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關於台灣歷史的二三事:沈建德的批判者都理性客觀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沈建德的言行固然泛政治化,但批判他「台灣血統」、「台灣常識」這兩本書論點的人就理性客觀嗎?綜觀他們的言論,我認為並非如此。
台灣漢人究竟有多少是平埔族漢化而成?我曾見過與沈建德同樣「激進」的觀點,甚至還有論者斷言台灣多數漢人正是由平埔族漢化而來,印象最深的就是《千年客家》、《大航海時代的台灣》、《閩南人的海上世紀》的作者湯錦台。他曾在《閩南人的海上世紀》裡寫道:
從本質上來說,漢人向台灣移民和台灣開始漢化的過程,與西晉永嘉之亂以來,人數較少的北方漢人南移,將閩南地區人數較多的當地居民漢化的過程並無二致。漢人早期移民來台,也同樣是作為人口的少數,把住在西海岸平原上占有數量優勢的先住民土著漢化,成為漢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個漢化的過程,也是透過土著的「漢番」結合,以及文化上的優勢和政權掌控力量來完成的。由於早期隨鄭成功到台軍民,主要是隨軍軍士,在兵馬倥傯當中,不可能都有眷屬隨行到台,因此鄭氏政權在台灣安頓下來以後,在兩岸隔絕的情況下,勢必有不少軍士與當地土著婦女結合,這就形成了由閩南漢人移民家庭和「漢番家庭」所組成的台灣漢人社會雛形。
鄭氏政權降清以後,這種「漢番結合」的趨勢,由於清人對台的海禁和禁止攜眷到台政策,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中期允許漢人婦女自由渡台後,才出現轉變。另外,經過中間長達一百多年的演變,占有優勢的漢文化已徹底改變了人數上占多數的土著居民的文化生態。除了少數移住深山地區的人口外,留在平原地區的住民,像早期閩南的越人一樣,不但已經自願或非自願地全面漢化,改姓漢人的姓氏,師法漢人的習俗信仰,而且已被看待成完完全全的漢人,成為人口統計上漢人的一員。


因此,在台灣的閩南人組成成份,除了傳統的漳、泉移民後裔外,還包含了相當比例的「漢番結合」後人。這種情況在閩南移民眾多的馬尼拉、巴達維亞、麻六甲各地的華人社會當中同樣存在。只是因中國人政權的出現,漢化程度更高更快,最後是原為台灣人口主體的先住民向漢人認同,促成了台灣向漢人主體社會的迅速轉化,這是與東南亞各地華人社會根本不同之處。(2005年12初版的第221、222頁)
湯錦台「閩南人的海上世紀」。湯顯台的第一本書「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得到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十大好書獎,並得到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專文推薦,也創下數萬冊的銷售佳績,在台灣社會的知名度不輸給沈建德。
湯錦台只是不像沈建德那樣給出明據的數據──宣稱85%的台灣人(本省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統,而認為,台灣大多數漢人是由平埔族原住民漢化而成,一部分是原漢通婚的混血兒,一部分則是閩粵移民及其後代。既然如此,為何沈建德遭受外界大力批判?湯顯台及其他相同、類似論調的人反而沒事呢?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217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聽‧他們在說歷史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ㄧ篇我推薦台史館編的「簡明台灣圖史」,這篇我要簡略介紹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的「簡明台灣史」,介紹它的作者、章節安排、寫作宗旨,以及編輯排版問題。
我推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簡明台灣圖史」 這本書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大雁文化事業出版。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幾年前推出這本台灣歷史入門書,昨天我讀了,真的如書背所說,這是一本能讓我們「輕鬆讀完的臺灣小史」!裡面圖文並茂,又有「大航海時代」、「清代台灣」、「日本時代」的大事記,方便我們快速了
本書旨在描述、論證台灣在外來政權殖民之前,擁有高度的文明,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曾超越鄰近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並曾深刻影響上述這些地區,只是後來陸續被荷蘭、中國、日本及所謂的「中國蔣幫壓霸集團」(作者語)破壞殆盡,成為「失落的智慧
