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摘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師大地理系
※章節安排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
第三章 日據時期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
第四章 來臺先後與祖籍分布
第五章 官田、官莊與祖籍分布
第六章 分類械鬪與祖籍分布
第七章 東南丘陵的自然環境
第八章 泉籍移民的原鄉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
第九章 漳籍移民的原鄉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
第十章 客籍移民的原鄉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
第十一章 結論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漳、泉、和粵民是清代臺灣社會的三大勢力。人文社會學者對於漢人祖籍分布的特徵和形成此一分布特徵的因素,似乎已有定論:在臺灣的移墾過程中,泉籍移民來臺最早,得以優先佔領濱海平原一帶;漳籍移民來臺稍遲,只能佔居平原的內緣;而粵籍移民來臺最晚,只能墾殖丘陵台地地區。
以「來臺先後」解釋清代漢人祖籍的分布特徵,顯然無法對下列問題提出合理答案:
其一、先到台灣而能優先選擇拓墾地的泉籍移民,何以選擇少雨、多風、水尾及土地貧瘠等不利農業經營的濱海平原一帶定居?
其二、幾乎與漳泉居民同時,甚至更早進入下淡水溪以東拓墾的粵籍移民,何以捨濱海而移墾於附山一帶?
其三、曾經進墾彰化平原、臺中盆地和台北盆地的粵籍移民,何以到了清末幾乎從這幾個地方消失蹤影?
我們認為主要解釋在於:
(1)這種說法忽視了並非全臺各地理區的開發皆漳泉籍移民先到,而粵籍移民後至,以及臺灣的開發並非全面由海岸向內陸進墾的歷史事實。
(2)更重要的是,這種說法忽略了漳、泉、粵各籍移民的原鄉地理背景和生活方式,對選擇新鄉居住地的影響。以及由於生活方式的差異所造成的矛盾和衝突,對於移民居住地產生局部性調整的作用。
第四章 來臺先後與祖籍分布
第一節「來臺先後」的意義
明鄭覆亡(康熙二十二年)以前,來臺墾植者,多屬閩南籍,殆無疑問。唯移民中泉籍是否多於漳籍,則似有待考證。縱使此其中來臺者泉籍確實多於漳籍,亦不構成影響日後全臺祖籍分布的主要因素。理由是明鄭末期臺灣的人口,其數僅約十二萬人。鄭氏降清後,其官屬、宗黨、眷口、兵丁、難民被遣回內地者又逾半。是時臺灣呈現一片「人去業荒」,實難左右全臺祖籍分布之大勢,若有,亦僅限於嘉南平原一隅。
「施琅征臺時,隨從軍士多漳籍」的說法,也缺乏積極的證據。其一、施琅征臺時,其率領的官軍共有二萬一千餘名。這些官兵分屬提標五營及六鎮,六鎮中只有銅山鎮位於漳州府境內,餘者分別位於泉州、興化、福州等府。其二、隨施琅征臺的官弁中,日後入傳於漳洲府志的只有黃陞等三位,但入傳於泉州府志的有黃瑞等十八位;上述兩項資料若不足以證明隨施琅征臺的兵弁泉籍多於漳籍,至少也可以說明兩者人數不致相差太多。何況這些兵弁於事定後,並非皆居留台灣,調回原汛地者似應屬多數。
第二節 渡臺禁令對祖籍分布的影響
無論「禁潮惠籍民渡臺令」的弛禁時間為康熙三十五、六年,或康熙末年,對清代在臺漢人祖籍的基本分布型態,皆非決定性的影響因素。因當時臺地未闢曠土尚多,粵籍移民即使遲至康熙末年始渡海來臺,則除嘉南平原外,並無必要佔居沿山一帶耕墾不可。顯然與來臺先後並無明顯的關係。
第三節 偷渡
清廷初轄臺灣時,雖然制定了三條渡臺禁令,但由於清廷先後將明鄭的宗黨、官吏、部將、兵卒及難民遣回內地,致使原就地廣人稀的臺灣更顯人力不足。當時台灣的地方官吏,對於渡臺的內地漢人,不但不嚴加禁止與稽查,甚至還主動招徠。
