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社群時代,讓內向人活躍的「關鍵人脈」|《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文/竹下隆一郎】
在網際網路,只要有一台電腦,就能讓一個人在網路上活動。換句話說,地球上只要有兩台電腦在網路上產生連結,就可以立即讓兩人自由地在網路上展開新的行動。
── 村井純,日本網際網路之父、網際網路武士

為什麼現在是內向人能夠活躍的時代?

《哈芬登郵報》總部位於美國,在全球十國推出網路新聞,而且光是在日本的瀏覽人次每個月就超過兩千萬,各種資訊也是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快速更新。
工作法、女性、LGBTQ、外國與日本的文化差異等,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新聞議題,也盡可能採訪各界人士。
*LGBTQ代表女同性戀者(Lesbian)、男同性戀者(Gay)、雙性戀者(Bisexual)、跨性別者Transgender)、酷兒(Queer)和對其性別認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
我擔任媒體總編輯的同時,忙碌之餘也會調整自己內向的那一面,以取得平衡,並注意到社會上的「某種變化」。
如同我在前言提到的,和過去相比,現在要建立人脈變得更容易,不再需要依賴職位或地位。不僅如此,因為社群媒體的發展,就算我們不想跟別人有所連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產生連結。
對人脈怪獸而言,變得更容易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外向人可以更快速地交友,人脈越擴越廣,讓他看起來非常有能力。
那我為什麼會說「現在正是內向人能夠活躍的時代」呢?
「關鍵人脈」是什麼?
聯絡自己想「親近的人」,真的會讓工作變順利嗎?
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將在第一章詳細說明。
首先,為什麼就算不是人脈怪獸,內向人也能活躍呢?
先談談現今社會的四大潮流,分別是:
1.「逆金字塔型」的人脈
2.個人活動不斷出現
3.溝通加速
4.享受「家中時光」的改革
我將依序說明。

潮流❶「逆金字塔型」的人脈

比起高層,「第一線員工」擁有更多關鍵人脈

首先要說明「逆金字塔」。
告訴我「逆金字塔」一詞的人是岡島悅子,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曾待過三菱商事和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等公司,現為企業經營顧問。
岡島悅子在著作《四十歲是當上社長的日子》(40歳が社長になる日)中,引用哈佛商學院教授琳達.希爾(Linda A. Hill)經常提到的「逆轉領導力」。在全球不斷創新的兩百間企業中,就有十二間公司具備這個關鍵詞的特質。
根據岡島所說,過去的組織型態是,由金字塔頂端的領導者,不停吸收顧客和第一線員工的資訊,進而提出願景,帶領公司成長。
但未來的領導方向,是由第一線員工和顧客對話創造出共同需求,領導者再依據此資訊做出決策。
換句話說,領導者、現場、顧客的位置與過去相比,發生了逆轉,岡島稱為「逆金字塔」。
我覺得,這不僅限於組織,「人脈」也發生了逆轉。
可以預想類似的發展。
某家飲料廠商的行銷部長在新商品發表前,感到非常煩惱。為了向年輕消費者宣傳新包裝的茶飲,想和沒合作過的企業一起舉辦行銷活動,但他想不出好的合作對象。
由於這位部長在業界有著近三十年的資歷,於是他認為自己該好好活用過去培養的人脈,翻出好幾張名片,也跟業界的重要人物約了好幾次聚會和打高爾夫球,希望藉此找到合作對象。
他甚至找了前任部長留下來的「業界名單」,打算借用前人的資源,但得到的點子竟然都是安全牌。再這樣下去,他就要讓主管失望,自己可能也會失去升遷的機會,他感到越來越不安。
在他茫然、不知所措時,有位年輕社員拿著智慧型手機說:「我能跟這個人聯絡
耶!」
螢幕上顯示的照片和個人資料,是大型汽車製造商的幹部臉書。這位部長拿著年輕社員的手機往下滑之後,看到他的臉書滿是和其他企業合作的活動照片和文章,看起來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
部長嚇了一跳說:「太厲害了!你怎麼會認識他?可以馬上安排我們見面嗎?」
那位年輕社員有著連部長都吃驚的「關鍵人脈」。
可惜的是,在舊金字塔型的組織中,基層年輕社員的想法,幾乎無法有機會能貢獻給位在金字塔頂端的經營團隊,這就是現狀。
建立人脈的方式也是如此,過去要透過公司高層,才有機會締結關係,例如: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所代表的經濟團體、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們、上司引介的人脈等,這種「高層」和「高層」產生連結的狀況屢見不鮮。
不過,現在的「年輕人」能輕而易舉聯絡到「厲害的人」,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在外跑業務的年輕員工,比起多數高層更能直接與顧客接觸、認識各行各業的人、獲得新資訊,所以他們更容易提出嶄新的想法。
但有用的點子反而會滯留在金字塔型組織的底層,這是日本企業正面臨的課題。
逆轉的領導
(作者根據岡島悅子《40 歲是當上社長的日子》<逆轉的領導>製圖)

