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系列文起源於幾個月前在臉書專頁上一篇日本看房的文章。那篇引起很多人回應,除了原本想買在我家附近養老的親戚本人以外,就連其他人也叫我傳資料,搞得在身邊「日本養老」這話題一時很熱門。
在無數垃圾話中,後續也約了房仲、開了視訊讓親戚看了第二次房,順便也看看住家周邊環境。
從去年2021/9/16看到這個物件,直到昨天2022/3/30總算簽約交屋,下面這系列就跟各位聊聊台灣人到日本養老的可能性。
個人相關經歷簡述
為了新讀者我先前情提要一下:小弟曾在東京從事不動產仲介跟民宿業,首都圈內自己看過還有帶看的物件至少一百個(公司除了業績以外也有帶看的執行目標,用算的都可以算出來),而在石川縣也買了自己的房子,從看屋、買屋、裝潢領輔助金等等都自己跑過(當然吃鱉經驗也有),應該算是有資格可以談論日本鄉下購屋的話題。
前情提要
從小照顧我到老的親戚突然來電,問說我家附近有沒有便宜物件在賣,養老時想搬到附近,對方條件大概是兩個終生俸即將退休,小孩在上大學。
為什麼買房?
大家看日本房地產便宜,這時一定會有人提到稅金、持屋成本還有管理問題。這些都算是具體條件,但在這些條件背後,大家一定都會懷著個人期待。日本鄉下好山好水,旁邊有親戚還可以串個門子,以前小時候姑姑帶我散步去永康街吃吃喝喝、現在姑姑老了我開車載他們全家去日本港町吃吃喝喝之類的。
大家出了社會知道夢想要跟現實妥協,退休之後規劃有限的人生跟資產,又要再一次跟現實妥協。
首先為什麼買房這件事,就連結到「想要怎樣的生活」,居住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以人類動物本能上來說,光是“住宅自有率”就左右了民眾幸福度很大一部分(順帶一提日本宜居城市指標中在幾年前把住宅自有率的統計抽掉了,大概也是因為很多人買不起房吧?),當作海外別墅,房子自己買,要花多少錢管理,換成飯店錢一年要住幾天才划算那都可以算得出來。
但在人生下半場還這樣斤斤計較實在很辛苦,如果有多的錢,花下去可以買個心靈上的踏實,那何樂而不為?
我遇到大家買房遲遲沒辦法下決定無非是幾個原因。
1.搞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將來會在哪裡:要自住?投資?轉職怎麼辦?要回台灣怎麼辦?
2.決定權不在自己手上:老婆意見很多但是付錢的是那個沈默的老公,或是遠在在台灣的父母。(每次說到我爸媽說風水不好我就想殺人了...那你一開始看物件就先問你爸媽跟風水師再來啊!然後更幹的是風水師還會介紹其他海外房仲)
3.覺得永遠有更好的物件:等到台北盆地變台北大湖,水退了以後我們再回去買應該更便宜,前進台北蛋黃區!GOGOGO!更好的物件永遠都有,不然等到80歲錢也存夠了再來看,搞不好房市大崩盤可以買到更大更便宜!沒有設定好具體條件跟購屋時間,永遠都在等。
上述原因撇除2以外,大概都可以歸類到“對自己的認知不足”。我們想在幾歲在哪裡過什麼生活?上修下修可以妥協到什麼程度?會在幾歲賺到多少錢?那時候房市環境如何?
我覺得能百分之百掌握自己人生的人,在世界上是少之又少,多的是隨遇而安、優柔寡斷的人(包括我自己),但面臨買房這麼大的消費,就需要認真清算一下了。
養老的選擇需要有將來嗎?
延續之前「對自己的了解」這個論點。大家在日本買房通常都會想,來了可以自住,不住可以做民宿,將來賣掉還能狠撈一筆。預算跟時間很夠的時候這些事當然人人都會想,但一般人就是預算跟時間(我是指人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夠,而預算夠的人更會考慮到時間的資源稀缺性。要想賺錢、經營跟轉手,跟花錢打造自己理想的養老生活,這兩種思考,在買房時完全不同。
我希望來日本買房養老的人,能透過找房、裝潢、甚至是享受這裡的生活來得到快樂,而不是因為這整件事搞到家庭破裂。在我們還年輕,還在奮鬥的時候描繪的可能是很大的願景,長遠的目標,但退休以後,則應該享受每一個當下與每一件小事帶給我們的滿足跟快樂。
如果這一兩百萬對自己來說,是在養老階段扣除醫療、生活費後,是有自由運用空間的,那我覺得能讓自己開心,讓家人開心,這錢就可以花,但造成的爭吵還有不愉快大於樂趣的話,那這錢大可省下來。退一步來說,上網看看日本鄉下便宜又漂亮的物件,就算一直不出手也算是種娛樂吧?
