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分隔線---------------------------------------
3月11號,影視圈出了劇組拍戲事故,兩人不幸喪命,其中一位罹難的攝影師,是我第一次參與台灣本土劇組的攝影師,那時我是渾身菜味的場記,拿場記板都找不到鏡頭打板,常惹得分秒必爭的劇組相當不耐。
但是擔任攝影師的他、還有他的組員,很有耐心地指導我找鏡位的技巧,還會開玩笑、聊天,緩解我的緊張。這位攝影師為人專業、認真、謙和、溫暖。只能責怪世界就是不公平的,好人不長命。故事最需要的戲劇張力,對真實生活太難以承受。
---------------------------------我是分隔線----------------------------------------
這週寫的內容和之前兩篇不同,之前是針對一個新聞事件,思考如何將整體虛構、故事化,這次想分享可以用於不同故事的「素材」。這類素材無法單獨成為一個完整的故事,但可以運用於許多完全不同類型的劇情中。
這次講停電。
這篇文章發表於2018年,回顧2017年8月全台無預警大停電的事故,清楚地針對電力供給進行科普。(題外話,近4年讀這篇文章,發現歷史就是重蹈覆徹,台灣能源的沉痾宿疾何時能解呢?)
這次停電後相應有許多災情,尤其南部很多地區停了12小時的電,還斷水,其中一則新聞,提到高雄大寮有個老舊社區,跳電後導致電梯故障,到3/8還有數部電梯未修好,導致很多年長者無法外出。
303當日和17年全台停電,一樣是無預警停電,並且分區恢復電力。
這讓我想到在開發故事時,一個常用的「假設法」( “What if”)。比如奇幻類的時間旅行/時光倒流類的電影,如《
命運好好玩》《
真愛每一天》等,是假設「如果人生可以從頭來過」。
或寫實色彩較強的電影《
沒問題先生》,是假設「如果人生只能說Yes」。
或者架空歷史、科幻類的影集《
高堡奇人》,是假設「如果納粹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相比於從「角色動機」出發想故事,這類創意為所謂「高概念」設定,用特殊的概念、情節設定出發,來發展故事。這種形式已被好萊塢、韓國用得滾瓜爛熟,而且影視工業經過100多年發展,現在真的很難有全新的故事概念、角色、情節設定。
因此,我認為現在追求的,不是故事有多麼新穎的創意,而是幾個不錯的概念,組合在一個常見的故事模板裡,為故事打造獨特之處。
比如「紀錄片跟拍」+青春愛情故事公式=《
那年,我們的夏天》;
時間穿越+校園霸凌議題+兩男一女青春故事公式=《
想見你》。
目前已有以一些停電為高概念的電影,比如日本電影《
生存家族》。如果我們想講其的主題,比如關於復仇、關於愛情,這類故事很常見,面臨的挑戰往往是如何讓故事不俗套。這時候,一些概念元素的加入,就會有幫助。
比如刑偵故事那麼多,就讓我們的角色有變化,貼個「亞斯伯格症」的標籤(《
誰是被害者》)。浪漫愛情劇滿坑滿谷,那可以讓兩個價值觀南轅北轍的男女,一同到極端環境出任務、遭遇困難(《
南極之戀》)。
而以「停電」概念發想:
**假設開發驚悚、恐怖類的故事,設定可以是:
「上班時間,一棟大樓裡,一個天天被呼來喚去、眾人碾壓的社畜,正和他的主管、客戶一起搭電梯,卻突然停電了。或者,這名社畜正和這些人在同個密閉場所開會,卻突然停電了⋯⋯」
當這個打工仔和厭惡的一群人共處一室黑暗,會發生什麼事?
**假設開發犯罪故事,設定可以是:
「一個社區裡,一個打算竊盜的人,正在思索怎麼避開監控,這時停電了⋯⋯」「一個住宅區,一個裝電子腳鐐的出獄強暴犯,強忍著再侵犯他人的慾望,這時停電了⋯⋯」
心有歹念的人,在約束空窗期的出現時,會做出什麼選擇?
**假如是情感類喜劇,設定可以是:
「正在曖昧期的男女一起去遊樂園玩。兩人興奮坐上自由落體,當機器到達最高點時,停電了⋯⋯」
「 一個買春破處的男子,完事後和服務他的女生一起搭電梯離開賓館,卻停電了⋯⋯」
這些設定可以在故事的開頭,作為故事的發動機;也可以在故事中段,促使角色變化。
我認為「高概念」的思考,是一個檢驗故事是否能在相似題材裡有記憶點、殺出血路的好工具。如果覺得故事不錯、但四平八穩、缺少亮點,也可以試著加入這類「強設定」的元素,看能否讓故事更好看。(如果還是不行,那可能就要認真考慮這故事到底還值不值得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