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具備未來的競爭力,現在該培養什麼能力?未來的競爭對手還是「人類」嗎?機械、人工智慧不會成為孩子日後的對手嗎?不會被科技取代智能與人力嗎?不會被科技大幅削減就業市場嗎?
面對迅速變遷的時代,抱著駝鳥心態,難以迎接未來。眼前這時代網際網路連結智慧型手機產生的便利性,已顛覆了人們對通訊、經濟、消費、娛樂、學習等模式,更便利、更迅速,也更加深人類依賴科技的程度,這個事實彷彿讓人成為一頭栽進網路世界的鴕鳥(低頭族)對真實世界的改變越加無感,
仍持著舊時代觀念的人,還停在工業革命之後的時代需求,需要識字建立檔案、操作技術、人力分析、資訊管理、營運管理…這些職能需求(現在運用程式已可以解決大部分人力,在未來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將取而代之); 過去的時代,學校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以投入經濟產業,孩子受教育只要順應體制,認真讀書、考試,取得學歷文憑,大多能順利進入就業市場。在過去甚至是憑藉考試制度來汰選人力,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科技產業兩大龍頭:比爾蓋茲、賈伯斯不以學歷來翻轉時代。)如果你望向未來,未來的職能需求是什麼?誰能精準預測?為我們預先儲備這樣的能力?恐怕難以預期!光憑「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基因工程」這三個就夠嗆了!未來的生活型態將難以想像,面對未來這樣的趨勢,還以考試取得文憑為目標嗎?以一般社會大眾來說,目標是讓孩子過平安富足的快樂生活,但選擇什麼方式才能達成呢?沒有頭緒只好跟著走,選主流教育,選名校總不會錯吧?
時代快速變遷,全球教育現場也變異中,以新時代為趨勢,新的一波全球教改喊出的口號是「終身學習」。家長們重視子女教育應該理解教育改革的動機和時代的相關性,這一切是為了因應「世界變動速率更快」、「知識更新週期更短」,「還來不及翻新,所學的已不足應付未來!」一般學校所教的顯然已受到時代劇烈震盪,為了支付未來,教育紛紛向科技靠攏,使用電子產品教學,以科技與生化產業為目標培養人才,瞄準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基因工程等項目…為不可預期的未來加速。
在「未來」還未兌現之前,站在「現在」看清趨勢,看清世界當下的演變--眼前的便利生活與地球環境惡化相關聯的事實。如果還採鴕鳥心態只想著自己的保障,不願抬頭看清楚地球環境,看清世界變化與人類創造力緊密的關係,投資孩子的教育仍是選擇跟著時代走,跟著主流走,我們將難以認清人類的本質、創造力與環境是和諧共生的關係,而繼續走上對抗、競爭與破壞的道路,繼續擷取、消費地球環境來服務人類。如果家長的目標是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過平安富足的快樂生活」你得深思世界整體的變化,不光是個人的需求,一個人難以單獨過平安富足的快樂生活,在自然生態逐漸傾頹毀滅,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的世界裡怎麼一個人安身立命不受侵擾,過上平安富足獨自快樂而無視他人的生活呢?ㄗ
在國中階段「世界地理」課程中……我們針對非洲火耕做了深入介紹,讓孩子明白地球村裡,在我們頭上共同的這片天,如何受地球村民影響而風雲變色 ; 向學生簡易描述「火耕」:火耕盛行於熱帶雨林區,是以放火焚燒森林獲得耕地空間。非洲農人將森林焚燬後留下灰燼當成土壤的養份,從事粗放農業,不施肥、不除草、不澆水(熱帶雨林,雨水充足),土壤養分隨著時間耗盡,產量不足時農人就會遷移耕地焚毀下一座森林過著游耕的生活方式,人類依賴這項農業技術生存已有數千年歷史 ; 林地火耕後再恢復成為森林約需15年的歲月,農人利用幾個耕地輪流遷移耕作……到了19世紀人口爆增……21世紀醫學、科技進步大幅降低死亡率,農人得提高產量才足以養活激增的人口,意味著也得擴大耕地投入增產,因此焚燒更大面積的雨林。隨著時間增加人口持續增加,耕地卻無法再增加,為了不讓土壤養分降低造成產量縮減,因此縮短遷移的時間,一片耕地原本使用三年才休耕,現在得提前遷移,等不足15年恢復的雨林就必須遭到火焚,林木未長到足夠的數量與高度就焚燬,代表灰燼的數量也不足已支撐土壤的養份長期耕作,這情況進入惡性循環,每況愈下,土壤缺乏林木保護流失嚴重,長期下來導致土地沙漠化。
火耕農業盛行於全球的熱帶雨林區,不光是非洲,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東南亞地區、新幾內亞島等當地居民都以燒墾、火耕方式謀生。然而火耕並非是摧毀森林破壞生態的唯一黑手,還有採伐、濫墾導致森林劣化成為影響地球溫室效應的幫兇。森林是主要溫室氣體的吸收者,樹木從大氣中吸碳,但由於森林總量減少,排碳量已大於吸碳量,不再是碳匯了。這是個令人憂心的問題。
這個令人憂心的地球生態問題,在溫室效應無法儘速獲得改善之前,是全人類和地球生物共同的嚴重問題,不積極面對可能加劇成為大規模的毀滅,造成巨大的生態損失,影響的層面和深遠難以估計。目前迅速變遷的世界不是單線朝著便利生活發展而已,科技發達的同時世界也在傾頹著,再回到教育的議題上,我們看見什麼?怎麼為孩子的升學做選擇?為孩子的未來提早做規劃?現在得做什麼樣的規劃?我們留給孩子的未來是什麼?考試、取得文憑、進入就業市場、謀一份稱職的工作?然後過上平安富足的快樂生活?
「世界地理課」不是指出地圖,背誦地理位置、經濟和文化還有氣候與水文這些知識(以上知識我們授課時同樣有提出,但不放在學習重點上,重點在於…)我們希望孩子從中發現自己與世界的關係。這項關係深切的認同才能發現生命是彼此僅密不可分的連結,孩子才能立足地球環境真正的與世界和諧共處,將生命本具的創造力展露在宇宙(地球)生生不息的脈動上。
面對「世界變動速率更快」、「知識更新週期更短」、「還來不及翻新,所學的已不足應付的未來!」教育的核心應該放在引導孩子運用自身的能力,而不光是增加他的知識。孩子若有學習意願、不缺乏學習動機,就能看見孩子在學習中散發著活力,我們應該致力於如何持續培養孩子的創意與好奇心,讓孩子能用創意革新生活型態,讓好奇心領導自己不斷學習與持續前進!孩子運用自身的學習能力,在任何變遷下自主學習,就能因應迅速變遷、難以預期的未來,無論未來如何更新知識,自己保有學習的熱忱,終能跟著時代一起脈動。
作者/陳明源 教學長 (台中市秋穗實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