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沈建德論「台灣人」

2021/06/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目前眾說紛紜。繪圖者:雀榕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這些人從自身的專業出發,從不同角度論證大多數的台灣本省漢人是由漢化的平埔族後代、少數閩粵移民與平埔族通婚的混血兒組成,帶有原住民血統,而不是一些人士津津樂道的純種閩粵移民後代,或純正的中原人後代。
沈建德是我目前所知最早談論台灣人血統的人,他從事台灣獨立運動,先後組織台灣黨、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出版《台灣血統》、《台灣常識》、《台灣法理獨立》、《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等書。沈建德力主多數台灣人具有原住民血統,甚至不少人祖先就是原住民,閩粵移民來台者不多,而且來台後,一些人病死或無妻無子,窮苦一生,真正留下後代者很少,他們的後代大多與原住民女性或原漢混血兒通婚,帶有原住民血統。他在《台灣血統》的序2以極精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寫道:
台灣人大都知道,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但這種人也只佔全部人口的5%不到,祖先是台灣公台灣媽者佔95%。也就是說,就血統而言,台灣人都是原住民,有些只是混了一點外來人種的原住民。和台灣人混血的外來人種有荷蘭人、和佬人、客家、日本人、西班牙人等。
因為歷史課本和媒體都強調,台灣人祖先都是跟隨鄭成功來台,所以台灣人都以為祖先是中國人。可是滿清據台之後,全面驅逐漢人回國,然後禁止他們渡海來台,事實上來台的唐山公不多,而留在台灣傳後代的更少,台灣人根本不是中國人。這件事,歷史課本隻字不提,反而故意引導學生認賊作父。
禁止中國人渡海來台就會有人偷渡,但過黑水溝10去6死3留1回頭。上岸後,瘧疾、瘴癘,10來9死,幾人敢留?漢人對瘧疾、瘴癘沒有抵抗力,若為純種閩客,亦即,有唐山公也有唐山媽者,其嬰兒全無免疫力,老早夭折,何能傳後?所以,唐山公必須娶台灣媽,而唐山媽必須嫁台灣公,或者台灣公娶台灣媽,其後代才能通過瘧疾、瘴癘的考驗,繁衍子孫。從這點就可理解台灣人血統的真相。還有,台灣人對入侵者出草,每年有千人被執法,閩客究竟有幾個腦袋,膽敢入侵?
既然如此,為何台灣人都姓漢姓,自稱是漢人?這要從台灣的悲慘歷史說起。原本台灣有住在山上的高山族,約6500年歷史,住在平地的平埔族有5000年歷史。1642年開始被外來人種荷蘭人入侵、統治,經鄭氏、滿清、日本至中國的蔣經國為止。紅毛統治台灣,荷蘭公娶台灣媽,企圖以血緣同化台灣,因僅38年,並未成功,留下許多有西洋特徵的台灣人。鄭、清來台,除了血緣同化之外,並把台灣人洗腦換姓改名,乾隆23年(1758)西部平埔族全面被賜姓,後代依漢姓選族譜,竟然自稱是漢人,留下母舅坐大位、豬公謝神、神輿過火、檳榔等平埔風俗,證明台灣人的平埔血統。
老實說,直到1895年,台灣人含有純種原住民血統者,約佔全部人口的90%,混血者10%。而混血者的血液成分也以原住民為主,所以若以血液成分來算,台灣人95%是原住民。日本據台後,交通方便,人種交往複雜,純種原住民和混血者通婚眾多,降低了純種原住民的比例。但即使如此,台灣人血統只有原住民成分50%或90%的分別,而且以90%的居多,並無純種閩客。台灣人,特別是講客家話的,不要自欺欺人,以為自己是漢人,錯拜祖公!
