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報導後記|我們需要的教育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熱愛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一萬字的報導:不去上學的多種可能;在人們還以為成績至上的時候,台灣已經有上萬個家庭選擇了多元教育和適性發展,讓孩子找到自己所愛,擁有真正的技能,適應未知的未來。
第一篇寫的深度報導(全文在文章列表,不論是教育者、家長、學生,或任何人士都很建議看看,會有許多啟發),也是第一次體驗到做自己有興趣的選題以及何謂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為職業,跟做不喜歡的選題真的天壤之別,時常充滿了強烈的充實感,覺得自己收穫滿滿。
來正式介紹一下,歷經五個月(中間有個人麻煩事處理加上編輯繁忙),採訪了6個自學生,2個自學界前輩/家長,1個體制內的代理老師,1個自學指導老師,每一位的採訪都達1個小時以上,逐字稿達到五萬字,實際上只採用了4.5位的採訪內容,成稿1.3萬字,要不是這篇稿我都不知道原來我是可以寫小說的人.....
總而言之感謝受邀的每一個人 ,長年致力於推動自學生相關權益的法規,也扶持幫助了很多自學生家庭的前輩 波蘭媽媽魏多麗和台灣爸爸陳怡光 (由於篇幅和行文方向所限,關於自學的歷史背景的細節沒有放上); 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 的睿育,溫和而有力的家長和教育者,以及睿育的兒子 張寬 ,採訪兩位的過程中都因為太過感慨(嫉羨有支持自己的家長,還可以不用去學校浪費時間),採訪後我都在抒發對於體制教育的不滿,母子都有莫名的療癒效果。
為了採訪從台中跑來花蓮順便旅遊 一對白爛父女在家自學的切片,偶爾還有無奈媽媽的碎念 的思穎,有一個喜歡開著特斯拉自動駕駛帶著自己女兒全台灣繞八百遍的父親,聊了三個小時也不嫌累。
宣導、爭取自學生的權益的 自學生 創辦者王逸聖, 致力於推動自學生的活動 聚起來! 的震宇,自學生Joshua和他的朋友們創辦的獨立刊物 因為我們年輕 We Are Young ,極道鮮師 高瑋呈 ,真正的夢想導師,將道家思想與西方教育思維結合,貫穿有教無類的宗旨,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高老師變成教育界的意見領袖,Taiwanese students need you! 還有高老師的社福機構的學生 汪汪 ,也是找到的唯一一個低收入戶家庭的自學生。
對於教育懷揣熱情和理想的體制教育的代理老師的 黃小悅 ,是年輕老師群體的一隅,他們有熱忱想改變卻又無能為力,被限制在體制裡難以施展。
那些自由開放,尊重小孩為個體的家庭,都是「別人的家長」.......
因為這篇報導讓我見識到了很多以前前所未聞,想也沒想過的人、事、觀念,發現那個深藏在自己深處的想像的絕對自由的教育模式竟然早就存在,美國1960年代就有第一所「沒有考試、沒有老師、民主式管理」靠培養孩子內在學習動機的自主管理的「學校」——瑟谷,去年在台灣的落地 臺灣瑟谷教育推廣協會 ,以及在台灣致力於推廣自學教育也是「教育選擇權」的 波蘭媽媽魏多麗和台灣爸爸陳怡光 ,在二十幾年前,也就是差不多聯考剛取消的時候,當台北最有名的補教界南陽街正輝煌起步,大部分父母瘋狂壓著逼著小孩讀書考名校否則「只能當修車蓋房工人」的commom威脅的時候,締造一個又一個補教業績奇蹟的時候,這群家長已經拉著同樣不滿填鴨體制教育的家庭,一起帶領大家推動自學生的權益,他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用自己的節奏尋找自己的專長、自己的道路。
採訪的過程中最令我意外的其實是,在我所有接觸和聽過的案例裡,幾乎沒有經過家庭革命的,都非常順利的就獲得家長的同意,後來我聽更多故事明白,需要有家庭的革命的通常都不會同意,就算同意了也都是非常艱辛的道路,最後可能也不得不再回到學校,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完全沒有戲劇性的經過....獨斷的父母連聽小孩的意見都不會更不用說要離開學校....
