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人物】成為一位溫柔與同理的教育者—縱谷書院錄取生趙子晴

更新於 2022/03/03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趙子晴,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加拿大華裔,跟你坐著這裡的絕對不是個高中畢業未經世事的屁孩。她出生未滿週就被抱到中國,15 年間轉學過 9 次,先後定居過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成都、南寧、桂林、瀋陽,體驗過各式教育:中國當地學校、國際學校、偏鄉學校、實驗教育、雙語學校、台灣的學校。
子晴在高中才回到台灣自學,今年以特殊選才上榜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不分系學士學位學程。我們和子晴相約在台北的木色藝文咖啡館,聊了一個下午,那是一場美好且敞開的訪談。
子晴給了自己三個 Hashtag,分別是#生命力、#浪漫主義與#淋漓盡致
「我覺得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長得很好,在任何惡劣的環境,都能夠活出自己的樣子,所以我給自己的第一個 Hashtag 是生命力;我的理想一直都很平凡,雖然常常要一個人承受強烈的孤獨感,但我不會放棄自己的人生追求,給自己第二個 Hashtag 是浪漫主義,希望自己保有這個態度,一直往前走;最後一個淋漓盡致,是因為我對每件事都很努力、淋漓盡致,可能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來自心裡深層的空洞感。在經歷過這麼多事情之後,我都沒有、也不會放棄我的理念。」
子晴從小到大經歷過各種不同的教育體制,這些種種的體制與學習經驗,使子晴想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教育者。而在經歷這麼多種教育方式的同時,子晴本身也有許多的教學經驗,體驗過當學生、當老師的感覺後,更能體會兩者之間的差異。我們都有自己喜歡與討厭的老師,也了解身為一個學生的感受是什麼,子晴能夠設身處地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若自己未來想要成為一個教育者,應該抱持著怎麼樣的心態?

偏鄉教育與實驗教育的經歷,帶給子晴不一樣的教育視野

窮苦曲折的人生經驗,讓子晴感受到資源與知識的力量,這也奠定日後讓子晴渴望進入大學、渴望學習知識的基礎。
因為經歷過偏鄉教育,所以子晴才知道原來資源的缺乏、觀念的老舊,對於學生的成長影響究竟有多大。偏鄉教育大多採老式且古板的教育模式,或許很多人可能無法想像,在中國南京的偏鄉,學生會將老師稱作為「先生」,採打罵體罰教育,在學校中甚至很多學生吃不起午餐,只好天天以冬瓜充飢。
因為窮苦的人生經驗,讓我相信:唯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生。
子晴在自學過程中,也發現實驗教育的制度很不完善,在升學的過程中,身障生、新住民、原住民、低收入學生都有屬於他們的保障名額,但是實驗教育卻沒有屬於實驗教育的保障名額。「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對我們來說,升學資源是一件非常困乏的一件事。很多自學生都想進入大學,很多人進入大學都是抱著一顆想學習的心,而不只是為了拿大學畢業的文憑,但是若這些人因為一些原因而無法進入大學,這不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嗎?」
以實驗教育這個領域來說,台灣立法其實很慢,從台灣開始有實驗教育,到成立實驗教育法,其實中間是有點時間上的脫節,子晴也曾經寫信去問過相關單位,想提案關於實驗教育學生保障名額一事,雖然最後沒有獲得最直接的改善,但子晴相信有努力過都是值得的。
實驗教育是一條很孤獨、很像創業者的一條道路
走向實驗教育意味著我們必須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我們相信大部分的自學生都一定會經歷一段迷茫時期,你可能不知道你自己正在做什麼,又或者還不知道未來應該怎麼辦。實驗教育這條路太廣了,方式非常多(華德福、森林小學、個人自學、學校自學),這些方式都可以創造出各種獨立的學習模式,自己研發課程,等於自己創辦一個學校,自己成為所有,這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而這條路就像創業一樣,你必須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時在過程中積極地尋找、創造機會,因為在實驗教育裡,沒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麼,也沒有人該為你的學習負責,這一切都必須要出自於你主動地去做。
為什麼體制內教育無法滿足我們應該要有的教育呢?
台灣教改 17 年以來,實驗教育多了 3000 多個家庭,但是體制內教育是否正在改善?台灣教育改革 17 年以來,實驗教育多了這麼多,現在人數也一直在增加。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外界資源、實驗教育、補習班等等,去彌補體制內該做到的「教育」呢?

