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新聞】#03 影視改編素材筆記:說沒電就沒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是分隔線---------------------------------------
3月11號,影視圈出了劇組拍戲事故,兩人不幸喪命,其中一位罹難的攝影師,是我第一次參與台灣本土劇組的攝影師,那時我是渾身菜味的場記,拿場記板都找不到鏡頭打板,常惹得分秒必爭的劇組相當不耐。
但是擔任攝影師的他、還有他的組員,很有耐心地指導我找鏡位的技巧,還會開玩笑、聊天,緩解我的緊張。這位攝影師為人專業、認真、謙和、溫暖。只能責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好人不長命。故事最需要的戲劇張力,對真實生活太難以承受。
---------------------------------我是分隔線----------------------------------------
這週寫的內容和之前兩篇不同,之前是針對一個新聞事件,思考如何將整體虛構、故事化,這次想分享可以用於不同故事的「素材」。這類素材無法單獨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可以運用於許多完全不同類型的劇情中。
這次講停電。
303全台大停電後不久,我被臉書推了泛科學的文章《815全台大停電,你搞清楚發生什麼事了嗎?》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6001
這篇文章發表於2018年,回顧2017年8月全台無預警大停電的事故,清楚地針對電力供給進行科普。(題外話,近4年讀這篇文章,發現歷史就是重蹈覆徹,台灣能源的沉痾宿疾何時能解呢?)
這次停電後相應有許多災情,尤其南部很多地區停了12小時的電,還斷水,其中一則新聞,提到高雄大寮有個老舊社區,跳電後導致電梯故障,到3/8還有數部電梯未修好,導致很多年長者無法外出。
《全台大停電/高雄大寮某社區壞9部電梯 年長者無法進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25pCIIAWz4
303當日和17年全台停電,一樣是無預警停電,並且分區恢復電力。這讓我想到在開發故事時,一個常用的「假設法」( “What if”)。

比如奇幻類的時間旅行/時光倒流類的電影,如《命運好好玩》《真愛每一天》等,是假設「如果人生可以從頭來過」。
或寫實色彩較強的電影《沒問題先生》,是假設「如果人生只能說Yes」。
或者架空歷史、科幻類的影集《高堡奇人》,是假設「如果納粹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相比於從「角色動機」出發想故事,這類創意為所謂「高概念」設定,用特殊的概念、情節設定出發,來發展故事。這種形式已被好萊塢、韓國用得滾瓜爛熟,而且影視工業經過100多年發展,現在真的很難有全新的故事概念、角色、情節設定。
因此,我認為現在追求的,不是故事有多麼新穎的創意,而是幾個不錯的概念,組合在一個常見的故事模板裡,為故事打造獨特之處。
比如「紀錄片跟拍」+青春愛情故事公式=《那年,我們的夏天》;
時間穿越+校園霸凌議題+兩男一女青春故事公式=《想見你》。
故事也需要公式
目前已有以一些停電為高概念的電影,比如日本電影《生存家族》。如果我們想講其的主題,比如關於復仇、關於愛情,這類故事很常見,面臨的挑戰往往是如何讓故事不俗套。這時候,一些概念元素的加入,就會有幫助。
比如刑偵故事那麼多,就讓我們的角色有變化,貼個「亞斯伯格症」的標籤(《誰是被害者》)。浪漫愛情劇滿坑滿谷,那可以讓兩個價值觀南轅北轍的男女,一同到極端環境出任務、遭遇困難(《南極之戀》)。

而以「停電」概念發想:
**假設開發驚悚、恐怖類的故事,設定可以是:
「上班時間,一棟大樓裡,一個天天被呼來喚去、眾人碾壓的社畜,正和他的主管、客戶一起搭電梯,卻突然停電了。或者,這名社畜正和這些人在同個密閉場所開會,卻突然停電了⋯⋯」
當這個打工仔和厭惡的一群人共處一室黑暗,會發生什麼事?
**假設開發犯罪故事,設定可以是:
「一個社區裡,一個打算竊盜的人,正在思索怎麼避開監控,這時停電了⋯⋯」「一個住宅區,一個裝電子腳鐐的出獄強暴犯,強忍著再侵犯他人的慾望,這時停電了⋯⋯」
心有歹念的人,在約束空窗期的出現時,會做出什麼選擇?
**假如是情感類喜劇,設定可以是:
「正在曖昧期的男女一起去遊樂園玩。兩人興奮坐上自由落體,當機器到達最高點時,停電了⋯⋯」
「 一個買春破處的男子,完事後和服務他的女生一起搭電梯離開賓館,卻停電了⋯⋯」
這些設定可以在故事的開頭,作為故事的發動機;也可以在故事中段,促使角色變化。

