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焦慮-陪孩子慢慢來II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講座Part II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可是客官們,大腦學習方式就是要重複練習,也無法節省時間要求速效呀!我們只是忘記了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因為要追求效率沒有耐心而忘記了該給孩子時間。
生物的學習發生於事情發生的與期待的不同,就像新的發明總是在不預期時發現,那如果我繼續走研究路線做實驗,會不會現在已經是鼎鼎有名的發明家還得個甚麼獎?(自以為)。
孩子的學習旅程很長,必須花時間練習也需要父母陪同去探索和引導,不該是委外的一直做潛力開發,孩子只需要爸媽專心且用心的持續陪伴。不論幾歲的孩子都需要父母親的引導,也渴望父母親的引導,就算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渴求。所以我們不要犯這些錯誤:沒有量身訂做的刺激(道聽塗說報名各種課程,雜亂無章的活動),孩子提出問題就被處罰,讓孩子用讀心術討父母歡心,這些都扼殺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
身為父母不能把責任給放掉,一旦你放掉這個責任,孩子會轉而從同儕或媒體去尋求。同時,小心使用你的眼神,手勢甚至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暗示性的指引,如果可以用互動的方式去做建設性的引導,不貪快把速度放慢,並能夠好好講解原因,讓孩子投入以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孩子遇到新問題時,他才能長出處理問題的能力。前陣子因為疫情讓被動式網路教學大量取代面對面的主動學習,但實際到校和老師同學間因為互動達到的學習效果還是不同,因為學習的【癮】要透過主動學習才能產生。
那麼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是怎麼協助孩子呢?
1. 大量閱讀和豐富言談
書不需要讀得多,但應該要從不同角度重複讀,幼兒園老師在念繪本給幼兒聽的時候會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他的感受。若只有閱讀沒有後續的言談,那孩子很難有豐富的詞彙描繪。所以大家要學學用開放式問句拋問題給孩子讓他們去想去回答喔。
2. 感官和身體活動
學習並不是好好坐著一直學習就能學會,而必須提供豐富的環境給孩子讓他們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且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該負起的責任,所以要從小培養,而且最簡單的就是從做家事來幫孩子培養好習慣。
3. 思考和問題解決
考試!考試並不是壞事,而是學習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考試並修正的這個方式來協助大腦用【偵錯】的方式進行學習反而讓記憶更加深刻,父母千萬不要著急去訂正錯誤,而是要讓孩子多想多猜:問問題,中斷並想一下才能讓記憶從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研究顯示學習的方法可以用密集學習之後固定複習的方式,產生的學習效果最好喔!
4. 正向情感和意義的連結
看起來落落長好像不容易,那麼從簡單開始吧(卻是現代人很難做到),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父母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
2. 睡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學得好;吃東西的時機點很重要,早上補充蛋白質,晚上補充碳水化合物
3. 運動-有運動的學習效果更好
4. 接觸音樂(或學音樂) - 有助於穩定且讓孩子更有毅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技術,有專業,有閱讀,有教養,也有拉拉雜雜的生活與工作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進到停車場已經沒車位,在排隊時前面的車主叫來管理員,管理員說:沒位置了,但走過來看到我們有婦幼貼紙時,跟我們說有最後一個婦幼車位! 天啊,本來以為來不及進場了,也太幸運了!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接下新任務也有段時間了,對於客戶狀況還是處在五里霧中。[只能忍耐] 除了收拾前任和助理的爛攤子外,失去側面觀察各產業狀態,困在公司處理詢單訂單,沒法聊天取經的我好生無聊。 處在馬斯洛三角形底端的我們,還在為生存掙扎,看不見精神需求。
各位經銷商老闆與夥伴們 感謝您們這些年照顧提攜,協助我順利轉換成業務角色並且在各位齊心下完成公司任務,若這些年我能有所成長和茁壯都要歸功您們鼎力相助與指教⋯
在主管強烈要求下進行內部職務轉換,我的經銷商這塊要轉交給其他同事,很突然,很不捨! 交接倒數中,邊寫眼淚邊在眼眶滾。
當代父母的集體焦慮,從嬰兒開始就怕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坊間常用大腦開發,皮紋分析,聽古典樂會變聰明來洗腦父母,讓父母花錢毫不手軟的塞滿各種才藝課程,美其名要讓孩子的生活多采多姿,但其實心裡害怕的是若沒有安排,小孩有了太多空白,以後會不會跟不上?以後是不是學不會?研究結論卻和我們以為的大大相反。
進到停車場已經沒車位,在排隊時前面的車主叫來管理員,管理員說:沒位置了,但走過來看到我們有婦幼貼紙時,跟我們說有最後一個婦幼車位! 天啊,本來以為來不及進場了,也太幸運了!
