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喊無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事做
#8大智能開展嘗試與探索
疫情關係,燁跟翎已於上週開始放假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都還很悠哉享受「不用趕時間」、「不用早起」的日子
但,沒兩天燁就開始出現:「媽咪,我現在要做甚麼?」
發出「請滿足我的學習需要」訊號

孩子待在家的時間變長了
身為阿德勒的學習者及實踐者,
我僅遵這4個C,往此方向努力:
一、Connection:愛與連結
二、Capability:協助孩子發展成長的能力
三、Contribution:讓孩子有機會幫忙、為家庭貢獻
四、Courage:持續不斷地鼓勵孩子(鼓勵嘗試、接納犯錯、看見亮點)
白話一點~化為行動的話就是
→在生活中增加「與孩子同樂」的機會(跟孩子玩)
→邀請孩子們一起做家事,讓孩子有機會幫忙及貢獻
此外,在思考如何拓展孩子「成長的能力」時
我的腦中冒出了哈佛大學教授加德那Howard Gardner提出的 #多元智能理論

加德那反對X標準測驗,
他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
若是只重視主流文化的學習
我們就可能落入一味要求孩子在學業上有好表現 的迴圈
學業壓力也很可能埋沒了孩子的天賦與熱情
讓孩子喪失了學習胃口、或是不認識自己
也不知道自己有何興趣

若是孩子身邊的大人們願意理解和試著接受:
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上都需要 #個別化#多元化
那魚就不再會被強迫著去爬樹,還因為自己學不會爬樹而認定自己是個魯蛇

今天我在與孩子們討論 寒假版作息表 時
就按照了加德那的這八大智元,
列出了這段期間我們可以嘗試著帶領孩子進行的學習與探索
列完之後,發現...這張表,好像可以用很多年耶!
因此繪製成圖,與大家分享

想到燁今年即將上小學之後待在家的時間可能就越來越少了
就格外珍惜 #我在孩子心目中是全世界 的這黃金10年(有10年嗎?XD)
也希望在孩子人生中這段 #還能無所事事 的期間
多陪伴孩子展開各種嘗試
與孩子一起,找到孩子的、也找到自己的 #興趣與熱情

如同愛因斯坦說的:「每個人都是天才」
只是我們找到我們自身的優勢智能了嗎?
#語文智能#自然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智能
#內省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肢體智能

★We can bring the spirit of every child.
這是我自己在育兒路上很看重的一個指標
也邀請身為父母的您~與我一起把它當成養兒育女的重要任務之一

