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看完姜峯楠的科幻小說《呼吸》時的震撼始終刻在心底。這次拜讀書會所賜,才給了自己一個絕對的好理由二刷。
〈真實的真相、感覺的真相〉
這是我重看後,反倒更喜歡的篇章。
以兩個故事交錯,但其實是完全呼應的主題:那就是我們對於「真相」的看法。確切「對的」真相,對我們真的是「好的」嗎?
我們的記憶並不是過去無數冷冰冰的時刻累積成的,而是我們生命中某些挑選出來的時刻編織成的故事。那也就是為什麼,儘管有很多人共同經歷了同一件事,可是每個人說出來的故事都不一樣。...不過,如果每個人都記得事情所有的細節,那麼,每個人的故事還會不一樣嗎?我很懷疑。這對我們的自我認知會造成什麼影響?在我看來,完美的記憶不會成為故事,就像沒有編輯過的監視器錄影不會是一部電影。
人的記憶其實並不可靠,在無數個書籍電影中探討過這個議題。若未來透過精確的科技掌握所有人的記憶,的確像在偵查案件、解決糾紛上,必然有其好處。但如果是對人呢?記憶的塑造如果失去了情感支撐而由機器構成,會不會我們「印象中」曾有的感動就蕩然無存?
反過來說,永遠「記得」就會是一場刻在生命底層的苦痛,正是因為人世間有著適時的淡忘,才可能放下與原諒。
〈焦慮是因為自由令人眼花瞭亂〉
這是印象最深刻的篇章。而在看這篇以前,我的確無數次想過如果有平行時空,當時選擇另一條路的我會如何?這種想像在看完這篇後卻先剖析了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以及在讀完後意外獲得的溫暖。
未來將會出現一台叫「平宇訊」的機器,你能看見平行時空的自己做了什麼選擇,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有人使用這台機器是為了看看當二分法的人生只能擇一,那另一個自己過得如何?有人是想要應證多重時空下的自己在碰到負面情況時,應驗自己是不是沒有因此墮落?
但其實,你是不是想看到另一個你的決定不怎樣,而這邊的你才是做了正確的決定,這種心裡的舒坦踏實?
你在那些時空裡做的選擇也是同樣有意義,而你在這當下的決定,也是只有這個時空的你才能承擔。
隱含在故事中的對話,似乎已經替這個問題輪迴提出暗示。因為從認知、過程到結果,都是一致的,每個微小的習慣或選擇,都是你對自己的身分認同。不論有多少個平行時空,你所做的決定也一定符合你的天性。
如同姜峯楠在後續故事筆記中說的,如果有機會看到不同時空的馬丁路德,應該不太可能會看到不敢違抗教會又順從的馬丁路德,這就足夠顯示他是什麼樣的人。
做無愧於心的選擇,塑造自己成為想成為的人,改變的不只是這個時空,也有可能在未來分支出去的所有時空裡,都會有更好的你,回到過去,亦然。
我還會如同一開始想用這台機器嗎?
猶豫的點可能還是害怕有哪個時空的自己過得比我現在好,但那個好,現在的我還會想要嗎?
適合自己嗎?
去嘗試一遍自己這時空的版本不可以嗎?
回過頭來看人生目前為止無數個選擇和那些經驗,好像又沒有完全沒用的,而未來的選擇又尚未發生。所以要是有這台機器我還是會想用用看,單純打個招呼,然後一起面對面鑽牛角尖吧?(顯示這是我的天性XD)
九篇亦短亦長的小說,幾乎篇篇都可獨立出來成為精彩的電影,又能互相串連成一個精彩核心。姜峯楠寫的是樸實平常的觀念,用相當紮實的科學理論與科幻效果營造出一篇篇極深刻的生命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