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談戀愛的感覺?
對,就是那種…
『什麼都不重要了,我只想跟你在一起!』的感覺
-
昨兒兩天與孩子一打二相處了48小時
一起去爬山、折勺子、撿落葉、吃小吃
打掃家裡、開家庭會議、下跳旗、打床仗…
晚上,到了洗澡時間,
叫2次燁就主動進浴室開始動作了
翎則是…一如以往的…叫,不,太,動!
我:「洗澡囉」
翎:「媽咪,妳看!我的佩佩豬…」
我:「哦…妳的佩佩豬會變圖案是嗎?妳覺得很好玩啊?」
我開始好奇孩子
結果就是,孩子越發興奮,越講越多,越講越嗨
聽一陣子後,我說:「翎,謝謝妳跟我分享。該洗澡囉!」
翎聽到關鍵字「洗澡」依舊不為所動,
繼續把玩她的手錶
我還有事要做,也想再給翎一點空間,便起身離開。
不久後,翎依然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翎:「媽咪,妳趕快過來看…它亮了!它這樣會變小…」
我的語氣變得倡促:「翎,洗澡了洗澡了!」
翎:「它又變圖案了!!」
呼!
我已經叫3次了
感覺到自己的不耐煩,我決定不再叫了。
但我還不到「生氣」,因為當時其實沒有時間壓力
不過我還是感到無奈
後來在燁的鼓勵(催促)下,翎終於去洗澡了
(因為燁已經洗好了,她想快點洗好就能跟燁玩了)
在翎洗好出來後,我決定讓她知道我的感受:
「翎,我剛才其實感覺有點挫折,因為我以為我叫得動妳,我不知道我要怎麼說妳才會動作?」
翎叮叮噹噹的,雖然我努力以客觀事實表述
但孩子明白,媽媽說這話,其實就是想要解決問題。
她沒有正面回應我。
我也只好讓問題跑一會兒...
晚上幫兩個孩子刷牙時
一如往常,翎以活潑地撒驕著說「媽咪我好愛妳哦 」
看著翎可愛迷人的模樣,突然間,我有一種感覺
翎就是一副...充滿費洛蒙甜蜜蜜 的樣子啊!
而我,就是正徑八百,
只想快點好好地幫孩子把牙剔乾淨的老媽子
-
當兩個人處於熱戀期,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所有眼前的難關,都只會使兩人的戀情更加堅定
然而,當其中一方的費洛蒙開始消退
開始思考現實,計畫美好的未來
衝突就來了!
你說他們不愛了嗎? 不,他們都還是很愛對方呀!
只是愛的方式開始發生變化了
一個想的是彼此的未來,而開始努力付諸行動
一個還沉浸在濃厚的費洛蒙裡,只想要無止盡的浪漫
這…
不就是我跟翎的寫照嗎!
我因為處於「大人的世界」中
感知到的是理性邏輯、時間壓力、該完成的任務
翎活在自己的「粉紅泡泡」中,享受當下的每一刻
因此我用成人世界的「應該」,實在影響不了她呢
我「好奇」傾聽了翎,
也用非暴力溝通「表達」和「請求」了
我們一起討論了:該如何解決問題
但下一次,當翎又進入她當下的「心流」,
我們上次討論出來的作法,她通通一概拋到腦後
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我突然有種念想,
其實這些「教養問題」
似乎跟「如何教養孩子」無關
跟「問題到底能不能得到解決」也無關
而是,跟我「要怎麼生活?」有關
再看一看燁,
一個早上會自己起床(外加叫全家起床 )、自理漱洗更衣、準備出門、喊洗澡就會去洗澡、刷牙時間到就會去刷牙的孩子…
燁的呈現,完全就是被這個世界(和他老木)「訓練好了」的樣子
但,兩個孩子年紀不同,需要的預備也不同
兩個孩子,各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雖然翎不如燁一樣地有效率、自主、自律
但是也提供了我更多的省思
和提醒自己換個角度、
偶爾切換到孩子的立場去感受一下的機會
-
「教練,早上出門前孩子慢吞吞,我提醒他,講到最後就起衝突了」
「洗澡叫不動、刷牙叫不動…叫到我都要生氣了」
夥伴們問的教養困擾
在我們家,也一樣都會發生
行動面當然還是有一些我們能做的事
像是:把時間提早一些,
沒有時間壓力,大人的耐心才出得來
像是:運用自然/邏輯結果法
透過經驗,培養孩子的自主、自律
(燁真是成功的sample)
像是:允許自己和孩子犯錯,
大人小孩都能一起從不好的經驗中學習和調整
但,有些時候,我們什麼都做了
孩子還是一樣,叫不動、講不聽、無法合作
該怎麼辦?
我想,我們也只能…
繼續找其它可能比較適合孩子的方法,
持續做對的事
同時,讓孩子擁有他自己的意願
把他想像成是…熱戀中的人一般
也許她的行為太天真浪漫而不無法符合我的期望
但,孩子還是那麼愛我,如同我很愛他們一樣。
當我看著孩子叫不動、或是不答合我的期待時,
我問自己:
「孩子不去做我希望他做的事,那,我還是愛他嗎?」
此時,旺福的《珍珠芋圓 》
『我考試0分,但愛你幾霸分』
這句歌詞,總會在我腦海冒出來
我知道不論我做得好或不好、
不論我是否用適合的狀態來陪伴和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都愛我100分
(其實我覺得孩子愛我10000分 )
而我,
我也願意在孩子做得不好、鬧脾氣、很討人厭的時刻
提醒自己,我也還是愛他(她)。
謝謝燁與以能合作的方式,陪我活在成人的時區裡
謝謝翎依照符合她自己的方式,
提醒著多數時候都活在成人世界的媽媽
偶爾也可以回到無憂無慮的時區裡
享受一下孩子的天真,
從孩子身上拾回一些…早已遺失的赤子之心
-
謝謝翎兒帶給我的體悟:
也許,身為媽媽…
教養不是最重要的事
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一起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