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焦慮-陪孩子慢慢來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校安排一場很棒的講座,從大腦研究分析探討孩童的學習歷程,收穫滿滿。
講師一開始就挑戰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時間,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
然而研究結論卻告訴我們:皮紋分析根本沒有用,大腦也不會只用到10%。
的確,每項技能都有最適合的黃金學習期,若能把握住黃金期,讓孩子在大腦神經元成長的高峰期把這項技能學起來,效果比較錯過黃金期更迅速且顯著,但卻無法代表就在黃金期後就沒機會學會這項技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更多的專注力才能學會,而且父母幫小孩安排各式各樣才藝卻沒有時間每一項好好地重複練習,沒辦法達到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因為要達到上述效果其實是不同刺激讓神經元成長後,相近的神經元以突觸相連而產生網絡,沒有持續給大腦神經元重複且同樣刺激,缺乏練習也無法養成習慣,這些刺激生成的神經元突觸就不會無限成長,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進入修剪期後將不再用到的雜訊修剪掉。
換言之,從幼童發育到青少年階段時,神經元也從成長期進入抑制期,抑制型突觸的數量開始增多,目的是讓孩子遇到刺激時不會像小時候有過度反應(=成熟),不再用到的經驗資訊被修剪掉以提升自制力,全都是大腦發育的正常演化情況,因此若孩子學會一項技能後沒時間多加練習,生疏和忘記是必然結果,想到我小時候練鋼琴還彈到高三呢,現在我的左右手完全不協調?!所以父母真的不用太焦慮,人生可以學習的時間這麼長,一下給孩子過多才藝與刺激,只不過是花錢買個自以為的心安,因為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是在考驗誰能把學到的能力拿出來,否則裝得再多都只是兩腳書櫥,對孩子並沒有太大助益。
所謂的天賦究竟是天生或是後天培養?
其實天賦是透過環境和時間所促成的,因為基因表現是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異甚至還會被環境調整其表現,所以才說胎教很重要,就連媽媽吃進肚子的食物和心情都會影響孩子,都算是環境影響因子之一。
好的習慣,好的互動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專注力,有人會問自制力會限制造力嗎?其實兩個是大腦不同區域在運作,反而是有高度自制力的人表現出更驚人的創造力,天馬行空不等於創造,因為沒辦法落實的想像就只是空想而不是創造。透過習慣養成和固定複習養成的習慣,人生就是習慣的展現。
所以爸媽可以做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當孩子永遠的啦啦隊,永遠都有光明面!
好習慣的培養也是有方法依循的。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技術,有專業,有閱讀,有教養,也有拉拉雜雜的生活與工作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