我認為「高概念」的思考,是一個檢驗故事是否能在相似題材裡有記憶點、殺出血路的好工具。如果覺得故事不錯、但四平八穩、缺少亮點,也可以試著加入這類「強設定」的元素,看能否讓故事更好看。(如果還是不行,那可能就要認真考慮這故事到底還值不值得繼續發展⋯⋯)
avatar-img
7會員
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indy 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來更新了,繼續拿新聞斷章取義。 前陣子看到跟軍火弊案有關的報導,瞠目結舌之際,立刻存下來。上週打算拿這則新聞來寫,烏克蘭就被開戰了,原來與戰爭有關的一切,離我們這麼近。
為何寫: 寫文章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兩位知名好萊塢編劇主持的podcast“Scriptnotes”,他們有一個不定時的單元 “How Would This Be a Movie”,從新聞、專題報導中找有趣的題目討論,這些新聞是否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單元很有趣,對從業者而言也很有啟發。
我來更新了,繼續拿新聞斷章取義。 前陣子看到跟軍火弊案有關的報導,瞠目結舌之際,立刻存下來。上週打算拿這則新聞來寫,烏克蘭就被開戰了,原來與戰爭有關的一切,離我們這麼近。
為何寫: 寫文章的起心動念,來自於兩位知名好萊塢編劇主持的podcast“Scriptnotes”,他們有一個不定時的單元 “How Would This Be a Movie”,從新聞、專題報導中找有趣的題目討論,這些新聞是否適合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單元很有趣,對從業者而言也很有啟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一次要分享的故事時間線跨越了數年, 一開始的時間點跟上一集差不多是同一時段的事,白癡阿隆在電影院施工的時候,我在另一處工程案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做了個異常清晰的夢,夢見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和停電,以及對夢境的反思和理解。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電梯很想去三樓】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在都市的一棟公寓大樓裡,我就住在便利超商的樓上,斜對角就是一間國小,附近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天機化忌的月份為了不亂想,就來寫寫故事好了。 昨天晚上,約了髮廊的老闆娘剪頭髮,聊起了前幾天地震的事情。 地震那天其實頗尷尬,本人正在洗澡,地震在晃的時後,本來以為頭暈的我,發現好像不太對,關了水,發現愈遙愈晃,在想要繼續把澡洗完,還是關了水逃命,秉持著對我老爸蓋的房子有默名的安心感,決定淡定的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很多投標的畫面跟了我二三十年, 每次投標都有個故事、有段感想、有些啟發, 令我回想起某個人、某件事、或是某個時空。   也會讓我想奮力嘗試時空旅行, 回到過去挽救一些想做的事。   好比有三個人到台北度假。 他們在一高層旅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一次要分享的故事時間線跨越了數年, 一開始的時間點跟上一集差不多是同一時段的事,白癡阿隆在電影院施工的時候,我在另一處工程案工作。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做了個異常清晰的夢,夢見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和停電,以及對夢境的反思和理解。
Thumbnail
這是我一直想寫的另一個主題,因為是這個主題房間的第一篇,想要說明一下開啟這個房間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樣,常常看著某部電視劇、電影或是小說,會自己腦補故事中沒有的劇情,可能是發展出配角的故事線,也可能是因為不喜歡原本故事的某些設定或是太渴望主角能有其他的發展而在腦中腦補出另一個故事?
銀幕配額制度是什麼?對台灣疲軟的影視文化產業是一根救命稻草,還是不值一提的過氣玩意兒。
Thumbnail
【電梯很想去三樓】     我只能說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發生過的回憶,是誰的回憶?只能說這不是我的故事:不是我要說的,也不能我說,信者恆信不信者不信,我將用我的角度書寫,將我代入主角:那時的事情是這樣發生的……   在都市的一棟公寓大樓裡,我就住在便利超商的樓上,斜對角就是一間國小,附近
Thumbnail
臺灣北部一家重要發電廠的多個故障幾乎導致半數人口失去電力即時面臨的嚴重風險。臺灣電力網容易受自然災害和外部威脅影響,政府需提高電力網的韌性,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
天機化忌的月份為了不亂想,就來寫寫故事好了。 昨天晚上,約了髮廊的老闆娘剪頭髮,聊起了前幾天地震的事情。 地震那天其實頗尷尬,本人正在洗澡,地震在晃的時後,本來以為頭暈的我,發現好像不太對,關了水,發現愈遙愈晃,在想要繼續把澡洗完,還是關了水逃命,秉持著對我老爸蓋的房子有默名的安心感,決定淡定的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創作故事的起點相對容易,一個職業一段冒險一個過場一個結局,甚或看完某個故事後深受感動都有可能是一則故事的起點. 但是如何串在一起成為一則完整故事才是問題. 什麼少了或多了?應該從哪裡開始?人物小傳?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類型明確嗎?什麼樣的定義才是所謂的類型?主角是警察就一定是警匪片嗎?寫一個警察
很多投標的畫面跟了我二三十年, 每次投標都有個故事、有段感想、有些啟發, 令我回想起某個人、某件事、或是某個時空。   也會讓我想奮力嘗試時空旅行, 回到過去挽救一些想做的事。   好比有三個人到台北度假。 他們在一高層旅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