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沈建德論「台灣人」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目前眾說紛紜。繪圖者:雀榕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這些人從自身的專業出發,從不同角度論證大多數的台灣本省漢人是由漢化的平埔族後代、少數閩粵移民與平埔族通婚的混血兒組成,帶有原住民血統,而不是一些人士津津樂道的純種閩粵移民後代,或純正的中原人後代。
沈建德是我目前所知最早談論台灣人血統的人,他從事台灣獨立運動,先後組織台灣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出版《台灣血統》、《台灣常識》、《台灣法理獨立》、《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等書。沈建德力主多數台灣人具有原住民血統,甚至不少人祖先就是原住民,閩粵移民來台者不多,而且來台後,一些人病死或無妻無子,窮苦一生,真正留下後代者很少,他們的後代大多與原住民女性或原漢混血兒通婚,帶有原住民血統。他在《台灣血統》的序2以極精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寫道:
台灣人大都知道,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但這種人也只佔全部人口的5%不到,祖先是台灣公台灣媽者佔95%。也就是說,就血統而言,台灣人都是原住民,有些只是混了一點外來人種的原住民。和台灣人混血的外來人種有荷蘭人、和佬人、客家、日本人、西班牙人等。
因為歷史課本和媒體都強調,台灣人祖先都是跟隨鄭成功來台,所以台灣人都以為祖先是中國人。可是滿清據台之後,全面驅逐漢人回國,然後禁止他們渡海來台,事實上來台的唐山公不多,而留在台灣傳後代的更少,台灣人根本不是中國人。這件事,歷史課本隻字不提,反而故意引導學生認賊作父。
禁止中國人渡海來台就會有人偷渡,但過黑水溝10去6死3留1回頭。上岸後,瘧疾、瘴癘,10來9死,幾人敢留?漢人對瘧疾、瘴癘沒有抵抗力,若為純種閩客,亦即,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媽者,其嬰兒全無免疫力,老早夭折,何能傳後?所以,唐山公必須娶台灣媽,而唐山媽必須嫁台灣公,或者台灣公娶台灣媽,其後代才能通過瘧疾、瘴癘的考驗,繁衍子孫。從這點就可理解台灣人血統的真相。還有,台灣人對入侵者出草,每年有千人被執法,閩客究竟有幾個腦袋,膽敢入侵?
既然如此,為何台灣人都姓漢姓,自稱是漢人?這要從台灣的悲慘歷史說起。原本台灣有住在山上的高山族,約6500年歷史,住在平地的平埔族有5000年歷史。1642年開始被外來人種荷蘭人入侵、統治,經鄭氏、滿清、日本至中國的蔣經國為止。紅毛統治台灣,荷蘭公娶台灣媽,企圖以血緣同化台灣,因僅38年,並未成功,留下許多有西洋特徵的台灣人。鄭、清來台,除了血緣同化之外,並把台灣人洗腦換姓改名,乾隆23年(1758)西部平埔族全面被賜姓,後代依漢姓選族譜,竟然自稱是漢人,留下母舅坐大位、豬公謝神、神輿過火、檳榔等平埔風俗,證明台灣人的平埔血統。
老實說,直到1895年,台灣人含有純種原住民血統者,約佔全部人口的90%,混血者10%。而混血者的血液成分也以原住民為主,所以若以血液成分來算,台灣人95%是原住民。日本據台後,交通方便,人種交往複雜,純種原住民和混血者通婚眾多,降低了純種原住民的比例。但即使如此,台灣人血統只有原住民成分50%或90%的分別,而且以90%的居多,並無純種閩客。台灣人,特別是講客家話的,不要自欺欺人,以為自己是漢人,錯拜祖公!
本書就是要提出證據,告訴你台灣人血統的真相。
沈建德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台灣血統。出版以後,引發爭論。
沈建德在《台灣血統》一書,提了不少的直接與間接證據,加總起來共有二十五條。直接證據六條,間接證據十九條,每一條論者都有細論。以下我列出他的直接與間接證據,至於對方論証的內容,就請讀者借閱或是購買他的書來看了。
六條直接證據,按論者的話說,有:
1.以荷、日食糧標準驗出,全台多非漢人。
2.以唐山歲食標準檢驗,台灣也是番人居多。
3.以番地、歸化番數反覆檢驗,證實全台是番。
4.為何今日台灣非閩即客?因滿清改社番為民戶!
5.滿清歷年人口報告證實改番為漢。
6.滿清奏摺改社番為民戶的原件影本
十九條間接證據,按論者的話說,有:
1.和佬隨鄭成功來台,滿清入台全數趕回。
2.自古台灣不在中國航海針路,閩客來者無幾。
3.閩客強渡黑水溝十去六死。
4.台灣毒惡瘴地,閩客登岸十病九死。
5.原住民年年出草,誰願冒險曝屍野外。
6.娶妻不易,賺了錢就回轉唐山。
7.台灣地力衰竭,溺嬰以省糧,移民還會湧入?