跨越頭銜、職務與產業的限制

剛剛的故事是我朋友實際發生的事,他是位三十多歲的飲料廠商員工。據說是在數位行銷的活動上認識了汽車大廠的幹部,彼此因為以臉書互相聯繫而變成朋友。
如同他所參加的活動,現在每天都有來自各企業擔任要職的重要人物舉辦活動,也會毫不吝嗇向參加者分享自己知識與經驗(know-how)。參加者也都是跨越不同業界、各式各樣的人,只要在會場上開口與人交談,無論你的頭銜與職位是什麼,在這裡,你跟任何人都可能變成朋友。
我這位朋友在公司也是位沒沒無聞的人,因為個性內向,不參加公司的聚餐,和客戶討論業務時,也由於太過緊張而無法好好說話。
但是他和這名汽車廠商的幹部不可思議地聊得來,對方也告訴了他許多事情。
到底為什麼,這名汽車廠商幹部會出席這種由其他產業年輕員工所參加的活動呢?
其實,這名幹部也剛好是我的朋友,所以我能夠直接的問他。
他說大約從兩年前開始,他就積極地和不同業界的年輕人交朋友。原因是,因為他注意到了「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交通行動服務)。所謂MaaS 是指不擁有汽車,使用者在需要時可以搭乘公車、捷運等公共運輸系統,MaaS 就是一個未來行動的「服務」。
不久後不需要司機,外出駕車也能由機器人代行,「自動駕駛車」滿街跑的未來即將來臨,只要在智慧型手機等裝置輸入目的地,就能躺在家裡等車來接送,這是他在談論未來世界時所說的話。
坐進自動駕駛車後,因為不需要握著方向盤,車內變成可以喝茶、看電影或工作的空間,如此一來,汽車廠商也必須和過去不同產業的人合作。他因為看見了這樣的未來,所以才開始和其他業界的年輕人見面。
所以,在所有業務都能跨界發展的現代,組織的金字塔也翻轉了,人脈猶如各種線頭纏繞,不被頭銜、職稱限制,彼此能夠相互交流。