我想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教育者

在孩子無聲的時候,成為一個默默支持的人;在孩子發表想法的時候,成為一個大聲鼓勵的人。
子晴前面有談到想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教育者,這句話完美體現出他想成為教育者的樣子。我們都知道對孩子來說信心、鼓勵及陪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孩子無聲的時候,默默守候在身邊,讓孩子知道:「我在,不用怕。」而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不吝嗇給予鼓勵,讓孩子知道:「我很棒,我值得這些鼓勵。」
子晴說:「教育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我覺得有點像自由心證,我們根據孩子的情況與現況去做調整。」
我可以當個平庸的人,也可以充滿抱負的為世界做一些什麼
子晴想離開台灣到國外成為華語文教師,因為有著簡繁體與拼音通用的背景,所以想去國外教中文。「我想離開這個令我傷心、充滿傷痛的地方,或許可以當一個平淡的國小老師或是大學教授,不過比起小學老師,大學教授可以做的事情好像更多。」
J 編:「我覺得有時候身為平庸的人是很幸運的,因為這個世界讓我們追求太多要去追求的事,我們常常都會為了這些事情去忘掉一些什麼事情,殊不知這些事情才是生命中少數重要要去守護的事。」
C 編:「不管是平庸又或是真正改變了些什麼,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快樂就好。」

子晴109學年以特殊選才錄取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那段時間,政大是我唯一的社會歸屬。」子晴的高中自學人生因為遭遇家暴而穿梭在社會局、醫院與警察局之中,直到申請大學的那年她才發現這好像跟其他同學不太一樣。在109年,子晴憑藉著逆境向上的學習精神與各式各樣的公益時數、感謝狀,透過特殊選才申請上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進入政大,這本應該要是個美好的開始,但這時子晴發生了從小到大最嚴重的一次家暴,她被逐出家門,身無分文,開始必須負擔自己每個月的生活費、房租。在很快的時間內,子晴非常快速地找到租屋處,並開始了瘋狂的打工人生。同時子晴依舊沒有放棄,積極參加政大的活動(信望愛社團、政大黑音),因為對她而言,政大是她唯一的社會歸屬,她沒有辦法去其他的地方。
今年子晴透過特殊選才重考上東華縱谷書院,對子晴來說,東華縱谷書院就像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之中,子晴得到了關係的修復、滿足與愛。子晴這麼形容從政大錄取到東華錄取的過程:「生活就形同暗夜的魔爪,日子繼續,一天一天,有高有低,滑過河面的風,吹皺了一池春水,卻吹不散河流奔湧的方向。」