圖表中還有一些空格…也歡迎大家與我分享您的點子!
I need crazy ideas我們一起把它填好填滿
陪孩子更不設限地探索與嘗試!
#陪孩子探索
#讓孩子做他自己
#曼陀羅
#九官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89內容數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Thumbnail
透過讀寫,深刻覺知關於「我」的一切,面對自我也面向世界,在只有自己能寫出的獨特形狀中,好好傳達及溝通。
Thumbnail
2021年5月為了避免covid-19的肆虐擴散,全台家長再一次面臨親子關係的考驗,充斥在FB、LINE上的各式高音量滿滿的尖叫聲不停響起,把孩子送回學校成為所有家長的夢想;隨著曙光漸露天光漸顯,就在這週終於確定要返回校園實體授課了,請大家給我滿滿的尖叫聲 (灑花) ⋯
Thumbnail
2021年5月為了避免covid-19的肆虐擴散,全台家長再一次面臨親子關係的考驗,充斥在FB、LINE上的各式高音量滿滿的尖叫聲不停響起,把孩子送回學校成為所有家長的夢想;隨著曙光漸露天光漸顯,就在這週終於確定要返回校園實體授課了,請大家給我滿滿的尖叫聲 (灑花) ⋯
Thumbnail
大家早安,周末愉快!​ #昨晚很開心參加親子天下辦給訂閱者的翻轉教育講座​ 聽著國珍老師的分享,讓我直接聯想到家中每次寫作業就一個頭兩個大的孩子,每次寫作業,一下玩玩具、翻書、摸摸寶可夢卡、和哥哥聊天、發呆、削鉛筆、畫圖,不知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狀況? ​ ​ 沒興趣​ 沒能力​ 沒挑戰​ 沒動機​
Thumbnail
大家早安,周末愉快!​ #昨晚很開心參加親子天下辦給訂閱者的翻轉教育講座​ 聽著國珍老師的分享,讓我直接聯想到家中每次寫作業就一個頭兩個大的孩子,每次寫作業,一下玩玩具、翻書、摸摸寶可夢卡、和哥哥聊天、發呆、削鉛筆、畫圖,不知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狀況? ​ ​ 沒興趣​ 沒能力​ 沒挑戰​ 沒動機​
Thumbnail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事做? #8大智能開展嘗試與探索 疫情關係,燁跟翎已於上週開始放假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都還很悠哉享受「不用趕時間」、「不用早起」的日子 但,沒兩天燁就開始出現:「媽咪,我現在要做甚麼?」 發出「請滿足我的學習需要」訊號
Thumbnail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事做? #8大智能開展嘗試與探索 疫情關係,燁跟翎已於上週開始放假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都還很悠哉享受「不用趕時間」、「不用早起」的日子 但,沒兩天燁就開始出現:「媽咪,我現在要做甚麼?」 發出「請滿足我的學習需要」訊號
Thumbnail
後來我發現,假如發生了很重大的事,不靠臉書,親友間的群組都會傳給我看,而且恰是我需要知道的事,我稱之為「愛的演算法」!
Thumbnail
後來我發現,假如發生了很重大的事,不靠臉書,親友間的群組都會傳給我看,而且恰是我需要知道的事,我稱之為「愛的演算法」!
Thumbnail
因為參加的實驗教育團體是共學與自學日混搭型態,一週裡有二天會是自學日,因此,對於那二天要怎麼安排與利用,一直都很掛心,也因為沒有走過自學,一直不知要怎麼安排才好,所以,網路找資源就成為近期的日常。
Thumbnail
因為參加的實驗教育團體是共學與自學日混搭型態,一週裡有二天會是自學日,因此,對於那二天要怎麼安排與利用,一直都很掛心,也因為沒有走過自學,一直不知要怎麼安排才好,所以,網路找資源就成為近期的日常。
Thumbnail
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受到影響。小孩全部都在家自學,父母如何面對?家裡成員如何自處?這集分享一下我家的狀況,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也很希望疫情趕快結束,生活恢復正常…。
Thumbnail
疫情之下,每個人都受到影響。小孩全部都在家自學,父母如何面對?家裡成員如何自處?這集分享一下我家的狀況,大家可以交流一下。也很希望疫情趕快結束,生活恢復正常…。
Thumbnail
#阿德勒_看見孩子的亮點 這是聽到停課的訊息第一瞬間馬上拿出來複習的書《看見孩子的亮點》,今天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增加正能量自我提醒的陪伴好物,特別是在整天處在「媽媽…媽媽…」呼喊聲中,不斷提醒自己「孩子,我願聆聽你,了解你的感受」,順利在陪伴寫功課、教導做家事、排解糾紛時能安住自己的狀態盡量不失控。
Thumbnail
#阿德勒_看見孩子的亮點 這是聽到停課的訊息第一瞬間馬上拿出來複習的書《看見孩子的亮點》,今天一有時間就拿出來增加正能量自我提醒的陪伴好物,特別是在整天處在「媽媽…媽媽…」呼喊聲中,不斷提醒自己「孩子,我願聆聽你,了解你的感受」,順利在陪伴寫功課、教導做家事、排解糾紛時能安住自己的狀態盡量不失控。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家裡那個本來超級可愛的小學生,進了國中之後怎麼越來越陌生了呢? 有沒有想過,用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多元智能理論」或是「生涯類型理論」,先認真觀察、認識一下你家的青少年?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家裡那個本來超級可愛的小學生,進了國中之後怎麼越來越陌生了呢? 有沒有想過,用個看起來很厲害的「多元智能理論」或是「生涯類型理論」,先認真觀察、認識一下你家的青少年?
Thumbnail
現在的小孩生活大多是被課業、補習、成績追著跑,大部分的時間,都早已被塞滿讀書行程,好不容易到寒暑假,卻可能還是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因此很多台灣的孩子,向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是未來想做什麼。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假如寒暑假都不要出作業,可以完全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你要怎麼樣安排…
Thumbnail
現在的小孩生活大多是被課業、補習、成績追著跑,大部分的時間,都早已被塞滿讀書行程,好不容易到寒暑假,卻可能還是有許多作業需要完成。因此很多台灣的孩子,向來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甚至是未來想做什麼。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假如寒暑假都不要出作業,可以完全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你要怎麼樣安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