黃文雄對近現代史的看法獨具一格!今天讀到的這三本書,當中的內容恐怕已經囊括了所有他對近現代史的觀點與想法。 一反當前普遍的史觀,黃文雄認為不應該將鴉片戰爭(1840~1842)視為是東亞近現代史的開端,「必須回溯鴉片戰爭之前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歷史起點」(頁3),他認為……
我樂見台灣各族群的血統之謎逐漸被人破解,但不希望這個謎底變成一種很剛硬、非黑即白的道德要求──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就要「認祖歸宗」,然後就要「棄漢歸原」。 理由如下……
美麗島事件的意義非凡!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難得有這麼多不分國籍、黨派、統獨的個別人士及團體,共同要求當局實施政治改革,並且發聲爭取民主。我認為,這比二二八事件更值得作為台灣人的「精神圖騰」……  
上ㄧ篇我推薦台史館編的「簡明台灣圖史」,這篇我要簡略介紹國史館台灣文獻館出的「簡明台灣史」,介紹它的作者、章節安排、寫作宗旨,以及編輯排版問題。
我推薦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的「簡明台灣圖史」 這本書是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推出,大雁文化事業出版。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幾年前推出這本台灣歷史入門書,昨天我讀了,真的如書背所說,這是一本能讓我們「輕鬆讀完的臺灣小史」!裡面圖文並茂,又有「大航海時代」、「清代台灣」、「日本時代」的大事記,方便我們快速了
本書旨在描述、論證台灣在外來政權殖民之前,擁有高度的文明,不論物質還是精神,都曾超越鄰近的中國及東南亞地區,並曾深刻影響上述這些地區,只是後來陸續被荷蘭、中國、日本及所謂的「中國蔣幫壓霸集團」(作者語)破壞殆盡,成為「失落的智慧
黃文雄對近現代史的看法獨具一格!今天讀到的這三本書,當中的內容恐怕已經囊括了所有他對近現代史的觀點與想法。 一反當前普遍的史觀,黃文雄認為不應該將鴉片戰爭(1840~1842)視為是東亞近現代史的開端,「必須回溯鴉片戰爭之前五十年、一百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歷史起點」(頁3),他認為……
我樂見台灣各族群的血統之謎逐漸被人破解,但不希望這個謎底變成一種很剛硬、非黑即白的道德要求──有原住民血統的人就要「認祖歸宗」,然後就要「棄漢歸原」。 理由如下……
美麗島事件的意義非凡!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難得有這麼多不分國籍、黨派、統獨的個別人士及團體,共同要求當局實施政治改革,並且發聲爭取民主。我認為,這比二二八事件更值得作為台灣人的「精神圖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台灣共和國》的台灣國民vs在台灣的《山寨版中國人》,應該有很明確的對比,《山寨版中國人》在國際社會沒有真正的中國護照。台灣獨立建國陣營的腳步、節奏,務必跟上國際腳步,才能及時做明確的決擇。台灣人沒有機會也不需要再討論是否廢棄中華民國體制獨立建國,因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法定位在國際社會早就已經非常清楚。
Thumbnail
看到一段影片的標題作:「台灣不只有小吃 日治時代台灣料理等於『精緻料理』?」感覺這實在有點「標題黨」。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1661年,鄭成功進攻台灣,漢人政權在台開始形成強勢 1683年,施琅攻下台灣,清朝訂渡臺禁令 1875年,沈葆楨上奏解除禁令 1895年,日本拿到台灣 清朝到日本治台之間200年,平埔媽是17世紀就開始與渡海移民的唐山公成家,然後生出混血後代,到19世紀尾日本時期已經混血6代以上。因為缺乏女性以
許倬雲先生從大歷史的角度論述「華夏」,這個在哈拉瑞眼中的「互為主體的真實」究竟是什麼?去繁就簡的論述裡仍可辨認出字裡行間對大中國華夏共同體以及儒家思想濃濃的情懷。
Thumbnail
偉大的中華文明,如何傳播到天涯海角,使得世界最著名的未接觸人群,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臺灣人,是指在臺灣由多個移民族群與原住民族群所構成的族群,首先是最先居住在臺灣的原住民、接著於17世紀左右遷徙的漢族的閩南與客家移民、最後於1945年以後遷徙的外省移民,另外還有在往後不同年代的新住民。
標題正確的全文應該是要叫「中華民國為中共國人的祖國」。   台灣一直過去都被小粉紅們說中國是台灣的祖國?可是中華民國的前身為大清帝國。 在國民黨撤軍來台之前,台灣這塊土地是很複雜的,有大清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元帝國的人民來台、有大明帝國的人民來台,甚至還有大日帝國,跟原住民族共16族。 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