8.大租小租層層剝削,餘糧不夠糊口。
9.三年1小反,五年1大反,正常人不會想住。
10.閩粵民謠均勸人不要渡海來台。
11.福建大姓陳氏族譜顯示來台人少。
12.福建大姓林氏族譜顯示來台者九成無後代。
13.台灣開發是原住民農耕技術北移,不是漢人北移。
14.乾隆26年開放接眷,來者只277人,且衙役居多。
15.滿清鼓勵閩客來墾,來了只領薪水卻不肯工作。
16.台灣全係番地,漢人係由「生番」化熟而來。
17.伊能嘉矩分不清平埔和漢人,「漢人」仍漢化平埔。
18.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都是原住民。
19.劉銘傳上奏,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
除了論証二十五條,沈建德還大膽地描述原住民、和佬、客家、荷蘭血統在台灣各鄉鎮縣市的分佈,並且針對媽祖信仰、瓦厝改建、古地契上的人名、族譜真偽,以及全台地名不少由「番社」變「庄」、「街」等現象,提出不同於主流的見解。以全台的媽祖信仰為例,我們多數人認為,媽祖廟的出現是漢人聚落在某地成形的好證據,沈建德卻引用官方的縣志、廳志、若干宮廟記錄,說:早在清初,台灣的平埔族人就已經在拜媽祖,有媽祖廟的地方不代表當地就是漢人的街庄。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他舉了桃園龍潭霄裡社後人被假族譜誤導,以為自己祖先蕭那英(本名:知母六)是從廣東梅縣來台開墾的故事,說明台灣人的族譜是如何被人稼接到中國閩客的族譜。
由於沈建德的台灣人論與主流說法大相逕庭,他本人也將台灣血統論作為台灣獨立理論的核心,因此招來不少獨派的支持者,以及眾多的爭議。反對台灣獨立的人必然反對他的政治理念、台灣人血統論,以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開羅宣言不存在論,那獨派或不統不獨的中華民國支持者呢?一些獨派對他的台灣血統論抱著質疑的態度,有人認為他過於低估閩粵移民、原漢混血兒的人數,高估原住民的人數,言過其實;有人則認為他的証據不夠充分,論証粗疏,沒有說服力。
沈建德的台灣人論的內容看似對平埔族、平埔族正名運動有利,但實際上卻引發一些平埔族人的擔憂,認為沈建德、林媽利等人的言論,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會讓原住民的血統、基因淪為國族主義者的消費對象,同時成為當前平埔正名/復名運動的負擔,平埔族/原民會16族/漢人的資源分配不公、族群歧視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反而被那些人引發的國族議題爭論所掩蓋。到底台灣人的血統問題、平埔族的正名/復權運動、台灣獨立到底是什麼關係,是「排除人為的政治操作以後,三者其實互不相涉」?還是三者之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其次,讓這三者維持什麼樣的關係比較好呢?值得我們正視與省思。
延伸閱讀:
3.Kaisanan Ahuan(漢名王商益,道卡斯族,中部平埔原住民青年聯盟成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09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14:許俊雅所謂台灣文學體制化,以1997年真理大學和2000年成功大學分別為即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在高教系統設置台灣文學相關系所為開端。在此之前,能以台灣文學為研究的學者如前所述,多在清大中文。 除了許俊雅。
Thumbnail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4-06-13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13:文學理論前面提到台灣文學作品其實不少,有日治時期的累積,1970年代之後也不斷有新的作品出現,這些作品自然成為重要的研究文本。
Thumbnail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4-06-02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12:本土論/成大台文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4-06-01
關於台灣文學研究史─11:柯慶明/95暫綱這幾天課綱又被翻出來講,順勢提一下統編本後第一次大規模課綱更動「95暫綱」與其主持者柯慶明。
Thumbnail
avatar
阿好的奴僕
2024-05-31
正名制憲獨立建國--關於台灣獨立的論述你是獨派嗎? 我是獨派嗎? 我「算」獨派嗎? 這類問題其實還常被拿出來丟的,說丟是因為好像真的只是用丟的,至於更深入的討論雖說不是沒有,但某方面來講比較像自言自語,大家都有自己的說法,當然這也不奇怪,我從不認為人類有可能統整出單一意識,也不該如此,所以這樣就好。 但我還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想
Thumbnail
avatar
momoge (毛毛牙)
2023-08-15
現代台灣人讀鍾理和(三):關於《笠山農場》與美濃的點點滴滴重讀《笠山農場》讓我陷入了美濃回憶的點點滴滴,好書!好書!
Thumbnail
avatar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23-01-15
【職場讀書人選書】關於課本上輕描淡寫 卻對台灣至關重要的那段歷史-《魁儡花》 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後續發展的史料為主幹,《魁儡花》描述了台灣是如何在19世紀重新登上國際舞臺,並且在清國消極治理的情況下,弔詭地讓原住民成為了被國際承認的政治主體,與列強談判、立約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職場讀書人
2021-12-24
關於台灣民主國1895.5.25 #台灣民主國 成立。 台灣民主國並不是台灣獨立的先聲,台灣民主國的年號叫「永清」:永遠歸順大清的意思。台灣民主國本身成立當初的理由,他的目的,其實是要拖時間,希望國際間其他的國家會介入,然後讓日本把台灣跟澎湖歸還給大清帝國。為什麼? 因為在這之前有個前例, 在馬關條約裡面割讓出去
avatar
皮筋兒Journey
2021-12-06
關於台灣共識你的「台灣共識」跟我的共識不同,你的台灣包含中國領土金馬東沙。 你想的「務實」跟我的務實不同,你希望國際規則可以為台灣開先例讓中華民國政權發生質變:讓中華民國政權大便煮成咖喱飯好入口、讓中華民國政權寄生蟲有一天轉生成益生菌。 說到底,困難正確的路的確不好走,我可以理解「以為輕鬆改名就好了」的僥倖心態
avatar
皮筋兒Journey
2021-11-21
關於台灣協議(2)在美國與中共之間的交涉,有一個政治前提或基礎,就是中共承諾以和平手段解決海峽兩岸的政治爭端,這一點美國非常堅持,因為如果中共對台動武,就會破壞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威脅到區域安全,也就威脅到日本與韓國的安全,而這兩者是美國的盟友,美國是有責任的。在這個基礎上,我從兩個角度來分析美國怎麼看台灣問題~
Thumbnail
avatar
吳嘉隆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