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焦慮-陪孩子慢慢來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學校安排一場很棒的講座,從大腦研究分析探討孩童的學習歷程,收穫滿滿。

講師一開始就挑戰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時間,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

然而研究結論卻告訴我們:皮紋分析根本沒有用,大腦也不會只用到10%。

的確,每項技能都有最適合的黃金學習期,若能把握住黃金期,讓孩子在大腦神經元成長的高峰期把這項技能學起來,效果比較錯過黃金期更迅速且顯著,但卻無法代表就在黃金期後就沒機會學會這項技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更多的專注力才能學會,而且父母幫小孩安排各式各樣才藝卻沒有時間每一項好好地重複練習,沒辦法達到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因為要達到上述效果其實是不同刺激讓神經元成長後,相近的神經元以突觸相連而產生網絡,沒有持續給大腦神經元重複且同樣刺激,缺乏練習也無法養成習慣,這些刺激生成的神經元突觸就不會無限成長,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進入修剪期後將不再用到的雜訊修剪掉。

換言之,從幼童發育到青少年階段時,神經元也從成長期進入抑制期,抑制型突觸的數量開始增多,目的是讓孩子遇到刺激時不會像小時候有過度反應(=成熟),不再用到的經驗資訊被修剪掉以提升自制力,全都是大腦發育的正常演化情況,因此若孩子學會一項技能後沒時間多加練習,生疏和忘記是必然結果,想到我小時候練鋼琴還彈到高三呢,現在我的左右手完全不協調?!所以父母真的不用太焦慮,人生可以學習的時間這麼長,一下給孩子過多才藝與刺激,只不過是花錢買個自以為的心安,因為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是在考驗誰能把學到的能力拿出來,否則裝得再多都只是兩腳書櫥,對孩子並沒有太大助益。

所謂的天賦究竟是天生或是後天培養?

其實天賦是透過環境和時間所促成的,因為基因表現是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異甚至還會被環境調整其表現,所以才說胎教很重要,就連媽媽吃進肚子的食物和心情都會影響孩子,都算是環境影響因子之一。

好的習慣,好的互動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專注力,有人會問自制力會限制造力嗎?其實兩個是大腦不同區域在運作,反而是有高度自制力的人表現出更驚人的創造力,天馬行空不等於創造,因為沒辦法落實的想像就只是空想而不是創造。透過習慣養成和固定複習養成的習慣,人生就是習慣的展現。

所以爸媽可以做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當孩子永遠的啦啦隊,永遠都有光明面!

好習慣的培養也是有方法依循的。

(待續)