當然就這些鄉下物件的利用,我自己內心是有藍圖,但只是想養老的話,我覺得不需要那麼操煩啦!
適應國外的生活環境
曾經我家老媽說過一句話:「世界各地走遍了其實就是吃吃喝喝,最後膩了也是在飯店看電視,那不如待在台灣在自己家看電視還比較舒服。」心境的轉換對人類來說其實是很重要的,就算是旅行,自己的心態卻是“換個地方吃吃喝喝”,那當然跟在家沒兩樣。
旅遊業一直以來致力於如何透過體驗讓人們能轉換心情、脫離日常。居家跟旅遊的兩種場景,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在海外打造一個自己的生活空間,這種體驗大概不是人人都有。
我們在討論的時候,當然第一個聊到天氣。
溫度、濕度與天災都會大大影響生活品質,接下來就是每天要吃的三餐,台灣買東西去摳死口,來日本也去摳死口,開車單程還要40分鐘,那是不是台灣待著比較好?但是日本有農會超市、有漁港、想花錢也有購物中心,雖然應有盡有,但都是自己不熟悉的東西。另外交通呢?人際關係呢?想搞園藝,每天修剪照顧以外還要擔心各種蟲跟動物,這些自己能忍受嗎?想種點蔬菜自己吃,那要研究跟下苦心的地方更多了。
這樣子的生活自己能適應嗎?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都影響到一年會想要在日本待的時間,所以也通通都要考慮進去。
從台灣的生活習慣看裝潢
以舊房子來說,日本的小空間跟浴廁分離大概是台灣人的死穴。當然又大又便宜的房子是有,但是買得起的通常都偏僻到一個爆炸,修繕跟維持也不容易,所以買個離車站近又不會太大的房子我覺得是剛好。但是浴室跟廁所這個問題我就覺得很難克服。
台灣情況我不是非常了解,但以我出生長大的家來說,客廳、飯廳、神明廳各有一個空間,廚房也分開有一個空間,另外兩個臥房共用一套浴廁,最後加上一間主臥房套房,但是這是以台北市中正區電梯大廈的狀況來說,住透天的我就不知道配置是怎樣了。
然後講回日本的邏輯,鄉下一棟房子通常是兩樓,然後台灣熟悉的浴廁在日本是拆成三個空間:廁所/更衣間(包含洗臉台跟放洗衣機的空間)/浴室,這樣子的設備通常是一個物件只有一套。
而廚房/飯廳跟客廳是連在一起的,統稱LDK,如果像台灣要大火炒菜,那抽油煙機不升到頂級恐怕那味道要一天才會散(之前也在埼玉看過廚房是分開的物件,但是這類的比較少),當然要是掏出大概三千萬日幣的話,在鄉下就可以從買地到建築都搞定,不過要是想買中古屋來裝潢,那就要依照原本屋主設計去變更了。
從吃喝拉撒的習慣,也都可以整理出買日本物件時要考慮的地方。
結語
有錢有閒的話,其實規劃一筆錢,打造一個海外的個人空間我覺得還不錯,但是連將來要留給子孫,賣出還想要翻個一倍兩倍三倍,那就太累了。
因為討論的歷程太長,所以應該很多地方我沒寫到的,如果大家對到日本鄉下養老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留言,我會簡單回應大家,或是告訴大家哪裡可以查得到資訊。最後簽證的問題大家可以去入國管理局查,現在都有中文資訊了。
我覺得規劃養老生活就是人生的期末考,從自己夠不夠瞭解自己喜歡什麼生活,到驗收自己的經濟跟社會資本能不能達到那樣的生活都是究極也是最後的應用題,這件事真的非常值得大家思考。
加賀某老夫妻經營的咖啡廳,退休弄一間小店想開就開不想開就種種菜、釣釣魚,我想這種愜意生活應該讓很多人嚮往,但背後需要的規劃還要需要具備的條件卻不是人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