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後疫情時代,從柏林獨立電影院看「電影的存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歐洲疫情開始蔓延的2020年,我曾收到一封來自柏林電影院Yorck kinogruppe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但是他們始料未及的是這場非自願的停業不會是第一次,在短暫的開放過後當局再次宣佈封鎖,德國電影院在過去的兩年間被迫停業324天。這意味著無數獨立電影院的雇主需要在毫無獲利的情況下支付房租、薪水甚至是貸款,即使政府提供了緊急的補償措施,也並不代表他們就能安然入睡。因為疫情正在改變人類的觀影方式,封鎖政策下加速了串流的成長,而片商也意識到電影院不再是首映的唯一選擇,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電影是否已死?」或者說「電影院是否會死?」

raw-image

2022年歐洲揮別疫情的陰霾,走向全面開放以後,市場正在告訴我們答案,一則德國NDR的報導指出,人們對於電影院、劇院和音樂會的消費力正在減弱,雖然具體的原因他們仍然無法確定,但是以目前來看可能是通膨和俄烏戰爭帶來的經濟壓力,讓人們不得不考慮減少支出,或是提高的票價讓人望之卻步,也可能是夏天的週末早已都被聚會給佔滿,雖然真正的原因仍然需要經過時間的考證,但無論如何文化消費力的減弱是事實。

然而,作為擁有全世界最多藝術電影院的城市柏林,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藝術電影院在柏林的聚集形成了城市獨特的景觀,沒有任何城市能與它相比,連巴黎也不例外。柏林電影院的高密度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卻並不代表著競爭的結果只能是你死我活,相反地,我們可以以各自獨特的模樣生存,高密度的電影院促進了多樣化的發展。在後疫情時代的來臨,面對觀眾對於串流的日漸依賴,電影院存在價值的動搖,也許藝術電影院的營運方式正在給出答案。

畢竟在柏林這樣的城市,如果所有電影院都只放映相同的電影,那顯然毫無意義。
After all, in a city like Berlin, it wouldn’t make sense if all cinemas screened the same movies.

在疫情期間,片商為了確保票房而選擇延後電影發布的情況下,藝術電影院與獨立的發行商有更緊密的合作,同時柏林的藝術電影院也嘗試提供更多元的節目,積極地與當地的社群互動,像是Lichtblick kino舉辦了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 的回顧展,放映了她過去演出的電影,或是Yorck kino重映了《花樣年華》,這些特別的放映單元為獨立電影院找到了新的機會,過去曾是他們的主要支持者的的年長觀眾因為對於疫情的憂慮而不再前往電影院時,「經典電影」的重映吸引了曾經在年輕時期看過電影的中年人之外,那些對於「經典電影」感到好奇的年輕世代成為了藝術電影院的新觀眾,30歲以下的觀眾正在增加。

此外,在電影《沙丘》院線時,Yorck Kinogruppe發現了一個現象,觀眾對於原聲字幕版的需求增加,甚至超越了配音版本,這對台灣來說並不奇怪,但在以配音版為主的德國來說,這表示越來越多的柏林青年具備更好的語言能力,也反映了這座城市日漸增長的多元主義。柏林的多元價值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這裡生活,這讓Yorck Kinogruppe看見了潛在市場,他們開始放映帶有英文字幕的德語和外語電影,也確實吸引到了一定的目標群眾。在疫情的擴散下,這些年輕觀眾成為了獨立電影院的支持者,這些觀眾不僅會看更多的電影,也不排斥嘗試難懂的藝術電影或是紀錄片,對於沒有太多資本做行銷的獨立電影而言,這成為了一個接觸目標觀眾和培養新影迷的好機會。

然而,這些看似非常樂觀的景況,是眾多獨立電影院的工作者努力得來的結果。電影面臨是否會死的威脅仍然存在,疫情讓電影院不得不正視過去市場過於集中,電影院與大型片商過於依賴的現象,或是串流訂閱的激增,都迫使電影院重新思考市場策略,也必須更積極地接觸可能的受眾。畢竟經營一家電影院一直以來都是昂貴的冒險。