本書就是要提出證據,告訴你台灣人血統的真相。
沈建德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台灣血統。出版以後,引發爭論。
沈建德在《台灣血統》一書,提了不少的直接與間接證據,加總起來共有二十五條。直接證據六條,間接證據十九條,每一條論者都有細論。以下我列出他的直接與間接證據,至於對方論証的內容,就請讀者借閱或是購買他的書來看了。
六條直接證據,按論者的話說,有:
1.以荷、日食糧標準驗出,全台多非漢人。
2.以唐山歲食標準檢驗,台灣也是番人居多。
3.以番地、歸化番數反覆檢驗,證實全台是番。
4.為何今日台灣非閩即客?因滿清改社番為民戶!
5.滿清歷年人口報告證實改番為漢。
6.滿清奏摺改社番為民戶的原件影本
十九條間接證據,按論者的話說,有:
1.和佬隨鄭成功來台,滿清入台全數趕回。
2.自古台灣不在中國航海針路,閩客來者無幾。
3.閩客強渡黑水溝十去六死。
4.台灣毒惡瘴地,閩客登岸十病九死。
5.原住民年年出草,誰願冒險曝屍野外。
6.娶妻不易,賺了錢就回轉唐山。
7.台灣地力衰竭,溺嬰以省糧,移民還會湧入?
8.大租小租層層剝削,餘糧不夠糊口。
9.三年1小反,五年1大反,正常人不會想住。
10.閩粵民謠均勸人不要渡海來台。
11.福建大姓陳氏族譜顯示來台人少。
12.福建大姓林氏族譜顯示來台者九成無後代。
13.台灣開發是原住民農耕技術北移,不是漢人北移。
14.乾隆26年開放接眷,來者只277人,且衙役居多。
15.滿清鼓勵閩客來墾,來了只領薪水卻不肯工作。
16.台灣全係番地,漢人係由「生番」化熟而來。
17.伊能嘉矩分不清平埔和漢人,「漢人」仍漢化平埔。
18.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都是原住民。
19.劉銘傳上奏,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
除了論証二十五條,沈建德還大膽地描述原住民、和佬、客家、荷蘭血統在台灣各鄉鎮縣市的分佈,並且針對媽祖信仰、瓦厝改建、古地契上的人名、族譜真偽,以及全台地名不少由「番社」變「庄」、「街」等現象,提出不同於主流的見解。以全台的媽祖信仰為例,我們多數人認為,媽祖廟的出現是漢人聚落在某地成形的好證據,沈建德卻引用官方的縣志、廳志、若干宮廟記錄,說:早在清初,台灣的平埔族人就已經在拜媽祖,有媽祖廟的地方不代表當地就是漢人的街庄。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他舉了桃園龍潭霄裡社後人被假族譜誤導,以為自己祖先蕭那英(本名:知母六)是從廣東梅縣來台開墾的故事,說明台灣人的族譜是如何被人稼接到中國閩客的族譜。
由於沈建德的台灣人論與主流說法大相逕庭,他本人也將台灣血統論作為台灣獨立理論的核心,因此招來不少獨派的支持者,以及眾多的爭議。反對台灣獨立的人必然反對他的政治理念、台灣人血統論,以及另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開羅宣言不存在論,那獨派或不統不獨的中華民國支持者呢?一些獨派對他的台灣血統論抱著質疑的態度,有人認為他過於低估閩粵移民、原漢混血兒的人數,高估原住民的人數,言過其實;有人則認為他的証據不夠充分,論証粗疏,沒有說服力。
沈建德的台灣人論的內容看似對平埔族、平埔族正名運動有利,但實際上卻引發一些平埔族人的擔憂,認為沈建德、林媽利等人的言論,在社會上廣泛流傳,會讓原住民的血統、基因淪為國族主義者的消費對象,同時成為當前平埔正名/復名運動的負擔,平埔族/原民會16族/漢人的資源分配不公、族群歧視諸如此類的問題,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反而被那些人引發的國族議題爭論所掩蓋。到底台灣人的血統問題、平埔族的正名/復權運動、台灣獨立到底是什麼關係,是「排除人為的政治操作以後,三者其實互不相涉」?還是三者之間存在「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其次,讓這三者維持什麼樣的關係比較好呢?值得我們正視與省思。
延伸閱讀:
3.Kaisanan Ahuan(漢名王商益,道卡斯族,中部平埔原住民青年聯盟成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07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