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別焦慮-陪孩子慢慢來II

2022/03/1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講座Part II
各位爸爸媽媽有捫心自問一下【我希望我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
每個人的成熟度都不一樣,不該說的話千萬不要說
”你要我講幾遍?”,
”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
可是客官們,大腦學習方式就是要重複練習,也無法節省時間要求速效呀!我們只是忘記了我們小時候也是這樣過來的,因為要追求效率沒有耐心而忘記了該給孩子時間。
生物的學習發生於事情發生的與期待的不同,就像新的發明總是在不預期時發現,那如果我繼續走研究路線做實驗,會不會現在已經是鼎鼎有名的發明家還得個甚麼獎?(自以為)。
孩子的學習旅程很長,必須花時間練習也需要父母陪同去探索和引導,不該是委外的一直做潛力開發,孩子只需要爸媽專心且用心的持續陪伴。不論幾歲的孩子都需要父母親的引導,也渴望父母親的引導,就算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有同樣的渴求。所以我們不要犯這些錯誤:沒有量身訂做的刺激(道聽塗說報名各種課程,雜亂無章的活動),孩子提出問題就被處罰,讓孩子用讀心術討父母歡心,這些都扼殺了孩子探索的好奇心。
身為父母不能把責任給放掉,一旦你放掉這個責任,孩子會轉而從同儕或媒體去尋求。同時,小心使用你的眼神,手勢甚至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暗示性的指引,如果可以用互動的方式去做建設性的引導,不貪快把速度放慢,並能夠好好講解原因,讓孩子投入以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在孩子遇到新問題時,他才能長出處理問題的能力。前陣子因為疫情讓被動式網路教學大量取代面對面的主動學習,但實際到校和老師同學間因為互動達到的學習效果還是不同,因為學習的【癮】要透過主動學習才能產生。
那麼我們該怎麼陪伴孩子或是怎麼協助孩子呢?
1. 大量閱讀和豐富言談
書不需要讀得多,但應該要從不同角度重複讀,幼兒園老師在念繪本給幼兒聽的時候會不斷拋出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話語表達出他的感受。若只有閱讀沒有後續的言談,那孩子很難有豐富的詞彙描繪。所以大家要學學用開放式問句拋問題給孩子讓他們去想去回答喔。
2. 感官和身體活動
學習並不是好好坐著一直學習就能學會,而必須提供豐富的環境給孩子讓他們能夠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且每個年紀都有每個年紀該負起的責任,所以要從小培養,而且最簡單的就是從做家事來幫孩子培養好習慣。
3. 思考和問題解決
考試!考試並不是壞事,而是學習不可少的一部分!透過考試並修正的這個方式來協助大腦用【偵錯】的方式進行學習反而讓記憶更加深刻,父母千萬不要著急去訂正錯誤,而是要讓孩子多想多猜:問問題,中斷並想一下才能讓記憶從短期記憶轉換成長期記憶。研究顯示學習的方法可以用密集學習之後固定複習的方式,產生的學習效果最好喔!
4. 正向情感和意義的連結
看起來落落長好像不容易,那麼從簡單開始吧(卻是現代人很難做到),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父母以身作則,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
2. 睡得好,吃得好-睡得好學得好;吃東西的時機點很重要,早上補充蛋白質,晚上補充碳水化合物
3. 運動-有運動的學習效果更好
4. 接觸音樂(或學音樂) - 有助於穩定且讓孩子更有毅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技術,有專業,有閱讀,有教養,也有拉拉雜雜的生活與工作感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