偷渡人數之眾,可由資料可見端倪:自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五年止,給照大小男婦二萬餘人。而偷渡成功而順利入臺者,其數遠超過給照而由官渡入臺者之數。無論是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間,偷渡或私渡是內地人民來台的主要方式,則各籍民人自然皆具有同等的機會已利用此一方式來臺。
儘管渡臺禁令存在,遠在康熙六十年以前,即有不少的客籍移民,以偷渡的方式渡海東來。粵籍移民並非完全比漳泉籍晚到,至少晚到的時間並沒有長到足以決定清代臺灣漢人祖籍分布的基本型態。
第十一章 結論
臺灣位於我國東南沿海,與東南丘陵僅一水帶衣之隔;而台灣的開發過程,事實上,就是東南丘陵區內閩南和粵東居民遷徙臺灣的過程。乾隆末年以前事臺灣積極開發的時期,來自閩南和粵東的漳、泉、客三籍移民,隨著開發的進展而不斷擴大其在臺的分布範圍。乾隆末年以降各籍移民在臺空間分布已趨穩定而呈現海口和沿海多泉、內陸平原多漳,近山平原以即臺地、丘陵地則多客籍移民的基本分布型態。
分析發現:
(一)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各籍移民來台的先後順序,並無多大的關係。而客籍移民所以未能在嘉南平原建立家園亦非來臺先後所致。該地區有不少的土地,其業主泉掌握在漳泉官宦之家的手中;以及客籍移民當時所採行的是一種季節性或週期性的移墾方式,以致逐漸喪失在嘉南平原曾經佃耕的田園。
(二)分籍械鬥的規模、頻率及對祖籍分布的影響程度各地不同。但就祖籍分布的影響而言,亦僅屬局部性的地區調整。
(三)決定清代在臺漢人祖籍分布的基本因素是:移民原鄉的生活方式,亦即移民東渡來臺之前,在原鄉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和養成的生活技能。
※心得
作者透過地理學與歷史學的相輔相成的研究之下,推翻了以往清代在臺漢人漢人的祖籍分布的定論,提出原鄉生活方式才是其重點。算是早期的跨域研究的成功案例。提醒了我們對於研究議題如果能有多面向的關照,或許更能看出過往研究或是現今研究的盲點,得到豐碩的成果。
++++++++++++++++++
相關閱讀:

《公司與幕府:荷蘭東印度公司如何融入東亞秩序,台灣如何織入全球的網》摘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49內容數
影評、電影分析及觀後感、電影快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卵生水筆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騎車回家的時候浮躁的心情湧起,輕鬱也在心裡潛流。不知是喝太多咖啡影響還是近期的狀況不甚理想。邊騎車邊念以前杜老師教得的十念法,來穩定心神。當然也準備回家買東西吃甜食,獲取一些小確幸與滿足。也想回家寫些散文紀錄情緒流動。應該也算是「自由書寫」吧,卻往往流為流水帳,但也刻意記錄下心情起伏,抒發一些愁思
你認為你在大英博物館工作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你面臨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大英博物館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的研究和收藏計畫,人類館在過去的十年間,從波利維亞、祕魯、厄瓜多爾、北美、馬達加斯加、迦納、斯拉維西等世界各地,為博物館增加了23000項收藏品。最初的困難是要說服資深的館員必須進行田野工作
由於有幾個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引導,使得十九世紀博物館研究突然且完全的顯現。普特南在組織了哈佛皮百第博物館之後,也建立起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人類學部門;普特南也擔任1893年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人類學組的監督,並且直接促成費氏博物館的成立。之後,普特南繼續在加州大學成立人類學系和博物館...