通勤時間很長,所以很有時間觀察路上遇到的人生百態,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媽和孩子互動情況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是在東湖捷運站遇到接孩子回家的媽媽把孩子留在2F的月台上哭泣,逕自離開搭手扶梯往下,媽媽都不擔心如果有人拉小孩進車廂,如果小孩看不到媽媽往下走了到處找媽媽,如果小孩搭手扶梯出事?
接下新任務也有段時間了,對於客戶狀況還是處在五里霧中。[只能忍耐] 除了收拾前任和助理的爛攤子外,失去側面觀察各產業狀態,困在公司處理詢單訂單,沒法聊天取經的我好生無聊。 處在馬斯洛三角形底端的我們,還在為生存掙扎,看不見精神需求。
各位經銷商老闆與夥伴們 感謝您們這些年照顧提攜,協助我順利轉換成業務角色並且在各位齊心下完成公司任務,若這些年我能有所成長和茁壯都要歸功您們鼎力相助與指教⋯
在主管強烈要求下進行內部職務轉換,我的經銷商這塊要轉交給其他同事,很突然,很不捨! 交接倒數中,邊寫眼淚邊在眼眶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讓孩子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學習?一個簡單的策略可能會令你驚喜:實質獎勵。 它能立即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還能長期培養他們的自我激勵能力。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獎勵與學習的價值,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閱讀全文,來看看實質獎勵是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加油站,並解鎖他們的無限潛能吧! 孩子的成長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角色隨著時間也應該適度調整。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階段時,父母需要學會放手,讓他們有機會自己成長。這不意味著完全放任,而是轉變為一位指導者,給予建議和支持,肯定他們的努力,讓他們學會自己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每個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不應該對自己和孩子過度苛求。在孩子小的時候,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小朋友能不能有好的學習成效,最根本的還是取決於靜態資訊的吸收能力,而具備這種能力之前,必須先有穩定的心性與耐性,這來自於良好的成長環境,關鍵在於長期穩定的父母成長陪伴。 小學時期的學生,大腦還在發育,這段期間最好儘可能推遲 3C 產品的接觸,這些科技產品產生的內容通常有強烈的視聽效果,會讓發育期的
Thumbnail
許多父母都知道,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但父母常常會想,小孩還那麼小,我跟他說故事講聽得懂嗎? 每天讀,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幫助呢?為什麼親子共讀那麼重要?那要選擇什麼樣的書比較好呢?心中的疑問會不停跑出來,C媽在孩子剛出生時,也不斷的在思考這問題,也不斷在找答案,要如何幫寶貝選出好書?但在選書之前要先了解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如何讓孩子不僅學會知識,更學會學習?一個簡單的策略可能會令你驚喜:實質獎勵。 它能立即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還能長期培養他們的自我激勵能力。但關鍵在於,如何平衡獎勵與學習的價值,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閱讀全文,來看看實質獎勵是如何成為孩子學習路上的加油站,並解鎖他們的無限潛能吧! 孩子的成長
Thumbnail
分享完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生活習慣篇>之後,大家有開始進行了嗎? 接著,今天就來分享 小學生的習慣養成 <#學習習慣篇 > 囉! 這個 <學習習慣篇 > 嚴格說起來應該分三部曲,就是低年級、中年級跟高年級,簡單來說,學習的要求也是要有層次的,一次到位是我們家長的期待,但就連家長自己的學習....
Thumbnail
教育孩子思考和判斷的任務是每位家長的責任與使命。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在學業上取得成功,更是為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挑戰時能夠自信地做出正確的抉擇。要培養這樣的能力,家長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自由和空間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灌輸答案。透過提出開放式問題,鼓勵他們尋找多種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