不是為了文憑讀大學,而是為了滿足那顆渴望學習的心

從子晴的故事中感受到很真實,卻又看得出妳在脆弱的生活中頑強的生命力。想問子晴在這個過程中,有什麼動機,或是你的信念,讓你選擇面對這些事情,而不選擇逃避?
子晴在這個過程始終不放棄,是因為她知道自己想要學習,想要上大學,所以她非常努力去累積自己的學習經驗與機會。「我常常覺得我就像一個與海浪搏鬥的少女。」子晴這樣描述自己。而她也在得知自己錄取東華大學縱谷跨域書院不分系時,積極與教授和同學交流,我們在她身上看到的,就彷彿是一位勇敢活出生命力的少女。
子晴和東華陳復教授、同學合影
「有時我會很討厭自己,因為是一個好強的人,有時做不到,卻總想要爭第一。我不喜歡自己那種死不要臉的樣子,但有時很現實,我就是必須要生存。」當子晴低潮時,她會去閱讀。「閱讀是我很沈靜的時候,讀書就像是讀自己一樣,也是療癒自己的方式。」
通過一個全新的環境,療癒自己,學習知識
在這個世代,誰沒有大學畢業?大家都會讀大學,但是子晴不一樣。
現在太多人讀大學並不是真正想讀大學,而是為了那張大學畢業文憑,或者只是因為「大家都讀大學,所以我才讀」。但是子晴不是,子晴是發自內心的渴望學習、渴望知識、渴望進入大學,也因此她卯足全力,現在終於有了大學。「當我所知道的知識越多的時候,我不僅可以強大自己,還可以幫助別人,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我覺得教育是愛。可以借用情感博物館裡的一句話形容「愛,愛是什麼都介意,又什麼都原諒」
  • 歡迎到子晴的 Instagram 逛逛,上面有許多她的文字與詩詞創作。
採訪、編輯:趙之安、何懿哲|攝影:何懿哲、呂映萱|照片提供:趙子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編常說小誌就像是他的小孩,現在邁入第二期的小誌也算個青少年了,出門在外如果沒有朋友可能還會顧慮他是不是缺乏社交。別擔心,小誌的交友狀況非常穩定,我們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小誌的友好刊物和團隊吧!
西元 2000 年,二十一世紀,伴隨著網路與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誕生了。 每個人對於我們都有不同的定義與和詮釋,因此出現了XYZ世代、I世代、C世代(Covid-19)、千禧世代、2000 後世代...諸如此類的世代名稱。 世代會殞落,會更迭,我們該如何紀錄與延續世代?
「突然發現竟然沒有自學生的迷因,然後我就辦了。這裡是個自學生取暖舒壓、非自學生了解自學生態的好地方。」這句話寫在「自學生迷因」IG帳號的首頁,也是自學生迷因故事的起頭。
體制與自學,兩者看似互不相關。很多人認為,體制生就是體制生,自學生就是自學生,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但真是如此嗎?
對你來說,「未來」意味著什麼呢?是一場未知的精采冒險?是充滿迷霧的十字路口?是充滿希望與盼望的人生?抑或是在選擇與取捨當中做出選擇,甚至必須在即將到來的里程碑中把握機會?
他是陳毅,他是一位青年作家和紀錄片導演。他在高中時創辦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以特殊選才上了中央大學,大學期間仍不忘初心繼續寫作,出版個人自傳《18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耗時兩年拍攝《1819》紀錄片,在紀錄片裡討論讀書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並出版《在長大之前,紀錄片1819拍攝紀實》。
J編常說小誌就像是他的小孩,現在邁入第二期的小誌也算個青少年了,出門在外如果沒有朋友可能還會顧慮他是不是缺乏社交。別擔心,小誌的交友狀況非常穩定,我們現在就來介紹一下小誌的友好刊物和團隊吧!
西元 2000 年,二十一世紀,伴隨著網路與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誕生了。 每個人對於我們都有不同的定義與和詮釋,因此出現了XYZ世代、I世代、C世代(Covid-19)、千禧世代、2000 後世代...諸如此類的世代名稱。 世代會殞落,會更迭,我們該如何紀錄與延續世代?
「突然發現竟然沒有自學生的迷因,然後我就辦了。這裡是個自學生取暖舒壓、非自學生了解自學生態的好地方。」這句話寫在「自學生迷因」IG帳號的首頁,也是自學生迷因故事的起頭。
體制與自學,兩者看似互不相關。很多人認為,體制生就是體制生,自學生就是自學生,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但真是如此嗎?
對你來說,「未來」意味著什麼呢?是一場未知的精采冒險?是充滿迷霧的十字路口?是充滿希望與盼望的人生?抑或是在選擇與取捨當中做出選擇,甚至必須在即將到來的里程碑中把握機會?
他是陳毅,他是一位青年作家和紀錄片導演。他在高中時創辦獨立媒體——草根青年發聲網,以特殊選才上了中央大學,大學期間仍不忘初心繼續寫作,出版個人自傳《18後,成為你想成為的大人》,耗時兩年拍攝《1819》紀錄片,在紀錄片裡討論讀書的意義與人生的價值,並出版《在長大之前,紀錄片1819拍攝紀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挫折逆轉勝一書中探討瞭如何面對困境,具體介紹了認知、行動和意志三個關鍵修煉,以及如何改變觀點、分辨可控事項等心理技巧。藉由適當的觀點,可以幫助讀者在困難中尋找到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Thumbnail
摘要 這段內容講述了為人生設定目標的重要性,並解釋了如何以上帝的方式來設定目標,以及這些目標如何影響個人的生活、信仰和品格成長。 重點 - [🎯] 聖經告訴我們,設定目標是為了未來,並引述了耶穌和使徒保羅設定目標的例子。 - [💡] 目標使人有希望、有動力
Thumbnail
愛是ㄧ種很細緻的存在, 同時又像泡泡一樣吹彈可破。 愛讓人變得脆弱, 能夠練習洞晰害怕,體會結束與失去。
"The way of water has no beginning and no end. The sea is around you and in you. The sea is your home before your birth and after your death. ...
Thumbnail
這週的雨勢總算慢慢減少,陽光難得露了個臉,清朗的午後三點,店內卻沒什麼客人,一個人獨自顧店的小宇,正覺得有點悠閒時,一位顧客走進來,他便堆起了一個職業笑臉,跟顧客說了聲你好
Thumbnail
故事的時間大約在2007那年的夏天,場景是某棟大樓的電梯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耶穌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Thumbnail
挫折逆轉勝一書中探討瞭如何面對困境,具體介紹了認知、行動和意志三個關鍵修煉,以及如何改變觀點、分辨可控事項等心理技巧。藉由適當的觀點,可以幫助讀者在困難中尋找到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Thumbnail
摘要 這段內容講述了為人生設定目標的重要性,並解釋了如何以上帝的方式來設定目標,以及這些目標如何影響個人的生活、信仰和品格成長。 重點 - [🎯] 聖經告訴我們,設定目標是為了未來,並引述了耶穌和使徒保羅設定目標的例子。 - [💡] 目標使人有希望、有動力
Thumbnail
愛是ㄧ種很細緻的存在, 同時又像泡泡一樣吹彈可破。 愛讓人變得脆弱, 能夠練習洞晰害怕,體會結束與失去。
"The way of water has no beginning and no end. The sea is around you and in you. The sea is your home before your birth and after your death. ...
Thumbnail
這週的雨勢總算慢慢減少,陽光難得露了個臉,清朗的午後三點,店內卻沒什麼客人,一個人獨自顧店的小宇,正覺得有點悠閒時,一位顧客走進來,他便堆起了一個職業笑臉,跟顧客說了聲你好
Thumbnail
故事的時間大約在2007那年的夏天,場景是某棟大樓的電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