但無論如何,如同 Yorck-Kino GmbH  的經營者Christian Bräuer所說的:

Watching a good movie in a cinema will never become obsolete. That’s the magic of cinema: it’s dark, everyone is sitting around like at a campfire, and someone is telling a great story. And there will always be people who want to tell those stories. These movies need the Berlinale and they need cinemas.
在電影院看一部好電影永遠不會過時。這就是電影的魔力:天很黑,每個人都圍坐在營火旁,有人在講一個很棒的故事。總會有人想講述這些故事,這些電影需要柏林電影節,也需要電影院。

我始終期待有一天回到柏林,再訪那些各色各樣的藝術電影院。

參考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on magic elsa的沙龍
8會員
6內容數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吸取知識日益碎片化,我們腳下的步伐也越來越快,突然覺得如果不寫下來,一切好像都會迅速地流失,那些喜歡的影像、文字都被更新更潮的事物擠壓出去。為了避免多年後遺忘過去所有的所見所聞所感,從現在開始將喜歡的電影、戲劇、影集以心得、影評等方式撰寫下來,偶爾也寫寫影視產業的文章。
2022/06/18
比起這些在電影或是文學頗有見解的友鄰來說,清寒如我倒是沒有什麼可搬的,我只是不知道他們離開豆瓣以後,該去哪裡挖掘如此深刻的評論和豐富的視角,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現在也稱不上,但離開豆瓣確實對兩岸三地的許多用戶來說是一種時代的殞落。 於是,你是誰變得重要了。
Thumbnail
2022/06/18
比起這些在電影或是文學頗有見解的友鄰來說,清寒如我倒是沒有什麼可搬的,我只是不知道他們離開豆瓣以後,該去哪裡挖掘如此深刻的評論和豐富的視角,畢竟我不是那個時代的文藝青年,現在也稱不上,但離開豆瓣確實對兩岸三地的許多用戶來說是一種時代的殞落。 於是,你是誰變得重要了。
Thumbnail
2022/06/16
看完《指考風暴》以後,我想起曾經在交流活動中遇見的女孩,她有著深邃的眉眼,烏黑微捲的頭髮,與導演Shawkat Amin Korki有著相同的母語和相似的經歷。生於伊拉克的導演 Korki 在兩三歲時隨著家人逃往伊朗生活,好多年過去以後,同樣的命運依然上演,戰火依舊無情。她在煙硝中失去了父親
Thumbnail
2022/06/16
看完《指考風暴》以後,我想起曾經在交流活動中遇見的女孩,她有著深邃的眉眼,烏黑微捲的頭髮,與導演Shawkat Amin Korki有著相同的母語和相似的經歷。生於伊拉克的導演 Korki 在兩三歲時隨著家人逃往伊朗生活,好多年過去以後,同樣的命運依然上演,戰火依舊無情。她在煙硝中失去了父親
Thumbnail
2022/06/12
關於顏色的秘密:為什麼是「綠色」+「粉紅色」? 影集中顏色的選擇除了童話故事常用的粉紅色之外,綠色是採用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推行的新鄉村運動中的流行色,也是1970 年代韓國孩子們在學校田間活動日穿的運動服,這件看起來復古和俗氣並存的制服能在三十多年後成為全球流行,想必也是朴正熙始料未及的吧?
Thumbnail
2022/06/12
關於顏色的秘密:為什麼是「綠色」+「粉紅色」? 影集中顏色的選擇除了童話故事常用的粉紅色之外,綠色是採用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推行的新鄉村運動中的流行色,也是1970 年代韓國孩子們在學校田間活動日穿的運動服,這件看起來復古和俗氣並存的制服能在三十多年後成為全球流行,想必也是朴正熙始料未及的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新浪潮真是無聊!為什麼要以藝術之名,悶到所有人!這些小成本電影,真讓人很煩耶… 我們要的是商業大片! 法國前文化部長,Roselyne Bachelot,談到高達電影 【簡介】 面對後疫情電影危機,今天(2022年十月五日)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以頭版頭條方式,爬梳當今歐洲影業的存亡
