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成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文/《星雲禪話》 星雲大師  圖/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在建設過程中,為了增添環境的綠化和美感,栽種許多樹木花草,尤以長老慈惠法師相當投入,經常指導負責園藝工作的學僧如何照顧這些植物。

佛館中的那許多花草樹木,在工作人員的悉心關照下,長得非常茂盛,久而久之,學僧們也視他們為佛館一員,並且依樹齡的倫理來稱呼他們,好比:牛樟哥哥、榕樹叔叔、菩提樹伯伯等。其中,以一棵從台東安樂精舍遷居來的桃花心木最為特殊,因為年過百歲,大家便以「爺爺」尊稱了。

有一次,一名學僧問:「這許多叔叔、伯伯們,每天聽聞鐘鼓聲、信徒的讚美聲,他們都在這裡安住身心,不知道將來會不會成佛呢?」

慈惠長老聽了即刻說:「當然會成佛!」接著又說:「所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

學僧不解地問:「那麼,他們要在什麼時候成佛呢?」

慈惠長老說:「在你成佛的時候,他就會成佛了。」

學僧聞言,若有所悟。

raw-image
養心法語
經常有人問:「樹木花草會成佛嗎?」自古以來,對於這個問題總是眾說紛紜。
樹木花草的生命有生長的機能,卻沒有心靈的功用;然而,成佛要有心,所謂「即心即佛,即佛即心」,有心才能成佛。如此說來,樹木花草不就不能成佛了?那也不盡然。因為在佛法裡有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所謂「眾生」者,眾緣和合而生,既然樹木花草也是因緣所生,怎可說不能成佛?若說能成佛,在佛教裡要有心才能成佛,這又怎麼說呢?
慈惠長老尼說得很對,等你成佛了,他就成佛了。因為人成佛了之後,大地眾生隨著他的自性流布到真理虛空裡,跟著他的都是覺悟的現象。所以,樹木花草也隨著悟者而躋身到悟道之林了。如此,不亦宜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沙龍
75會員
798內容數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2024/12/24
「海上來的光」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是雲林縣政府繼2020年「神工傳藝」首次在高雄展出後,再次應邀來佛陀紀念館舉辦特展,也是延續雲林縣政府於2023年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簽署合作備忘後,雙方針對文物典藏、蒐藏研究、展示設計與教育推廣等進一步的具體合作。
Thumbnail
2024/12/24
「海上來的光」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是雲林縣政府繼2020年「神工傳藝」首次在高雄展出後,再次應邀來佛陀紀念館舉辦特展,也是延續雲林縣政府於2023年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簽署合作備忘後,雙方針對文物典藏、蒐藏研究、展示設計與教育推廣等進一步的具體合作。
Thumbnail
2024/12/23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時稱為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靈岩寺。雲岡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Thumbnail
2024/12/23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北魏首都平城)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北岸。北魏時稱為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靈岩寺。雲岡石窟是中原北方地區出現的第一座大型石窟群,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Thumbnail
2024/12/22
今年12月25日世界神明聯誼會,會有什麼驚喜?又有什麼精彩的特色?
Thumbnail
2024/12/22
今年12月25日世界神明聯誼會,會有什麼驚喜?又有什麼精彩的特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覺得改變自己的命運難嗎?那就是一個念頭的轉變而已。當你想要學佛充滿正見,活力,不再被業力牽引,你就應該學習給別人佛法的智慧,為他們開啟光明,給這些沒機會接觸佛法的人,開始可以有了解佛法的機會。 誰說你改變不了他人的命運?當你拿錢出來護持保育放流,當下你就改變那條魚的命運;當你助印一本善書,就能改變
Thumbnail
