鎮一鎮,那些傢伙都要忘了誰才老大。

總之,北方輪到慕容鮮卑的時代,而桓溫只是靜靜的運籌帷幄。
四年過去,局勢有了重大的變化。

仇池的老大死了,大燕的老大也死了。
苻堅即將獨大。

桓溫再次走上前線,幾個月後,東晉的皇帝也死了。
而接下來幾年,桓溫的內外政策,都在推動「還都洛陽」。

此時東壁江山已再次失陷於大燕之手,只餘洛陽地帶苦苦支撐。
桓溫究竟所為何來?

這邊就要強調一下了:關於桓溫的死對頭,通常都會說是殷浩。
但殷浩其實是晉穆帝輔政,會稽王司馬昱所起用的人。

檯面上是桓溫跟殷浩在鬥,實際上皇帝身邊,司馬昱只怕更有影響力。
穆帝元服後,司馬昱更推動「還政於帝」。

這時候,桓溫再次北上,司馬昱就被任命「總內外眾務」。
按照一般的套路,桓溫跟司馬昱的生死鬥,馬上就要開演了。

回不去朝廷的桓溫,只能鼓動朝廷北上。

然而,洛陽失守了。
司馬昱更發出通知,要桓溫回來商議。

桓溫當然不回去啊,於是雙方約定在長江上的小沙洲進行高峰會談。
史書輕描淡寫,實則緊張萬分。

沒有人知道這場密會如何上演,談了什麼內容。
我們只知道,司馬昱支持了遷都洛陽,當然,前提是打回來。

更重要的是,密會之後,新任年輕皇帝就死了。
六年後,桓溫奉司馬昱為帝。

按《桓溫傳》的說法,司馬昱一直是溫良恭儉讓的好好先生,所以桓溫立之為傀儡。
但《簡文帝紀》卻也說,桓溫十分畏懼司馬昱。司馬昱也怕被桓溫廢黜。

誰是忠?誰是奸?
正所謂王莽如果能演一輩子而不篡,那他就是忠。

人死定名,司馬昱終究是比較早死的。
而且他更依諸葛亮、王導故事,遺詔桓溫輔政。

《桓溫傳》更說,司馬昱直到最後,仍是非常信任桓溫。

沒有桓溫廢帝,就沒有簡文帝司馬昱。
沒有簡文帝遺詔,就沒有東晉第一權臣桓溫。

這一年,桓溫已經六十歲。
溫初望簡文臨終禪位於己,不爾便為周公居攝。事既不副所望,故甚憤怨。

看到這一句,大家都認為,啊,桓溫心懷篡逆。
不過寫史不能光靠自己吹,《晉書》親切的留下了犯罪證據。

桓溫寫給弟弟桓沖的信上寫:「遺詔使吾依武侯、王公故事耳。

這有怎樣嗎?
哥有讀史,哥告訴你。

曹操曾說:「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
「於是罰琰為徒隷,使人視之,辭色不撓。」
然後就賜死崔琰了。

……那個,其實「耳」是常見的語助詞。
曹操這麼說,自然是「欲加之罪」。

同樣用「耳」來證實桓溫的不遜,其實我們就要明白,寫下這一段的人,是什麼想法了。

桓溫真的是可比霍光的大權臣嗎?
在司馬昱過世前,他其實也推薦了兩個可堪重任的名臣。

王坦之與……謝安。

司馬昱走了一年多後,桓溫也跟著走了。
兩個人的記載如此糾葛,看起來跟謝安也頗有關係。

謝安認為,司馬昱不過是晉惠帝之流的帝王,頂多就是比較會打嘴砲(清談)而已。

當然,更致命的是桓溫的子孫真的篡逆了。

即使是這麼「勝利者」留下的評價,《晉書》仍然為我們找來了許多蛛絲馬跡。
反過來說,桓溫軍權最大的時候,跟司馬昱合作的時候……

其實就是慕容大燕最強盛的時候。

你完全可以想像,桓溫如何被批評治軍不力,喪土失地。
玩弄權謀,內鬥內行。

守住半壁江山又如何?
謝安退前秦才是真本事對吧?

史書,從來不是只有第一名的人才有舞台。

記載八八六十四個皇帝的《晉書》,要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很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302會員
954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世代的人,大家應該幾乎都不會手寫信紙寄書信給親朋好友了吧~甚至在網路通訊軟體盛行的今日,也許除了商務之外,大家連e-mail也不太常寫了,那這首講二位人士通書信的籤詩,會不會脫離時代的變遷,過時了、落伍了呢? 這事情也許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這樣,不過這其中有什麼文章,還是潛規則在裡面呢?
Thumbnail
這世代的人,大家應該幾乎都不會手寫信紙寄書信給親朋好友了吧~甚至在網路通訊軟體盛行的今日,也許除了商務之外,大家連e-mail也不太常寫了,那這首講二位人士通書信的籤詩,會不會脫離時代的變遷,過時了、落伍了呢? 這事情也許不是我們表面看到的這樣,不過這其中有什麼文章,還是潛規則在裡面呢?
Thumbnail
李牧在,趙國在。李牧亡,三個月後,趙國亡。殺李牧的,並非秦人,而是趙幽繆王遷。陽光明媚亮麗,李牧不禁大笑,笑這人世好荒謬,笑自己一身趙國魂,落得如此悲劇收場。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Thumbnail
李牧在,趙國在。李牧亡,三個月後,趙國亡。殺李牧的,並非秦人,而是趙幽繆王遷。陽光明媚亮麗,李牧不禁大笑,笑這人世好荒謬,笑自己一身趙國魂,落得如此悲劇收場。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Thumbnail
惠施的時代是與孫臏(《孫臏兵法》作者)、商鞅(《商君書》作者)、尸佼(《尸子》作者)、申不害(《申子》作者,韓國陣營)、尉繚子((《尉繚子》作者)、莊子((《莊子》作者)、鬼谷子(《鬼谷子》作者,張儀、蘇秦的老師)孟子(《孟子》作者)同時的。這些人都生活在馬陵之戰前後的時空之中。
Thumbnail
惠施的時代是與孫臏(《孫臏兵法》作者)、商鞅(《商君書》作者)、尸佼(《尸子》作者)、申不害(《申子》作者,韓國陣營)、尉繚子((《尉繚子》作者)、莊子((《莊子》作者)、鬼谷子(《鬼谷子》作者,張儀、蘇秦的老師)孟子(《孟子》作者)同時的。這些人都生活在馬陵之戰前後的時空之中。
Thumbnail
1.侯景之亂 2. 北魏的崛起 3. 胡漢融合 4.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侯景之亂 2. 北魏的崛起 3. 胡漢融合 4. 佛教三武一宗法難
Thumbnail
1. 桓溫與謝安大鬥法 2. 司馬道子專權禍國 3. 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
Thumbnail
1. 桓溫與謝安大鬥法 2. 司馬道子專權禍國 3. 淨土宗初祖慧遠法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