Thumbnail
如果韓劇能從那些情情愛愛的故事裡跳脫出來,拍出很多動人的親情、友情與深刻的愛或日常,還能部部叫好又叫座,台劇能不能有更多的可能呢?但這種「可能」我們也許已經討論了一、二十年了吧!
Thumbnail
如果韓劇能從那些情情愛愛的故事裡跳脫出來,拍出很多動人的親情、友情與深刻的愛或日常,還能部部叫好又叫座,台劇能不能有更多的可能呢?但這種「可能」我們也許已經討論了一、二十年了吧!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在疫情開始的2020年,我收到來自柏林電影院的郵件,內容是關於36家柏林獨立電影院聯合發起的募款活動,為了撐過政府宣布的封鎖政策,他們不得不尋求支持者的捐款。然而,2022年的全面開放為危機沒有解除,他們面對串流的壯大,還有與片商之間不再緊密的關係,這些都像這幾十年來反覆被提及的問題 電影是否已死?
Thumbnail
也許消失的不是電影院,而是人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如果後疫情時代,再也回不去疫情之前的世界,希望剩下的電影院,不要太快的消失,期望新科技能替電影帶來更多的觀影可能!
Thumbnail
也許消失的不是電影院,而是人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習慣!如果後疫情時代,再也回不去疫情之前的世界,希望剩下的電影院,不要太快的消失,期望新科技能替電影帶來更多的觀影可能!
Thumbnail
在全台只剩下雙北有零星感染人數的情況下,今天阿中部長正式宣佈,13號將進行「微」解封,各大行業電話也已經被打爆,畢竟封鎖已經快到兩個月,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番報復式消費,而比如美術館、博物館、表演場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這些自營能力較差的場所總算可以喘口氣有條件恢復營運,尤其是電影院。
Thumbnail
在全台只剩下雙北有零星感染人數的情況下,今天阿中部長正式宣佈,13號將進行「微」解封,各大行業電話也已經被打爆,畢竟封鎖已經快到兩個月,可以想見接下來會有一番報復式消費,而比如美術館、博物館、表演場館、社教機構、文化中心這些自營能力較差的場所總算可以喘口氣有條件恢復營運,尤其是電影院。
Thumbnail
經過近一個月的三級封鎖,還有大家的合作,確診降到了107人,而美國今天又送了250萬劑的疫苗來,國產疫苗也走上軌道,這基本與去年口罩之亂一樣雷聲大雨點小,不一樣的是去年我們給予美日的幫助,今年獲得了回報,隨著6月28日的接近,也讓人期待電影院的回歸。
Thumbnail
經過近一個月的三級封鎖,還有大家的合作,確診降到了107人,而美國今天又送了250萬劑的疫苗來,國產疫苗也走上軌道,這基本與去年口罩之亂一樣雷聲大雨點小,不一樣的是去年我們給予美日的幫助,今年獲得了回報,隨著6月28日的接近,也讓人期待電影院的回歸。
Thumbnail
自2020年三月中旬開始,國際影視市場展及交易會被迫以線上方式舉行。全世界的版權銷售設法在虛擬環境中推廣影視作品。由於缺乏實體放映活動與影展造勢曝光,買家無法從首映觀眾的討論熱度或媒體的口碑聲量,來判斷一部作品的市場風向。 這篇文章希望提供影視國際發行及市場展在疫情時代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自2020年三月中旬開始,國際影視市場展及交易會被迫以線上方式舉行。全世界的版權銷售設法在虛擬環境中推廣影視作品。由於缺乏實體放映活動與影展造勢曝光,買家無法從首映觀眾的討論熱度或媒體的口碑聲量,來判斷一部作品的市場風向。 這篇文章希望提供影視國際發行及市場展在疫情時代的產業觀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