善用通訊工具,比見面更能打造深厚關係

但是,像這種「逆金字塔型」的變化總是容易被大企業忽視。
某位汽車大廠的CEO在經濟媒體「PRESIDENT Online」的訪問時說:
「最近社內的年輕員工中,有人認為只要和直屬主管無法溝通,就能越級與更高層的部長或負責理事陳情,這樣的做法,實在是打亂了規矩。」
包含我在內,許多網友都對這個發言感到衝擊,也有讀者對這位CEO的發言止不住疑惑。
這家汽車廠商在過去是間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不過最近卻接連爆發「隱瞞車輛缺陷不召回檢查」和「油耗造假」等醜聞。
其中原因,我認為可能是因為過於在意主管臉色,無法指出違規事項、對新挑戰躊躇不前的「大企業病」。
會對這名CEO發言感覺怪異的人,應該是覺得「不可越過直屬主管向高層陳情」
是上個世代的舊思維。
想到新點子、注意到組織裡奇怪的地方,這些事肯定在年輕員工裡也會發生。如同前文提到的故事,最基層的員工反而更能蒐集到資訊,也會有年輕社員和業界重要人物有聯繫這樣意想不到的事。
掌握某種重要資訊時,向直屬主管報告後卻不受到重視,會再向更上層的主管傳遞訊息,這是創投企業或科技產業經常發生的事。
以「公司秩序」為優先考量,否定這種具活動力又靈活的工作方式,使得日本大企業不管經過多久都無法改變。
順帶一提,這次採訪也批評科技時代的年輕員工會傳訊息給鄰坐的同事。
這名CEO表示「透過文字訊息的對話,因為看不見對方表情和臉色,像是在自言
自語,會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加疏離」。
這句發言也讓我感覺哪裡怪怪的。
我平常會使用Slack 和部屬溝通。
Slack 是像LINE一樣的通訊軟體,能夠以智慧型手機互相傳送工作訊息或電子檔案。不僅能對留言以表情符號回覆還能隨專案的成立建立群組,過程也能邀請公司外部的人加入群組。
透過通訊軟體溝通的好處
我認為,善用通訊工具,比直接見面交談的人際關係,更能成就複雜而深厚的連結。
而且,員工除了同事和主管,還能和採訪對象、業務窗口等人,以多樣化的型態進行聯絡,現在人脈的型態,不就是那種不知道誰跟誰之間有連結,人脈如同蜘蛛網的社會嗎?
首先,必須了解「逆金字塔型」人脈在社會上的發展。
換句話說,只選擇接近高階幹部,並打造關係的方式,在這個時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與之相較,自然而然認識的人,和他們建立關鍵人際關係才是更重要的事
因此,必須向對方傳達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現在有什麼目標。
前文提到三十幾歲的飲料廠商員工和汽車廠商的幹部有著關鍵連結,也是因為在活動認識後互相交換意見,然後以臉書繼續溝通而成為朋友。
潮流❶ 「逆金字塔型」的人脈
《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采實文化
閱讀更多:《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采實文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3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采實文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即使是現在這一刻,仍有許多職場人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學習。無論是為了跳槽、辭職、退休生活,還是其他原因,許多職場人正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埋頭學習,這不是只有你我如此。 可是那麼認真學習的職場人,又有多少人獲得成功?
現代生活日趨榮華富貴,前所未見。相較於過往,汽車愈來愈快、電視愈來愈大,食物更加便宜了(按平均收入比例而言)。可是,為何卻看似難以達到收支平衡?原因在於:有一個精心設計且技藝高超的巨大行銷陷阱,坐落在我們與「快樂度日,實現理想人生」這個真切目標之間。
一本難以破解又難以釋懷的懸疑戀愛小說! 「我們都知道傲慢不太好,但為什麼在愛情中善良也行不通?」 台日青年一致共鳴:屬於這世代的《傲慢與偏見》 【影音】辻村深月Q&A談創作理念
從1987年9月「番茄工作法」創辦迄今,超過三十年,許多事情早已改變: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改變我們的習慣與行為;智慧型手機告訴我們何時需要出門看電影、告訴我們先前車上訂的餐點即將在5分鐘後送到家裡;各種社群媒體和應用程式全天干擾不休。在這數位時代,番茄工作法如何發揮功效?
你以為早已經根深柢固的一切,包括你的習慣、心態,和個性,都是可調整的。這對你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絕對會讓你振奮不已。你可以利用一次一個五秒的決定,去改變「既有」的心智設定和習慣。這些小決定加起來,就會成為重大的改變。能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感覺,還有你的生活方式。改變你的決定,就能改變人生。而什麼最
「顧客」一詞同樣備受重視的另一個名詞──「選擇」(Selection)。普遍深入全球每一位亞馬遜員工的「全球使命」,即清楚可見「顧客」和「選擇」這兩個概念。 聽到「選擇」一詞,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商品種類豐富」。
即使是現在這一刻,仍有許多職場人正在為自己的未來學習。無論是為了跳槽、辭職、退休生活,還是其他原因,許多職場人正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埋頭學習,這不是只有你我如此。 可是那麼認真學習的職場人,又有多少人獲得成功?
現代生活日趨榮華富貴,前所未見。相較於過往,汽車愈來愈快、電視愈來愈大,食物更加便宜了(按平均收入比例而言)。可是,為何卻看似難以達到收支平衡?原因在於:有一個精心設計且技藝高超的巨大行銷陷阱,坐落在我們與「快樂度日,實現理想人生」這個真切目標之間。
一本難以破解又難以釋懷的懸疑戀愛小說! 「我們都知道傲慢不太好,但為什麼在愛情中善良也行不通?」 台日青年一致共鳴:屬於這世代的《傲慢與偏見》 【影音】辻村深月Q&A談創作理念
從1987年9月「番茄工作法」創辦迄今,超過三十年,許多事情早已改變:網際網路和社群媒體改變我們的習慣與行為;智慧型手機告訴我們何時需要出門看電影、告訴我們先前車上訂的餐點即將在5分鐘後送到家裡;各種社群媒體和應用程式全天干擾不休。在這數位時代,番茄工作法如何發揮功效?