因為那段時間常常泡在自學話題的clubhouse裡,發現了天底下(而且是臺灣)竟有一群家長,因為自己的小孩在學校被不正確對待:比如一直被學校老師罰抄,或者過度重視成績,或者小孩在學校過的不開心,他們決心把小孩拉出體制,但又不滿意現有的實驗學校,決心自己辦一個團體,從法律法規開始研究,找場地找資金找人脈找老師,弄懂細則向前輩討教,忙碌程度不輸專業研究人員。
在我小時候所看到的世界裡(階層、圈子),家長總是自我、獨斷且伴隨無知,不認為小孩是個人,他們的情緒不重要,上學最重要,認為小孩被打被罵都是應該而且是好的,如果和學校的人有什麼不一樣都是自己小孩的問題:「為什麼別人可以你不行?」在clubhouse論壇裡發現有一群人重視自己的小孩有情緒有感受,並且尊重他們的想法,即使他們5歲7歲10歲,令我大開眼界,果然都是別人的父母.....
這其中就包括受訪的睿育,她接受了自己小孩張寬(19歲)不喜歡體制教育,並試著帶他到適合他的地方,也接受了張寬沒有讀完高中,也不考大學,這對大部分父母都是天打雷劈的難以接受(大部分自學的小孩還是會考大學,家長對於大學有非比尋常的執念),但是她信任自己的小孩,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張寬,我猜想會有很強的包容力,因為他在一個並不符合主流期待的方式下長大,更容易理解和接納不一樣的人吧。
幾個幸運的按照自己喜好來自學的自學生們
張寬從學校出來之後待過兩個自學團體而後申請個人自學,後來培養了音樂、烹飪的興趣,擔任共學團體烹飪老師,還有創作音樂、錄音的工作。
黃思穎是個很特別的小孩,我時常忘了她的年紀,我想應該任何人對談過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才14歲,但談吐和外型已經像一個大學生,我訪問的時候(與她年紀相差十幾歲),對談自如,清楚表達觀點、分享故事,我想這對任何一個14歲的人都是難得的,大部分小孩面對長輩都是扭捏的或者過於拘謹(因為長輩常常都會很自以為是,並且壓迫小孩表達的權利和無法聆聽,總喜歡說教和壓迫),我想這得益於相比於其他同齡人她接觸了社會上的人,我認為她有充分的利用了自學的優勢:幾乎沒有在按課綱學習,幾乎是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在發展,有空就是父親載著她到處參加講座、音樂會、公益志工,有充分的機會和社會人士打交道和交流,無意中必定學到了很多交流之道和許多信息,比起學校這樣的象牙塔,許多學生最被人詬病的就是談吐,比如知進退、禮儀等等,在學校幾乎很難學到就是因為學校大部分都是和同年齡人的打交道,不會和長輩前輩有「平等交流」的機會,而大部分時候「學到的」禮儀都是被迫的(否則有懲罰的)短暫的。
黃思穎的課程是豐富的,有鋼琴、數學、繪畫、攝影史、插花,多和藝文相關,很喜歡古典樂(她帶我去了一個很高端的咖啡廳放著交響樂,我差點睡著,那天本來就犯睏),家長能扶持藝文方面的興趣就已經非常興趣。她還經營一個鋼琴迷因帳號,粉絲不少。
學霸王逸聖(19歲)是本篇報導的功臣,後期許多時間線、法律的問題我都問他,實在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王逸聖在自學前,他自稱成績普普,只是因為不滿學校考試太多,沒有辦法滿足他想要參與公共事務的願望,所以想走另一條比較自由的道路看看,自學之後給自己安排許多課程與活動,還寫信給中原大學旁聽法律課程,而後旁聽了幾年之後順利考上了清華大學(主要在學法律課程),19歲的王逸聖履歷很亮眼,有很多很長名字的title: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青少年諮詢會委員、新北市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現在又在籌備「臺灣教育協會」的NGO,可能是學法律又參與過許多政府實務,王逸聖的口條、邏輯、分析能力都讓人印象深刻,從分析自學生的城鄉分佈原因、信手拈來自學的法律條例、貧困生的自學困境解決方案、共學團體的法律漏洞、學生權益等,都可以看的出王逸聖的平時積累驚人的知識含量,另一方面,有趣的是這麼一個典型的「學霸」,當年要申請自學的時候他的校長竟極力反對,認為他不是尖子生不適合堅決反對,所幸他的父母堅持送件才得以成功。所以人還是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才能發揮最大效能,就像要魚爬樹就會是一場人才浪費的悲劇。
