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焦慮-陪孩子慢慢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學校安排一場很棒的講座,從大腦研究分析探討孩童的學習歷程,收穫滿滿。
講師一開始就挑戰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時間,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
然而研究結論卻告訴我們:皮紋分析根本沒有用,大腦也不會只用到10%。
的確,每項技能都有最適合的黃金學習期,若能把握住黃金期,讓孩子在大腦神經元成長的高峰期把這項技能學起來,效果比較錯過黃金期更迅速且顯著,但卻無法代表就在黃金期後就沒機會學會這項技能,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更多的專注力才能學會,而且父母幫小孩安排各式各樣才藝卻沒有時間每一項好好地重複練習,沒辦法達到所謂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因為要達到上述效果其實是不同刺激讓神經元成長後,相近的神經元以突觸相連而產生網絡,沒有持續給大腦神經元重複且同樣刺激,缺乏練習也無法養成習慣,這些刺激生成的神經元突觸就不會無限成長,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進入修剪期後將不再用到的雜訊修剪掉。
換言之,從幼童發育到青少年階段時,神經元也從成長期進入抑制期,抑制型突觸的數量開始增多,目的是讓孩子遇到刺激時不會像小時候有過度反應(=成熟),不再用到的經驗資訊被修剪掉以提升自制力,全都是大腦發育的正常演化情況,因此若孩子學會一項技能後沒時間多加練習,生疏和忘記是必然結果,想到我小時候練鋼琴還彈到高三呢,現在我的左右手完全不協調?!所以父母真的不用太焦慮,人生可以學習的時間這麼長,一下給孩子過多才藝與刺激,只不過是花錢買個自以為的心安,因為孩子長大後遇到問題就是在考驗誰能把學到的能力拿出來,否則裝得再多都只是兩腳書櫥,對孩子並沒有太大助益。
所謂的天賦究竟是天生或是後天培養?
其實天賦是透過環境和時間所促成的,因為基因表現是會因為環境不同而異甚至還會被環境調整其表現,所以才說胎教很重要,就連媽媽吃進肚子的食物和心情都會影響孩子,都算是環境影響因子之一。
好的習慣,好的互動都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和專注力,有人會問自制力會限制造力嗎?其實兩個是大腦不同區域在運作,反而是有高度自制力的人表現出更驚人的創造力,天馬行空不等於創造,因為沒辦法落實的想像就只是空想而不是創造。透過習慣養成和固定複習養成的習慣,人生就是習慣的展現。
所以爸媽可以做的是: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當孩子永遠的啦啦隊,永遠都有光明面!
好習慣的培養也是有方法依循的。
(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技術,有專業,有閱讀,有教養,也有拉拉雜雜的生活與工作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進到停車場已經沒車位,在排隊時前面的車主叫來管理員,管理員說:沒位置了,但走過來看到我們有婦幼貼紙時,跟我們說有最後一個婦幼車位! 天啊,本來以為來不及進場了,也太幸運了!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接下新任務也有段時間了,對於客戶狀況還是處在五里霧中。[只能忍耐] 除了收拾前任和助理的爛攤子外,失去側面觀察各產業狀態,困在公司處理詢單訂單,沒法聊天取經的我好生無聊。 處在馬斯洛三角形底端的我們,還在為生存掙扎,看不見精神需求。
各位經銷商老闆與夥伴們 感謝您們這些年照顧提攜,協助我順利轉換成業務角色並且在各位齊心下完成公司任務,若這些年我能有所成長和茁壯都要歸功您們鼎力相助與指教⋯
在主管強烈要求下進行內部職務轉換,我的經銷商這塊要轉交給其他同事,很突然,很不捨! 交接倒數中,邊寫眼淚邊在眼眶滾。
年的轉換,心情也要大掃除出清一下,來年請加油💪
進到停車場已經沒車位,在排隊時前面的車主叫來管理員,管理員說:沒位置了,但走過來看到我們有婦幼貼紙時,跟我們說有最後一個婦幼車位! 天啊,本來以為來不及進場了,也太幸運了!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接下新任務也有段時間了,對於客戶狀況還是處在五里霧中。[只能忍耐] 除了收拾前任和助理的爛攤子外,失去側面觀察各產業狀態,困在公司處理詢單訂單,沒法聊天取經的我好生無聊。 處在馬斯洛三角形底端的我們,還在為生存掙扎,看不見精神需求。
各位經銷商老闆與夥伴們 感謝您們這些年照顧提攜,協助我順利轉換成業務角色並且在各位齊心下完成公司任務,若這些年我能有所成長和茁壯都要歸功您們鼎力相助與指教⋯
在主管強烈要求下進行內部職務轉換,我的經銷商這塊要轉交給其他同事,很突然,很不捨! 交接倒數中,邊寫眼淚邊在眼眶滾。
年的轉換,心情也要大掃除出清一下,來年請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新手爸爸的大腦皮質也會減少,承擔越多照顧責任、跟小孩感情互動越緊密,大腦皮質減少的程度越高。 二、 原本認為這種減少,只是大腦皮質因應新生兒出現的修剪、調整,但追蹤一年後,發現承擔照顧責任越多、大腦皮質減少越多的爸爸,出現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睡眠品質更差。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一、 最近有個研究發現,新手爸爸的大腦皮質也會減少,承擔越多照顧責任、跟小孩感情互動越緊密,大腦皮質減少的程度越高。 二、 原本認為這種減少,只是大腦皮質因應新生兒出現的修剪、調整,但追蹤一年後,發現承擔照顧責任越多、大腦皮質減少越多的爸爸,出現更多的憂鬱、焦慮症狀,睡眠品質更差。
Thumbnail
人人都知道上學很重要,但對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知識,一般人了解甚少,這可能是因為這些知識剛剛被科學研究發現。你知道人的一生中,大腦最理智、最平靜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嗎?答案可能會讓你意想不到,那就是八歲。
Thumbnail
大腦神經可塑性是常被討論的議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是常被推廣的議題。 然而,大腦可塑性有年齡限制嗎? 這幾年很多像〔刻意練習〕一書的行為改變相關練習,這本也是以大人為對象。 但,從文章中看到的這段文字讓我想到特殊需求的孩子們。 正確行為的形塑應從當下第一秒就開始,但形塑過程需要環境提供正向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孩子未能將活動依照大人想要的方式完成很可能是大腦執行功能發育未完全所致。執行功能被形容為大腦中的交通警察,負責調節專注力、決定事情優先順序和彈性思維。與其指責,不如先暫停,觀察及理解孩子的困難,給予適量的協助及支持。
許多家長誤解孩子發展遲緩主要是因為教養方式不當,而導致自責和壓力。然而,發展遲緩的成因主要與腦功能和神經系統的異常有關,並非單一原因所造成。神經可塑性的概念提供了改善發展遲緩的希望,讓家長更加堅定自己的心情,並早早發現及讓孩子接受療育,把握學齡前的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的潛能得以發揮。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聽到老師或家長只要孩子好好讀書考高分,不要「浪費」時間在「課外」活動上,我覺得非常可惜,因為那些「課外」,才是孩子真正該學習的課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