#媽媽聽講很認真#筆記滿滿五大張#第一次希望老師上好上滿最好可以加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熱愛生活的業務媽媽
2會員
43內容數
有技術,有專業,有閱讀,有教養,也有拉拉雜雜的生活與工作感想。
2024/02/26
最近收編了這本書,原本是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想要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沒想到卻先療愈了自己。 當初唸到一半時,還一度懷疑是本宗教書籍,看了作者簡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希望藉此鼓勵那些徬徨的讀者:別害怕,觀察、傾聽、繼續前行。 長到這麼大,我總是也一直是摸索著走甚麼路和該怎麼走, 用世俗的眼光來
Thumbnail
2024/02/26
最近收編了這本書,原本是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想要鼓勵孩子找到自己的路,沒想到卻先療愈了自己。 當初唸到一半時,還一度懷疑是本宗教書籍,看了作者簡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希望藉此鼓勵那些徬徨的讀者:別害怕,觀察、傾聽、繼續前行。 長到這麼大,我總是也一直是摸索著走甚麼路和該怎麼走, 用世俗的眼光來
Thumbnail
2024/02/07
那天媽媽問我:會不會很希望小孩快點長大? 她說以前她都好希望我們三個能快快長大! 我說:不會耶,我都覺得小孩大得太快了,我都怕陪他們的時間太少,還沒抱夠就長大了。 我家很特別,爸爸當過廚師,天生味覺就很靈敏,但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所以小時候是媽媽掌管廚房大小事,爸爸偶爾在假日露一手,但只要是假
Thumbnail
2024/02/07
那天媽媽問我:會不會很希望小孩快點長大? 她說以前她都好希望我們三個能快快長大! 我說:不會耶,我都覺得小孩大得太快了,我都怕陪他們的時間太少,還沒抱夠就長大了。 我家很特別,爸爸當過廚師,天生味覺就很靈敏,但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所以小時候是媽媽掌管廚房大小事,爸爸偶爾在假日露一手,但只要是假
Thumbnail
2023/10/06
發現我很喜歡這類勇於打破藩籬找到新方法的主題,也唸了好幾遍給小孩聽。 每個字母都在自己的字母國的城牆裡被保護的很好、說一樣的語言、過安全的日子,不知道外面是不是有其他的字母、是什麼樣的世界。 有一天,好奇的小h發現牆壁上的破洞,原來別有洞天!她在那裡遇上了i小. hi交了朋友,卻因為大H發現
Thumbnail
2023/10/06
發現我很喜歡這類勇於打破藩籬找到新方法的主題,也唸了好幾遍給小孩聽。 每個字母都在自己的字母國的城牆裡被保護的很好、說一樣的語言、過安全的日子,不知道外面是不是有其他的字母、是什麼樣的世界。 有一天,好奇的小h發現牆壁上的破洞,原來別有洞天!她在那裡遇上了i小. hi交了朋友,卻因為大H發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贏得優勢,並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然而,這樣卻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並在這個趨勢中逐漸成熟。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大的潛能,並營造出更多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
Thumbnail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往往希望孩子能夠在起跑點上贏得優勢,並提前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然而,這樣卻可能扼殺孩子的學習熱情。根據皮亞傑認知理論,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並在這個趨勢中逐漸成熟。選擇適合孩子認知發展的學習,可以激發出孩子最大的潛能,並營造出更多的學習熱情與成就感。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教養子女,要養還要教,太寵溺小孩會導致其抗壓性不夠。」 現在的小孩很難教養,很懷念國小之前的他們,爸媽講了就會聽,還童言童語,很搞笑。到了國中至高中,意見很多,認為他們想的才是對的;跟他們說一下我們的想法,就會來一句「你不懂
Thumbnail
「愛的藝術:學會等待」 你相信小孩有能力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嗎? 你相信小孩天生敏銳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嗎? 你相信小孩有辦法解決問題嗎? 如果你相信的話,你願意等待嗎? 等待直到他願意說的時候。 不急著評價, 不急著給意見, 不急著教那認知裡所謂對的觀念, 給他時間思考、感受、體驗、找答案, ✿ ✿
Thumbnail
「愛的藝術:學會等待」 你相信小孩有能力自己創造學習環境嗎? 你相信小孩天生敏銳可以看出事情的端倪嗎? 你相信小孩有辦法解決問題嗎? 如果你相信的話,你願意等待嗎? 等待直到他願意說的時候。 不急著評價, 不急著給意見, 不急著教那認知裡所謂對的觀念, 給他時間思考、感受、體驗、找答案, ✿ ✿
Thumbnail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怎麼協助孩子呢?
Thumbnail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怎麼協助孩子呢?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Thumbnail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Thumbnail
對嬰兒大腦而言,提供寶寶刺激活動像是給予小樹苗(大腦)養分,1歲以前,他幾乎能夠形成茂盛的小樹灌叢(大腦突觸最多),接下來2-3歲,將不需要的枝枒(突觸)剪枝,突觸精簡將養分留給最需要的地方,提供最有效率的訊息處理途徑。而這棵小樹(大腦)也在6歲左右大抵初步完整。 我們需要做的是,抓緊大腦發育的加速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Thumbnail
農曆春節前後是與親朋好友聚餐的時節,曾經有一年與幾位高中同學聚餐,我們這群老朋友的孩子們大的已上高中大學,晚生的小孩還在讀小學國中的也有,東聊西聊話題不知不覺就講成爸爸經。大家在互吐苦水之餘,有個朋友忽然感歎:「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親好像完全沒有時間管我們,我們還不是長得都還不錯,那麼我們現在究竟需不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Thumbnail
(示意圖) 我想很多年輕夫妻都不是天生知道如何為人父母,需要透過學習他人或專家的經驗然後邊走邊學著如何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再觀察根據不同孩子的特質來調整找出一個恰當的教育方式,所以當然不會真的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只要有生養過一個以上孩子的父母就會發現,明明同個父母同樣環境生活,但是為甚麼你用一套方法教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