有教無類的真正施行者,尊重學生意願的「別人的老師」
高瑋呈老師,同時也是太極老師,也是一位社區課輔班的自學導師,我稱之為真正的極道鮮師,有教無類的施行者,我人生中大概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聽到真的是一個不會去定義好壞學生的老師(畢竟一般人都難做到),他在課輔班創立的學群機制,和瑟谷很像,沒有課程、沒有強迫,多半是好都是自己花時間找事做探尋自己的興趣,老師只是輔助。
高老師出自複雜的萬華區,看過許多失學少年少女的悲情故事,這使他更明白有教無類的意義,正是學校僵化單一的體制造就了「壞學生」並將他們送入深淵,而這些「教育者」卻又將罪名嫁禍於學生。在課輔班的學生都是領社福的學生,除了低收入戶之外,還會有外籍配偶的小孩:有厭學學生、「問題學生」,高老師時常透過課輔班的社群網路幫助學生籌資自學經費。
高老師的對談使我打開了眼界,啟迪了我很多想法,包括:貧困生無法翻轉在學校成績的真相,「問題學生」在他身邊改變的故事,之後整理錄音稿再分享。
黃小悅老師,是一位充滿熱情與理想的年輕代課老師,對體制還抱有希望,但同時也對學校存在的問題以及代課老師的不友善非常灰心,但同時也是當我想做自學選題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人,她讓我知道臺灣有人在倡議自學,有一群人帶著自己的小孩自學,她的訪談提到的問題十分的現實殘酷,有點呼應了高老師提到的學校是如何製造出「厭學」現象的:老師之間的政治,選拔老師的體制,沒有淘汰體制老師的體制,許多觀念老舊的老師死守著成績致上,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辱罵成常態,而年輕有理想熱忱的老師難以適應腐敗的風氣等等,造成了學校的風氣總是以老老師為主導權,但他們觀念卻又已經不入時,還認為只有國英數最重要,擠壓其他科系。黃老師的錄音也可能經由整理發到podcast上~
自學絕不僅限於自學生,任何人都需要不斷的自學,得以在時代的洪流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誠如很多自學生所說:1.自學不僅僅是for自學生,自學是一輩子的能力,對於很多出了社會的人來說「自學」更是一個重要的生存能力,沒有一輩子「穩定」的工作,也沒有恆賺錢的產業,瞬息萬變的社會需要人不斷的吸取知識、信息、獲取能力才能好好生存(話雖如此但我有興趣的都是不賺錢的事情)。
2.最重要的是:自學的最大的動力終究是來源於興趣,只有做喜歡的事情才有無限的動能,這個法則不論對什麼年紀都是一樣,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努力的方向是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那痛苦與之而來,註定無法長久,比如有些學生就是怎麼讀書都讀不好(自學生的優勢就在於可以自小產生自學的模式,自小可以有大量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成功的經驗再去學新的東西的時候更為輕鬆。)不管什麼年紀,探索、發現自己的興趣都不遲,人生很長,以現在平均年齡80歲來看,什麼時候時候發現自己的興趣都算早,而且只有找到做到那一刻,才會知道之前什麼是充實的快樂。
利用這篇文章的機會彌補我童年的遺憾和不可能實現的自學之路,關於教育我總是很多話想說
我會花這麼多時間做這一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自己想要聽到更多關於自學從各個不同角度的人說出的故事和觀點,對於教育我一直很有興趣,從小看過許多家暴受害者、體制教育不適者、霸凌、家庭教育的失責、老師的冷漠,好奇學校到底是建來幹嘛的?為何學校總充滿了不安,一群家庭教育缺失的小孩聚在一起,學習的師生權力不平等又加劇了問題。教育還有別的想像嗎?難道其他所有人的成長背景都和我看到的差不多,只有上體制學校這條路?選擇實驗教育的人怎麼樣了?選擇自學的人怎麼樣了?他們的家長都是怎麼想的,他們怎麼和自己的小孩相處?帶著很多自童年就開始的疑問,我開聊了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沒停下來,在這漫長的幾個月裡,倒是一直都覺得很新鮮有趣,而且獲得了很多新知識觀點,非常充實,沒有覺得「辛苦」(除了逐字稿的時候真的痛苦),這就是興趣的力量,也讓我覺得能夠從小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的人真的幸運至極。