你覺得改變自己的命運難嗎?那就是一個念頭的轉變而已。當你想要學佛充滿正見,活力,不再被業力牽引,你就應該學習給別人佛法的智慧,為他們開啟光明,給這些沒機會接觸佛法的人,開始可以有了解佛法的機會。 誰說你改變不了他人的命運?當你拿錢出來護持保育放流,當下你就改變那條魚的命運;當你助印一本善書,就能改變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大師一直希望佛陀紀念館被環繞在森林中,一片蒼翠隨著時光愈加蓊鬱,從室內的文化博物館,延伸成戶外的植物園。這樣的雙重身分,是佛館未來非常鮮明的藍圖。
Thumbnail
... 確實比之前發出的涼氣多了很多,原本想把前後兩組放在一起做對比,但一放在一起,前組的氣馬上被引,變了跟後組一樣的氣,無法做個對比. 風聲,是來自竹間,風從竹間吹過流轉,於是發出聲音。信徒等一行人,在聽著佛陀教導,佛陀指著竹,說:「竹樹有葉無花,並不以花爭艷,只以淡薄觀世。」。
Thumbnail
... 確實比之前發出的涼氣多了很多,原本想把前後兩組放在一起做對比,但一放在一起,前組的氣馬上被引,變了跟後組一樣的氣,無法做個對比. 風聲,是來自竹間,風從竹間吹過流轉,於是發出聲音。信徒等一行人,在聽著佛陀教導,佛陀指著竹,說:「竹樹有葉無花,並不以花爭艷,只以淡薄觀世。」。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7.3 良因法師 隨筆 演祖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鑒,龍門佛眼二人詣山頭省覲。祖集耆舊主事,備湯果夜話。 祖問佛鑒,舒州熟否? 對曰:熟。 祖曰:太平熟否? 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收稻多少?佛鑒籌慮間。 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事無巨細,悉要究心。 古人云:師嚴然後所學
Thumbnail
文/《星雲禪話》 星雲大師  圖/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在建設過程中,為了增添環境的綠化和美感,栽種許多樹木花草,尤以長老慈惠法師相當投入,經常指導負責園藝工作的學僧如何照顧這些植物。 慈惠長老聽了即刻說:「當然會成佛!」接著又說:「所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 養心法語
Thumbnail
文/《星雲禪話》 星雲大師  圖/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在建設過程中,為了增添環境的綠化和美感,栽種許多樹木花草,尤以長老慈惠法師相當投入,經常指導負責園藝工作的學僧如何照顧這些植物。 慈惠長老聽了即刻說:「當然會成佛!」接著又說:「所謂『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 養心法語
Thumbnail
星雲大師指導建造佛光大佛,就是要讓大眾藉著對佛的禮拜,提昇自我、開發自我,以覺性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Thumbnail
星雲大師指導建造佛光大佛,就是要讓大眾藉著對佛的禮拜,提昇自我、開發自我,以覺性面對每一天的生活。
Thumbnail
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法師請教廣欽老和尚,說:「去美國比較好嗎」?老和尚答說:「要去美國當啞巴?」他說買一塊山地種番薯才有得吃,你那裡知道明天會發生的是什麽事?
Thumbnail
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法師請教廣欽老和尚,說:「去美國比較好嗎」?老和尚答說:「要去美國當啞巴?」他說買一塊山地種番薯才有得吃,你那裡知道明天會發生的是什麽事?
Thumbnail
在一個團體裡,生活作息一致,五堂功課及上課、誦戒等一切僧團運作,都與大眾和合,那麼當下就是持戒,也不斷的增長定、慧,如是依法而修,佛教僧才自然如春筍般輩出。過去祖師曾講:末法時代,你能夠安住道場,朝夕都將身心供養三寶,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每天為三寶、為常住做事,藉事練心,那一定會有成就的。
Thumbnail
在一個團體裡,生活作息一致,五堂功課及上課、誦戒等一切僧團運作,都與大眾和合,那麼當下就是持戒,也不斷的增長定、慧,如是依法而修,佛教僧才自然如春筍般輩出。過去祖師曾講:末法時代,你能夠安住道場,朝夕都將身心供養三寶,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每天為三寶、為常住做事,藉事練心,那一定會有成就的。
Thumbnail
這塊地一共十八甲多,狹長深遠,從初鄉村一個國小旁進去,沿著一條幽徑,一路有蒼松、翠柏、茶園、綠竹,又有小橋,映帶著碧澗長流,只見白雲與孤松相抱,四面重巒疊翠,只聞林鳥啁啾,靈猿攀藤長嘯,松鼠躍走如飛,一幅充滿生命氣息的畫面,盡現眼前,正是「山中無足跡,林花空向人」。
Thumbnail
這塊地一共十八甲多,狹長深遠,從初鄉村一個國小旁進去,沿著一條幽徑,一路有蒼松、翠柏、茶園、綠竹,又有小橋,映帶著碧澗長流,只見白雲與孤松相抱,四面重巒疊翠,只聞林鳥啁啾,靈猿攀藤長嘯,松鼠躍走如飛,一幅充滿生命氣息的畫面,盡現眼前,正是「山中無足跡,林花空向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