你以為早已經根深柢固的一切,包括你的習慣、心態,和個性,都是可調整的。這對你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絕對會讓你振奮不已。你可以利用一次一個五秒的決定,去改變「既有」的心智設定和習慣。這些小決定加起來,就會成為重大的改變。能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的感覺,還有你的生活方式。改變你的決定,就能改變人生。而什麼最
「顧客」一詞同樣備受重視的另一個名詞──「選擇」(Selection)。普遍深入全球每一位亞馬遜員工的「全球使命」,即清楚可見「顧客」和「選擇」這兩個概念。 聽到「選擇」一詞,相信很多人會聯想到「商品種類豐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交遊廣闊的人脈王。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看似人緣超好,但總給人一種虛偽做作的感覺?而有些人明明不太愛社交,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就是真誠人脈的魔力。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有些人總是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他們看起來人緣超好,彷彿走到哪裡都能聊得起來,讓人不禁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渾身上下都噴滿了「社交費洛蒙」?   但是,真正的人脈高手,其實並不是你想像中那樣。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本文透過愛瑞克的分享,探討如何發現和實現自我,內向者如何擴展人脈,如何在競爭中保持善良、應對科技變化,並建立穩定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幫助我們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找到內心的穩定與滿足。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透過分享與連結建立歸屬感,實現內在成就。
Thumbnail
7-31 創始者通道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真正的領導者並非僅僅是政治人物,而是那些能夠洞悉未來潮流、引領方向,並以獨特的方式溝通與呈現的人。他們可能來自各個領域,擁有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能夠在科學與邏輯的基礎上引導他人思考。 這樣的領導者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關注著整個社會的福祉。他們擁有一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交遊廣闊的人脈王。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看似人緣超好,但總給人一種虛偽做作的感覺?而有些人明明不太愛社交,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就是真誠人脈的魔力。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錯綜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有些人總是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他們看起來人緣超好,彷彿走到哪裡都能聊得起來,讓人不禁懷疑:這些人是不是渾身上下都噴滿了「社交費洛蒙」?   但是,真正的人脈高手,其實並不是你想像中那樣。
Thumbnail
人際網路在任何時候都很重要,但是有的人誤會了「人脈」的意思,覺得只要每天都有不同的局,跟越多人吃過飯、拍過照,就是擁有了人脈,其實大部分時候只是擁有了「名片」 以前我年輕的時候也會想要突破自己的圈層,想跟厲害的人多相處、多學習 「向上社交」指的不應該只是針對「社經地位」⋯⋯
Thumbnail
本文透過愛瑞克的分享,探討如何發現和實現自我,內向者如何擴展人脈,如何在競爭中保持善良、應對科技變化,並建立穩定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幫助我們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找到內心的穩定與滿足。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中,透過分享與連結建立歸屬感,實現內在成就。
Thumbnail
7-31 創始者通道 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裡,真正的領導者並非僅僅是政治人物,而是那些能夠洞悉未來潮流、引領方向,並以獨特的方式溝通與呈現的人。他們可能來自各個領域,擁有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能夠在科學與邏輯的基礎上引導他人思考。 這樣的領導者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利益,而是關注著整個社會的福祉。他們擁有一
Thumbnail
其實當然都知道,現在社會強調多元共融、也強調要表達自己的權益,但職場畢竟還是職場,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還有各個企業屬於自己的職場文化。 但在這個世代所培育出來的年輕人,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的苦幹實幹型,懂得強調自己的聲音及主張,不僅企業在因應不同聲音,同時也在調整新的相處模式。但,有些基礎的職場素養,
Thumbnail
曾是單方面付出的我,透過時間與自我提升,領悟到人脈的核心在於價值交換與平等互惠。我學會了提升自己,從而在人際互動中實現雙向價值提供,建立更健康、持久的關係。這過程不僅豐富了我的人脈質量,也讓我認識到真正有力的人際網絡基於雙方所能提供的價值。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這系列講網路公關,怎麼講到這麼大的題目?因為網路公關也有職業道德,從業者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案子不可以接。但近年狀況是每況愈下,下到難以想像。第一個出問題的,就是繼承國民黨文傳、救國團技能的二三代,碰網路後組織的廣告、公關公司。藍二代、三代對於國家認同很薄弱,尤其是遇到中國就分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