這讓我也覺得呼應了我所做的這個選題,自學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小孩能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幸運的話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我看到很多人在做一些不求回報、沒有經濟效益的事情,為的僅是喜歡、興趣、價值感,不僅是教育,我覺得一個美好的社會是大部分都能從投入自己熱愛的事業,才能發揮最大價值,大家也才比較開心,不會到處都充滿惡意。
(後來也有總結教訓為何很多內容無法用上,好像多做了很多功,除了一開始溝通的方向不夠準確,以為要做的是硬文章但後來發現要的是故事性強的軟文章,此外深度報導本來可能就是需要有刪減的部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數年間採訪的選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專業之大眾樂評 裝咖人,也就是台語「鄉下人」的意思,顧名思義,創作的題材都以鄉下題材為主,在他們的主頁的介紹寫的是:裝咖人Tsng-kha-lâng音樂結合傳統北管,受著台灣土地的氣味佮目屎來創作,注意著臺灣的庄跤、受難孤魂故事。慣勢用陰神、陰身、鬼怪神摻入歌曲故事。
除了華美社區剩食廚房之外,還有明日餐桌(原七喜廚房)同時關注剩食議題與無家者的議題。 此外還有關注民主運動的NGO時常舉辦民主議題的相關活動,幫助台灣人更了解今日的民主自由並得來不易也脆弱易碎。 此外現場喜劇空間來福好事也非常值得關注,票價佛心,多多支持台灣脫口秀~ 明日餐桌(原七喜厨房)
說來要感謝花蓮,在花蓮居住一年半(並且經歷了放養狗致車禍,並且養傷+調解和不明病痛與無賴肇事主糾纏一年,看遍了鄉下的黑暗面和人治的腐敗與社會結構性的髒汙納垢之後)我開始再一次學會欣賞都市的美妙。 上一次這麼appreciate台灣的都市還是從中國回來的時候。
最大的困難是家長認不認同,很多孩子自己想自學但是家長不認同,但是18歲之前一定要家長同意,很大的世代差異,就像用手機一樣,現在的小孩一出生就在3C時代,但家長不是這樣長大的,家長就會把自己的經驗套在小孩身上,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為什麼你不可以?但是世代變化太大了不應該這樣類比。
蓋瑞・紐曼是全球專輯最暢銷音樂人之一。〈Are 'Friends' Electric?〉、〈Cars〉等名曲奠定他身為電子流行樂教父的地位,然而當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事實被揭露,他卻不被當時社會大眾理解,媒體甚至標籤他為怪胎。在歷經沮喪、焦慮、瀕臨破產的危機後,他舉家從英國搬遷到洛杉磯,試圖展開新生活。
以前沒有接觸過獨立小製作的紀錄片,所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題材、「草根」的拍攝(單人拍攝、導演、剪片),或者較為新生代的、打破框架的結合一些比較意識流、藝術的手法剪輯的紀錄片,比如任航的《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覺得很驚艷。 總而言之這兩個月我看了好幾部過於優秀的紀錄片,不得不寫出來推薦給大家
不專業之大眾樂評 裝咖人,也就是台語「鄉下人」的意思,顧名思義,創作的題材都以鄉下題材為主,在他們的主頁的介紹寫的是:裝咖人Tsng-kha-lâng音樂結合傳統北管,受著台灣土地的氣味佮目屎來創作,注意著臺灣的庄跤、受難孤魂故事。慣勢用陰神、陰身、鬼怪神摻入歌曲故事。
除了華美社區剩食廚房之外,還有明日餐桌(原七喜廚房)同時關注剩食議題與無家者的議題。 此外還有關注民主運動的NGO時常舉辦民主議題的相關活動,幫助台灣人更了解今日的民主自由並得來不易也脆弱易碎。 此外現場喜劇空間來福好事也非常值得關注,票價佛心,多多支持台灣脫口秀~ 明日餐桌(原七喜厨房)
說來要感謝花蓮,在花蓮居住一年半(並且經歷了放養狗致車禍,並且養傷+調解和不明病痛與無賴肇事主糾纏一年,看遍了鄉下的黑暗面和人治的腐敗與社會結構性的髒汙納垢之後)我開始再一次學會欣賞都市的美妙。 上一次這麼appreciate台灣的都市還是從中國回來的時候。
