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目前眾說紛紜。無論是「超過95%是原住民後代」到「95%是由閩粵移民後代組成,不含混血兒」,都有人支持,甚至力挺到底。(繪圖者:雀榕)
台灣漢人的祖源問題,近來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扣掉來自中國各地的外省族群,1945年二戰結束前,就已定居在台灣的漢人,大多數人的祖先究竟是閩粵移民,還是被漢化的平埔族?目前已出現一些挑戰主流觀點的論者,較知名的有沈建德、埔農、林媽利、潘智仁等人士。這些人從自身的專業出發,從不同角度論證大多數的台灣本省漢人是由漢化的平埔族後代、少數閩粵移民與平埔族通婚的混血兒組成,帶有原住民血統,而不是一些人士津津樂道的純種閩粵移民後代,或純正的中原人後代。沈建德、埔農、林媽利等人已經出書,宣揚各自的觀點。潘智仁呢?
目前為止,我沒有找到他出書的記錄,對方只利用臉書、twitter密集發表自己處理過的老照片與梗圖,附上簡短說明,向讀者呈現他的觀點。由於潘智仁的觀點散見在為數眾多的臉書、twitter發文,因此我試著在不背離論者的原意下,濃縮這些零散的言論,然後用自己的話講述論者的觀點,讓有興趣的「方格子」讀者能快速理解,並呈現幾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者語錄,然後在文末附上對方的臉書、twitter連結,供讀者深入研究,或與論者切磋琢磨。
潘智仁在臉書、twitter寫了不少打假文章,中國歷史、台灣歷史都有,其中我覺得潘智仁論「台灣人」有四大說法非常重要,也是他不同於沈建德、埔農、林媽利等論者的地方,就是他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