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凡事皆有代價,那就對你的人生大器點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跟身邊很多人相比,我屬於很不會算的那種人,經常做出一般人會覺得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的事。

比如去旅行,因為時間有限,通常盡量行程安排緊實,多玩幾個點好。我有時會在不知名小巷徘徊一下午,被認為實在太不划算。比如買房子,通常是仔細看屋比價,多跑幾趟反覆確認,慎重為好。我則是早上看屋十分喜歡,晚上就下單了。一般人不這麼做,因為這樣太有風險。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般人皆認同「最佳」「最聰明」的路徑與版本。那個「好」,背後是服務什麼標準?我想不外乎省錢省力,獲勝獲利,趨吉避凶,顯而易見的經濟原理。

我曾看過一段攝影師杜可風的訪問,影響了我對於價值感的判定,也影響了我的人生。

王家衛電影的御用攝影師杜可風是澳洲人,大學唸的是文學系,18歲便離家到各國旅行流浪,做過水手、工人等無數工作,後來從事攝影,最後還獲得多項影展大獎,享譽國際。他說,他成名後,遇到許多年輕人,最常進行典型的對話是這樣的:

年輕人:「我好羨慕你喔,可以到各國去旅行,做自己想做的事!」

杜:「你也可以啊!」

年輕人:「我很想啊,可是,不行啦!我爸媽不會讓我去的。」

杜:「那你以為我爸媽很高興我離開家流浪嗎?」

杜可風說,他當年離家也是承擔了很多家人的不贊同,每每透過國際電話,家人還在勸他回家,但他選擇繼續走自己的路,也始終背負家人的擔憂與不諒解。

一般人可能會選擇安全的路線,當個乖小孩,父母安心,自己前途也安全。走在安穩的路上,人生自然會缺少冒險的浪漫刺激,這是做乖乖牌的代價。

杜可風選擇追尋自己內在的聲音,四處闖蕩,他也有可能一事無成,這是他的風險。

凡事皆有代價。如果你就是想給自己機會,任性做點什麼,或者為了做某些事花費點時間與金錢?不管其代價是誰的不認同,或者可能不如預期的失望,無論是什麼,我認為都是值得。想想,你經常都能為家人、為朋友勞心勞力的,某些時候,就為了你自己的人生,大方付出點什麼,會有什麼不行不好的呢?

我很早就感受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會選擇內在喜愛但世俗來說比較不那麼划算、安穩的那條路。但一路走來,驚險有之,繞路頭暈有之,但無論再迂迴,唯一明確的是,我從來都沒有為這類的選擇後悔過。而且奇妙的是,到目前為止這些選擇通常最後結果都是挺好的。

後來我領悟到的是,人生沒有標準答案。若我們明明拿到的是畫布,卻把它當考卷做,是否才是誤會了什麼?