最大的困難是家長認不認同,很多孩子自己想自學但是家長不認同,但是18歲之前一定要家長同意,很大的世代差異,就像用手機一樣,現在的小孩一出生就在3C時代,但家長不是這樣長大的,家長就會把自己的經驗套在小孩身上,我小時候也是這樣長大的為什麼你不可以?但是世代變化太大了不應該這樣類比。
蓋瑞・紐曼是全球專輯最暢銷音樂人之一。〈Are 'Friends' Electric?〉、〈Cars〉等名曲奠定他身為電子流行樂教父的地位,然而當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事實被揭露,他卻不被當時社會大眾理解,媒體甚至標籤他為怪胎。在歷經沮喪、焦慮、瀕臨破產的危機後,他舉家從英國搬遷到洛杉磯,試圖展開新生活。
以前沒有接觸過獨立小製作的紀錄片,所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題材、「草根」的拍攝(單人拍攝、導演、剪片),或者較為新生代的、打破框架的結合一些比較意識流、藝術的手法剪輯的紀錄片,比如任航的《我有一個憂鬱的,小問題》覺得很驚艷。 總而言之這兩個月我看了好幾部過於優秀的紀錄片,不得不寫出來推薦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今天,十二月十日,為世界人權紀念日。 對比島國學界以五十年前的左派術語,於自由民主環境下,提出光鮮亮麗的「反戰」,法國左派媒體,都早已脫離馬列左派教條,於烏俄戰爭以來,長期關照「俄羅斯國內反戰運動」,探討俄國反戰人士,如何「被判勞改」,面臨「下毒暗殺」、「被報自殺」的現實處境。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成長的旅程中,我們必須首先學會寬容自己,才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去包容他人。 只有明白過去的不完美和錯誤的發生,並非是生命的本質。 勇敢地面對自己,包容與接納自己,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具有真正智慧和慈悲心的人,並以身作則去影響他人的生命。" 💝💝💝在許
Thumbnail
低軌道衛星供應鏈 日內股價走勢反轉技術個案 當沖/隔日沖 案例教學 自選股敬鵬、神基、九豪、波力連續漲停
Thumbnail
本文教你如何從對標帳號學習寫出吸引人的文案。它強調了瞭解目標受眾和使用有效的呼籲行動(CTA)的重要性。文章介紹了一個'A-E'的文案架構,包括觀眾、開始、鉤子、內容和結尾呼籲。它也指出了一些常見的文案錯誤,並建議使用A/B測試和數據分析來持續優化你的文案。
Thumbnail
當你首次閱讀以下今日Bloomberg Evening Briefing《彭博社晚間新聞簡報》時,中(高)級英文自學者,可以採取下面三大步驟,讓自己讀懂且學會這篇高階時事新聞的用字遣詞,且試著用自己的詞彙寫出新聞概要後,加上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關於改革,有很多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事情一定有更好的做法,但這不是對錯。很多時候無法以「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角度去分類。批判不代表批評,批判是因為我們都希望環境變得更好。但在面對不同想法時,都應以更包容的心態、更開放理性的思考去了解事情背後的歷史脈絡,以及什麼樣的生長環境促使人說出這樣的話
Thumbnail
這篇前些天已經寫了一些,只是資料的整理和表達花了一些工夫,我先將我想到的,和正在做的寫出來,一段時間過後,如果有些什麼體悟的話,再來分享。   ●胰島素對葡萄糖的不敏感是哪種不敏感呢?   (1)找不到葡萄糖在哪裏?沒發現,感應不到。或是 (2)葡萄糖抗拒,築起銅牆鐵壁,不讓胰島素進去呢?   我
Thumbnail
和心理師通信,還有看了他寫的書,最大的收穫是:原來 1.我對自己的情緒不敏感; 2.對於情緒的覺察有時間差,要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幾年後才知道; 3.幾種情緒一起出來時,會搞不清楚,不是逃避,下次再說,就是選擇政治正確或是別人優先的那一項,將我自己真正的那項忽略、壓抑。   然後,對應到注重養生