十九世紀中葉末期,異文化的物質被攜回歐洲,導致民族誌博物館的成立。功能論的發展使英國的民族學與民族誌博物館分道揚鑣。殖民時期對異國民族的思維特徵,重現於尼德蘭的的博物館中,在法國則民族學和博物館的關係維續了下來,其主調異放在異國情調、巫術與宗教相關器物之上。然而歐洲亦有較為一般民族誌取向的博物館
在網路上搜尋好聽又經典的爵士歌時,無意中發現「Jazzfuel」這個網站,資料豐富,可以當作認識爵士樂的好媒介。
昨天一天目前聽了排名前五的專輯,邊讀書邊聽都蠻喜歡的,有些情緒張力比較強,有些又有如涓涓細流,我想我會繼續聽下去,擴充對爵士樂的認識及獲得新收穫。
騎車回家的時候浮躁的心情湧起,輕鬱也在心裡潛流。不知是喝太多咖啡影響還是近期的狀況不甚理想。邊騎車邊念以前杜老師教得的十念法,來穩定心神。當然也準備回家買東西吃甜食,獲取一些小確幸與滿足。也想回家寫些散文紀錄情緒流動。應該也算是「自由書寫」吧,卻往往流為流水帳,但也刻意記錄下心情起伏,抒發一些愁思
你認為你在大英博物館工作最重要的成就是什麼?你面臨最大的困難又是什麼?大英博物館有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的研究和收藏計畫,人類館在過去的十年間,從波利維亞、祕魯、厄瓜多爾、北美、馬達加斯加、迦納、斯拉維西等世界各地,為博物館增加了23000項收藏品。最初的困難是要說服資深的館員必須進行田野工作
由於有幾個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引導,使得十九世紀博物館研究突然且完全的顯現。普特南在組織了哈佛皮百第博物館之後,也建立起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的人類學部門;普特南也擔任1893年芝加哥萬國博覽會人類學組的監督,並且直接促成費氏博物館的成立。之後,普特南繼續在加州大學成立人類學系和博物館...
十九世紀中葉末期,異文化的物質被攜回歐洲,導致民族誌博物館的成立。功能論的發展使英國的民族學與民族誌博物館分道揚鑣。殖民時期對異國民族的思維特徵,重現於尼德蘭的的博物館中,在法國則民族學和博物館的關係維續了下來,其主調異放在異國情調、巫術與宗教相關器物之上。然而歐洲亦有較為一般民族誌取向的博物館
在網路上搜尋好聽又經典的爵士歌時,無意中發現「Jazzfuel」這個網站,資料豐富,可以當作認識爵士樂的好媒介。
昨天一天目前聽了排名前五的專輯,邊讀書邊聽都蠻喜歡的,有些情緒張力比較強,有些又有如涓涓細流,我想我會繼續聽下去,擴充對爵士樂的認識及獲得新收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中開墾時,台中土地上,居住著平埔族。 在理論上,台中的土地,屬於這些平埔族所有,並非無主土地。 漢人移民為了搶奪平埔族土地,用了很多方法。 1、直接殺戮平埔族人。 如前面提過的沙轆社事件。 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幾乎將沙轆社平埔族人,全部殺光。只剩下6人躲藏起來,沒被殺。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當中部平埔族土地,逐步被漢人搶奪後,平埔族就無地可耕種,陷入困境。 這時解決的方法,就是移民。 第一次,中部平埔族大移民,發生在嘉慶九年(西元1804年)。 這次大移民,是中部5個平埔族聯合移民,有一千多人。由巴宰族阿里史社(住在潭子一帶)領袖潘賢文帶領,攜帶很多武器(鳥銃), 翻越中央山脈。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Thumbnail
漢人移民到台中開墾時,台中土地上,居住著平埔族。 在理論上,台中的土地,屬於這些平埔族所有,並非無主土地。 漢人移民為了搶奪平埔族土地,用了很多方法。 1、直接殺戮平埔族人。 如前面提過的沙轆社事件。 鄭成功部將劉國軒幾乎將沙轆社平埔族人,全部殺光。只剩下6人躲藏起來,沒被殺。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治臺後期 清廷對臺灣的消極態度一直要到19世紀中葉才改變,其原因是由於國際環境的改變。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歐洲勢力衝擊著清帝國統治下的台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同意讓臺灣開港通商(安平、淡水),不久又開放打狗和雞籠二港。此後,臺灣的對外貿易相當熱絡,臺灣盛產的茶、蔗糖和樟腦大量出口,這增加了就業
明鄭時期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和滿族八旗軍先後攻佔明朝首都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帝,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是謂南明。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年至1659年出兵金陵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鄭芝龍、顏思齊等武裝海商曾經略之臺灣。1661年,鄭成功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