在邁向成熟大人的路上,我們一直在想辦法小心避免犯錯,或許我們得透過試著允許自己犯點錯做點傻事,才會發現,是非對錯都是美麗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半熟大人身心地圖/米娜的沙龍
21會員
29內容數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8/03
曾經看過一段藝術家的影片,介紹她所做的一個行動藝術,讓我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因為母親過世,開始對於死亡有很多感觸。於是她在自家附近一個廢棄空屋做了一面留言牆,題目是「在我死之前,我要____」整面牆像考券一樣,重複列出這一個問題。附近的鄰居,可以自由地來這裡填空,寫下自己的遺願。
Thumbnail
2022/07/20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2022/07/20
「好像應該要減肥」「好像應該要運動」「好想把韓文學得更好」......每天忙於手上應該要做的事之餘,腦中是否同時也充滿許多願望等待完成,卻遲遲沒有進展? 為什麼明明想做的事,卻一直做不到呢? 最近看到一個學者的說法,讓我恍然大悟。 原來,人很容易會因為某件事情做起來沒有明顯成果,而選擇乾脆不要做。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2022/07/18
「最近怎麼樣?忙不忙啊?」 「就老樣子,一樣忙啊!」 這樣的問答,是不是感到很熟悉?忙碌,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不可避免的負擔。我們的生活忙於工作;而我們在工作上則忙於會議、溝通、等待、執行任務、解決問題。 1.彰顯地位 2.對抗不確定性 3.麻痹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也必然付出過許多代價。只是有些時候,成功人士由於太過注視著自己的成功,而去忽略失敗,因此他們往往會跟你談的是「成功的結果」,而不談為了成功付出多少「失敗的代價」。這也是社會上許多人會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也必然付出過許多代價。只是有些時候,成功人士由於太過注視著自己的成功,而去忽略失敗,因此他們往往會跟你談的是「成功的結果」,而不談為了成功付出多少「失敗的代價」。這也是社會上許多人會忽視的問題。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Thumbnail
永遠會有許多人生難題一而再再而在地出現,例如抱怨現在工作很爛時該不該換下一份、如果要換是不是要等到領到年終後、還是乾脆把所有老本豪賭去創業?就好像倉鼠跑的滾輪一樣,每一階輪梯好似會循環,但自己好像還是在這裡,或許該停下來,好好檢視這個把自己囚禁的牢籠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的思維模型中的bug。
Thumbnail
不論你現在是年輕還是中壯年,你可以用五年或十年去佈局。 你可能藉由找到自己興趣,或是了解自己的天賦、熱情什麼的,這些東西我過去幾年也熱衷過一陣子,不過我在其中發現自己成為討厭的那種人。 怎麼說呢? 我自己是討厭那種光說不練的人,要他做一件事很難,但是他可以自動的抱怨很多的壞事,就算你本來身邊好、壞事
Thumbnail
不論你現在是年輕還是中壯年,你可以用五年或十年去佈局。 你可能藉由找到自己興趣,或是了解自己的天賦、熱情什麼的,這些東西我過去幾年也熱衷過一陣子,不過我在其中發現自己成為討厭的那種人。 怎麼說呢? 我自己是討厭那種光說不練的人,要他做一件事很難,但是他可以自動的抱怨很多的壞事,就算你本來身邊好、壞事
Thumbnail
跟身邊很多人相比,我屬於很不會算的那種人,經常做出一般人會覺得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的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般人皆認同「最佳」「最聰明」的路徑與版本。那個「好」,背後是服務什麼標準?我想不外乎省錢省力,獲勝獲利,趨吉避凶,顯而易見的經濟原理。
Thumbnail
跟身邊很多人相比,我屬於很不會算的那種人,經常做出一般人會覺得很不符合投資報酬率的事。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有一般人皆認同「最佳」「最聰明」的路徑與版本。那個「好」,背後是服務什麼標準?我想不外乎省錢省力,獲勝獲利,趨吉避凶,顯而易見的經濟原理。
Thumbnail
在我眼中,冒險絕非沒有衡量過代價的莽撞行為,反而是衡量過代價以後,也要孤注一擲的去做,義無反顧的去做。All-in就All-in 誰怕誰。我只是做一件我覺得正確的事,就此而已。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
Thumbnail
在我眼中,冒險絕非沒有衡量過代價的莽撞行為,反而是衡量過代價以後,也要孤注一擲的去做,義無反顧的去做。All-in就All-in 誰怕誰。我只是做一件我覺得正確的事,就此而已。冒險是一份自己也接受不了的偏執⋯⋯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必羨慕別人,也無須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即使一輩子碌碌無為、一輩子都在追求理想,只要自己不後悔就夠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必羨慕別人,也無須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堅定自己的信念,那麼即使一輩子碌碌無為、一輩子都在追求理想,只要自己不後悔就夠了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Thumbnail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看爛了 送各位一句復旦教授的話:「愛富不嫌貧,才是真自由」 從還沒出生就開始競爭的我們,到底在競爭什麼?比誰的錢多?比誰愛過的人多?比誰被愛的人多?比孩子的成就?比自己的體驗多寡?還是比誰比較幸福?又何來定義幸福?這太主觀了。 我想說的是「同向為競,相向為爭。」 做為一個家庭
Thumbnail
「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會陌生。人生就是一場投資,雖然這樣說法有點功利,但人不就是在投放資源或時間,去換取自己想要的嗎? 由小孩出生,父母便投資時間及金錢,去換取子女的成長; 子女到了求學階段,便用時間換取智識或證書;
Thumbnail
「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 相信這句話大家都不會陌生。人生就是一場投資,雖然這樣說法有點功利,但人不就是在投放資源或時間,去換取自己想要的嗎? 由小孩出生,父母便投資時間及金錢,去換取子女的成長; 子女到了求學階段,便用時間換取智識或證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