Thumbnail
今年奧運男單桌球銅牌賽激勵人心,19歲選手林昀儒謙虛地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也許有一點天賦,但更多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他同時也是一位「自學生」。努力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學習的最大關鍵。
Thumbnail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今天,十二月十日,為世界人權紀念日。 對比島國學界以五十年前的左派術語,於自由民主環境下,提出光鮮亮麗的「反戰」,法國左派媒體,都早已脫離馬列左派教條,於烏俄戰爭以來,長期關照「俄羅斯國內反戰運動」,探討俄國反戰人士,如何「被判勞改」,面臨「下毒暗殺」、「被報自殺」的現實處境。
Thumbnail
🍀🍀🍀fumi老師:❤️❤️❤️ "在成長的旅程中,我們必須首先學會寬容自己,才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去包容他人。 只有明白過去的不完美和錯誤的發生,並非是生命的本質。 勇敢地面對自己,包容與接納自己,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具有真正智慧和慈悲心的人,並以身作則去影響他人的生命。" 💝💝💝在許
Thumbnail
低軌道衛星供應鏈 日內股價走勢反轉技術個案 當沖/隔日沖 案例教學 自選股敬鵬、神基、九豪、波力連續漲停
Thumbnail
本文教你如何從對標帳號學習寫出吸引人的文案。它強調了瞭解目標受眾和使用有效的呼籲行動(CTA)的重要性。文章介紹了一個'A-E'的文案架構,包括觀眾、開始、鉤子、內容和結尾呼籲。它也指出了一些常見的文案錯誤,並建議使用A/B測試和數據分析來持續優化你的文案。
Thumbnail
當你首次閱讀以下今日Bloomberg Evening Briefing《彭博社晚間新聞簡報》時,中(高)級英文自學者,可以採取下面三大步驟,讓自己讀懂且學會這篇高階時事新聞的用字遣詞,且試著用自己的詞彙寫出新聞概要後,加上個人的觀點。
Thumbnail
關於改革,有很多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事情一定有更好的做法,但這不是對錯。很多時候無法以「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角度去分類。批判不代表批評,批判是因為我們都希望環境變得更好。但在面對不同想法時,都應以更包容的心態、更開放理性的思考去了解事情背後的歷史脈絡,以及什麼樣的生長環境促使人說出這樣的話
Thumbnail
這篇前些天已經寫了一些,只是資料的整理和表達花了一些工夫,我先將我想到的,和正在做的寫出來,一段時間過後,如果有些什麼體悟的話,再來分享。   ●胰島素對葡萄糖的不敏感是哪種不敏感呢?   (1)找不到葡萄糖在哪裏?沒發現,感應不到。或是 (2)葡萄糖抗拒,築起銅牆鐵壁,不讓胰島素進去呢?   我
Thumbnail
和心理師通信,還有看了他寫的書,最大的收穫是:原來 1.我對自己的情緒不敏感; 2.對於情緒的覺察有時間差,要幾分鐘,幾小時,幾天,或幾年後才知道; 3.幾種情緒一起出來時,會搞不清楚,不是逃避,下次再說,就是選擇政治正確或是別人優先的那一項,將我自己真正的那項忽略、壓抑。   然後,對應到注重養生
Thumbnail
今年奧運男單桌球銅牌賽激勵人心,19歲選手林昀儒謙虛地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也許有一點天賦,但更多的是不斷不斷的努力」他同時也是一位「自學生」。努力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學習的最大關鍵。
Thumbnail
透過新聞編採課程,有幸獲得人物採訪機會😊 第二次嘗試深度採訪,身為初踏入記者、新聞領域的小菜鳥,深度訪談的魅力不容小覷!提問、傾聽、梳理內容的過程間接體驗了受訪者的經驗與生命,如此珍貴且發人深省。 而我想,提問力固然重要,傾聽與觀察更是一個好的報導者、傾聽者、說故事的人不可或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